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血當歸一物精,去瘀還可令新生

2021-03-04 福建鹹康藥業有限公司

治血當歸一物精,去瘀還可令新生。

淋漓弗住頭堪主,積滯難消尾為行。

中取有功能補養,全收無處不和平。

去蘆酒浸處修治,洩瀉相投勢欲傾。

                                                                ——清·趙瑾叔《本草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當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首歌《思遠道》,其中的一句歌詞我很喜歡:藥石千百味,嘗盡最愛是當歸。我便是那個最愛是當歸的當歸

      現在直播很火呀,大家都想去直播,其實我也直播,你們是每日直播,每周直播,而我的直播是按季節的,我是春「直播」、秋「直播」還有冬「直播」,一年四季有三季在直播,我還是很勤勞的

       不光勤勞,我還全身都是寶呀!全當歸可和血,當歸身可補血,當歸尾可破血!

       說到補血,我還有和小夥伴有個四物小天團,成員有我——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我們四個在一起就是廣為人知的四物湯了!

       當歸具有補氣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痺;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扑損傷。

相關焦點

  • 山海丹伊痛舒注射液組方--當歸
    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別名幹歸、馬尾當歸、秦哪、馬尾歸、雲歸、西當歸、岷當歸。分布甘肅、四川、雲南、陝西、貴州、湖北等地。各地均有栽培。主產於甘肅、雲南。此外,陝西、四川、湖北、貴州等地亦產。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
  • 《醫林改錯》治瘀大法
    僅由於這一研究成果,對漢代張仲景所立「逐瘀療法」有較大的豐富與發揮,足以「補前人之缺」所以特別加以總結罷了。在《醫林改錯》33方中,王氏手訂並以「逐瘀」或「活血」命名的處方有:(1)會厭逐瘀湯;(2)血府逐瘀湯;(3)膈下逐瘀湯;(4)少腹逐瘀湯;(5)通經逐瘀湯;(6)身痛逐瘀湯;(7)通竅活血湯;(8)解毒活血湯。
  • 詳解「當歸生薑羊肉湯」 經典發揮
    《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產後腹中㽲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並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李衫《金匱要略廣注》:產後腹痛,乃去血過多,虛寒證也。當歸養血,生薑散寒,羊肉補虛。《經》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故並治虛勞不足之病。治寒疝者,疝從寒生,三味皆溫養氣血之藥也。2. 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產後腹中㽲痛,與妊娠腹中㽲痛不同,彼為血虛而溼擾於內,此為血虛而寒動於中也。
  • 詳解「當歸生薑羊肉湯」 | 經典發揮
    《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產後腹中㽲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並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李衫《金匱要略廣注》:產後腹痛,乃去血過多,虛寒證也。當歸養血,生薑散寒,羊肉補虛。《經》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故並治虛勞不足之病。治寒疝者,疝從寒生,三味皆溫養氣血之藥也。2. 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產後腹中㽲痛,與妊娠腹中㽲痛不同,彼為血虛而溼擾於內,此為血虛而寒動於中也。
