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人尚武卻不大舉侵略擴張,那他們的軍事力量用在哪裡?

2020-12-16 文明有歷史

斯巴達人尚武卻不大舉侵略擴張,那他們的軍事力量用在哪裡?

這是一個關於國家意志的問題。

斯巴達人,是公元前八世紀,居住在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的古希臘人。拉哥尼亞平原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小塊平原。「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因為斯巴達人既沒有城牆,也沒有像樣的城市,所以斯巴達人實際上是一個部落。

一小塊平原能夠養活多少人呢?沒有城市的城邦,社會生產力能有多發達呢?這就說明兩個問題:斯巴達的人口規模很少,社會經濟也不是很發達。總的來說,就是:斯巴達人日子過得很苦,周邊都是強大的敵人,唯有尚武才能保護自己。

國家意志即全體國民求生存與發展意志的集合,對外擴張就是將自身的生產方式延伸出去,以滿足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從這兩個定義看,斯巴達人尚武,卻沒有大舉侵略擴張的根本原因就是一點:沒有經濟基礎,沒有任何生產方式,沒有侵略擴張的國家意志。

斯巴達人是從公元前11世紀來到拉哥尼亞平原的一支希臘部落,他們毀掉了原有的城邦,在這裡定居下來。

而原來定居於拉哥尼亞平原的是希洛人,希洛人口規模遠遠超過斯巴達人,但是武力上戰敗,最後城邦被摧毀,希洛人淪為斯巴達人的奴隸。

希洛人也不完全是希洛人,還有別的種族。在公元前8世紀,斯巴達人又向鄰邦美塞尼亞發動了長達10年的戰爭,最後徵服了美塞尼亞,將多數美塞尼亞人變成了奴隸,並為希洛人。

希洛人由此成為了奴隸的代名詞,成為斯巴達人對立的一個龐大的族群。

為了統治龐大的奴隸族群,斯巴達人不得不依靠全民武裝。相應的,農耕依靠的希洛人,斯巴達人根本不管,只管搶劫。斯巴達人只從事一種職業,就是當兵,從小就當預備軍人,20歲之後就成了正式軍人,過了60歲才又轉為預備軍人。也就是說,斯巴達人一輩子,從生到死都在當兵。

斯巴達人對奴隸的控制相當落後,其在奴隸族群中並沒有相應的賦稅或者管理組織,而是依靠定期對希洛人進行搶劫,這造成斯巴達缺乏足夠的糧食,人口增長緩慢。

因為斯巴達人鬆散的控制,希洛人不斷掀起反抗,經常舉行武裝起義。而為了鎮壓起義,斯巴達人又定期屠殺希洛人之中的丁壯勞動力。斯巴達人經常派遣大量的青年戰士下鄉,他們帶著短劍和一些必需的給養品。在白天,他們分散隱蔽起來,尋找那些強壯的希洛人,將其殺死。

實際上,斯巴達人並不從事任何勞動生產,其勞動生產就是掠奪,對外是掠奪,對內還是掠奪。唯一的生產方式就是搶劫,這是破壞生產的行為。破壞生產,不可能得到財富,凝聚力量,斯巴達人沒有侵略擴張的需要,更沒有力量。

戰爭是消耗財富的,不存在完全依靠戰爭掠奪能夠生存的部落,即便是古代中國北方的遊牧民,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去搶劫,遊牧才是他們的主業。

為了防止斯巴達人內部貧富分化,斯巴達人內部是不允許經商或者從事手工業生產的,而是推行一切財物歸公,這是原始社會的部落才會推行的制度。

斯巴達人依靠戰爭供養整個部落,或者說供養整個城邦,這毫無生產方式可言。既然沒有生產方式,自然無法將生產方式延伸出去。周邊的城邦實力強大,是因為其經濟能力強大,同時也為斯巴達人掠奪提供了條件。如果周邊落後,斯巴達人搶不到東西,那麼斯巴達人就會衰弱,或者就得遷徙到另外一個地區。

