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國華紀念中學資料 全免費高中讓2900多個貧困學子改寫命運

2021-01-19 閩南網

­  願 景

­  「如果能培養出王選、袁隆平之類的人物,1000萬元也是值得的」

­  「捨得給學生花錢」,是國華給人的一個突出印象。

­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一切生活、學習費用和回鄉探親的路費都由學校承擔,一切生活用品均由學校免費提供,「包括內衣內褲」,甚至每月還發給每位男生40元、女生60元的零用錢。

­  早在2002年,當液晶電腦還是「奢侈品」的時候,國華就捨得為學生每人配置一臺。

­  如今,液晶電腦已不稀罕,國華又為部分學生每人配置一臺iPad,以拓展新的學習方式。

­  不僅如此,高中畢業之後,「不管是大學、碩士、博士還是出國深造,只要學生還在讀書,國華就將一直資助到底。」季德華說。

­  算起來,國華每年需要為每個學生花費5.5萬到6萬元的費用,培養一個學生平均要花25萬元。

­  「國華一年花在一個學生身上的錢,相當於20個希望工程的學生,是不是太奢侈了?」有人質疑國華的資助方式。「考上大學,學生完全可以依靠勤工儉學來支付自己的學費。」還有人不贊同國華連大學、研究生也資助。

­  「我們贊同把勤工儉學當成了解社會的手段,但不是為了掙學費。」季校長解釋說,國華寧願把學生們在大學期間勤工儉學賺學費的時間「買」回來,讓他們好好讀書,讓有志者進一步深造。

­  辦校17年來,幾乎100%的本科上線率,每年有四五人考上北大清華——從最「世俗」的眼光看,這座16年前從荒野之地建校、每個年級只有4個班的「袖珍」民辦高中,其高考成績之突出令人咂舌。但創辦者的目標顯然已不僅局限於「教育扶貧」這一「原始」辦校動機,不僅是讓寒門學者「有書讀」,也不僅是讓他們「能考上大學」。

­  「如果能在這些學生中培養出王選、袁隆平之類的人物,就算是一人1000萬元也是值得的!」創辦者回應「奢侈說」。

­  責 任

­  「學會做人做事」,「否則,即使100%的學生都上了清華北大,也沒用」

­  但辦好教育,培養突出人才,不是「敢砸錢」那麼簡單。

­  深知大多數學生來自經濟落後、邊遠偏僻的農村,視野相對狹窄,綜合素質偏弱,國華想了很多招給他們「補課」「補短板」,幫助這些寒門學子全方位「追趕」,幫助他們擺脫「寒門難出貴子」的魔咒。

­  9月15日,新一屆高一學生入學剛兩周,就被老師領著外出「開闊眼界」,參觀了廣東省博物館、黃埔軍校、廣東省中醫藥博物館。

­  這是國華的「規定動作」,每年都會多次組織學生到廣州、虎門、深圳、東莞等地採風、參觀知名企業;

­  每周,學校幾乎都會邀請社會知名人士、專家等來校開展「國華講壇」;

­  寒暑假,學校會放手讓學生們回鄉開展社會調研……

­  在學校檔案室,書架上整齊地排列著封面各具特色的各屆「暑假學生社會調查文集」。

­  雖然調查內容略顯稚嫩,但話題廣泛,從精準脫貧、現代農業發展、農村教育等現實課題,到「731部隊對抗日軍民的殘害」等歷史問題,均有涉獵。

­  「國華給了我更高的眼界和更大的格局。如果在家鄉讀書,我應該也能考上大學,但也許難以從更高層次上去考慮問題。」來自山東的萬雅美同學說。

­  「沒來國華,那走不出的大山就是我世界的全部。」這是如今在香港科技大學讀博的梅葉峰寫給國華創辦者信中的話。

­  很多前來觀摩的人都驚嘆國華強大的「改造能力」。

­  「我們對比過,不少學生剛入學的時候英語成績比本地區的頂尖高中要差出一大截,但高考的時候已經有所超越。」祁玲玲老師言語中透著自豪,「國華學生絕大多數來自偏遠地區,英語尤其是弱項。」

­  每周六補習英語、看英語電影練口語……能想到的招都用上了。

­  「樂觀向上」「自立自強」是國華著重培養的一種品質。

­  「你好!」校園裡迎面碰見的每個學生,幾乎都會主動大方地和你打招呼。

­  置身校園,望著一張張朝氣蓬勃、略顯青澀的臉,你會被一種氣質感動著。

­  「考得比預期要差。」在半個多小時的對話中,陳曦始終保持著「招牌式」的微笑,樂觀得你猜不出這是一名來自困難單親家庭的女生。

­  「我能扛過來的,我的內心很強大的!國華這3年教會了我很多。」陳曦懂事地安慰我們。

­  很難想像,這些陽光自信的孩子95%來自偏遠農村貧困家庭。

­  好幾位老師都坦言自己就是被國華的特殊氣質「留下來」的。

­  我們走進國華食堂的時候,晚飯已接近尾聲。

­  吃完飯的學生正在水龍頭前譁譁地洗刷餐具,幾名女生穿梭著擦桌子,男生則揮動掃把掃地。

­  「食堂裡除了幾名做飯師傅,其他清潔餐具、拖地、收拾桌椅等活兒,都是學生自理。」校辦同志說,「學校90%的服務都是學生自己完成。」

­  每年11月,學校組織的「一日打工體驗活動」還要求身無分文的學生們靠打工自己解決一天的吃飯問題。

­  幾乎佔據校園一半的400米跑道標準操場,顯示了國華對體魄的高要求,對學生意志的錘鍊對新生來說有點「殘酷」:每年40公裡遠足;每周末男生1萬米、女生8千米長跑……

