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羅馬帝國不是「帝國」

2020-12-23 虛靈漢虎

相信羅馬帝國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但令很多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羅馬帝國其實並非「帝國」——至少長期以來名義上不是。

(一)正式名稱不是「帝國」

羅馬帝國的正式名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別說「帝國」了,連個「國」字都沒有。

(二)統治者的稱謂和頭銜不是「皇帝」

人們熟知的「凱撒大帝」其實只是後人給予的稱謂,凱撒本人從未稱帝。凱撒的義子屋大維,被認為是羅馬帝國的開創者。儘管屋大維集各種權力於一身,但他給予自己的頭銜是「第一公民(Princeps)」或「元首」即首席元老、「指揮官(Imperātor)」以及「受命於天(Augustus,音譯『奧古斯都』)」。雖然這三個稱謂盡顯權威,但都不是羅馬傳統的君主稱謂「Rēx」——專指獨裁制、世襲制的君主。

後來戴克里先以君主制代替元首制,並創立了「四帝共治」(兩個「正皇帝」和兩個「副皇帝」將國家一分為四共同治理)制度,「正皇帝」的稱謂是「奧古斯都」,「副皇帝」的稱謂是「凱撒」。並創立了新的稱呼「主人(Dominus,音譯『多米努斯』)」,但後來由於基督徒用該詞稱呼上帝,羅馬帝國統治者便一般以「指揮官(Imperātor)」自稱,後來這個詞發展成了英語中的「皇帝」——emperor。

直到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繼承羅馬帝國的衣缽,統治者才開始明目張胆地使用一個可以和獨裁制與世襲制聯繫起來的詞「Baselius」即希臘語中的「國王」。

(三)統治者的繼承不是世襲制

長期以來,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採取養子繼承制,但其實這個所謂的養子和統治者並沒有血緣關係,甚至都不是這個統治者撫養的。在四帝共治的時代,「凱撒」就是「奧古斯都」的繼承者,其養父子關係竟然是在任命「凱撒」之後才確認的。」「奧古斯都」退位後,「凱撒」繼位成為新的「奧古斯都」。(順帶一提,「奧古斯都」也不是終身制,任期是20年,屆滿退休)看來「認領袖好比認乾爹」的做法古已有之。