在歷史上,斯巴達人的衰弱,是希洛人反抗斯巴達人統治勝利,獲得了自由的權力。而在外,雅典同盟不斷壓制斯巴達人的生存空間,斯巴達人沒有了搶劫的地方,於是就衰弱了。

他們無法在其它地區同樣地推行這樣的生存模式,因為要統治另外一座城池,斯巴達人內部就得分裂出去一個部落出去。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切財產公有,分裂出兩個部落,會削弱斯巴達人的實力,兩個城池也無法共享財富。從組織形式上就決定了斯巴達人維持其軍事同盟的依然是武力壓制。斯巴達人的社會組織,沒有任何能力進行對外擴張,最多就是搶劫一番。

綜上所述:斯巴達人尚武,其軍事力量都用在了維持日常的生活所需上,因為所有的物質來源都是掠奪,對內對外都是如此。斯巴達人就是一夥強盜,以破壞生產,進行掠奪為生,並沒有版圖的概念,也沒有國家的職能,更沒有擴張的意識。

相關焦點

  • 斯巴達:強盛必然「失衡」?為何軍事強盛,卻沒有燦爛的文明?
    正是憑藉著濃厚的社會尚武風氣以及斯巴達人好戰民族性格的培養,斯巴達城邦一躍成為伯羅奔尼撒半島,乃至整個希臘半島地區軍事力量最為強大的城邦國家。斯巴達也正是藉助一騎絕塵的軍事武裝開始了其頻繁的對外擴張戰爭,兩次美塞尼亞戰爭使得斯巴達逐漸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諸多城邦中脫穎而出。
  • 世界歷史故事:尚武的斯巴達
    他們是半自由民,就是說,有人身自由,但是沒有公民權,不能參加政治活動,必須給斯巴達人納稅、服役。 第三部分是希洛人。他們原來是平原上的居民,被徵服後大部分成了奴隸,最初大約有20萬人。後來斯巴達人把其他被徵服部落的人變為奴隸,也歸入希洛人,人數就大大增加了。希洛人是斯巴達的國有奴隸,不過奴隸主私人所有。奴隸主個人不能隨便殺害奴隸,但是可以用國家的名義集體屠殺。
  • 古希臘城邦中,斯巴達勇士威名遠揚,其尚武精神從何而來?
    在眾多的城邦中,斯巴達與雅典是兩種不同政治體制下的最強者。斯巴達是多利亞人遷移至希臘後所建立的城邦,他們定居於此後,建設的市政府,以勤儉尚武為國是。斯巴達以武力強盛著稱,斯巴達勇士更是威名遠揚。斯巴達城邦為何會崇尚武力戰鬥?
  • 男女老少「全民皆兵」,古凱爾特人為何會把「尚武」刻進骨子裡?
    在他們的血液當中充斥著戰鬥基因,古凱爾特人好戰、侵略、擴張、徵服,讓周圍的許多戰爭都與他們有關,其他民族對他們的憑藉是一個尚武的滿足,他們憑藉著勇猛和良好的軍事環境,漸漸的開始挑起戰爭。凱爾特人用武力徵服各個地區,是與他們的尚武精神密不可分的,他們徵戰,生活和宗教中都展現出尚武特徵。凱爾特人全民皆兵,心氣很高,善於戰鬥、也很勇猛,但是他們直爽,本性不壞,古凱爾人喜歡徵伐,愛好戰爭,喜歡挑事。
  • 勇敢尚武的斯巴達人
    原來,這兩個孩子正在練習格鬥,這個老人就是他們的教練,對斯巴達的孩子來說,這種嚴酷的訓練要從七歲一直延續到30歲。斯巴達人崇武力,整個城市就像一個管理嚴格的大軍營。這裡的嬰兒一出生就要被抱到長老那裡接受檢查。如果長老認為他是不健康的,那麼就要被扔到荒郊野外的棄嬰場。不過這些孩子就算留了下來,父母也不會對他們嬌生慣養。
  • 外敵入侵打響溫泉關戰役,斯巴達奮勇抗擊,譜寫勇士精神讚歌