­  但多年以後,像李碩碩、盧好等很多國華學子一樣,長跑已「附了身」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成了工作的減壓器、健康的「護身符」。

­  「立志、修身、博學、報國」,每間教室後牆、宣傳欄裡,國華校訓異常醒目,創辦者試圖按這「八個字」,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理念和目標,細化到一項項具體要求、舉措中,全方位摔打塑造學生。

­  「國華希望能夠培養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會做人做事的學生,否則,即使100%的學生都上了清華北大,也沒用!」國華出資人不止一次對季德華說。

相關焦點

  • 如東13名優秀貧困學子被廣東國華中學錄取
    中國江蘇網訊 (通訊員沈伯華)14日,如東縣老區開發促進會、扶貧開發協會專門召開座談會,為錄取國華紀念中學新生送行。今年,如東有13名貧困生被廣東國華紀念中學錄取。這是如東乃至全市被國華中學錄取最多的一次。
  • 從國華中學到粵西興教 看寒門學子如何逆轉命運
    她曾經因貧窮差點輟學,一路受到社會的幫助才上了高中和大學,不想任何一個孩子再面臨同樣的迷茫。深圳的高樓裡,公司正在為談下大訂單而開心,同事們起鬨王永錕還住在六七十平的小房子裡。永錕卻在盤算,該給捐建的振華小學學生活動中心捐哪些物資。去了趟學校後,王永琨把「社科類圖書200冊、書包47個、桌球臺2個球拍5隊,足球5個,新球鞋每人一雙、電腦20臺」等一堆物資寫進了清單。
  • 這所免費高中,專為貧困學子改變命運
    有一所全免費的慈善高中,早在18年前就開始發力,為處於輟學邊緣的優秀學生提供受教育機會,一共幫扶了3260名學生,其中141人讀了博士。如今,一些逆轉命運的「窮孩子」,像他們當年被幫助一樣,開始向社會回饋資源和力量。「要不要在深圳買個大房子?
  • 國華紀念中學——幫助孩子們「發現命運」的18年
    (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在無數個民間故事裡,我們都不斷被告知,「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但現實告訴我們,貧寒學子若想通過教育改變命運,需要克服的還遠不止物質層面匱乏:他們還需要健康的體魄、積極的心態、安定的環境、和相對公平的機遇。
  • 廣東國華紀念中學2017年招生11日舉行 四川地區共100名學生參加考試
    7月11日-12日,廣東國華紀念中學2017年四川招生考試在成都機電工程學校正式舉行,參考本次考試的學生來自全省15個市州,共100人。此次考試由四川省扶貧基金會棟梁工程分會負責,今年也是該機構負責國華紀念中學在四川招生的第15個年頭。
  • 一所民辦中學如何改變寒門學子命運?碧桂園這支微電影講透了|清遠...
    他們三人的命運轉折,從走進國華紀念中學開始。國華紀念中學是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和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依法興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如今也是碧桂園「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一環。
  • 碧桂園發布國華中學微電影 公益教育助力脫貧攻堅
    碧桂園(HK.02007)最新發布了自製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該電影以碧桂園創辦的國華紀念中學學子的真實事件改編,圍繞國華紀念中學「立志、修身、博學、報國」的校訓,講述了幾位國華紀念中學校友畢業後回報社會的感人事跡。
  • 何處不相逢 從國華畢業生看碧桂園慈善教育理念生根發芽
    這一群國華孩子們的故事,還需要從最開始說起。  為了堅守初心,2002年,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和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2.6億元,依法興辦了國華紀念中學。  這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的民辦高級中學,旨在招收家庭生活貧困、學習成績優異的初中畢業生,培養他們成為未來建設國家和社會的人才。
  • 探究碧桂園國華中學背後的追求:既受助於社會,當以奉獻社會為己任
    (國華紀念中學緣起) 不同於普通的公益教學機構,國華紀念中學是國內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的高級中學,其主要招收的是那些家庭生活貧困
  • 免費讀高中——河南省慈善總會聯合國華紀念中學在行動,報名啦!
    (慈善公益報社訊 張泳恆)初中生免費讀高中,這樣的愛心事情繼續在行動,看看您身邊有沒有符合條件的應屆初中生!據悉,2020年河南省慈善總會陽光助學行動在全省全面啟動,將資助優秀貧困初中學生免費讀高中。今年,50個考試名額。
  • 碧桂園辦公益高中:費用全免 年均為每個學生投入30萬
