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聊到臺灣山葉山葉剛成立三年的時間,就已經站在臺灣省摩託車銷量冠軍的寶座上,這期我們接著聊山葉山葉站在高位上的後續發展過程。
時間來到1990年,兜風50兩個版本加上凌風50成功把光陽,三陽踩在腳下,這位初出茅廬的晚輩可謂是風光無限,在踏板車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接下來山葉山葉要回過頭來搶佔跨騎市場,這裡要來說一下當時臺灣省對摩託車的限制規定,1970年就已經禁止150cc以上的摩託車上牌,1980年禁止150cc以上的摩託車進口以及生產,一直到2002年7月加入wto後才解除150排量以上的摩託車進口生產以及上牌。
所以山葉山葉當年想開發投放一款,小排量發動機但有大排量氣勢的賽車款150排量的摩託車,來撬動臺灣省年輕人的市場,於是就推出了在臺灣省當時最高端車型,FZR150,這款車採用v型雙缸發動機,前剎車採用雙盤剎,後剎車採用單盤剎,這個配置當年放在這款150排量車型上,簡直就的逆天的存在,車型外觀給人的感覺一看就是大排量進口車,這款車跑在街上是臺灣省很多年輕人的夢想之車,定價也是不菲要9萬8千臺幣,也是刷新了150排量跨騎摩託車價格的新高。
FZR150畢竟受到排量的限制,只能是看上去有感覺,駕駛起來加速感和極速不能達到外形一樣的高度,但是在當時臺灣省大排量摩託車限制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人原因願意省吃儉用攢錢去購買這臺FZR150車型,即使有很多先天不足,而且價格偏高,還是取得了不俗的銷量。
不過好景不長,由於臺灣省的摩託車維修行業整體水平都停留在二衝程水平上的緣故,山葉的FZR150又是採用的v型雙缸,使得這款車出現故障沒有能維修的師傅,出現一點小問題由於維修師傅的原因直接就會搞成大故障,但車主並不這樣認為,都感覺山葉這款車質量不行,因此山葉山葉的口碑大受影響,這可是一臺將近10萬臺幣的車,不管什麼原因,換誰是車主都會受不了。
FZR150雖然口碑不行,但山葉山葉靠著其他二衝程踏板的熱銷,銷量並沒有受到影響, 同年依然銷售了37萬輛摩託車,也依然是臺灣省的銷售冠軍,反觀臺灣本土的兩陽品牌,雖然求助的師傅本田,也得到了下放的兩款重要車型,DIO50,DJ1-RR50,但是依然沒有太大的效果,
DIO50這款車是專門對標山葉山葉 兜風50 的產品,由三陽生產,但是初期銷量沒有達到預期,另一款由光陽生產的DJ1-RR50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雖然請來郭富城來代言,也沒能撐得起銷量,反觀郭富城卻因為廣告的效應越來越紅,DJ1-RR50並沒有銷出多少量,後來分析原因有可能和只能載一個人有直接原因,
回到山葉山葉這邊,兜風50經過幾年的火爆並沒有衰退的跡象,於是山葉以後順勢把這款車和當時最火的節目 來電50 合作,直接成為當時年輕戀愛男女的指定車型,人們都有先入為主的心理,其他車型想要翻身,幾乎是不可能的,
兩陽的50排量車型是不可能翻身了,但是在125市場兩陽的產品卻是節節攀升,代表車型就是迪爵125和豪邁125,這時候山葉山葉敏銳地覺察到,下一個必爭之地是四衝程125市場,於是研發新型125cc級別踏板,用來對抗兩陽的迪爵125和豪邁125車型,但是到了1991山葉山葉調研市場發現,賣的最好的已經是150cc的踏板車型,其中兩陽的銷量最高的當屬光陽的名流150和三陽的迪爵150踏板車型,於是緊急修改車型方案,並且很快推出了 迎光150 踏板,來對抗兩陽的150cc踏板車型,
迎光150的車身造型稜角分明,看起來非常有攻擊性,提速也是迅猛無比,極速也是150踏板裡最高的存在,減震的新布局也使得動態性能直接成為行業標杆,剎車也採用前盤後鼓,各方面指標直接秒殺兩陽的產品,
上市後也是迅速爆紅,但是好景不長,由於緊急修改方案過快的推出的產品,也帶來一系列的故障問題,迎光150上市半年後集中出現故障,主要是由於發動機曲軸超長設計有致命的缺陷,導致這臺車行駛到2萬公裡左右就開始燒機油,這完全對不起山葉山葉的品質,再加上水冷的複雜設計,臺灣省的大多數維修師傅都修不了這臺發動機,使得山葉山葉的口碑全面崩塌,以當時車行修車師傅的說法就是:今天剛修好兩輛 迎光150,明天裡面又來4輛需要維修,山葉山葉的迎光150 也直接被修車師傅譽為 永遠修不好的山葉車款,
經過FZR150和迎光150的徹底失敗,臺灣消費者對山葉山葉的四衝程車型徹底失去信心,於是山葉山葉痛定思痛,對下一款產品的開發,用上了山葉全部的技術積累,開發周期也延長了不少,力求各個方面都完善後才推向市場,這款車就是大名鼎鼎CYGNUS125,有些朋友可能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它的另一個名字朋友們肯定都知道,就是訊光125,內地引進後的凌鷹125,也正是這款車的上市才逐漸恢復人們心中對 山葉山葉 在臺灣的名譽。
聊到這裡臺灣省山葉山葉,我們就先聊到這裡,接下來我們接著聊山葉在國內的其他企業,
作者 不稱職的灰太狼 與您一起長知識!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