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亮劍》的結局為什麼沒有拍?

2020-12-22 白頭放翁居易不易

很多人看亮劍的時候會加上一句最後李雲龍死得很慘。筆者一直很反感小說中的結局,並不是因為最後的李雲龍飲彈自盡的結局太過悲壯,而使人憤憤不平。與之相反是因為作者安排給一個馳騁沙場數十年,並且信念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如此一個草率的結局既不合情理,也不符合事實。

作者有意誇大了那場運動對於軍人的摧殘,同時貶低了一個理想主義的革命戰士所具有的高尚人格和堅韌意志。一個身經百戰的戰士會因為幾個得志的小人要奪其配槍就飲彈自殺?當年爬雪山過草地、鄂豫皖反老蔣、一路打到川藏邊界都挺過來的人,歷經抗日、內戰、新婚燕爾妻子被擄走殺害、生死兄弟被土匪砍了頭顱、立場不同的知己把自己差點炸死都能挺過來的人,會為了幾個宵小之輩的刁難而如此草草的結束自己歷經磨難的生命?李雲龍是缺乏智慧看不透這些傢伙們的醜陋和卑鄙,還是因為真的具有一種慷慨悲歌的英雄主義情結?

縱觀整部《亮劍》都在塑造一個極具膽略且慣於突破常規的優秀指戰員形象。而作者也是在突出描述其遊擊戰術如何轉變為特種作戰,並成為共和國特種作戰先驅的。如此一個不服輸、掘強且富有反抗精神的人不會屈從於現實的苟且,但一個作戰悍不畏死、精於變通且慣於出其不意的戰士,難道就不懂得什麼是隱忍待變、伺機而動?如果真的是那樣李雲龍就不可能活到新中國建立,在和山本特工隊周旋時就會因為意氣用事而連同他的警衛連一起覆滅,在被楚雲飛的美式裝備炮火覆蓋打的頭都抬不起的時候就應該含恨而亡。「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遊擊戰的十六字箴言在戰爭中被李雲龍用的出神入化,到了新形態的鬥爭中李雲龍就突然變得不知變通了,變得士可殺不可辱了?所有曾經歷經諸多磨難的紅軍老戰士沒有一個不明白隱忍的重要性和待變的必要性,不可能因為一時憤怒就把最後的底牌亮出來,殺身以成小人之美。李雲龍也曾自嘲是泥腿子出身,沒有知識分子那些花花腸子。

革命戰士可以死於邊野、馬革裹屍,這是一種軍人的榮譽更是一個戰士最好的歸宿之一,或者是隱忍抗爭,終得雲開霧散看到公正降臨。而給李雲龍安排的飲彈自殺,死於藤椅之上,不僅不是英雄的壯舉,反而是一種無情的嘲弄和羞辱。而在歷史上的共和國將軍,在1955~1965年間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中沒有一個是如此窩囊的死去。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將軍是在那十年前後逝世,大多數將軍都見證過改革開放的到來,甚至有部分將軍一直陪著共和國走進了新世紀。即使時至今日已經2020年了依然有七位將軍健在,陪著我們共同面對新冠疫情。那場運動對於軍隊的衝擊是最小的,更不可能有將軍因此被逼自殺。當時為了保護科學家不被批判,都是火線參軍,穿上綠軍裝看誰敢動。即使在那十年中被迫害的彭大將軍也依然兢兢業業為人民和黨的事業不懈奮鬥著。如果不是最後因為長期的折磨,年邁的他身體承受不住病倒了,也不會離開那個他始終熱愛的國家和堅守的理想。從中可以看到共和國將軍既是無往不勝的優秀將領,也是信仰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們對於自己所堅持的理想信念有著絕對的忠誠,對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有著無限的熱愛和信任。每個人都堅信總有一天公理會得到伸張,自己對新中國和人民的一片拳拳之心、日月可鑑。如此的現實,作者不寫。偏偏為李雲龍安排一個如此不堪的結局,其用意不言自明。

網絡上搜索《亮劍》必然會彈出《亮劍》的結局沒人敢拍,是沒人敢拍,還是如此荒唐不符合事實且蓄意影射那個時代的結局如何去拍?有人說那個時代不能提?是不能提,還是不能借題發揮去抨擊和摸黑。

