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4月29日晚,中國銀行官網發布《關於「原油寶」產品情況的說明》。這是自原油寶穿倉事件發生一周以來,中國銀行作出的第三次回應,同時也是第二次就「原油寶」產品情況進行說明。
從中國銀行的三次回應,特別是最近兩次關於「原油寶」產品情況的回應中,可以看到中國銀行態度發生了什麼變化?事件正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由於美國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在4月21日凌晨創出了史上第一個負數結算價-37.63美元,直接導致了原油寶美國原油5月合約出現了「穿倉」,投資人不但本金全部虧光,而且還要倒欠銀行1-2倍的錢。此後,投資者紛紛向中國銀行討要說法。據財新報導,中國銀行原油寶有6萬餘客戶,此次穿倉事件造成的總體損失規模不低於90億元。
4月22日晚間,中國銀行發布了《關於原油寶業務情況的說明》,第一次就原油寶穿倉事件作出回應。在這次回應中,中國銀行總共談了5條,分別對原油寶產品、到期處理、合約結算價、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處理、強制平倉等做了名詞解釋。令投資者失望的是,中國銀行此次回應未就投資者關心的產品設計缺陷、風控未盡責等問題作出解釋。
4月24日晚間,中國銀行第一次發布了《關於「原油寶」產品情況的說明》,並在4月29日晚第二次發布了《關於「原油寶」產品情況的說明》。中國銀行兩次產品說明具有較高的可對比性。澎湃新聞特別摘錄其文本變化如下:
1.對客戶損失的反應
4月24日:深感不安。
4月29日:感同身受。
點評:試圖拉近與投資者間的距離。
2.對原油寶產品的表態
4月24日:全面審視產品設計、風險管控環節和流程。
4月29日:正在全面梳理審視產品設計、業務策略和風險管控等環節和流程,深入查找存在的問題、隱患
點評:4月29日的回應中,中行對原油寶產品除了「審視」還增加了「梳理」,同時梳理審視的內容增加了「業務策略」。值得注意的是,中行還提到「深入查找存在的問題、隱患」,似乎承認產品存在缺陷。
3.是否承擔責任
4月24日: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
4月29日: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
點評:兩次回應一致。
4.解決方案
4月29日:本著法治化、市場化和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目前中行正積極研究並爭取儘快拿出回應客戶合理訴求的意見。
點評:這是4月29日回應中的一個新內容,表明中國銀行正在研究解決方案。
5. 針對WTI 5月合約負結算價格事宜
4月24日:中行持續與市場相關機構溝通,就4月20日市場異常表現進行交涉。中行將繼續全力以赴維護客戶利益,未來進展情況將適時與客戶保持溝通。
4月29日:中行已委託律師正式向CME發函,敦促其調查4月21日原油期貨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原因。後續還將加大相關工作力度。
點評:中行一直表示與芝商所溝通,此次明確委託律師發函。此前也有不少投資者要求中行起訴芝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