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的首都是羅馬,而羅馬尼亞是個獨立的國家,名字上的相似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那麼羅馬尼亞與歷史上的羅馬帝國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首先,我們需要從地理上認清羅馬尼亞的位置,羅馬尼亞處在巴爾幹半島東部,儘管與羅馬所在的亞平寧半島相距不算遠,但卻是完全不相同的兩種文化。僅從名字上看,很多人會誤以為羅馬尼亞就是羅馬人的後裔,但事實上羅馬尼亞人是一個獨立的民族,甚至從歷史上說還是羅馬人的死敵。
公元前753年,羅馬城在義大利半島建立起來並很快走上對外擴張之路。經過數百年無休止的徵戰,截止公元180年,羅馬的版圖幾乎囊括整個地中海。不過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羅馬儘管領土廣闊,但多是沿地中海邊緣分布,對於北部的歐洲大陸還有很多地方未能深入,而羅馬尼亞正位於羅馬帝國東北部。
當時羅馬帝國的北部疆域以多瑙河為界,河流北岸正是今天羅馬尼亞的領土。生活在河流南岸的羅馬人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文化,而北岸的人則還在從事著原始的遊牧和狩獵,他們也因此經常越過界河來騷擾羅馬人。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將他們稱為「蓋塔人」,也就是現代羅馬尼亞人的祖先。蓋塔人擅長騎馬和射箭,並且憑藉地理優勢大力引入拉丁文化,這使得他們與其他部落相比文明程度頗高。
蓋塔人棲息的地方位於多瑙河以北、黑海以西,這裡有大面積的平原可供居住,因此古代羅馬尼亞的國力相當強盛。大約在羅馬帝國達到鼎盛的同時,蓋塔人建立起來一個強大的地區霸權,這使得羅馬人常感如芒在背,於是在公元1世紀末期,羅馬皇帝圖拉真決定騰出手來拔掉北方的這根刺。
經過數年的充分準備,羅馬軍隊對蓋塔人展開了滅國之戰,而後者儘管頑強抵抗,但最終喪失了自己的國家。公元106年,羅馬尼亞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此後大量的羅馬人從多瑙河以南遷徙至此。由於羅馬實行普遍兵役制,所有的老兵在退伍時都可以獲得一片土地,因此早期來到羅馬尼亞的多是退伍戰士,他們隨後成為羅馬尼亞的第一代地主。
作為被徵服者的蓋塔人為羅馬主人耕種土地、提供勞役,雙方之間的結合便衍生出一個新的族群,即蓋塔—羅馬人。這部分人操持拉丁語並夾雜著部分蓋塔詞彙,但在文化上總體更趨近於羅馬,如果歷史能夠一直這樣延續下去,或許羅馬尼亞會如義大利一樣成為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但可惜在日耳曼人的衝擊下,帝國很快分崩離析。
從公元271年開始,大量羅馬貴族逃離羅馬尼亞,以至於到最後羅馬尼亞乾脆就被羅馬人放棄,而留下的蓋塔—羅馬人則獨自承受著日耳曼人的攻擊。公元395年,羅馬一分為二,而西羅馬帝國更是在476年亡於日耳曼人之手,殘存的羅馬尼亞只能與東羅馬帝國隔海相望。
此前羅馬帝國內部一直實行拉丁文與希臘文兩種語言,而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東羅馬帝國加速了自身的希臘化,希臘語成為唯一的官方語言。這樣一來,羅馬尼亞反倒成了堅守拉丁文化的中堅力量。公元1880年,羅馬尼亞王國建立並在隨後經歷一戰和二戰,儘管領土多有變遷,但終究可以算得上羅馬帝國的餘脈。
文:閆老師,圖:風長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