  • 血府逐瘀湯——治療疼痛常用方劑分享
    【 方 歌 】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赤芍枳殼草;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癆。
  • 這味藥,既可治痔瘡腫痛、筋骨疼痛,又可治關節腫痛、關節化膿
    既能治與氣血凝滯有關的月經不調,瘀滯腹痛,癰疽、發背諸腫毒。又能治氣機堵塞,溼氣蘊結,筋骨不舒引起的風溼痺痛,還能治下焦溼熱蘊結引起的小便淋痛,以及喉痺,癰腫,疥癬,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等。難怪被稱肉紅、內消。
  • 王清任的「通經逐瘀湯」和「會厭逐瘀湯」
    王清任在臨床實踐過程中,觀察到用上述治法「遇順險之痘,查小兒壯弱,分別補瀉清涼,用之皆可望生」,但是,「惟一見逆症,遂無方調治」。有感於此,他通過大量的臨床研究和嚴密的理論論證,提出了著名的「瘟毒致痘」論,並以此為出發點,去認識、治療各類痘症。在理論上,王氏認為,痘瘡「逆形逆症」皆是「瘟毒在內燒煉其血,血受燒煉,其血必凝」所致。
  • 不被重視之物,善解「血結、血瘀、血鬱」,還清血熱,潤腸而通便
    傳統中醫文化的發展基於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到了實際之處卻源自於生活,所用之物多是常見的動植物,也正是如此,我們普通人對中醫文化的了解多是從身邊之物開始,比如常見的橘皮就是陳皮、杏仁不僅是美食還可以養生等等。
  • 學術 | 雷忠義: 痰瘀新論治胸痺,辨證分類療心悸
    痰瘀新論治胸痺冠心病心絞痛臨證多屬本虛標實,病機為血瘀氣滯,痰濁痺阻,選用丹蔞湯(即瓜蔞薤白桂枝湯合冠心 II 號方加減)。偏寒者用冠心蘇合丸,或予養心活血湯加蓽茇、細辛、高良姜;偏虛者加黃芪、鹿茸、人參;偏實者加瓜蔞皮、薤白、枳實、大黃;高血壓者加天麻、鉤藤、石決明、野菊花、羚羊角等。
  • 當歸的功效和藥理作用
    當歸是一味中藥,也有許多人用來泡酒,是人們常用的補血聖藥,當歸具體有哪些功效呢?當歸,傘形科多年生植物當歸的根。甘、辛、苦、溫。入心、肝、脾經。藥用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本草綱目》記載:「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活血。」
  • 【認識中藥材】三七、當歸、藏紅花和紫河車、天麻、冬蟲夏草、鹿茸和海馬
    另外還含有兩種未詳的結晶性物質。五加皂甙A水解得五加皂甙元A和葡萄糖:五加皂甙B水解得五加皂甙B和葡萄糖。三七還有止血活血成分和含16種胺基酸。三七性昧甘微苦溫入肝胃、大腸經。功用為止血,散瘀,消腫,定痛。治吐血,咳血,紐血,便血,血痢,崩漏,產後血暈,惡露不下,跌打瘀血,外傷出血,癰腫疼痛,血瘀不行等。《綱目》日:「止血,散血,定痛。
  • 破骨風,可治頭痛,腰痛,風溼痛等
    其苦味兒更有破血逐淤之效。藥典稱其為花木通、碎骨風,破骨風,後兩個名,取其鑽筋透骨的能耐。主治腰痛,腿痛,以及去骨中風寒之效能。還可用於風溼痺痛,跌打損傷,頭痛,外傷出血,無名毒瘡,蛇傷等的治療。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二味與去骨中風寒之花木通共治風溼。2、治風溼性關節炎:破骨風鮮藤30g,五加皮、川牛膝、全當歸各15g,桂枝9g。米酒作引,水煎服,每日1劑。(江西《草藥手冊》)川牛膝甘微苦平。
  • 中醫能不能治急症、重症?顱腦損傷後遺症試試這個方子
