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緩刑兩年是什麼意思?兩年期限一到,就會被執行死刑嗎?未必

2020-12-12 烽火軍哨

在中國,人們常說秋後問斬,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樣的說法是源自於古代的一說刑罰,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死緩。那麼死緩會在什麼情況下執行呢?首先,這個人已經被判處死刑,但是不需要立即執行。通常會推遲兩年執行。但是如果在這緩刑的2年時間裡,犯人表現良好,沒有任何故意犯錯的行為,兩年期限到了之後,可能會被改判為無期徒刑。這樣一來的話,就可以免除一死了。

如果在無期徒刑期間,還有戴罪立功的表現,法院依然可以按照法律對其進行減刑為15-20年的有期徒刑。當然了,如果在緩刑期間,犯人不聽管教,仍不知悔改到處犯錯,死刑不但不會延期,而且還會提前執行。在我國,死刑可以說是最嚴厲的刑罰了。他會剝奪一個人所擁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在中國,能被判處死刑的罪名多達40多個,由此可以看得出,我國在死刑上的量刑還是非常嚴格和慎重的。

判處死刑之後,為了防止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在死刑的基礎上又增設了死緩這種刑罰。在此期間,如果存在冤案或者量刑不當的情況下,犯人及其家屬都可以重新申請上訴,法院會根據證據等資料重新審理。這樣一來也是為了防止錯判和誤判,畢竟法官的一錘定音往往改變的是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家庭的全部命運。但是現實中,滿足死刑同時滿足死緩這樣的條件是非常少的。

因為法院只有在證據確鑿,而且誤差極小的情況下才會對犯人判處死刑,所以這樣的出錯率還是非常低的。目前世界上仍保留死刑的國家已經不多了,全球共有90多個國家廢除了死刑。美國的法律是非常有意思的,他們沒有死刑,對於一些罪該萬死的囚犯,他們會判處他們有期徒刑200年,相當於在牢獄中孤獨終老。

