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航空專家:他沒有留學經歷,但他在56歲的時候成為中國三代機的總師。他和他的團隊依靠自己的努力,引領中國空軍邁入新時代。他的事跡足以感動所有中國人!他就是中國殲10戰鬥機的總師宋文驄老師。
那麼,沒有留學經歷的宋文驄是如何成長為著名的航空專家呢?宋文驄出生於1930年,他的家鄉是雲南的風景名勝大理古城。1949年,他參軍入伍,成為了我軍的偵查員。1950年,他加入空軍,在空軍航校學習飛機維修。1951年5月,他提前畢業,來到航空兵部隊做機械師。通過對米格15等戰鬥機的維修,他對噴氣式戰鬥機有了全方面的認識,這為他後來擔任負責殲10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8年,他來到沈飛,參加新型戰鬥機的設計工作。1961年,國家有關部門組建了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他擔任重要項目的組長。從1962年到1964年,他率領研究小組對不同的設計方案進行了研究分析。經過他不斷地努力,中國空軍第一款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音速飛機——殲8戰機翱翔藍天。在此後的數十年間,殲8成為我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其優良的氣動布局和漂亮的外形,贏得了國人的一致稱讚。
1970年,他來到了成飛的611所。在此期間,他緊跟世界空軍戰鬥機發展的先進技術,對戰鬥機鴨翼布局進行了全方面的計算和研究。在宋文驄的努力下,鴨翼布局這項先進技術被運用到殲9戰鬥機的身上。儘管殲9戰鬥機沒有裝備部隊,但宋文驄通過殲9戰機更加全面系統的掌握了鴨翼布局。到了殲10戰機開始研製的時候,鴨翼布局直接運用到了殲10的身上,最後取得成功。
到了1980年代,56歲的宋文驄勇挑重擔,成為了中國空軍國產三代戰機殲10的總師。當時,包括美國蘇聯在內的很多國家都裝備了性能先進的三代機,美國裝備了F15和F16,蘇聯的米格29和蘇27也呼之欲出。就連歐洲軍事強國法國也裝備了三代機幻影2000。而中國當時的主力戰鬥機仍然是老舊的殲6和殲7。一旦我國空軍主力戰機和其他國家存在代差,我國空軍將無法取得制空權,這對於中國的領空安全是一個巨大的隱患。因此,中國三代機項目關乎國家安全,宋文驄和他的團隊必須將三代機送上藍天。
在劉華清等人的支持下,殲10戰鬥機的設計研發在艱難中前行。由於殲10戰鬥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三代戰鬥機,沒有原型機可以參考,再加上飛機採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其研製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宋文驄和他的團隊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他們採用各種辦法進行研究,終於在1990年製造出了全金屬樣機。在此期間,宋文驄和他的團隊又自力更生打造出了殲10戰機的起落架。此後,宋文驄和設計團隊又通過綜合系統軟體畫出了殲10戰機的多種圖紙,供成飛生產使用。
1995年,殲10的01號機開始組裝。1997年,殲10展開地面試車。1998年3月23日,殲10戰鬥機首飛成功。2003年,殲10正式交付空軍部隊服役。2009年10月1日,15架殲10以漂亮的隊形,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空軍的風採。
宋文驄老師以自己一生的心血,為中國空軍打造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強大戰鬥機,他親手英靈中國空軍邁入裝備三代機的全新時代!時至今日,殲10早已成為空軍的主力戰機,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宋文驄為空軍發展做出的偉大貢獻!宋文驄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