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丨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爾時菩薩坐此華座。身相大小正相稱可。無量菩薩以為眷屬。各坐其餘蓮華之上。周匝圍繞。一一各得百萬三昧。向大菩薩一心瞻仰。】
這時,十地菩薩端坐在這個大寶蓮華座上,他的身體的大小,恰恰正好與這蓮華相稱。另外有無以數計的菩薩,作為這位大菩薩的眷屬。他們就坐在四周的蓮華上,大家圍繞著十地菩薩和大寶蓮華。這些菩薩,也都已證得百萬的三昧。大家一心專注,仰望著坐在大寶蓮華座上的十地菩薩。
【佛子。此大菩薩並其眷屬坐華座時。所有光明。及以言音。普皆充滿十方法界。一切世界鹹悉震動。惡趣休息。國土嚴淨。同行菩薩靡不來集。人天音樂同時發聲。所有眾生悉得安樂。以不思議供養之具。供一切佛。諸佛眾會悉皆顯現。】
金剛藏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這位十地菩薩和他的眷屬──其餘的諸位菩薩,他們坐在蓮華座上的時候,那蓮華座所放射的光明,以及他們所說的話,發出的音聲,普遍充滿了十方法界。所有十方的世界,都一齊震動起來了!三惡道裡的苦刑也停止了。十方國土也清淨莊嚴了。曾與菩薩同參共修過的菩薩,沒有一位不親自到法會觀禮。人間和天上同時奏起音樂,百千萬種音聲同時發出。所有十方世界的眾生,大家都感到安穩快樂。用不可思議的上妙物品,供養十方三世諸佛。在十方諸佛的法會道場裡,都顯現出這株大寶蓮華和十地菩薩及諸菩薩的法相莊嚴。
【佛子。此菩薩坐彼大蓮華座時。於兩足下。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諸大地獄。滅眾生苦。於兩膝輪,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諸畜生趣。滅眾生苦。於臍輪中,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閻羅王界。滅眾生苦。從左右脅。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人趣。滅眾生苦。從兩手中。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諸天及阿修羅。所有宮殿。從兩肩上。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聲聞。從其項背。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闢支佛身。從其面門。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初始發心。乃至九地諸菩薩身。從兩眉間。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受職菩薩,令魔宮殿悉皆不現。從其頂上。放百萬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道場眾會。】
金剛藏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這位十地菩薩當他坐在大寶蓮華座上的時候,在他的兩腳下面,放出百萬無量數的光明。這光的光芒,可以普遍照射到十方世界中各個大地獄裡。光芒射到的地方,可以滅除在地獄中受苦刑的眾生的痛苦。又在兩個膝輪處,放出百萬無量數的光明,普遍照到十方世界一切的畜生,可以息滅畜生道的眾生痛苦。又在他的臍輪的地方,放出百萬無量數的光明,可以普遍照到十方世界中閻羅王的地方,息滅那些餓鬼的痛苦。又從他的左右兩脅中,放出百萬無量數的光明,可以普遍照到十方世界的人,滅除受苦受難的人們的痛苦。又從兩手中放出百萬無量數的光明,普遍照到十方諸天和阿修羅的宮殿。
