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重光 駿馬歸來 圓明園馬首今天回家

2020-12-15 新民網

  新華社 李賀 拍攝(下同)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上午9時,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

  馬首回歸之路,匯聚黨和政府、港澳同胞磅礴力量,符合人民群眾殷切期待,詮釋著「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的深刻道理,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據了解,此次國家文物局選定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築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通過實施展示提升與安防改造工程,正覺寺具備了文物安全與展覽條件,國家文物局將馬首銅像正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局長表示,馬首歸園,昭示文物追索新方向。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公約框架下,中國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機制日益成熟,成果豐碩。對於在國際公約生效前,歷史上因戰爭劫掠、文化掠奪、非法貿易等原因流失的文物,如何開展追索返還,國際社會依然缺乏法律基礎和普遍共識。中國政府堅定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定支持非法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願和國際社會一道,將促進歷史流失文物返還作為重點方向,推動文物流失國與文物流入國相向而行,共同探討妥善解決歷史問題的有效途徑,為構建更加公平正義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新秩序,繼續貢獻中國實踐、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馬首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屬於全體人民的文化遺產,要做好文物利用下半篇文章,發揮其獨特作用,豐富公眾文化生活。」 劉玉珠表示,馬首回到圓明園後,北京市、海澱區兩級黨委政府、文物部門,要繼續指導支持圓明園管理處,加強保護、研究與展示、利用,向廣大公眾和國際社會展現燦爛久遠、開放包容、自強不息的中華文明,凝聚更為廣泛的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共識,以屬地表達、國家表達、國際表達,講好馬首回歸的「中國故事」。

  北京文物資源多、文物等級高、研究價值大。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文物保護體系,做好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傳承利用,守住文物安全的底線,讓文物「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意義尤為重大。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杜飛進表示,本次展覽正是以馬首歸藏為主線,揭秘深藏其間的文化密碼,著重講好文物回歸背後的故事,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以此教育引導人們銘記歷史滄桑、看見歲月痕跡、留住文化根脈,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馬首銅像歸藏圓明園為海澱區創建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吹響振奮人心的號角。海澱區委書記於軍致辭中表示,海澱文物保護利用進入新階段,建設高品質一流文化強區目標會邁上新臺階。海澱區將以馬首銅像回歸為重大契機,持續宣傳三山五園燦爛久遠、開放包容的文明,以海澱表達講好馬首銅像回歸的故事,凝聚全區人民澎湃的愛國熱情。

