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乍一聽好像有點過於學術,稱之為「糖」可能更通俗一些。
那麼問題來了,糖會是造成人們肥胖的重要原因嗎?或者很多肥胖的人並沒有「吃糖」的嗜好,畢竟那只是小孩子的行為,為什麼還會變胖呢?
先說一個結論吧:幾乎所有肥胖的人都攝入了過量的碳水化合物。
之前的課程,我們說人對高熱量是有來自基因裡的需求的,因為高熱量=高存活。而人對於糖的需求,還甚至高過了熱量,因為糖更直接:葡萄糖是人類唯一的能量源,為大腦、肌肉、器官等供能。所以,對糖的偏愛,可能讓我們一不小心又攝入過量了!
在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三大產能營養素中,脂肪的單位產能量最大,每克脂肪產熱9kcal;每克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均為4kcal。但我們對碳水的需求量最高,每天的主食米、面都屬於碳水化合物。
高熱量可能是高糖分(如蛋糕),也可能是高油脂(比如肥肉),也可能是即高糖分又高油脂(比如油條)。
當我們攝入的糖(不管是來自主食還是來自甜品)被消化分解為人體能夠利用的葡萄糖後進入血液變為血糖,血糖通過血液循環為各大器官提供能量,多餘的能量會暫時存儲在肝臟(肝糖原)和肌肉(肌糖原),再多餘就會轉化為脂肪長期存儲。
所以,按照能量平衡的原理,攝入過量的碳水,最終會轉化為脂肪存儲於體內。
糖的種類非常多,生活中常見的你可能一眼就看出來,比如蔗糖(白砂糖);但有些藏很深的,可能還真需要好好扒一扒。
1、精緻碳水—大米白面和小麥烘培食品
大米白面是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主食,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在大米白面隨便吃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糖尿病?雖然我們不能直接說是精緻碳水引發了糖尿病,但精緻碳水確實容易引起人體的能量過剩。
與精緻碳水對應的是複雜碳水(往往由多糖組成,需長時間消化分解才能被吸收利用),由於複雜碳水分解較慢,血糖升的也慢,能量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釋放出來,不容易堆積轉化為脂肪。這就是為什麼減肥,主食多選擇粗糧代替大米、白面的原因。
2、甜味食品添加劑—蜜餞、飲料
這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糖分,因為你可能並不認為它叫糖。
舉個可樂的例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成年人每天攝入的糖量最好能夠控制在25克以內,相當於6塊左右方糖的含糖量。但是現在一瓶大約500毫升的可樂,含糖量就高於54克,相當於13塊左右方糖的糖含量。也就是說,一瓶可樂比你兩天應該攝入的糖還要多。這哪是喝可樂,簡直就是喝糖啊!
奶茶、速溶咖啡、蜜餞糖果等等,幾乎所有的零食都含有大量的糖,所以對於減肥來說,戒掉零食,是最好的選擇!
3、高糖分水果
很多小夥伴減肥的時候選擇吃水果而不是飯,首先這肯定是不健康的;其次,當你了解果糖之後可能更會懷疑人生!
果糖具有口感好、甜度高、升糖指數低的特點,但是果糖的代謝過程與葡萄糖不同,果糖主要依靠肝臟代謝,更容易引起脂肪堆積(果糖代謝不受體內的限速控制,因此其代謝產物超過了身體正常的代謝能力,多餘的產物便會被用於合成脂肪)。
高糖的水果包括香蕉、葡萄、荔枝、甘蔗、龍眼、紅棗等。
中糖水果包括蘋果、梨、橘子、草莓、桃、橙子、獼猴桃、菠蘿、李子等。
低糖水果包括西瓜、柚子、黃瓜、番茄、櫻桃、檸檬等。
再說一次,光吃水果不能減肥!!!
說到碳水不好,很多極端的方式就應運而生了,多數是以阿特金斯減肥法為基礎,過度限制碳水攝入的生酮飲食。
我並不建議大家採用生酮飲食的方式減肥,過量的碳水不好,過少的碳水也不好!
人本身就是飲食多樣化的,減肥不應該過度限制飲食種類,《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已經從政府官方的角度給出了飲食結構上的建議,《膳食指南》並沒有生酮版,生酮飲食真如網上宣揚那麼優秀早就應該進入臨床醫療或者政府推薦不是嗎。
碳水、油脂、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礦物質)是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素,缺一不可!
按中國人的膳食習慣和特點,蛋白質總能量的比例應為15%~20%,脂肪佔總能量的比例應為25%~30%,碳水化合物佔總能的比例應為55%~60%。
很多人一說怎麼減肥,要麼是不吃晚飯,要麼是不吃主食!
簡單粗暴是容易執行,但不可持續呀!
減肥不等於少吃或者不吃,而是要會吃!
不吃主食,你少了身體最大的能量來源,不僅讓你更難以堅持,還可能影響健康,甚至影響減肥效果;為什麼很多人越減越肥呢?就是採用不當的減肥方式,反彈造成的。
減肥期間主食的選擇:粗細搭配
粗糧是相對我們平時吃的深加工類的精米白面等細糧而言,未被加工過的原始食材。主要有玉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豆類等。此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根莖類食物,紫薯、馬鈴薯、芋頭、地瓜,南瓜、蓮藕等也屬於粗糧。
以下為減脂期間可以食用的粗糧種類:
1、糙米、玉米、小米、高粱、蕎麥、燕麥、大麥、薏仁等穀物類
2、紅豆、綠豆、芸豆等各種豆類
3、紫薯、馬鈴薯、芋頭、地瓜、山藥、南瓜、蓮藕、荸薺、菱角等根莖類植物。
Ria的《減脂必修課》持續更新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