最近朋友圈被《以家人之名》刷屏了。
自小被母親拋棄的凌霄和賀子秋,總是惹得觀眾一陣心疼....
好在兩個孩子都很幸運,遇見了李爸和李尖尖,才得以陽關快樂地成長。
不過,就在兩個孩子臨近高考時,凌霄的母親和賀子秋的父親突然回國,兩個孩子對他們曾經的遺棄心生怨懟,因此不願相認。
就在所有人以為生活重歸平靜時,凌霄的母親卻意外發生了車禍。
舅舅提出讓凌霄報考新加坡的大學,這樣便於照顧母親(母親離婚後嫁到新加坡)。
凌霄不想離開與自己相伴十餘年的家人,舅舅便怒氣衝衝地控訴凌霄:
可她畢竟是你媽媽,她都這樣了,你還想著回家,
你小的時候就因為你,你妹妹才沒了,你就是個冷血動物!
凌霄本就因為當年妹妹的意外去世,而倍感自責,舅舅的這一番話,就像一雙無形的手狠狠地扼住了他的咽喉,無法呼吸……
最終凌霄心軟,決定去新加坡上學,與生活了十幾年的李尖尖一家被迫分離。
賀子秋則更令人心疼,18年來,親生父親對他不管不問,只因現任妻子無生育能力,想有個兒子繼承香火,便使出卑鄙手段逼迫賀子秋離開李爸,還拿李爸的不易作為威脅:
擔心李爸因為承擔自己上大學的費用而倍加辛苦,賀子秋最終也聽從了親生父親的安排,選擇出國留學。
我們看到,無論是兒時的遺棄,還是成年後的被迫認親,兩個孩子都受到了家人的「情感勒索」,被「愛」逼迫而乖乖就範。
朱迪斯·西格爾曾說:
所有以愛之名,通過要求、威脅、施壓、打擊、沉默等手段。
在親子關係中爭奪控制權,讓對方就範的方式都是情緒勒索。
當父母嘗試使用情緒勒索的方式,使孩子變得更加聽話時,
雖然往往能夠奏效,但孩子身上的單純和美好也在一次次的「親情綁架」中消耗殆盡。
心理學專家蘇珊·福沃德曾說:
當父母在用難聽的語言刺痛孩子時,是把親情做賭注,希望孩子能夠乖乖聽話,但卻會讓孩子認為「爸爸媽媽不要我了。」
感覺被拋棄的孩子,感受不到愛意,自然也無法表達愛,更不會愛自己。
拿破崙曾說: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孩子只有學會情緒管理,才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受益良多。
但首先,父母要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當父母能夠掌控情緒,就不會輕易為孩子的所作所為失控,
因為這所有的情緒背後,都有一句潛臺詞:
孩子,雖然你很小,但是你要對爸爸媽媽的情緒負責。
孩子會在乎父母的每一種情緒,父母用自己的快樂綁架子女,
似乎是讓孩子聽話的最有效方式,但卻偏離了愛的初心。
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情緒負責,父母也並不例外,
當父母將情緒的掌控權交給孩子,就仿佛在孩子幼小的肩膀壓上了沉重的石頭。
孩子每走一步都被壓得喘不過來氣,人生的旅途又怎能一帆風順。
有人說:給孩子七分滿的愛,才是滿分家長。
七分是對孩子溫暖的愛,三分是對自己情緒的克制,
冷靜而自持的親子關係,是給孩子成長路上最珍貴的禮物。
願所有家長都能給孩子七分的愛,收穫成長途中滿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