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瓶」活動怎麼不見了?你中獎的同時,別人卻能牟利千萬!

2020-12-22 騰訊網

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人們在食物上的花費幾乎總是必要的開支。過去,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再來一瓶的活動。一般來說,一瓶普通飲料的價格是2-3元,如果此時,打開瓶蓋,發現中獎了,會有一絲絲開心。可以說,很多人都能得到獎勵,這可能是人生中最簡單的回報。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用一瓶飲料的錢喝了了5瓶飲料的經歷。

「再來一瓶」的活動可以說是當時學生們的記憶。由於他們還在上學,又不夠富有,他們只好湊錢買飲料,希望能在中幾瓶。然而,近年來,不難發現,「再來一瓶」活動似乎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抽獎等活動。因為操作繁瑣,中獎率低,人們也逐漸失去了興趣,開始懷念過去「再來一瓶」的日子。

「再來一瓶」活動的發起者青島啤酒。當時啤酒市場競爭激烈,青島啤酒的地位並不穩定。為了扭轉局面,青島啤酒發起了「再來一瓶」活動,短短幾個月時間,青島啤酒在杭州成功佔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使得本土啤酒品牌喜力更加艱難,最終被青島啤酒收購。

但真正讓人們記住「再來一瓶」活動的是康師傅。隨著茶飲料的成功,康師傅在飲料市場上,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飲料品牌之一。康師傅的成功讓其他品牌垂涎於茶領域。例如,可口可樂在2008年推出了一種名為生葉茶的飲料,並迅速搶佔了15%的市場份額。

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炕師傅在2009年發起了「再來一瓶」活動,共贈送15億瓶,中獎率高達20%。康師傅的消費讓競爭對手眼花繚亂,考慮到當時,其15億瓶(相當於許多飲料品牌多年的銷售額)僅僅是一個獎金。康師傅以其超高的免費飲料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的關注,2009年康師傅的飲料收入增長了32%,足以讓人看到「再來一瓶」活動的成功。

這導致了各種各樣的模仿。由此可以看出,這種「再來一瓶」的促銷方式對廠家非常有利。"再來一瓶"幾乎消失的原因,是為了盈利而製造的大量的假瓶蓋。

一般來說,消費者在發現中獎後,會將瓶蓋拿到購買店進行兌換。商店積累了一定數量的瓶蓋後,會找經銷商來換,然後廠家統一回收。由於瓶蓋生產技術含量較低,一些不法分子直接生產刻有「再來一瓶」字樣的瓶蓋,再找中間環節兌換或出售,非法獲利數百萬。

簡單地說,一家飲料生產商提前計劃「再來一瓶」,在不同的批次,總共有1000萬個瓶蓋。但最終,這家製造商贏得了超過2000萬個獲獎瓶蓋。究其原因,中獎的封頂是逐漸轉變的,從消費者到零售商再到經銷商,最後是製造商。每一層都積累一定數量,然後再交給下一層,最終導致廠家統計出更多的假瓶蓋。

那麼這些造假者是如何運作和賺錢的呢?當瓶蓋出來後,模仿者會聯繫瓶蓋製造商生產一批瓶蓋。因為瓶蓋的利潤很高,造假者製造瓶蓋的費用將是製造商的兩倍甚至三倍。製造業的利潤是眾所周知的低,所以瓶蓋製造商沒有理由拒絕這個利潤豐厚的訂單。造假者收到「再來一瓶」,然後賣給商店或經銷商。

雖然每一個瓶蓋的利潤很小,但是飲料這個東西的量很大,所以從整體上看是非常有利可圖的,這無疑損害了廠家的利益。為了避免這種風險,製造商不再進行此類活動。或者用新的營銷活動,不容易模仿和假冒的方式做推廣或互動。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包括事物的發展階段、高潮階段、衰落階段,就像目前處於衰落和退卻階段的「再來一瓶」活動一樣。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可以鼓勵廠商拿出新的思路,消費者也會接觸到新的營銷模式。

正是在這種推廣中,人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感受到了廠家新的營銷理念,對全社會的參與感會越來越強,也有助於廠家消費者的積累。這是件好事。那麼你對於「再來一瓶」活動有什麼看法嗎?