  據悉,《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由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北京市文物局、中共海澱區委、海澱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承辦。展覽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覽面積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即日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我要爆料 聯繫電話:021-22899999 新民網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圓明重光 駿馬歸來 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
    圓明園的百年滄桑、文物聚散,牽動著國人心弦,流失文物的下落和歸屬最為大眾矚目。今天上午,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 流落在外160年,圓明園馬首今天終於「回家」!感謝這位逝去的愛國企業家
    「馬首」回家,從回歸到入藏在外飄零百餘年的馬首銅像,12月1日終於回歸闊別已久的「家」——圓明園。這也符合世界考古界的慣例「文物最好能回到它的母體」。展覽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覽面積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即日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
  • 今天馬首回歸圓明園 馬首銅像設計者是誰?流失多久
    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今天(1日)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在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馬首歸園,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
  • 闊別160年,「馬首」回家!
    歡迎回家! 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海晏堂建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詞取意「河清海晏,國泰民安」。
  • 「馬首」回家了!
    「馬首」回家,從回歸到入藏在外飄零百餘年的馬首銅像,12月1日終於回歸闊別已久的「家」——圓明園。這也符合世界考古界的慣例「文物最好能回到它的母體」。展覽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覽面積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即日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
  • 在外飄零百餘年,「馬首」終於回家了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馬首」回家,從回歸到入藏在外飄零百餘年的馬首銅像,12月1日終於回歸闊別已久的「家」——圓明園。這也符合世界考古界的慣例「文物最好能回到它的母體」。通過實施展示提升與安防改造工程,正覺寺具備了文物安全與展覽條件,國家文物局將馬首銅像正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展覽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覽面積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即日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
  • 今天,「馬首」回歸圓明園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馬首」回家,從回歸到入藏在外飄零百餘年的馬首銅像,12月1日終於回歸闊別已久的「家」——圓明園。1日的入藏儀式上,馬首銅像終回故土。記者看到,圓明園馬首被赫然置於圓明園正覺寺的中間。正覺寺位於圓明園三園之一的綺春園的正南部,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因北牆外的一條小河擋住了瘋狂的火舌,倖免於難,部分建築和古樹留存至今。此次,幾經討論,各方決定將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築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
  • 百年前馬首照片首度公開,央視頻獨家直播揭秘馬首海外流轉之謎
    12月1日,「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標誌著馬首銅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12月2日,由央視頻號《文物裡的中國》發起的「圓明重光,駿馬歸來」獨家直播,帶觀眾第一時間近距離觀賞馬首真容,揭秘馬首回家背後的故事。
  • 圓明園馬首將展出三年什麼狀況?馬首是怎樣回來的 還有哪些獸首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圓明園馬首將展出三年什麼狀況?馬首是怎樣回來的 還有哪些獸首沒有回來? 圓明園馬首將展出三年具體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近日,在經過了160年的流離,圓明園馬首銅像正式入藏圓明園正覺寺,成為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 十二生肖銅像之一馬首回歸圓明園
    在一百多年前,我們國家還沒被其他的西方國家侵略時,我們的圓明園當時還是金碧輝煌,擁有數多的奇珍異寶的皇家園林。據說圓明園裡的樹都是由玉石和瑪瑙雕刻而成的。160年前,圓明園慘遭焚掠,我們國家的奇珍異寶就流散於各國。
  • 深度關注 | 結束160年的流離 馬首回歸圓明園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流離160年後,馬首銅像終於「歸來」,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12月1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
  • 「馬首」歸來!圓明園十二獸首今何在
    11月13日下午,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記者獲悉,馬首由澳門商人何鴻燊捐贈,將劃歸北京圓明園管理處收藏。至今,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馬首、猴首、豬首七尊獸首已經回歸。2018年,一件疑似流失龍首的拍品曾現身拍場;蛇首、羊首、雞首和狗首至今下落不明。在中國,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獸首是知名度很高的文物。
  • 馬首回歸圓明園背後,「十二生肖」的追索之路
    12月1日,馬首銅像當天起在圓明園正覺寺文殊亭展出,為期三年。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流失海外的十二獸首,首次有「遊子」重回故裡圓明園。12月1日,馬首銅像正式歸藏圓明園,距離1860年被英法聯軍掠奪,過去了整整160年。
  • 馬首回家後,還有「未完待續」的文物歸途
    12月1日,「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這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同時也標誌著馬首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屬於全民的文化遺產。馬首的回歸引發了人們對於「十二獸首何時圓滿重聚」的期待,以及更多海外文物回家的探討。
  • 揭秘:回家的「馬首」藝術價值有多高?
    中國網北京12月1日訊 (記者 秦金月)今天上午9時,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了「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至此,圓明園馬首銅像被國家文物局正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也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
  • 闊別160年,終於回家!
    歡迎回家! 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海晏堂建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詞取意「河清海晏,國泰民安」。 1日的入藏儀式上,馬首銅像終回故土。記者看到,圓明園馬首被赫然置於圓明園正覺寺的中間。
  • 闊別160年,終於回家了
    歡迎回家!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海晏堂建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詞取意「河清海晏,國泰民安」。海晏堂階前設計了一個大型的噴水池,水池左右便是呈扇面八字排開的噴水裝置。
  • 圓明園馬首回歸後文物追索之路如何走?專訪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
    在主持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之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採訪。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並遭焚毀,馬首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一同流失海外。2020年,圓明園終於迎回了這件藝術珍品——馬首也因此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 「馬首」終於「回家」了|獸首|十二生肖|馬首|圓明園...
    160年前,圓明園慘遭焚掠,從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於12月1日正式回歸圓明園。馬首銅像「回家」了,回到原屬地圓明園。這是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此前,已有6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方式回歸祖國,分別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
  • 將馬首帶離中國的 「關鍵人物」曝光,十二生肖獸首可不僅是「水...
    步入正覺寺,從山門向北,依次進入天王殿、三聖殿、文殊亭,展覽的三個單元——「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一一呈現。策展人之一、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說,和「主角」馬首一樣,本次展覽還有超過半數文物與圖片均是首次與公眾見面:道光帝御筆「瀛海仙山」詩石刻、五彩繽紛的西洋樓雕花琉璃構件、精緻的銅版畫和老照片……帶領觀眾走進真實的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