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訓練到力竭,你應該知道的幾件事!

2020-12-23 騰訊網

「力竭」是在健身、力量訓裡很常被提到的詞彙,例如「這個動作要做到力竭」、「下一組做到力竭」等,然而想要達到真正的力竭絕非只是讓自己「做到沒力」就好。到底什麼是力竭?如何達到力竭?到底該不該力竭?下面一次告訴你!

「力竭」(Failure)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讓肌肉疲勞到無法再以正確姿勢完成另一次的訓練動作。然而在大多數的訓練裡,我們其實很少達到真正的力竭;以二頭彎舉(Biceps Curl)為例,當你使用20磅的啞鈴完成10下的反覆訓練後,這時雖然已經很難再用完整的行程舉起另一下,但並不代表你的二頭肌已經真的完全沒力了,當你換成15磅的啞鈴,也許還能繼續做個3~5下。

想要真正的達到完全的力竭,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朋友輔助或是降低訓練重量的「遞減組」來進行,以前面提到的二頭彎舉為例,當你完成20磅的訓練後,請朋友協助你繼續完成幾下的訓練;或是將重量減低至15磅、10磅後接著鍛鍊幾組,讓肌肉能夠真正地達到力竭狀態。

力竭通常被視為能夠徹底刺激肌肉的訓練方式,然而這樣的訓練卻並非完全適用於所有的重訓動作,多關節的運動如:深蹲、硬舉、臥推等,除了很難針對單一目標肌群達到完全疲勞外,在大重量選擇上使用力竭也會使得受傷的風險提高。此外,過度的力竭訓練也容易使身體的睪酮分泌下降、皮質醇分泌增加,抑制增肌的成效。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打從心裡產生一個疑問:既然力竭訓練有著這麼多的缺點,那為什麼還要使用它呢?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力竭訓練能夠更有效、全面的刺激到我們的肌肉,並且在適當的組數下,可以有效的促使生長激素的分泌。

那麼該如何將力竭技巧套用在我們的訓練裡面呢?簡單來說,就是遵守「單關節、低組數」的訓練方針。你可以在每次訓練中的單關節動作中(二頭彎舉、三頭過頭伸展、腿屈伸)加入1~2組的力竭訓練;並透過遞減、輔助的方式來達到真正的「力竭」。不需要刻意追求每一項動作都一定要榨乾你的肌肉,畢竟酸痛的炸裂感與肌肉的增長並非完全成正比,養成確實穩定的訓練習慣才是邁向緊實體態的不二法門。