相關焦點

  • 死刑緩期兩年,到底啥意思?兩年後再執行嗎?可能你的理解是錯的
    在如今的法院判決裡,我們往往會聽到「死刑緩期2年執行」的這種處決結果。那麼這裡的所謂「緩期2年執行」就是指死刑推遲2年再執行嗎?答案還真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這個「緩刑」的意思並不是推遲執行,平時的理解都錯了。先來看幾個真實案例。1995年,河北發生了1起女子被人殺害的案件。後來有個叫聶樹斌的人有重大犯案嫌疑,於是他就被判了死刑,2天後他就被依法處死了。
  • 死刑緩期兩年,是啥意思?真是兩年後執行嗎?恐怕我們都錯了
    導語:死刑緩期兩年,是啥意思?真是兩年後執行嗎?恐怕我們都錯了對於死刑犯,古代有「秋後問斬」一說,而現代有緩期死刑一說。有人就疑惑了,判死刑就判死刑,為什麼要延緩一段時間再執行呢?其實,這主要是想給死刑犯一個改錯的機會。
  • 死刑緩期兩年就是兩年後再執行嗎?裡面門道可不少
    到了夏朝,為了穩定民眾,鞏固統治,執政者制定了一系列的刑罰來規定人們的行為,但是這些刑罰都是十分嚴酷,在現在看來,法律的意義非常複雜,除了規範人們的行為之外,還有包括劃分責任等多種功能在內
  • 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是何意思?是兩年後執行?其實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文/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是何意思?是兩年後執行?其實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隨著國家不斷的發展,我國的法律體系也在不斷的完善。從立法機關的角度來看,法律條文不斷的被完善。除此外,人們對於維護自己的法律意識也越來越強。 那麼,你知道死緩代表著什麼嗎 ?
  • 死刑緩刑可變成無期嗎,法律上是怎樣規定的?
    死刑是所有法律體系當中對於罪犯最為嚴重的處罰,顧名思義,死刑就是剝奪罪犯的生命和生存權利, 還是我國存在的獨特的死緩制度, 也就是並不是立即執行死刑,而是給予犯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那麼,死刑緩刑可變成無期嗎,法律上是怎樣規定的?
  • 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到底是什麼意思?也許你的理解還真是錯的!
    每當人們在網絡上看到發生這類案件,都會憤怒的寫下「判死刑」的評語,足以看出大家對這類罪犯有多厭惡了。其實,死刑在我國是極少出現的,一般法官斷案的時候,都會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又稱為「死緩」。這種刑罰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法官斷案的時候為什麼不直接判處死刑,而要緩刑二年執行呢?
  • 「死緩兩年」啥意思,是2年後再執刑嗎?實情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
    這就是每一年自立春到秋分時節,除了重大謀逆罪過,其他的刑罰皆不能在此執行死刑,俱都在秋季進行處決。所以也創造了中國獨有的「秋後問斬」的死刑文化。到了現代的中國,雖說「秋後問斬」早已消失。但是中國還有一個本國獨有的「死緩」制度。我國現如今還是少數保留死刑的國家,但是出於人道主義的角度,國家司法在面對案件的時候。
  • 死刑緩期兩年,到底啥意思?是2年後再行刑嗎?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我們都知道,要想進故宮那麼就要經過午門,故宮一直以來都是皇帝住的地方,試想想午門作為皇宮的大門,在這裡進行斬首,這不是讓皇家沾滿晦氣嗎?所以這句話其實是錯誤的!
  • 如果執行死刑時犯人極度不配合,還會被執行死刑嗎?
    換句話來說這個時候還會被執行死刑嗎?可以說已經被判處死刑了,而且槍斃的日子都定好了,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執行死刑了,不管被執行死刑的人如何鬧,都是不可能活命的。不過,一般來說被執行死刑的人,在執行死刑的時候,都是十分的平靜的。因為這一刻相信所有的人,都會因為恐懼而導致大腦一片空白。很多人在過度緊張的情況下,就忘記反抗了。
  • 死緩是什麼意思,是過兩年後行刑嗎?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死緩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特別是那些喜歡看刑偵類影視劇的朋友,死緩一般全稱是「死刑緩期兩年執行」,那麼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般人都覺得說是等兩年之後再執行死刑,如果這麼想的話,那就錯了。當時我們國家成立了之後,出現了很多的損害國家利益的人,這些人普遍群眾意見不是很大,但是卻難逃死罪,所以就出現了死緩這個說法,也就是說不用立即執行,這個辦法從古代就一直存在,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有秋後問斬之類的說法,意思就是到時候根據具體情況再決定。
  • 緩期徒刑是什麼意思,被判緩刑可以上訴嗎?律師為您解答
    我國的刑罰類型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並沒有緩刑,在判決時,很多時候有緩刑,而緩刑又被稱為緩期徒刑,那緩期徒刑是什麼意思,被判緩刑可以上訴嗎?接下來華律邀請法維刑辯團隊律師為您解答。問題一:"緩期徒刑是什麼意思?"
  • 中國首位被執行注射死刑的人,竟想花495億元來買下自己的命!
    死緩:死緩就是緩刑兩年執行。事實上,死緩與古代的「斬監侯」類似,說白了就是給你一個免死的機會。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25年有期徒刑。只有在兩年期限內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才會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今天化浪就給大家來講一講注射的死刑。 也是化學死刑。
  • 死刑緩期2年,是啥意思?是2年後再行刑嗎?恐怕你理解錯了
    導語:死刑緩期2年,是啥意思?是2年後再行刑嗎?恐怕你理解錯了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一般都會看見一個鏡頭,死刑犯一旦被判刑之後都會有一句話叫做「秋後問斬」。如今現在是一個新時代,如果有被判死刑的人,那也不是馬上就能夠行刑。一般在法庭上最常見聽到的話是犯人被判死緩,簡單的說就是死刑緩期。這種制度適合用在本來應該判處死刑,但又不是必須立刻執行的犯人身上,固定期限在2年的時間。那麼這個意思是否在兩年以後執行死刑呢?恐怕你理解錯了。其實它不是這個意思,這還要看犯人的具體表現了。
  • 海口鄭佳敬等36人涉黑案一審宣判,主犯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原標題:海口鄭佳敬等36人涉黑案一審宣判,主犯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海南新聞 【海口鄭佳敬等36人涉黑案一審宣判,主犯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12月 9 日,海口中院對被告人鄭佳敬等36人涉黑犯罪一案依法進行一審公開宣判。
  • 哪些情形可以判緩刑?緩刑結束之後就自由了嗎?
    導讀:我們經常在電影電視中看見法官判處犯人緩刑的,但又不太清楚緩刑到底是什麼意思,犯人在符合什麼情形下法官才會判緩刑呢?緩刑結束之後也會像除了無期和死刑之外的其他刑罰一樣刑滿釋放嗎?哪些情形可以判緩刑?
  • 判緩刑=不用坐牢?你對緩刑誤解太深了
    小編小編,請問法院判了個緩刑,那不是等於沒判刑?緩刑就是不用坐牢了?小編到現在才知道,原來大家對緩刑的誤解那麼深……一、緩刑是什麼?緩刑,全稱暫緩量刑,是指對觸犯刑律,經法定程序確認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二、什麼情況適用緩刑?
  • 滿足什麼條件才可以執行緩刑
    滿足什麼條件才可以執行緩刑?我們在看一些法制節目的時候,總會看到「判處×年有期徒刑,×年緩刑」的話,有期徒刑的人員如果想要近況獲取出獄,那麼就需要表現良好獲得減刑,那麼如果想要緩刑執行又需要怎麼樣的條件呢?
  • 緩刑是什麼?還用坐牢嗎?怎樣爭取判緩刑?緩刑全解析
    1.緩刑是什麼意思?緩刑就是刑罰的「暫緩執行」。是指對法院認定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緩刑由考察機構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並根據罪犯表現來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在考驗期內遵守規定,刑罰就不再執行。以「有期徒刑兩年緩刑三年」為例:兩年是需要執行的刑罰,三年是考驗期。
  • 古代被判死刑後,就會馬上被拉出去問斬嗎?專家:除非官員瘋了
    因為事實上,我國古代的死刑是需要覆核的,從北魏太武帝時正式確立這一制度,而後沿襲數朝。《隋書·刑法志》上也有記載:「開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後決。」從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我國古代主要有5種刑法:笞、杖、徒、流、死。斬首是死刑的主要執行方式,從犯人被判決為死刑,到真正執行斬首期間,有許多規矩需要遵守。
  • 「死緩兩年」是啥意思,是指罪犯再多活兩年?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
    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就有一篇《縱囚論》說到:「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就是說所有罪犯當中,罪惡到了極點的人,就應該被定為死罪。然而,現在我們卻很少聽到「死刑」的宣判,一方面是因為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廢除了關於「死刑」刑罰,另一方面是我國大多數重大案件中宣判的都是「死刑緩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