《亮劍》電視劇所展現的李雲龍是一個標杆性的革命人物,成就了這部小說也成就了演員李幼斌。但就小說結尾而言,它不僅不是點睛之筆,反而是一個極度敗壞的爛尾之作。至於作者為什麼刻意營造一個如此令人絕望和啜泣的慘澹結局,應該不是那個時代的軍人受此折磨,而是那些知識分子們受到了無限的打壓和傷害。那時的作者還是個少年,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他一定目睹了什麼,所以在小說中有意無意的利用李雲龍功勳卓著、地位崇高的形象去影射那個時代的荒唐和殘酷,只是現實的悲劇並不是發生在軍人身上而是那些封建文人身上。李雲龍的嶽父自殺是理所當然,他對國家、社會的批判本身就是過於理想而又有失偏頗的論調,這些人才是那個時代下被無情抨擊和碾壓的對象,而這些人也自命清高,更認同士可殺不可辱,可士不是戰士的士而是士大夫的士。而那個時代對軍人、農民、工人從來都是團結並進,哪裡有對底層勞動者的打壓迫害。這不是道聽途說,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現在依然很多,可能是我們的父輩也可能是祖輩,去問問同為勞動者的他們對那個時代的看法?對他們是不是有無法釋懷的傷害?我想答案是沒有,大家在那段時間裡確實吃不飽、穿不暖,但至少一起同甘共苦。那個時代確實對國家、社會有所破壞,不值得懷念,但那個時代的人是鮮活的,是富有理想和激情的。

《亮劍》中出場的人物,老總彭德懷、師部劉伯承、旅部陳庚、團部李雲龍、營長張大彪、連長孫德勝、排長王根生,班長王喜奎、炮手王承柱、戰士魏大勇哪一個不是鐵骨錚錚的漢子,最後他們最驍勇的部下、最善戰的領袖在一個小房間裡窩囊的拔槍自殺了,讀來不可笑嗎?到底是那個時代可笑,還是有意如此安排結局的人可笑?