又從他兩肩上放出百萬無量數的光明,普遍照著十方諸聲聞者,令他們破無明顯法性。又從他的項背放百萬無量數的光明,普遍照著十方世界的諸闢支佛聖者,令他們發大乘心。又從他的面門上放百萬無量數的光明,普遍照著十方世界初發心的菩薩,以及到九地的諸位菩薩們。又從他兩眉間放百萬無量數的光明,普遍照著十方世界受職的菩薩──受灌頂位的大士。這種光明乃是大菩薩威德的力量,所到之處,一切魔王的宮殿都被掩蔽,不能顯現了。又從他的頂門上放出百萬無量數的光明,有如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光明,普遍照到十方世界諸佛的法會道場。十地菩薩所放的大光明,照遍了十方法界,因之十方法界無一處不是大放光明。
【右繞十匝。住虛空中。成光明網。名熾然光明。發起種種諸供養事。供養於佛。餘諸菩薩從初發心乃至九地所有供養。而比於此。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其光明網普於十方一一如來眾會之前。雨眾妙香。華鬘衣服。幢幡寶蓋。諸摩尼等莊嚴之具。以為供養皆從出世善根所生。超過一切世間境界。若有眾生見知此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上面所說的大光明,照遍了十法界之後,在法會中向右邊繞了十匝,就停在道場上面的虛空,結成了一個大光明的羅網,這個光明網的名字叫「熾然光明」。這時十地菩薩又發心做各種供養佛事──財供養、法供養,用以供養十方諸佛和釋迦牟尼佛。所供養的物品,都是上妙名貴的稀世之品,不但人間少見,就是與那些在法會中的菩薩──包括從初發心以至九地的菩薩們所供奉的一切供品,與之相比,百分之一也及不上。甚至想用算數的方法來衡量也不可能,想找一個適當譬喻也找不出來。這個光明網,普及到十方每位佛的道場法會之前,並在光明網中,散放出如雨般的上妙好香。更有華鬘、衣服、幢幡、寶蓋、摩尼寶等等的莊嚴供品,無不圓滿齊備,以之供養諸佛。這些稀世之珍的上妙供具,並不是世上可以謀求得來的,而是從菩薩過去生中修行的菩薩道中,成就了出世的功德,而生出來的善根,才有這種的境界。它超出了一切世間的境界。假若有眾生能見到這種境界,他必定可以得到不退轉於正等正覺的無上佛道了。
【佛子。此大光明作於如是供養事畢。復繞十方一切世界一一諸佛道場眾會。經十匝已。從諸如來足下而入。爾時諸佛及諸菩薩。知某世界中某菩薩摩訶薩能行如是廣大之行。到受職位。】
金剛藏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這個大光明網做完了供養諸佛的供養事以後,又右繞十方一切世界,和所有諸佛的道場法會。右繞了十匝之後,這個光明網就從十方世界每位如來的腳下而入於諸佛之身。為什麼十地菩薩頂上放出的光要入於佛的足下呢?這有兩種意思:①是表示最高深的敬意。十地雖然已達到不可思議的境界,但在諸佛前,不可以認為自己有如佛的驕傲心。在修證的程度上說,十地只是登地的最高位,離佛的果位還差等覺妙覺才能達到圓滿佛果。其神通智慧與佛相較,還差得很遠,所以菩薩處處表現恭敬佛,不忘自己還是佛的弟子。不但不能對佛表示貢高我慢的驕傲心,就是對任何人也不可有。②是如來下攝,所以腳下放光。菩薩是上攝,光就入佛的境界中,是謂平等相攝。當這大光明互攝的時候,諸佛和所有的菩薩,立刻就知道在某個世界中,有某位大菩薩,他修積種種出世善根,能有這樣廣大的法門,已經達到受職的地位了──受灌頂位。
【佛子。是時十方無量無邊乃至九地諸菩薩眾皆來圍繞。恭敬供養。一心觀察。正觀察時。其諸菩薩即各獲得十千三昧。】
金剛藏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當諸佛和諸位菩薩作如上所說的意想時,十方世界,有無以數計的菩薩,以及九地以下各地的諸位菩薩,都來圍繞著這位法雲地的菩薩,並且十分恭敬地供養這位菩薩,專心一意注視著十地菩薩此時的境界。當他們正在觀察的時候,所有從各處集會的菩薩們,即時各個獲得十千的正定正受。
