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0 日,國際油價遭遇史上第一次負值紀錄,美國紐約 WTI 5 月到期的原油期貨創下不可思議的 -37.63 美元 / 桶的價格。
沒想到被坑慘的是中國的小白投資者們,他們大多數看到了中國銀行的宣傳,買入了一款理財產品叫原油寶,而這款產品詭異在," 你說它是期貨吧,其實更像理財產品,基本沒有門檻,誰都可以買。你說它是理財吧,它居然可以輸完本金還要倒賠銀行損失。"
投資者們一覺醒來,發現不僅本金沒了,還得給銀行倒貼錢,不少人傾家蕩產,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
這場史詩級的原油價格暴跌,成了很多人的噩夢,在國內鬧得沸沸揚揚。
24 日晚間,中行出了最新公告。
中國銀行:深感不安
將繼續全力以赴維護客戶利益
中國銀行官網晚間發布關於 " 原油寶 " 產品情況的說明,對客戶在疫情全球蔓延、原油市場劇烈波動情況下,投資 " 原油寶 " 產品遭受損失深感不安。中國銀行一直在積極傾聽大家心聲和市場關切,全面審視產品設計、風險管控環節和流程,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與客戶同舟共濟,盡最大努力維護客戶合法利益。
全文如下:
中國銀行於 2018 年 1 月開辦 " 原油寶 " 產品,為境內個人客戶提供掛鈎境外原油期貨的交易服務。其中,美國原油品種掛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德州輕質原油(WTI)期貨首行合約。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劇烈波動,投資者交易頻繁。自 4 月 6 日起,中行通過簡訊、電話、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多種渠道,向 " 原油寶 " 客戶多次進行針對性風險提示,特別是 4 月 15 日以後,每日向客戶進行風險提示。4 月 20 日是 " 原油寶 " 美國原油產品當期結算日,約 46% 中行客戶主動平倉離場 , 約 54% 中行客戶移倉或到期軋差處理(既有做多客戶,也有做空客戶)。
針對 " 原油寶 " 產品掛鈎 WTI 5 月合約負結算價格事宜,中行持續與市場相關機構溝通,就 4 月 20 日市場異常表現進行交涉。中行將繼續全力以赴維護客戶利益,未來進展情況將適時與客戶保持溝通。
中國銀行對客戶在疫情全球蔓延、原油市場劇烈波動情況下,投資 " 原油寶 " 產品遭受損失深感不安。我們一直在積極傾聽大家心聲和市場關切,全面審視產品設計、風險管控環節和流程,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與客戶同舟共濟,盡最大努力維護客戶合法利益。
感謝大家對中行的關注和支持。
如何解讀中行這份公告?
有網友評論稱," 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與客戶同舟共濟,盡最大努力維護客戶合法利益 " 這句話很關鍵。
也有評論稱,中行的意思是 " 本金賠完,剩下的我抗 ",也有評論稱,理性和平地通過法律途徑沿著法治的軌道走向問題的解決——該還的還得還 ……
投資者哀鴻遍野
據新京報報導,一名投入 150 萬元的投資者表示,賠光本金後還要倒賠 460 萬元。投資者指責中行在宣傳產品時隱瞞了產品高風險的特點,沒有及時移倉、平倉,還凍結帳戶導致投資者不能安全逃離。
而在社交群裡,5000 人在線抱團,憤怒、哭訴、意欲跳樓
" 真是把我坑慘了實在活不了了,欠了一屁股錢,想去跳樓了可能對你們維權有幫助。"
維權者的銀行帳戶被自動扣款。
同時,帳戶資金被凍結的截圖開始陸續發出來:
不過也有維權者表示:目前只扣了保證金,帳戶的還沒扣。群裡再度開始刷屏:儘快把中行裡的錢轉走,小心被扣款或凍結!
此前帳戶被扣款的維權者表示:分行在溝通中表示,分行已沒能力處理,要上報給總行。
而更多的維權人已顧不上本金,只能將中國銀行的錢全部轉出來。
中行原油寶維權潮起,頭部律所卻突然 " 噤聲 "
據界面新聞報導,除線上舉報外,已有投資者至中國銀行支行及銀保監會地方分局維權;此外,發起線索徵集的律所也開始多了起來。
然而,近期開始徵集線索的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卻於今日突然 " 噤聲 "。
網上有流傳截圖顯示,盈科律師事務所的某高級合伙人在維權群中宣布,因為案件特殊性及關注度,盈科律師事務所暫時停止受理。
此外有消息稱,盈科律師事務所總部風險控制部於 4 月 24 日上午向各分所與各部門通知稱:" 鑑於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下屬分支機構是本所常年服務客戶。根據利益衝突相關規定和本所相關制度,各位律師不要擅自通過微信、微博等網絡自媒體發表評論、不接受媒體採訪。如需發表相關評論和接受相關採訪的,須上報總部審批同意。如您已轉發或評論等,請儘快妥善處理。"
中國銀行有沒有責任?
據報導,如此高風險的產品,中行原油寶產品的購買者是否均準確知曉其中的風險。多名投資者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 開單的門檻很低,1 桶便可開單,購買時確實有一個初步的風險測評,但是之前中行宣傳稱『石油比水還便宜,是不可錯過的黑金投資』,並未詳細告知可能出現的風險。" 有投資者稱,在市場出現如此風險的情況下,並未及時收到中行的風險提示。
但也有投資者表示," 從 4 月 16 日開始,每天收到中行簡訊提醒及時清倉,否則默認移倉。本不想搭理,讓中行做直接移倉調整便好。但 4 月 20 日下午又接到中行電話,其再次做出同樣提醒。" 隨後,該投資者選擇清盤,損失在 30% 左右。
" 即便是做了一定的風險提示,但問題本質在於,銀行為何要向普通投資者推介這樣的產品。" 某金融機構人士認為,商品期貨在交易層面就對專業要求比較高,原油又是商品中最複雜的。上海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貨開戶需要單獨考試,對且對專業度和資金都有一定要求。結果各大銀行竟然拿一個對專業度要求很高的產品去給普通群眾玩,並且對標的合約還是國外合約。
有專業投資者評論稱,中行一早就嚴重違法投資者適當性原則。
國泰君安期貨副總裁壽亦農也向證券時報分享了自己對於中行原油寶虧損事件的幾點感觸:" 第一點是易主席說的四個敬畏——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和敬畏風險,這次事件中可以說體現得淋漓盡致。第二點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對於商品類衍生品,最專業的應該是期貨市場的專家,銀行對這方面的認識可能不夠深刻。從產品設計到產品結束,產品提供者應該對整個鏈條的風險點都有充分認知,尤其是交割環節的規則。第三點是投資者教育,基於我們的專業判斷,實際上 3 月以來我們一直都在勸阻自己的客戶,不要去抄底原油,而有些銀行則是積極推介,引入了很多本身並不適合參與原油產品的客戶,在投資者教育方面是有很多不足的。"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