相關焦點

  • 亮劍為什麼只拍到授銜?結局讓人惋惜,李雲龍自盡,田雨獄中受辱
    《亮劍》電視劇是根據小說亮劍改編而拍攝,和小說不一樣的是,電視劇《亮劍》的結局只是拍到了李雲龍,丁偉等人授銜後,就匆匆忙忙結束了,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但電視劇《亮劍》拍到了抗美援朝結束授銜儀式,裡面的主要人物結局都沒有交代清楚,就草草收場了。至於為什麼沒有拍解放後的人物結局,其主要原因還是歷史過於敏感了,不適合在大眾面前播出。那段歷史不能用簡單的對錯來評價的,與前面所拍攝的內容反差太大了,不能讓觀眾所接受。
  • 亮劍最大反派:獄中侮辱田雨,李雲龍被逼自殺,這結局卻沒人敢拍
    其實《亮劍》的原著是一部小說,電視劇只拍了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因為一些原因沒有付諸於熒幕。《亮劍》這部小說其實是部悲劇,最終結局是趙剛夫婦自殺,丁偉被下放農場,生死不明。而小說的主角李雲龍夫婦也相繼自殺。每部劇裡都會有一個反派角色,就像是生活裡也有好人和壞人一樣。
  • 《亮劍》為什麼只拍攝了三分之一,雲龍和趙剛結局有如此多的波折
    《亮劍》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一部電視劇,講述了主人公李雲龍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多個戰役,期間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令人記憶深刻。我印象最深的除了主人公李雲龍之外就是獨立團的政委趙剛和那個敢作敢當但命運悲慘的魏和尚。
  • 正版《亮劍》下部開拍?李幼斌何政軍同框,網友懵了:下部咋拍?
    說實話,看了那麼多小說改成電視的,我覺得最還原原著的就是《亮劍》了,李幼斌老師真的是把李雲龍的形象演繹得到了極致。我從不看抗戰片跟小說,但是唯獨《亮劍》,初中的時候電視放的連續劇我看了三遍有餘,剛好家裡也有小說版,這電視跟小說我都看了好幾遍。
  • 亮劍為何只拍到授銜?結局令人扼腕,李雲龍自盡,田雨獄中受辱
    此後,東施效顰者不勝枚舉,翻拍的《亮劍》亦是層出不窮,但卻再也無出其右者。 它與《我的團長我的團》、《雪豹》也成為了中國電視螢屏上的三大抗戰題材的常青樹。數以百次計的播放頻率,粉絲範圍從中老年到青少年,也無一不彰顯著《亮劍》的優秀。 但若說《亮劍》這部電視劇有沒有「遺憾」?
  • 黃金瞳各個人物的結局,小說沒有爛尾,電視劇卻爛尾了!
    時候更是一路追劇到結局。但是看過結局的朋友都著實有一點點小失望。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是因為《黃金瞳》結局時候,各個人物的收尾沒有很讓觀眾們滿意。沒有大家預期想像的那麼完美。而且一個模稜兩可的結局讓觀眾看得很不甘心。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怎麼回事。《黃金瞳》是有張藝興、王紫璇、王櫟鑫、李立群等主演的一部現代懸系探險類電視劇。
  • 《亮劍》原著中最能體現亮劍精神的一場戰鬥,可惜電視劇卻沒拍
    說到抗戰劇的巔峰之作,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亮劍》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主要向我們傳遞了一種精神,一種逢敵必亮劍的勇者精神,劇中塑造的很多人物,無論是李雲龍、楚雲飛,還是張大彪、孫德勝等人,他們的身上都有這種亮劍精神,就像李雲龍說的,倒在敵人劍下不可怕,真的勇士,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
  • 《亮劍3》湖南衛視定檔,抹髮膠抽雪茄就算了,原著劇情都被大改
    小說《亮劍》是都梁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2005年首次被改編成電視劇,由李幼斌、張光北、何政軍等實力派演員傾情演繹。 電視劇《亮劍》的劇情並未將小說的情節拍完,只拍到1955年的大閱兵便大結局了,小說中李雲龍和趙剛、丁偉等的結局不太好,出於電視劇過審考慮,也是可以理解的。
  • 電視劇亮劍沒有拍的故事,李雲龍兵敗楚雲飛,九年後炮擊金門島
    這部由國家一級演員李幼斌主演的電視劇,從正式上線到如今已經過去了15年,但不誇張地說《亮劍》仍然是國產抗戰劇的"天花板"!這部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原著當初在創作的時候,就借用了現實發生過的戰役進行了改編。這種藝術式加工,對於電視劇的上映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那麼《亮劍》中隱藏的真實故事到底是什麼?
  • 《亮劍》沒敢拍的故事,李雲龍金門大敗,九年後和楚雲飛最後對決
    小新本人就是《亮劍》的忠實粉,前後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在得知電視劇改編自都梁的同名小說後,小新第一時間找到了原著看了好幾遍。看了小說之後才發現,原來電視劇中的故事並不完整。比如李雲龍和楚雲飛這對老對手,他們在1949年後還交過手。先是李雲龍手下的一個團全軍覆沒,9年後李雲龍派手下的特種兵潛入金門島,隔著大海和楚雲飛進行了最後一次對決。