【當爾之時。十方所有受職菩薩皆於金剛莊嚴臆德相中。出大光明。名能壞魔怨。百萬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普照十方。現於無量神通變化。作是事已。而來入此菩薩摩訶薩金剛莊嚴臆德相中。其光入已。令此菩薩所有智慧勢力增長過百千倍。】
正當諸佛和諸菩薩觀察十地菩薩的時候,十方所有曾受灌頂職位的菩薩,他們都是幫助佛宣揚佛法,教化眾生的大菩薩。大家同時都在「金剛莊嚴臆德相」中,放出大光明來。「金剛莊嚴臆德相」,是菩薩的相好之一。金剛是表示菩薩的願力,菩薩的行力,菩薩的心都像金剛那樣的堅固。「莊嚴」是菩薩修持積聚的出世善根,成就的福德,以作菩薩的莊嚴。「臆」是胸臆,也就是人的思想胸襟,示意這位菩薩的胸臆是萬德莊嚴。菩薩的胸臆,只有利益眾生的思想,從不為自己的利益打算。只知有人,不知有己,這就是「金剛莊嚴臆德相」。
「德相」,必須有超越的善業德行,才能成就如此的德相。「德行」,是指六度萬行而說的。六度萬行圓滿了,所作已辦完,才有這種「金剛莊嚴臆德相」。法會中的受職大菩薩們,都在金剛莊嚴臆德相中放出光明,這光明的名字叫「能壞魔怨」,能夠破壞一切魔的仇怨。在這光明之外,還有百萬阿僧祇的光明做它的眷屬,普遍照到十方世界,顯現出不知有多少不可思議的神通變化。像這樣顯現之後,這光明又來還入於十地菩薩的「金剛莊嚴臆德相」中。這光明旋入德相中之後,使令十地菩薩他原有的智慧,和他的神通勢力,立刻增長了,而且超過了百千倍。
【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從眉間出清淨光明。名增益一切智神通。無數光明以為眷屬。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右繞十匝。示現如來廣大自在。開悟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周遍震動一切佛剎。滅除一切諸惡道苦。隱蔽一切諸魔宮殿。示一切佛得菩提處。道場眾會莊嚴威德。如是普照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世界已。而來至此菩薩會上。周匝右繞。示現種種莊嚴之事。】
當十地菩薩攝此大光明,因而令智慧勢力增長百千倍的時候,十方諸佛都從他們兩眉之間,放出一種既清淨又光耀的光明來,這光明的名字就叫「增益一切智神通」。這光明既增長菩薩的智慧,也能利益眾生。另外又有無數的光明,作為清淨光明的眷屬,普遍照著十方一切的世界。向右繞了十匝,然後示現佛的佛法廣大自在,示現佛的功德廣大自在,示現佛的妙用廣大自在,又示現佛的神通廣大自在。因由這種光明的照拂,令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菩薩都開了大悟。這時大地也周遍震動,十方法界佛的剎土,也都同樣震動了。這光又能滅除一切惡道中的痛苦,使令生一切善。又能遮隱一切魔王的宮殿,破壞乃至粉碎魔王的羅網。又在光中示現諸佛證悟到菩提覺道,在菩提樹下聚眾做佛事,轉大法輪。法會非常莊嚴,在法會中的菩薩,都是有大威德的大菩薩。這光明如是普遍照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世界之後,又回到十地菩薩的法會上,圍著道場右繞,又示現種種莊嚴的神妙事情。
【現是事已,從大菩薩頂上而入。其眷屬光明亦各入彼諸菩薩頂。當爾之時。此菩薩得先所未得百萬三昧。各為已得受職之位。入佛境界。具足十力。墮在佛數。】
這種光明顯現了以上種種神妙的事以後,就從大菩薩──法雲地的十地菩薩的頭頂上旋入了。其餘眷屬所放的光明,也同樣各各入於他們的頭頂內。這個時候,這位十地菩薩,又得到從前沒有證得的百萬多的三昧。這就是已經得到受職的地位,已經入於佛的境界,具足了佛的十力,從此就列入佛的名數之內了。十方諸佛之中又多了一位新的補佛了。因為還有等覺妙覺兩個果位沒有圓滿成就。
