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耒水謠 原標題:為酒為醴
耒陽說到故鄉耒陽,不能不談到鬍子酒。鬍子酒是一種釀造酒,或者叫發酵酒。鬍子酒的原料是糯米,釀造方法比較簡單,幾乎家家戶戶皆可釀造。
耒陽耒陽人稱釀造鬍子酒為「蒸酒」,因為第一道程序就是將糯米洗淨蒸熟。之後,晾到與人體溫相當的溫度,均勻地拌上酒麴,然後將其裝入一個小籮筐,中間挖出一個圓形的凹洞,蓋上被子,放置在火塘邊。一個對時後,揭開被子就可以聞到撲鼻的酒香了。
耒陽酒麴也叫酒藥,印象中是從一種植物中提取的澱粉,捏成一個個圓形的丸子,想必這種植物的澱粉中含有天然的酵母菌。蒸熟的糯米中的含糖物質,在適當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下,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發酵,就形成了香甜溫潤的鬍子酒。靠近中間凹洞的糯米最先完成發酵。在最先發酵的24小時之內,是不能揭開被子的,否則跑了酒氣就壞了。
耒陽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不直接叫糯米酒,或者其他什麼名字,而是叫鬍子酒。酒之名從何而來?我想,這或許與一段歷史有關。《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記載:「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時人目為「南州士之冠冕」的龐統,認為小小一個縣令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的,「在縣不治」,這也是人之常情。傳說,劉備派張飛到耒陽來督察,龐統的下屬擔心猛張飛一時衝動造成不可收拾之後果,待其一到耒陽即以此酒為之飲。此酒度數低,極易入口,但後勁大,猛張飛一頓狂飲海喝,大醉三日不醒。龐統在短短三日之中,竟將積壓三年的案件文牘全部處理完畢。此酒名聲遂不脛而走。酒亦因猛張飛之髯虯鬍子,名為鬍子酒,或者,因為此酒迷糊了猛張飛三日,而稱為「糊子酒」,亦未可知。
耒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人類釀酒的歷史約始於距今四萬~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人類最早的釀酒活動,只是機械地簡單重複大自然的自釀過程。
耒陽真正稱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釀酒生產活動,是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之後開始的。這時,人類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爾後又有了製作精細的陶製器皿,這才使得釀酒生產成為可能。
耒陽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我國古代在釀酒技術上的一項重要發明,就是用酒麴造酒。利用酒麴造酒,使澱粉質原料的糖化和酒化兩個步驟結合起來,對造酒技術是一個很大的推進。先人從自發地利用微生物到人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條件選優限劣而製造酒麴,經歷了漫長的歲月。
耒陽作為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的發祥地,耒陽的釀酒歷史應該是很悠久的,並一直延續至今。雖然地處丘陵山區,人口多而耕地少,但在種植作為主食的粳米之外,糯米的種植也是不可少的,即使糯米產量低。在上世紀80年代初農村分田到戶後,我們家就留有一分水田種植糯米,以作釀酒之用。
耒陽新釀的鬍子酒,首先就是用來敬祭祖先,以求祈福。《詩經·周頌》就曾載「豐年多黍多稻。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蒸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可見,這一習俗古已有之。
等等,還有預告!
。
。
。
。
耒陽最正宗糊子酒即將上架「可以商城」
點擊本文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商城首頁。
加微信,與94年創業者,一起讀懂耒陽
手機/微信號 13135047308(長按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