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就是12月5日,銀保監會公告稱,近期就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依法開展調查工作,對所涉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中國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罰款5050萬元,4名相關責任人合計被罰180萬元。公告說,銀保監會對「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要求中國銀行依法依規解決問題,與客戶平等協商,做到信息透明化,公正化。並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銀保監會成立相關調查組,認真做好核查事實、處置風險、堵塞漏洞等工作,堅決查處中國銀行違法違規行為,全力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可以說,此次「原油寶事件」的最終結果也算是給了廣大投資者顯現出了銀保監會的監察態度和全力解決此事的決心。也側面反映了在中國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應該得到法律的保障。
結果一出,可以說給廣大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既顯示了政府的態度,也讓廣大投資者被「薅羊毛」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那麼此次「原油寶事件」事件是怎樣發生的呢?「原油寶事件」的發生暴露了哪些針對投資者的問題與漏洞呢?
央行對於「原油寶事件」的處罰
「原油寶事件」之來龍去脈
「原油寶事件」又稱「原油寶穿倉事件」,它的發生背景和2020年的世界局勢是分不開的。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短期經濟衝擊等綜合因素影響,國際商品市場波動劇烈。美國時間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為有效價格,由此觸發「原油寶」事件。簡單來說,就是世界原油形勢因為疫情等種種原因,出現了原油價格雪崩,使得世界原油價格出現異常下跌,世界原油市場的超常識的負值最終引發了中國銀行原油寶穿倉事件。
事件發生後,廣大投資者發現,自己投資了原油基金,但是很快本金就已經虧損完畢,不僅如此還欠銀行一大筆錢。使交易日當天出現廣大投資者的一片混亂。04月22日晚,中國銀行發布公開書面回應稱:「為排除當日結算價為負值是由於交易所系統故障等非正常原因造成錯價的情況,中行積極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及市場參與者聯繫求證,因此暫停掛鈎美油合約的原油寶產品交易一天,未影響客戶權益。另外,中行強調:「對於原油寶產品,市場價格不為負值時,多頭頭寸不會觸發強制平倉。對於已確定進入移倉或到期軋差處理的,將按結算價為客戶完成到期處理,不再盯市、強平。」
事件到此,廣大投資者都在翹首以待,希望中行可以對於此次原油巨虧事件,即所謂的原油寶穿倉事件給出合理解釋。但是,至4月22日,中行暫停了客戶原油寶新開倉交易,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但對於投資者巨虧,目前還未拿出進一步解決方案。有市場消息傳聞稱,涉及資金規模超300億人民幣。
投資者的黑色星期五
按理說,通常情況下,原油價格不會出現負值,而這次國際原油市場的閃崩,也讓中國銀行的原油寶產品不幸成為犧牲品。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收報-37.63美元/桶,歷史上首次收於負值。「如果一個客戶以當前價格買入原油價格之後,最後核算價格加上銀行收取的利差,合計下來每桶將虧損3倍以上的買入價。廣大投資者紛紛表示,很多人也收到銀行要求其補齊3倍的銀行本金保證金的信息提示。大批消費者無法接受當前行情,又發覺申訴無門,所以紛紛要求銀保監會出面解決此事。
銀保監會對「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要求中國銀行依法依規解決問題。並對於事件中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相關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公開處罰標準。近期,經過調查和取證,銀保監會發布公告,對中國銀行在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做出了如上處理結果。
「原油寶事件」帶來的結果與啟示,投資者權益應該被保護
「原油寶事件」終於塵埃落定,這中間也暴露了一系列明顯的缺點和問題,那就是國內金融機構的信用問題,甩鍋責任已經成了各層金融機構的一個習慣性的問題,因為中國銀行在此次事件中對於原油期貨問題出來之後沒有及時止損,將厲害之處告知投資者,而是刻意隱瞞、遮遮掩掩。所以就造成了大批投資者的巨額損失。另外就是國外金融機構無法進入中國市場。投資者沒有其他選擇。這就造成了中行在對待此次事件上的不作為和趾高氣昂的氣勢。以納入徵信來威脅廣大投資者,向投資者不斷「薅羊毛」所以相比之下投資者反而成了弱勢群體。此次「原油寶事件」處理結果也顯示了中行對於此次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向社會顯現出了期貨投資的內幕,使得以後對於投資者的權益保護會有進一步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