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北京時間6日凌晨,原油期貨價格周二大漲。美國WTI原油錄得連續5個交易日上漲。而4月21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出現歷史負值的結算價-37.63美元/桶,中行原油寶的投資者被收割之後,油價迎來大反彈,6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價格收漲20.5%,報24.56美元/桶,從中行穿倉那天起,已經漲了近280%!
有網友評論稱,原油大反彈暴漲280%,現實太殘忍。中行原油寶倒在了黎明前。
「穿倉事件」發生近半個月後,鬧得沸沸揚揚的原油寶事件有了最新進展,中國銀行方面向投資者們釋放出和解的信號。
5月5日晚間,中國銀行發布《關於回應「原油寶」產品客戶訴求的公告》稱,目前中行相關分支機構正按意見積極與客戶誠摯溝通,在自願平等基礎上協商和解。如無法達成和解,雙方可通過訴訟方式解決民事糾紛,中行將尊重最終司法判決。同時,中行保留依法向外部相關機構追索的權利。
據多家媒體報導,中行原油寶的投資者們近日接到了中行方面的電話,中行提出溝通解決原油寶賠償問題,並要求投資者攜帶相關資料到網點面談。有投資者表示,銀行提出的賠償方案是賠償20%保證金。
對此,原油寶投資者代理律師、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律師對新浪法問表示,其委託人中約有八成以上不接受中行目前20%保證金的賠償方案。大多數投資者希望的賠償比例在60--80%之間。他對新浪法問透露,其團隊目前接受了50多位原油寶投資者的代理委託,人數還在持續增加。在委託人中,損失最大的達400多萬元。
投資者不願意接受20%賠付比例,應該怎麼辦?對此,楊兆全律師建議投資者可以和銀行繼續協商,爭取更高的比例,也可以向法院訴訟。「投資者主張原油寶產品違法,銀行超範圍經營,要求賠償全部損失,是有法律依據的。」他表示。
既然有法律依據,那麼如果投資者要求銀行賠償全部損失,能不能被法院接受?對此,楊兆全律師表示不能給出肯定的答覆。他指出,投資者訴訟以後可能得到更高的賠償,但是也有可能法院的判決還是20%賠付。投資者可以根據律師的分析以及自己搜集的其他信息,自主決策是否進行訴訟。
也有律師曾指出,在原油寶事件中,投資人至少可以考慮兩點抗辯理由:中行在產品推介上有重大誤導,並且在履行此合約過程中可能有重大疏忽。
和解協議顯示,投資者因負油價意外情況產生的負價虧損將全部由中國銀行承擔、銀行將不再追償,因負價虧損劃扣的保證金中行將進行退還。除了承擔負價虧損外,中行還將對受損客戶進行補償。
有知情人士透露,「銀行可能會讓客戶籤和解協議和保密協議,想要拿到賠償,投資者需要負保密責任。」
對於目前中行給出的解決方案,不少投資人表示暫時無法接受。有些人要求按照4月20日22點的價格進行結算;也有投資人要求按美國正式測試負值的時間(即4月15日)的結算價來結算,要求退還所有本金,「因為我們籤合同的時候,沒有負值這一說法,既然4月15日芝商所改了交易規則,那也就說明之前所籤的合同應該作廢。」
不過也有投資人表示可以接受中行的和解方案,「畢竟投資有風險,也要尊重遊戲規則。」
有媒體透露,已有個別原油寶投資人與中國銀行籤訂和解協議。據部分投資人介紹,目前中行給出的解決方案,大致分為四類。第一中行內部員工及家屬和重要關係戶全額退回本金;第二按照4月20日22點的價格結算,對於非常了解或態度強硬的投資人,可以參照內部員工標準;第三退還20%本金;第四退還20%保證金。
▍「原油寶」一事自爆發以來,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4月30日,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原油寶」事件作出回應。該負責人表示,近期,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投資出現較大虧損,引起市場和輿論的廣泛關注。銀保監會對此風險事件高度關注,第一時間要求中國銀行依法依規解決問題,與客戶平等協商,及時回應關切,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要求中國銀行儘快梳理查清問題,嚴格產品管理,加強風險管控,提升市場異常波動下應急管理能力。目前,相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還表示,受當前疫情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形勢更加複雜多變,提醒金融消費者進一步增強投資風險意識。銀保監會將持續加大監管力度,督促銀行進一步加強帳戶類產品風險管控,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原油寶」事件給我國金融機構敲響了警鐘
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召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會議特別指出,要高度重視當前國際商品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部分金融產品風險問題,提高風險意識,強化風險管控。要控制外溢性,把握適度性,提高專業性,尊重契約,理清責任,保護投資者合法利益。
中行這次回應客戶訴求也是繼5月4日金融委會議專門就「當前國際商品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部分金融產品風險問題」表態後,時隔僅一日中行官方就和解問題作出正式表態。
一位銀行從業人士表示,面對嚴峻複雜的市場環境,金融機構開展金融創新,特別是開展國際市場投資業務時,要高度警惕、高度審慎,平衡好業務創新與風險管控之間的關係。
「國際期貨市場風險巨大,永遠要把防範風險放在第一位,千萬不能盲目地一看跌了就買,我們對投資者的教育也要跟上。」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提示。
對於我國投資者來說,這也是一次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普及課。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原油寶」風險事件提醒每一位市場參與者,無論是機構還是散戶都要審慎決策,切勿盲目抄底。
中行原油寶一事也為國內銀行業從事個人帳戶商品交易業務的風險管控作出了警示。建設銀行、民生銀行近日均發公告稱,國際商品市場價格趨近零或合理預期將出現負價時,將暫時關停帳戶能源業務。
(綜合自北京日報、中國基金報、證券時報等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