    小天其實不再只是個體,他代表著貧困學生這一群體。楊少敏、蔡瑩、王永錕其實都曾是「小天」,最終都在幫扶「小天」。他們三人的命運轉折,從走進國華紀念中學開始。國華紀念中學是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和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依法興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如今也是碧桂園「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一環。
  • 建校17年,國華中學校歌喜獲第四屆全國校歌MV最佳作品大獎!
    在「2020跨年盛典璧山行」暨第四屆全國最美校歌MV推介評選上,國華紀念中學選送的校歌《有一種精神叫國華》榮獲最佳作品獎,國華中學也成為參賽園校中唯一一所獲獎的高中學校,受到廣泛的關注。國華紀念中學的校歌《有一種精神叫國華》從全國大中小學報送的1000餘首作品中脫穎而出。國華紀念中學於2002年建校,是由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2.6億元創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的民辦高中,專門招收家庭生活貧困、學習成績優異、素質超群的初中畢業生。
  • 中國教育貧困現狀你知道多少?學翼國際集團為山裡娃圓科技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危機讓全球多達1億人口再度陷入極度貧困狀態。使全球貧困人口達到11億,過去三年的全世界在減貧與教育普及方面的成果全部付諸東流。中國孩子的教育貧困問題,你了解嗎?
  • 《中國新歌聲》總冠軍來國華中學了!
    5月14日下午,國華紀念中學空降了一位有顏又有才的大哥哥,《中國新歌聲》第一季總冠軍蔣敦豪,與國華紀念中學的學子們交流互動。蔣敦豪在國華學子的筆記本上留下了鼓勵話語 蔣敦豪一出場,在座學子們就興奮起來了。他向學子們分享了自己學生時代追求音樂夢想的心路歷程,現場學子們踴躍提問。
  • 《有一種精神叫國華》獲第四屆全國最美校歌MV最佳作品
    在「2020跨年盛典璧山行」暨第四屆全國最美校歌MV推介評選上,國華紀念中學選送的校歌《有一種精神叫國華》榮獲最佳作品獎,國華中學也成為參賽園校中唯一一所獲獎的高中學校,受到廣泛的關注。國華紀念中學的校歌《有一種精神叫國華》從全國大中小學報送的1000餘首作品中脫穎而出。  據了解,國華紀念中學於2002年建校,是由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聯席主席楊惠妍捐資2.6億元創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的民辦高中,專門招收家庭生活貧困、學習成績優異、素質超群的初中畢業生。
  • 國華紀念中學|三年心路,三年蛻變——畢業時,她想對國華說
    我叫廖瑤,初入國華的我青澀稚嫩,懷著一顆勇敢無畏,卻又有點兒盲目自信的心隻身來到千裡之外的嶺南求學。提前錄取,並已學習了一段時間高中課程,初次月考我便取得了年級第二的好成績。這讓從小便是同學們眼中的學霸,習慣了掌聲和誇獎的我心中的驕傲更是加速滋長。可俗話說「驕兵必敗」,鬆懈下來的我很快便被同學們趕超,成績直線下降。
  • 普通人想改變命運,這是最靠譜的一種方式!
    國華紀念中學就是在企業家心懷感恩、關心教育下建成的純慈善、全免費高級中學。2002年,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及女兒楊惠妍投入2.6億元創辦了全國唯一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國華紀念中學,旨在招收家庭貧困、成績優秀、心智健康的學生。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
    國華紀念中學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是根據真人故事改編,講述了一所名為「國華紀念中學」的民辦高級中學,改變了眾多孩子的命運的故事。小楊感慨萬千,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爸爸臨走時給她的一句囑咐,「到國華好好上學,將來考個好大學我們都好了」。同一所校園走出來的學生似乎有著某種相同的文化基因。他們耳邊都時時縈繞著「國華學子當以奉獻社會為終生追求。」
  • 佛山高中第一!國華紀念中學高優率到達97.7%
    因曝光率極低、也鮮少出現在公眾媒體,位於佛山順德的國華紀念中學被稱作廣東「最神秘高中」。值得關注的是,學校以持續輸出高優人才而被社會矚目。 在會上,順德區教育局黨組書記陳宇瑩透露了該校今年高考的高優率,這一指標達到了97.7%,位居佛山高中第一名。 據廣州日報此前報導,今年高考中,佛山9位高分屏蔽生,順德獨佔4名都來自該校。而在此前高考中,該校也頻走出高分屏蔽考生。 除了國華紀念中學外,今年高考中,順德一中也交出滿意「成績單」。該校今年高優率第二年「破九」,達到了91%。
  • 國華紀念中學|因緣際會,真情交換——畢業時,她想對國華說
    我叫劉文馨,三年前毅然選擇了國華,拎著大包小包,熱熱鬧鬧地隨著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踏上遠赴他鄉的徵途,一路載歌,來到千裡之外的廣東,來到我親愛的國華園,開啟金子般的青春。這三年的風風雨雨,這三年的喜怒哀樂,在即將離別的時刻回首,是那樣晴朗而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