相關焦點

  • 廠家為何不再做「再來一瓶」的活動了?你中獎時,別人已牟利千萬
    第一個玩「再來一瓶」這一活動的品牌便是青島啤酒,由於當時有著較大的市場競爭,而青島啤酒的局面較為「危險」,在推出了「再來一瓶」的活動之後,其不僅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成功的扭轉局勢,並且在短短數月間,它便佔據了杭州的一半左右的市場份額,這無疑給了紅極一時的西冷當頭一棒,而在之後,青島啤酒甚至還將西冷給收購了。
  • 為什麼「再來一瓶」的活動「消失不見」了?你中過獎嗎?
    相信不少80後90後,都曾參加過「再來一瓶」飲料活動,甚至不少人在自己個人簡介的獲獎經歷上還寫了:「多次榮獲康師傅再來一瓶」獎;不過如果有注意看的話,你會發現最近這幾年市面上「再來一瓶」活動似乎消失不見了,轉而成為了掃描中獎的活動,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 為什麼商家不願做「再來一瓶」活動了?你中獎時,別人已獲利千萬
    說到這裡,相信不少人就想到了自己從前在買飲料時經常會看到的「再來一瓶」。要知道在當年,有不少人買飲料第一時間不是去喝,而是先看看瓶蓋是不是中獎了。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當年不少飲料銷量都有了不小的提高。但是,大家是否有注意到,最近幾年來似乎沒有什麼飲料廠家繼續做「再來一瓶」的活動了。取而代之的,是掃碼活動或者是直接沒有活動。
  • 為什麼廠家不再做「再來一瓶」活動了?你中獎時,有人已牟利千萬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近幾年「再來一瓶」的活動幾乎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掃碼領福利,甚至還有全家旅遊的大獎,當然,這種大獎品的概率嘛,大家懂的。事實上,最早做「再來一瓶」活動的並不是飲料品牌,而是青島啤酒。
  • 風靡一時的「再來一瓶」為何消失?你中獎時,別人已賺到千萬身家
    —— 愛默生導語:很多年之前,大家買飲料後,第一件事不是立刻喝,而是開瓶看看有沒有「再喝一瓶」,有些幸運兒曾經靠一瓶喝了五瓶,在當時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令人十分羨慕。同時,飲料市場通過提供給消費者這一「潛在的未知」和「驚喜」,使飲料銷售節節攀升,飲料生產廠商也賺得盆滿缽滿。
  • 以前最常見「再來一瓶」活動,為何消失不見?其實別人已牟利千萬
    以前去購買飲料時,總是喜歡挑帶有"再來一瓶"牌子的飲料,拿到手後第一件事並不是立馬喝掉,而是小心翼翼地擰開瓶蓋,看看有沒有"再來一瓶",記得有人曾靠著一瓶飲料的錢,連著換取了5瓶,很是讓人羨慕。最近幾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再來一瓶"活動已經在慢慢的消失,這種促銷方式已經被微信掃碼、積分兌換等方式所取代,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以前的驚喜了,不少人表示還挺還念"再來一瓶"。說到"再來一瓶"不得不提青島啤酒,它是第一個使用這個模式促銷的品牌。當年啤酒市場競爭很激烈,很多品牌都在搶佔市場。
  • 為何飲料商家不做「再來一瓶」了?內行人告訴你:別人牟利千萬
    打開瓶蓋,尋找「再來一瓶」四個大字,大概是屬於80、90後小時候最快樂的回憶了。買一瓶飲料,「再來一瓶」,兌換來的飲料一打開,又是「再來一瓶」,覺得自己運氣爆表,更熱衷於購買有此類活動的品牌的飲料了。而到如今,市面上已經很少能看到飲料瓶蓋印有「再來一瓶」了,這是為什麼呢?
  • 曾經大火的「再來一瓶」為何少見了?當你中獎時,已有人牟利千萬
    想必有不少人還有這樣的記憶:買來一瓶飲料,然後先打開蓋子,看是不是能「再來一瓶」,有的人樂此不疲,中了「再來一瓶」那是相當高興的,有的人連中7瓶,那幾乎是一生歡樂的記憶。看起來無足輕重的「再來一瓶」,竟然還有這樣的魔力,有的飲料廠家依靠「再來一瓶」賺得盆滿缽滿,有的企業依靠「再來一瓶」翻身爆火,這樣一種促銷形式竟然風靡全國,讓幾乎所有的飲料廠家都跟風。不過,現如今「再來一瓶」似乎消失不見了,「再來一瓶」究竟遭遇了什麼樣的命運?
  • 為何飲料「再來一瓶」消失了?你中獎的時候,已有人從中撈金千萬
    不過說到飲料行業,不知道大家近年來有沒有發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市場上的飲料品牌越來越多,但是它們卻統一不再利用以前風靡全國的「再來一瓶」促銷手段。也就是說,以前飲料消費者最為喜歡的「再來一瓶」徹底消失了。
  • 曾經的促銷手段「再來一瓶」為何廠家不再做?你中獎時,別人已牟利...
    以前大家購買飲料之後,第一件事不是馬上喝,而是開瓶看看有沒有「再來一瓶」,有些幸運兒曾經靠著一瓶飲料喝了五瓶飲料,在當時能達到這樣「輝煌」的戰績,是非常讓人羨慕的。與此同時,飲料市場通過提供給消費者這種「潛在的未知」與「驚喜」,使得飲料銷量節節攀升,飲料廠家也賺得盆滿缽滿。
  • 廠商慣用伎倆,「再來一瓶」為啥不火了?你中獎時,有人比你開心