  • 《亮劍》15年,抗日劇為什麼越來越神了?
    ,是導演楊陽打來的,電話裡說:「抗戰勝利60周年到了,有很多戲要拍。」2005年李幼斌版《亮劍》已經珠玉在前,但《新亮劍》依舊由《亮劍》小說作者都梁編劇,提高了人們的期待。都梁說,05版有些地方拍得太粗糙,這一版自己做藝術總監,好好兒拍。這兩部《亮劍》播出成績都不錯,但《新亮劍》的口碑明顯下了一個臺階。2015年,都梁將《亮劍》的IP版權賣給了浙江東陽中廣影視,這家公司的老闆是萬榮,做過05版《亮劍》的監製。
  • 老版本的「亮劍」太經典了,你為什麼還想做一個新版本的「亮劍」
    雖然「新版《亮劍》的高投入帶來了更多宏大的場景和更好的製作,但與5年前的老版本《亮劍》相比,新劇增加了35%的戰爭場面,更加激烈和震撼,力求從場景、人物、武器、重武器等方面全面再現過去英雄戰鬥過的大型戰役的原貌,情節大大增加,主人公李雲龍的成長過程可視為《亮劍》之前史的揭幕。
  • 《亮劍》沒有播出的部分,李雲龍被捕之後,嬌妻田雨被人折磨
    電視劇《亮劍》播出至今有十幾年了,留給我們許多感人的故事和人物,尤其是李雲龍、趙剛、丁偉等人,他們都被授少將銜,順利的完成了軍校的畢業論文。在電視劇中這是一個很不錯的結局,可謂是功成名就,可是這對於原著小說《亮劍》而言,僅僅是播出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沒有播出,那就是李雲龍等人授銜後的下場。許多人都說,《亮劍》中李雲龍抗日的那部分最精彩,一炮幹掉坂田聯隊,3000多顆手雷炸山崎大隊,伏擊日軍中將司令,為了老婆秀芹敢打縣城,李雲龍牛氣沖天。
  • 《亮劍之雷霆戰神》未播先涼?魔改原版,又不尊重原著小說
    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亮劍》了。這部電視劇在我國家喻戶曉。這裡面的每一個演員們都在用心地去塑造角色,他們演出了樸實的軍人形象,也為我們塑造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可就是這樣的一部經典,卻還是沒有辦法逃脫被翻拍的命運。 最近一段時間,有一部新的《亮劍》即將上映。因為原版《亮劍》備受大家關注,所以後面的翻拍版本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大家的議論。
  • 精神力的重要性-亮劍中的田雨
    最近因為《雷霆戰將》,讓我們了解到的現在的導演為了收視率什麼都該拍!嚴重的違反了歷史的背景,而且攝製組還找出了一堆理由和證據,沒有自我反思的人是沒有發展前途的!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都會把《亮劍》這本小說重新讀一遍!
  • 《亮劍》重情重義的魏和尚,官位永遠沒有情義重要!
    本期話題【《亮劍》重情重義的魏和尚,官位永遠沒有情義重要!】看過《亮劍》的觀眾都是特別喜歡魏和尚這個角,因為出身少林寺的魏和尚雖然性格和李雲龍那般粗狂大大咧咧,但是為人也如李雲龍那般重情重義,將兄弟情義看得比官位還要重要,更是救李雲龍於危難之中,將李雲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可惜最後的結局太讓人唏噓了。
  • 《亮劍》一個人的行為完全可以前後不一,並且有較大的彈性空間
    《亮劍》為什麼說李雲龍必須要死,電視劇《亮劍》匆匆畫上了句號,給李雲龍安排了一場南京軍事學院授銜儀式,並以閱兵式結束。只是第29集趙剛的出現,隱隱傳達了一些不太平的氣氛。他為什麼要自殺,除此而外是否有更好的結局?還有網友推測,只要熬過這一波,熬到改革開放,就一定如何如何。甚至還拿真實歷史中授上將銜者的經歷作比較,證明李雲龍所在的圈子,文革期間受到的波及沒那麼大。然而,歷史和小說、影視作品不一樣的是,歷史不需要那麼注意邏輯性和戲劇性,一個人的行為完全可以前後不一,並且有較大的彈性空間。沒有誰會追查活人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把它們串成故事線,然後對其中的悖謬之處提出質疑。
  • 這麼多的抗戰片,為什麼就李雲龍最火?你看亮劍都有啥?
    這麼多的抗戰片,為什麼就李雲龍最火?你看亮劍都有啥?2005年9月12日,《亮劍》這部抗日軍旅劇在央視播出,立時火遍全國,該劇平均收視率為8.4%,平均收視份額佔有率19.1%,最高收視率超過13.7%,最高收視份額佔有率28.7%,創下了驚人的收視狂潮,並擊敗了同年度的《京華煙雲》《漢武大帝》等優秀作品,牢牢鎖定了年度收視冠軍。
  • 《亮劍》他是李雲龍最敬佩的人,斯文儒雅槍法精湛,結局讓人唏噓
    本期話題【《亮劍》他是李雲龍最敬佩的人,斯文儒雅槍法精湛,結局讓人唏噓】在《亮劍》中,能讓屢戰屢勝,作戰非常強悍有天賦,性格粗狂傲嬌的李雲龍敬佩的人少之又少,首長是一個,旅長也是一個,其實還有一個人也深深折服了李雲龍
  • 《與晨同光》小說結局有多虐?電視劇會按照原著拍嗎?
    《與晨同光》小說結局和電視劇結局有什麼區別呢?電視劇是由孫怡和白敬亭主演的,作為都市青春勵志劇,這部劇受眾基本上都是學生。原著小說名叫《初晨,是我故意忘記你》,講述的故事非常感人,在劇中也多處都有體現。那麼,《與晨同光》小說結局最後到底是什麼呢?黎初遙和李洛書最後在一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