    又說,頭部損傷「輕則頭昏目眩,耳鳴有聲,甚則昏迷目閉,少時或明,重則昏沉,不省人事……」在《傷科補要》中,還記載了「外皮未破,而骨已碎,內膜已穿,血向內流,聲啞不語,面青唇黑」等重要症狀,說明中醫對顱腦損傷很早就有較深刻的認識和確切的描述。本方所治頭部損傷待病情穩定後,確診為顱腦損傷後遺症初期,辨證為顱腦損傷的瘀血證,方可應用無誤。
  • 【每日一方】中醫能不能治急症、重症?顱腦損傷後遺症試試這個方子
    又說,頭部損傷「輕則頭昏目眩,耳鳴有聲,甚則昏迷目閉,少時或明,重則昏沉,不省人事……」在《傷科補要》中,還記載了「外皮未破,而骨已碎,內膜已穿,血向內流,聲啞不語,面青唇黑」等重要症狀,說明中醫對顱腦損傷很早就有較深刻的認識和確切的描述。本方所治頭部損傷待病情穩定後,確診為顱腦損傷後遺症初期,辨證為顱腦損傷的瘀血證,方可應用無誤。
  • 中醫能不能治急症、重症?看一下調理顱腦損傷後遺症初期的這個中醫方子
    又說,頭部損傷「輕則頭昏目眩,耳鳴有聲,甚則昏迷目閉,少時或明,重則昏沉,不省人事……」在《傷科補要》中,還記載了「外皮未破,而骨已碎,內膜已穿,血向內流,聲啞不語,面青唇黑」等重要症狀,說明中醫對顱腦損傷很早就有較深刻的認識和確切的描述。本方所治頭部損傷待病情穩定後,確診為顱腦損傷後遺症初期,辨證為顱腦損傷的瘀血證,方可應用無誤。
  • 平安醫藥每日一味中藥-當歸
    1、為婦科要藥,主要用於調經,對痛經也確有較好療效,配白芍和延胡索等,此外,也治經閉、月經不調。總之,各種調經方劑離不開一味當歸,取其有行血、鎮痛作用(或加強子宮收縮而排出瘀血,或弛緩子宮痙攣而鎮痛),配熟地、川芎、白芍即四物湯。為理血基本方,不但血虛者可用,凡月經不調以及胎前產後的各種證候,一般也可在此方基礎上加減用藥。2、用於養血。
  • 桂枝茯苓丸和血府逐瘀湯,你用哪個?
    而桂枝茯苓丸和血府逐瘀湯作為活血化瘀兩張名方,常被後世醫家加減使用並取得很好的療效。  乍一看,似乎兩方並沒有什麼相似之處。但在跟隨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經方研究室高建忠主任抄方中,見他在辨為有瘀血證時,最多用的就是這兩張方劑。  最初我理解的桂枝茯苓丸,只能治療瘀血阻滯胞宮或者下焦的疾病,治法為活血化瘀,緩消癥塊。
  • 歲暮當歸來 | 當歸頭好還是當歸尾好?
    為多年生植物,葉子像芹菜,生長在山溝裡,目前國內比較好的當歸產於甘肅岷縣,地理位置處在大西北邊緣。這個地方的當歸生長期短,從地理位置上看,西方屬金,金氣主斂藏。其花為白色,很小(收斂之象),形狀為傘形花序(說明當歸是偏散,向外生發的象),加之生長在大西北,整個地域環境就是收斂之象。所以,當歸是收斂的,在收藏之象中蘊含著一股生發之氣。
  • 瓜薤逐瘀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作者/楊承岐 瓜薤逐瘀湯是我在石家莊地區人民醫院進修期間從姜國宏主任那裡學到的一個方劑,其實是瓜蔞薤白湯和血府逐瘀湯的合稱,它具有通陽宣痺、豁痰利氣、活血化瘀、寬胸止痛的功效。「痛則不通」、「不通則痛」,心前區正當「血府(心)」,為氣之所宗,血之所聚。血瘀胸中,氣機阻滯,清陽鬱遏不升,則胸痛必發。 清任之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由柴胡、桔梗引導,直達血府,活血與行氣相伍,既行血分瘀滯,又解氣分鬱結;祛瘀與養血同施,則活血而無耗血之慮,行氣又無傷陰之弊;升降兼顧,既能升達清陽,又可降洩下行,使氣血和調,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常用處方。
  • 行血?
    但當歸、川芎辛溫走竄,容易動火,對於血熱崩漏,不甚相宜,常常改用雞血藤與丹參,則既可免走竄動火之弊,又能清熱止崩而不留瘀。 2 帶下疾病 帶下有白帶、黃帶、赤白帶、青帶、黑帶、五色帶等之分,但其終歸不外寒與熱、溼與瘀而已,故治帶下疾病,當首辨其寒溼或溼熱,而溼為陰邪,其性重濁粘膩,易與血相結而為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