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領導是經過上級領導考察過的,綜合素質是過關的,才會提拔到這種領導崗位上。正常工作當中,給下屬安排工作的方法和技巧運用得得當,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己可以做到省時省力,這也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如何給下屬安排工作是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太生硬了不行。
一、調研要細緻
平時做工作計劃很容易疏忽工作的性質,要把每一項工作都當成項目管理的流程來做。做任何一項工作計劃之前,都需要把細節調研清楚。首先是工作的目標,目的不太清楚的情況下,匆匆忙忙去做計劃,在落實的過程當中就難以保證結果。
工作計劃制定之前的調研要素有:
工作的目標、參與人員、工作能力、時間安排、資源匹配、匯報形式、結果評價等,只有把以上因素綜合考慮過以後,才能制定出一份比較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
二、計劃要得當
做任務計劃書,即使不用做正規的工作計劃書。作為一個領導工作事項總是很多。也需要通過書面對工作事項進行簡單的勾畫。對任務完成所經過的路徑要分解好,涉及到具體的時間、人物、地點跟其他配備的資源,都要明確。很多情況下工作結果不能夠保障,實際上是崗位的能力和資源、時間匹配不到位造成的。
三、私下先溝通
有的工作不是單一崗位的,多數是需要協調的。如果認為在某個環節有難點的,就需要提前溝通。包括自己平時的權限不太能夠達到的崗位,都要事先知會,把工作先溝通一下。
可以問一下有沒有難度?時間夠不夠?還缺少什麼資源,有需要支持的沒有?如果下屬提出來要求延後,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變更一下計劃。在不太確定的地方一旦形成瓶頸,計劃就會落空,經過幾次反覆,上級就認為你不太稱職。
所以安排工作是很重要的一個細緻的過程,是需要動腦子的。不是隨便打個電話通知一下就可以得到結果的。也不是隨便在會上大手一拍,就可以把結果拍出來的。
四、開會布置
對計劃書進行反覆斟酌過以後,可以口述安排、也可以開會安排,進行布置。所以採用這種形式的話,不能現場搞成討論會,讓下屬提出來一堆難題。是在計劃書裡面要把詳細的要素全部評估完,形成比較正式的書面記錄,那麼就會約束大家不能怠慢,思想緊張起來,在組織裡經常採用會議布置的模式。
五、要有明確的責任人
凡事必須要有人負責,沒有人負責就會流於形式。很有可能導致工作計劃會不了了之。經常說的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果、果而不復就是指有無負責人人而言的。計劃工作做得再好,時間要求的再緊,定了制度再全面,如果沒有明確的責任人和任務的承擔者,到最後都會不了了之,難以保證結果。或者好不容易有個結果也是有瑕疵的,不是領導想要的,當然就得不到領導滿意。
責任人要籤署文件。
六、要注意幾點問題:
1、下屬的工作量大小
平時要對下屬的工作量大小要能充分掌握。只有充分清楚各個下屬的工作進度和進展情況。你才可以布局下一階段的任務,可以及時跟蹤未完成的工作。然後把自己新的工作安排的合理得當。在一定的時間內,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效率大小和任務的難度。通過充分協調保證計劃的實施進度,是有充分挑戰性的。所以,對下屬崗位上的工作細節掌控,體現了領導的工作能力。
2、下屬的工作能力
考察下屬的工作能力主要通過效率、結果符合性和獲取的支持力度幾個維度來考察。比方說有人工作速度很快,但是結果老是有差錯,不盡人意。有的崗位雖然很慢,但是結果一般都正確。省去你很多複查的工作時間。有的人做工作沒問題,碰上難題以後自己的創新能力不足。是需要你支持的,有一定的支持度才能夠完成的。在這方面經過長期積累,做領導的對這些細節了如指掌以後。在分配工作的時候,自然而然會把時間、能力和各種資源集中到自己手上,形成一定的脈絡,可以及時調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