【佛子。如轉輪聖王所生太子。母是正後。身相具足。其轉輪王令此太子坐白象寶妙金之座。張大網幔。建大幢幡。然香散華。奏諸音樂。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內。王執此瓶灌太子頂。是時即名受王職位。墮在灌頂剎利王數。即能具足行十善道。亦得名為轉輪聖王。】
金剛藏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譬如轉輪王所生的兒子,因為他的母親是正後──第一夫人,他的身份就不同於其他妃子所生的兒子。再者他的父親有三十種相好,也有隨形好。他的母親也是端嚴幽嫻貞靜,所謂才德貌具足,所生的兒子,當然身相具足。中國古時的周文王,他可說是位鐵輪王。古書載:金輪王千子(或七百子),銀輪王七百子(或五百子),銅輪王五百子(或三百子),鐵輪王三百子(或百子)。文王有百子,所以說他可稱為鐵輪王。他雖沒有鐵鳥在天上飛,沒有紙做的大船在海中行,但他的德行可與鐵輪王相等。他的正後名「太姒」,賢德之名載之於書,流傳千古。她生武王周公。周朝得有八百年的天下,不朽的文化流傳後代,都是賢王賢后的德行所賜。
中國有一部古書,名叫《詩經》,第一首詩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意思是說:關雎這一對鳥,在河中的小洲上對鳴求偶,人中的才貌雙全的好女子,就有賢德的好男子來向她求婚。關雎是一對雌雄鳥,棲室中築二室。雌雄中如有一喪,存者終生不二配,是為鳥中最清淨最貞節的,所以用它來代表讚揚淑女君子不淫色,思賢才。這首詩的下面注著:「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太姒』以為之配。宮中之人,於其時至,見其幽嫻貞靜之德,故作此詩以美之。」我引這首小詩的用意,就是為了說周文王是鐵輪王的佐證。
這位轉輪王,令他的太子,坐上白色的象寶,象寶上配以上好金子所造的座位中,張著廣大的網幔,特製的大幢和大幡為儀仗。燃起最好的上香,遍散出種種鮮華,又演奏各種美妙的音樂。取四大海的水──東南西北四海水,放注在金瓶中。這時轉輪王拿著金瓶,將瓶中的四大海水,傾灑於太子的頭頂上。這個儀式就稱為「受王職位」。從此以後,就正式成為太子而是儲君,可以繼承王位做轉輪王了。「墮在」就是說他已受了「灌頂」禮,列入了剎利王的名位之內。就有了具足行十善業道的資格,也就可以稱為轉輪聖王了。
【菩薩受職亦復如是。諸佛智水灌其頂故。名為受職。具足如來十種力故。墮在佛數。】
十地菩薩受職,也是這個意思。十方諸佛的智慧,如四大海之水,灌注到這位大菩薩的內心,所以也名之為受職。因為菩薩已修證到了第十地,具足了如佛的十力的緣故,所以能列入佛的名位之內。
【佛子。是名菩薩受大智職。菩薩以此大智職故。能行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難行之行。增長無量智慧功德。名為安住法雲地。】
金剛藏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我前面所說的灌頂禮的儀式,是個譬喻。在菩薩方面來說,是名為「菩薩受大智職」。是說菩薩中的大菩薩受大智慧的職後,將要入於佛位,不久就會成佛。菩薩受過大智職,為候補佛,能行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不易做到的事。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受能受,難持能持;任何人做不到的事,菩薩不辭千辛萬苦,鍥而不捨,一直達到目的為止,這就叫難行能行。菩薩有此堅毅的恆心願力,他就能精進不懈,能忍辱不移,能清淨禪定,能勤習般若,能嚴謹持戒,能圓滿修成布施,如是才能增長無量的智慧,積聚無量功德。這樣修行,就進入法雲地──第十地,名之為「安住法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