綜上所述,羅馬帝國有實無名,統治者更是千方百計想出各種各樣看上去和「獨裁」與「世襲」無關的頭銜,妄圖掩飾自己的野心,頗有一種掩耳盜鈴的味道。

相關焦點

  • 冷知識:愛迪生不是電燈的發明者
    愛迪生並非電燈的發明者,即使從獲得專利的法律角度也不是。1802年,英國化學家亨弗萊·戴維發現電弧現象,實現了電能向光能的轉換,並提出電弧理論,可以視為電燈的雛形。1840年,英國科學家威廉·羅伯特·格羅夫爵士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可以使用的電燈,該型電燈使用鉑作為燈絲,曾被用於禮堂照明。
  • 羅馬帝國的皇帝們,關於他們的十個冷知識,絕對高危職業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中國人對中國的皇帝當然都是耳熟能詳,那麼對於羅馬帝國的皇帝又了解多少呢?偉大的如奧古斯都屋大維和君士坦丁,賢德的如安東尼庇護和圖拉真,還有荒誕的如卡裡古拉和尼祿…… 來看十條關於羅馬皇帝的冷知識
  • 冷知識: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不是林則徐,也不是徐光啟
    汪鋐像(圖片源自網絡)公園1521年,大明帝國與盤踞在屯門的葡萄牙殖民者爆發戰爭。戰爭初期,葡軍的堅船利炮讓明軍吃盡了苦頭。冷知識:不是幽王烽火戲諸侯,而是平王謊言戲天下!冷知識:中國與西方的第一戰不是鴉片戰爭,也不是鄭成功收復臺灣
  • 高盧帝國與帕米拉帝國:從羅馬帝國短暫分裂出來的政權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大家知道羅馬帝國在4世紀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於5世紀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5世紀滅亡。其實羅馬帝國在東西分裂之前,曾經分裂為三個帝國,那麼羅馬帝國是如何三分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3世紀危機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1
    拜佔庭帝國(395年—1453年)即東羅馬帝國,是一個信奉東正教的帝制國家。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的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佔庭帝國"(希臘語:Βυζάντιον Αὐτοκρατορία,英語:The Byzantine Empire)這一稱呼。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以上事實說明,德意志第二帝國,既不是君主專制政體,也不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政體,而應屬於君主立憲制中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政體。從此,奧託一世以合法的古羅馬帝國皇帝繼承人的資格,正式稱為「奧古斯都」即「羅馬皇帝」。這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起源,1155年,腓特烈一世加冕時,加上了「神聖」二字冠名。  962年之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便於德意志國王結合起來,當然這個帝國並不是羅馬人的,而是德意志人的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並不只是名稱上的變化,實際上是反映了這個國家的本質特徵。
  • 龐大帝國的「宿命」?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為什麼最終走向分裂?
    但是我們要重點注意的是,即便是進入到了帝國時期,羅馬政權的統治基礎,並沒有在一時間發生深刻改變。也就是說在羅馬帝國建立後的很長時間之內,包括後來強大的地中海霸主拜佔庭帝國時期,奴隸制一直都是帝國最為根本的政治基礎,從本質上來說羅馬帝國還是徹底的奴隸制政權。
  • 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中央集權制和城邦制的較量
    但是,在歐亞大陸的兩端,幾乎同時出現過兩個帝國,這兩個統一的帝國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類文明,佔據著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這兩個帝國就是東方的秦漢帝國和西方的羅馬帝國。這兩個帝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設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一、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誕生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誕生,是中西方文明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事件。
  • 伏爾泰為何稱,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呢
    伏爾泰也不例外,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長時間大範圍的政體,伏爾泰說他既不神聖、也不羅馬,而且不是個帝國,這是有時代局限性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存在的時間相當長,從公元962年到公元1806年,長達八百多年的歷史,這在世界史上也是一個存在相當長的帝國了。
  • 基本處於同時期的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為什麼沒有羅馬帝國出名?
    羅馬的歷史記載更不是虛無縹緲的。現代文明的源頭是西方,而西方文明的源頭是希臘和羅馬。在古代世界歷史上的歐亞大陸有四大帝國:羅馬帝國、貴霜帝國、安息帝國、大漢王朝。這四個大帝國基本平分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領土。剩下的就是一些小國家。都是依附在這些大帝國之下生存。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貴霜、安息和羅馬帝國。
  • 大漢帝國與羅馬帝國實力對比,誰更勝一籌?
    作為漢帝國的皇帝劉徹和羅馬帝國的締造者屋大維,兩人的實力相當,人生軌跡驚人的相似,對帝國的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總的來說,兩位皇帝在這一時期比較集中地將各自國家的影響力進一步推廣到華夏文明地區和希臘羅馬化地區以外。以下是對兩位皇帝的簡單對比,順帶對兩個帝國進行對比。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神聖羅馬帝國1
    後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在帝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其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其中有侯國、公國、郡縣、帝國自由城市。早期是皇帝擁有實際權力的封建帝國,14世紀時演變成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的聯邦。
  • 俄羅斯民族的10個歷史冷知識:探索俄羅斯崛起的密碼
    俄羅斯民族的10個歷史冷知識,探索俄羅斯崛起的密碼,米君帶大家了解一下。1.俄羅斯只有不到1000年的民族歷史,是年輕的民族俄羅斯實際上是一個很年輕的國家。他們的民族起源叫做東斯拉夫人,是現在的俄羅斯、烏克蘭和白羅斯的祖先。在公元6世紀的時候,東斯拉夫人還處在氏族公社的文明階段,啥是公社?就是原始社會了。這個大家可能不了解,我換個說法比較下。
  • 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巔峰時期和同時期中國誰更強?
    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和拜佔庭帝國巔峰時期與中國古代同時期王朝相比如何,其實只要將這幾個帝國與同時期的華夏王朝比較一番就可以了,我們不妨逐個來探討一番。馬其頓王國VS戰國七雄馬其頓帝國存在時間長達600餘年,從約公元前800年一直到前146年,而其巔峰時期,無疑是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時期,即前336年至前323年。正好對應的是中國古代的戰國中期。
  • 君士坦丁大帝:復興羅馬帝國,卻也為帝國的分裂埋下了種子
    就在羅馬幾近崩潰之時,奴隸出身的戴克里先大帝拯救了羅馬帝國。戴克里先大帝和三位得利的助手同心協力,經過十幾年的內外徵戰後,終於在297年大敗波斯薩珊帝國,迫使波斯薩珊帝國籤訂了對羅馬帝國有利的條約,重新實現了羅馬的和平。戴克里先大帝是位賢君,當他功德圓滿後,就不再留念帝位,在305年主動禪位,讓養子伽勒裡烏斯統治帝國的東部,進入退隱狀態。與此同時,他迫使馬克西米安也禪位給養子君士坦提烏斯,讓君士坦提烏斯統治帝國的西部,以此來保持帝國的分治。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查理曼帝國至少在理論上奠定了後世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取消為止。教宗利奧三世認為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的開端,然而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那時的帝國應該叫做法蘭克帝國。3,法蘭克王國分裂840年,查理曼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
  • 世界史之中世紀2: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
    1,拜佔庭帝國出現330年,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決定在拜佔庭重建新羅馬,但在東羅馬帝國的11個世紀中,「拜佔庭帝國」這個名稱從未被使用過,這個稱呼是後來人為了區分採用的,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佔庭城。
  • 從農業科技角度,分析秦漢帝國古羅馬帝國農業經濟思想,重農抑商
    導語:秦漢帝國與古羅馬帝國,誰農業科技發達?在時間軸上,與東方秦漢帝國相對應的是,囊括整個地中海地區以及英格蘭半島的古羅馬帝國,秦漢帝國與古羅馬帝國共同構成了世界歷史的軸心,這兩個繁盛幾百年的盛世文明是其它各國民族所望塵莫及的,本文從農業科技角度入手,對比分析一下秦漢帝國與古羅馬帝國的農業經濟思想。
  • 作為歐洲第一個帝國,羅馬帝國建立時我國是哪個朝代?
    至此屋大維雖然沒有稱帝,但其實際地位已經與皇帝無異,羅馬共和國名存實亡,羅馬正式進入帝國時代。(羅馬帝國建立時想到於我國西漢末期,當時中國的皇帝是漢成帝)其實羅馬帝國並不是一個王朝,「羅馬」的含義與「中國」差不多,羅馬自從進入帝制之後,建立了許多不同的王朝,並非是一個家族由始至終的傳接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