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購買飲料時,總是喜歡挑帶有"再來一瓶"牌子的飲料,拿到手後第一件事並不是立馬喝掉,而是小心翼翼地擰開瓶蓋,看看有沒有"再來一瓶",記得有人曾靠著一瓶飲料的錢,連著換取了5瓶,很是讓人羨慕。與此同時,這個營銷手段,通過帶給消費者"未知的驚喜",獲取長久的客戶,也讓飲料廠家賺得富得流油。
最近幾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再來一瓶"活動已經在慢慢的消失,這種促銷方式已經被微信掃碼、積分兌換等方式所取代,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以前的驚喜了,不少人表示還挺還念"再來一瓶"。
說到"再來一瓶"不得不提青島啤酒,它是第一個使用這個模式促銷的品牌。當年啤酒市場競爭很激烈,很多品牌都在搶佔市場。起初青島啤酒在外地當時並不佔優勢,但通過"再來一瓶"的促銷活動,僅僅幾個月,就讓青島啤酒佔據了杭州一半以上的市場,打敗了最大的競爭對手西冷,直到後來西冷特被青島啤酒收購。
不過真正讓"再來一瓶"活動人盡皆知的是"康師傅"飲料。2009年初,康師傅在全國地區搞起"再來一瓶"活動,僅贈品飲料數量就高達15億瓶,並且中獎率超過了20%。也就是說平均五瓶中就有一瓶帶獎。這種看似"不掙錢"的促銷,讓競爭對手都傻了眼,但是僅僅只用了2個月的時間,康師傅就收穫了大量的"驚喜"用戶,都在想著下一瓶必中獎。
2009年康師傅憑藉"再來一瓶"創下了營收增幅超30%以上,股東們利潤更是增長超過47%。其實康師傅是抓住了人們賭徒的心理,通過薄利多銷,促進消費者的購買。
很多人在中獎後,都會把這份驚喜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大家也想通過這個"發財之道",去購買飲料。這種口口相傳的模式,比在電視機上打廣告,效果更明顯,而且消費者也願意主動地幫忙宣傳。
但在近幾年,"再來一瓶"的促銷方式卻慢慢的淡出了歷史的舞臺,更多的是掃碼領取紅包,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首先,由於康師傅帶動的效應,越來越多的飲料品牌也開始效仿,這種促銷活動已經是"多如牛毛",消費者對於這類的活動已經司空見怪,再也沒有以前那種"驚喜"了。
其次,現在人生活質量明顯升高,不再會為這點"蠅頭小利"去選擇飲料品牌,更多人是喜歡喝什麼就買什麼。
最後就是造假太嚴重了,很多廠家受損嚴重。例如紅牛仔當年出入市場時,帶有中獎的瓶數大概在1000萬瓶,但是最後返廠清點時才發現,收到了2000多萬個中獎的瓶蓋子。
雖然"再來一瓶"已經漸漸地銷聲匿跡,但是依舊不變的是當年懷念的味道。希望大家的人生中處處充滿著"再來一瓶"的驚喜,我是"痴經", "謝謝惠顧"!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當年你中過幾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