    很多廠家採用有獎銷售這一方案,比如康師傅、統一的紅茶綠茶等,都有很高的中獎比例,來增加人們對該品牌的購買次數以及對品牌的依賴。 以前,我國在飲料後,第一件事不是拿過來直接喝,而是看看瓶蓋是否中獎。對於消費者來說,瓶蓋的「再來一瓶」總是有那麼大的吸引力。知得一提的是,飲料的中獎機率很高,買一瓶免費喝好幾瓶的情況很多。
  • 飲料常見的「再來一瓶」,為何沒有了?你中獎時,已有人獲利千萬
    於是一些廠家為了打開銷量,就會進行一些促銷活動。其中買一贈一或者再來一瓶是最常見的促銷活動。一開始的再來一瓶的活動是由青島啤酒發起的,當初青島啤酒推出市場後,發現銷量打開的不大。於是推出再來一瓶,那時候還是十年前。當時再來一瓶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迅速幫助青島啤酒拿到大量的市場。
  • 為何現在飲料很少有「再來壹瓶」?你中獎的同時,別人已牟利千萬
    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再來壹瓶」,以及衍生出來的「再來一包」、「再來一罐」等等類似的玩法。記得以前買飲料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先看有沒有中獎,最多有一次連續中了4瓶,肯定有不少比我還運氣好的人。但近年再來壹瓶的活動似乎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當中,為何廠商不做"再來壹瓶"活動了?最先開啟再來壹瓶模式的鼻祖是青島啤酒。當時啤酒市場競爭激烈,青島啤酒的地位並不穩定。
  • 為何飲料「再來一瓶」消失了?飲料廠家道出原因:被坑慘了
    為何飲料「再來一瓶」消失了?飲料廠家道出原因:被坑慘了推薦語:這些年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增加,大家對於各種各樣的飲料也是越來越離不開了。為了進一步拓寬市場份額,很多品牌就會選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吸引消費者購買,比如最為經典的就是「再來一瓶」這個促銷手段,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再來一瓶」這個營銷方法,確實讓很多消費者欲罷不能。但是我們發現,最近兩年時間,飲料「再來一瓶」的優惠已經在市場上徹底消失不見了,至於背後的原因,也只有飲料廠家心裡最清楚。
  • 曾備受追捧的「再來一瓶」,為什麼突然消失了?背後原因很現實
    事實上,最早做「再來一瓶」活動的並不是飲料品牌,而是青島啤酒。青島啤酒應該算是國內第一個使用這種營銷模式的品牌了,當時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為了能站穩腳跟,青島啤酒推出了「再來一瓶」的活動,並且藉此翻身,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佔據了杭州50%的市場份額,還把本地品牌西冷收購了。 不過讓「再來一瓶」深入人心的還是「康師傅」飲料。
  • 「再來一瓶」活動那麼成功,為何廠家不再做了?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過去,每個人都買了飲料後,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即喝,而是開瓶看看有沒有「再來一瓶」,一些幸運的人曾經一瓶喝了五瓶飲料,這項記錄非常令人羨慕。
  • 呆頭中獎絕緣體再來一瓶!
    呆頭中獎絕緣體再來一瓶!有一天,呆頭在考試的時候看到一道題。他很高興的說,知道,填空題是我整張卷子唯一會做的一道題,我知道它的答案是惠顧。但他又很苦惱,因為他不會寫這兩個字。這個時候他看到了他買的一瓶果汁。他想果汁的瓶蓋上有,謝謝惠顧四個字。呆頭很興奮地擰開瓶蓋,說哈哈哈我終於要擺脫零分啦結果瓶蓋打開呆頭的的心碎了。原來瓶蓋上不是謝謝惠顧,而是再來一瓶。
  • 火爆一時的「再來一瓶」,為何消失了?獲利者已賺百萬
    當知道一款飲料有著如此高的中獎率之後,很多人也會率先選擇購買有著「再來一瓶」活動的飲品。當時,「再來一瓶」可謂是風靡全國,使得我國的飲料市場迎來了快速發展。不過,大家應該也發現了,現在的「再來一瓶」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掃一掃贏大獎」,但是掃出來的往往也是「謝謝惠顧」。
  • 為何現在很少見到「再來一瓶」了?有人靠它賺的盆滿缽滿
    在幾年前,我們在買飲料的時候的第一件事並不是喝,而是慣性的打開瓶蓋看看有沒有「再來一瓶」的字樣,而有些非常幸運地顧客曾經依靠著自己的手氣用一瓶飲料直接喝了十幾瓶。而在當時能夠達到這樣的輝煌戰績都是讓人非常的羨慕的,而這樣的行為也讓一些飲料商家賺的盆滿缽滿。
  • 再來一瓶還是小意思,第4個簡直是開掛!
    再來一瓶還是小意思,第4個簡直是開掛!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從小到大都是中獎絕緣體,別說是500萬的大獎了,就連買飲料的再來一瓶都輪不到自己,然而我今天分享的這些個個都是運氣爆棚,再來一瓶還是小意思,第4個簡直是開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