相關焦點

  • 力量訓練中是否應該訓練到力竭?力竭訓練優缺點
    力量訓練的人是否應該訓練到力竭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一些健美運動員和健身專家認為,在某些運動過程中,你應該使肌肉處於暫時性的衰竭狀態,以最大程度地增加力量。毫無疑問,如果你想獲得可觀的力量和肥大,則必須迫使肌肉更加努力地進行鍛鍊,但是常規訓練中訓練到力竭的會出現許多缺點。這就是我們在本文中重點討論的內容。
  • 關於短道速滑,你應該知道的幾件事
    以下是關於短道速滑,你應該知道的幾件事。 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經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1988年短道速滑在卡爾加裡冬奧會被首次列為冬奧會表演項目,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才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 為什麼要訓練到力竭?
    力竭訓練最大的特色在於,用這個方法可以強迫你號召更多的肌纖維參與力量輸出,我們一般在號召肌肉時,越用力時就會刺激越多肌纖維收縮,也就是說當你重訓時使用的重量很重,那你刺激到的肌纖維數量會多於你使用中等重量或很輕的重量重訓時的數量,也因此從製造肌肉張力的角度來說更能刺激肌肉成長。
  • 力竭訓練是好是壞?看完你就知道
    在健身訓練中有一個詞不得不提:「力竭」力竭的意思就是指你進行某一組訓練時舉到舉不起來為止!在健美訓練中,力竭訓練法頗受歡迎!
  • 肌肉酸到爆 力竭訓練真的科學嗎?深度解析力竭的利與弊
    而輕重量訓練時,我們最小募集到慢縮肌,直到慢縮肌力竭時,才能真正刺激到快縮肌。健身界有句話:「最後幾下才是最有效的」就是基於慢縮肌理論。 2、多關節動作練到力竭會加重對身體的負擔,訓練結束後72小時力量會明顯降低,96小時內能承受的訓練量減少。 3、易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疲勞。 4、受傷風險增加,動作容易出錯。 簡單來說今天是練胸日,使用過多力竭組,三天內再次練胸時,你的訓練強度一定會下降。
  • 力竭訓練的好與壞你都知道嗎?
    在健身訓練中有一個詞不得不提:「力竭」力竭的意思就是指你進行某一組訓練時舉到舉不起來為止!
  • 進行自重訓練,我需要訓練到力竭嗎?
    儘管這種極端的方法存在種種的潛在好處,我並不認為自重鍛鍊者應該鍛鍊到力竭。自重鍛鍊,簡而言之就是學習如何控制身體的方法。控制是自重鍛鍊的核心原則。但當你鍛鍊到力竭時,很明顯,你已經失控了。失控在自重練習中同樣代表不安全。在倒立時力竭代表著你無法支撐住身體——你會猛烈地倒向地面,而且是頭先著地。
  •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在健身房裡,很多人喜歡訓練到力竭後的酸爽快感,但是「力竭」並不是進步的必要條件,很多時候甚至會阻礙我們的前進。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省時省力、無需力竭的訓練方式,希望能讓更多人開啟自己的健身旅程!「我經常訓練做到力竭,因為都說力竭的那幾下最有效!」
  • 關於訓練後過量氧耗(EPOC),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 | 運動生理
    在訓練過程中,對無氧途徑的需求越大,訓練後對氧氣的需求就越大,從而增強了EPOC效應。好了,在大致了解了EPOC 和 ATP的概念之後,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EPOC效應,大家最想知道的7件事。 1.在剛結束訓練的恢復期,氧氣用於以下功能 1)產生ATP以補回運動中消耗掉的ATP2)重新從乳酸中合成肌糖原3)提高靜脈、骨骼肌中血液和肌紅蛋白的含氧量4)與蛋白質共同作用,修復運動中受損的肌肉組織5)使體溫恢復到靜息水平
  • 關於 Nike KD9 , 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關於 Nike KD9 , 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 健身中的力竭是什麼?一定要練到力竭嗎?
    很好,能關心到這個概念,至少說明已經在健身特別是增肌訓練中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健身中,什麼叫力竭?為什麼健身訓練中最好要練到力竭?很多朋友對「力竭」理解錯誤,認為是「筋疲力盡」。所謂力竭,正確的理解就是做一組(如10次動作)健身動作時,做到不足以在重複一次為止。
  • 分享|有關健身鍛鍊中關於營養你應該知道的四件事
    你可能知道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當你完成鍛鍊後,你可能會在鍛鍊後補充。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當你的身體受到第一次鍛鍊的傷害時,你的身體是可以感覺到的。特裡亞納說:「如果你想把疼痛消滅在萌芽狀態,提前開始恢復,可以考慮運動中補充營養。」下面,特裡亞娜將為您提供所需的信息。
  • 健身訓練時,你盡力了嗎?你只是以為自己力竭了
    而有一些人在開始健身之後,發現自己的力量以及體態都沒有明顯的進步,明明每一次的訓練都十分花心思去認真練,自己也覺得訓練強度是足夠的。筆者在看到一篇在2017年關於健身的研究,可以解釋這個現象。這個實驗就是找來了160位有訓練經驗的成年男性,他們的年齡在20~30歲之間,他們至少都有半年以上的訓練經驗。研究人員會問他們,平時會用多大的重量進行10下臥推呢?然後再測試他們用這個重量,實際可以推幾下。
  • 想要讓肌肉更大,都知道要做到力竭,怎樣才算力竭呢?
    要知道,增肌的原理是讓肌肉撕裂,肌肉纖維只有在力竭狀態下才能夠撕裂。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力竭是怎樣的狀態,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做到力竭。其實想要判斷肌肉力竭可以採用接下來這兩種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也說明對應肌肉已經理解了,此時再繼續會傷害到身體的。2、孤立動作該如何判斷?很多人不知道孤立動作指什麼,其實就是指一些單關節的動作,或者說固定的動作。
  • 關於 Air Force 1 Ultra Flyknit ,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關於 Air Force 1 Ultra Flyknit ,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 力竭訓練會使肌肉肥大最大化嗎?
    本專欄的目的是 (a)回顧當前關於力竭訓練對肥大性適應的影響的文獻,以及 (b)得出基於證據的結論,即對於那些尋求最大化肌肉生長的人來說,該策略應該如何在實踐中使用,包括與其他阻力訓練變量的整合以及避免疲勞。
  • 力竭訓練會使肌肉肥大最大化嗎?
    本專欄的目的是(a)回顧當前關於力竭訓練對肥大性適應的影響的文獻,以及(b)得出基於證據的結論,即對於那些尋求最大化肌肉生長的人來說,該策略應該如何在實踐中使用,包括與其他阻力訓練變量的整合以及避免疲勞。
  • 健身「力竭」這個技巧你真會使用?掌握力竭使用,讓增肌更有效率
    「力竭」這個詞在健身中幾乎是所有健身者耳熟能詳的概念,許多健身老手在教導新手訓練的時候,常常就會建議你練到力竭,包括你看過的健身文章或者視頻也是如此。力竭的意義莫過於對刺激肌肉增長有很大的幫助,善用力竭也的確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增肌目標,不過「力竭」你在字面上可能很好理解,但在實際運用到訓練中,往往很多人都做的不好。
  • 關於保研,知道這幾件事會讓你事半功倍
    保研是一件令人興奮且值得驕傲的事,獲得保研資格意味著自己在四年的大學時光裡沒有浪費青春,用自己的努力換來回報和大家的肯定。絕大部分學校在大四第一學期開學就開始確定保研名額,因為時間在九月左右,所以大家稱之為「九推」,那麼自己辛辛苦苦換來的推免資格,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選到自己心儀的學校?關於保研,你需要知道且準備以下幾件事。
  • Jeff-從阿諾施瓦辛格訓練中學到的5件事
    今天這期視頻,Jeff就來說一說他從阿諾的訓練之中學到的5件事! 首先說一下,Jeff雖然喜歡阿諾,但是他並不是百分之百贊同阿諾的所有觀點。在說從阿諾身上學到的5件事之前,Jeff先說了他不會學習阿諾的三件事。 #1 使用類固醇第一點就是關於類固醇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