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李賀 拍攝(下同)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上午9時,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
馬首回歸之路,匯聚黨和政府、港澳同胞磅礴力量,符合人民群眾殷切期待,詮釋著「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的深刻道理,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據了解,此次國家文物局選定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築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通過實施展示提升與安防改造工程,正覺寺具備了文物安全與展覽條件,國家文物局將馬首銅像正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局長表示,馬首歸園,昭示文物追索新方向。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公約框架下,中國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機制日益成熟,成果豐碩。對於在國際公約生效前,歷史上因戰爭劫掠、文化掠奪、非法貿易等原因流失的文物,如何開展追索返還,國際社會依然缺乏法律基礎和普遍共識。中國政府堅定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定支持非法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願和國際社會一道,將促進歷史流失文物返還作為重點方向,推動文物流失國與文物流入國相向而行,共同探討妥善解決歷史問題的有效途徑,為構建更加公平正義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新秩序,繼續貢獻中國實踐、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馬首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屬於全體人民的文化遺產,要做好文物利用下半篇文章,發揮其獨特作用,豐富公眾文化生活。」 劉玉珠表示,馬首回到圓明園後,北京市、海澱區兩級黨委政府、文物部門,要繼續指導支持圓明園管理處,加強保護、研究與展示、利用,向廣大公眾和國際社會展現燦爛久遠、開放包容、自強不息的中華文明,凝聚更為廣泛的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共識,以屬地表達、國家表達、國際表達,講好馬首回歸的「中國故事」。
北京文物資源多、文物等級高、研究價值大。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文物保護體系,做好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傳承利用,守住文物安全的底線,讓文物「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意義尤為重大。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杜飛進表示,本次展覽正是以馬首歸藏為主線,揭秘深藏其間的文化密碼,著重講好文物回歸背後的故事,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以此教育引導人們銘記歷史滄桑、看見歲月痕跡、留住文化根脈,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馬首銅像歸藏圓明園為海澱區創建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吹響振奮人心的號角。海澱區委書記於軍致辭中表示,海澱文物保護利用進入新階段,建設高品質一流文化強區目標會邁上新臺階。海澱區將以馬首銅像回歸為重大契機,持續宣傳三山五園燦爛久遠、開放包容的文明,以海澱表達講好馬首銅像回歸的故事,凝聚全區人民澎湃的愛國熱情。
據悉,《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由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北京市文物局、中共海澱區委、海澱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承辦。展覽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覽面積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即日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觀。(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