    歷史上發生的一些事件的始末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就逐漸被人們淡忘,但其中的一些精神卻能夠深深撼動人心,並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流傳下來對後世產生深刻的影響。一直以來,斯巴達勇士的形象都十分深入人心,尤其是在抵禦波斯入侵的溫泉關之戰中,三百勇士對抗波斯的數萬大軍,差距懸殊之下,斯巴達一方的敗局已定。但這些勇士卻用視死如歸、英勇不屈鑄就了勇士精神。
  • 不倦的「戰爭機器」:斯巴達勇士為何如此強悍?你看看他們的童年
    此時的斯巴達人,沒有想像中強烈的戰鬥欲望,他們覺得這是波斯和雅典爭奪海上霸權的一場戰爭,和自己並沒有太大的關係。而後在雅典內部的爭執中,主戰派佔據上風,他們才決心抗擊波斯大軍的侵略。以波斯王薛西斯感慨的話語作為引子,來探討一下斯巴達人的勇猛頑強,斯巴達國度的強悍究竟如何而來?斯巴達是古希臘最強大的城邦國家,作為一個尚武之國,他們用在軍事活動上的精力投入幾乎痴狂。斯巴達的勇士,從出生時便會全身心的投入到訓練之中。
  • 真實的斯巴達:男性從小培養成戰士,靠女性種地養活他們嗎?
    2007年,好萊塢拍攝的《斯巴達300勇士》,更是用很強的視覺衝擊力,讓觀眾對斯巴達人的勇猛讚嘆不已。那麼,真實的斯巴達人,到底是怎樣生活的呢?「戰鬥民族」斯巴達的崛起。希洛人幾乎沒有什麼權利,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耕種斯巴達人的土地,每年把一半的收成交給主人。在戰爭期間,希洛人還要服勞役,負擔非常沉重。斯巴達人、皮裡阿西人、希洛人的人口比例約為1:7:16。相信大家看了這個數字都明白,統治階級斯巴達人,必須用特殊手段才能穩定城邦。
  • 斯巴達的士兵為何如此強悍?
    後來又過了將近一千年,另一批多利亞人組成的部落從希臘北方侵入城區,邁錫尼統治的拉哥尼亞地區徹底被佔領,文化衝擊助長了該地區的發展和演變。公元前十世紀左右,他們把分散的村落聚集起來形成了一個不太規範的政治中心,這才有了斯巴達城邦的建立,那是連城牆都沒有,根本算不上是個城邦。
  • 西方列強的軍事侵略和經濟擴張,打破了奧斯曼帝國的封閉狀態
    西方列強的軍事侵略和經濟擴張,打破了奧斯曼帝國自給自足的封閉狀態,衝擊了原有的傳統經濟秩序,這是推動奧斯曼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外部因素。17世紀末期至19世紀末期,俄國人先後發動了十次以上的戰爭來侵略奧斯曼帝國。
  • 斯巴達人的飲食觀:用難吃的食物保證旺盛的戰鬥力
    斯巴達飲食概述斯巴達人認為軍隊是最重要的存在,其他東西都只能退居其後,因此,他們的食物和飲料不追求美味,只要求提供充足的能量。與斯巴達人簡單粗暴的軍事理論一樣,他們的食物理論也樸實無華,目的明確:食物的唯一作用就是讓戰士們強壯且健康。這些鋼鐵戰士排斥美味的食物,因為追求美味會讓人意志薄弱,耽於享受,另外,大量攝入食物,會對斯巴達戰士的體格產生負面影響。
  • 壓迫的泥沼中,美塞尼亞迸發自由反抗之力,衝破斯巴達的奴役禁錮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壓迫的奴役禁錮之下,崇尚自由與解放的人們都會奮勇反擊,衝破壓抑的牢籠,爭取獨立自由。對於美塞尼亞人來說,精神上的奴役遠比肉體上的折磨更加痛苦,所以在斯巴達奴隸制的泥沼中,美塞尼亞拼命掙扎,最終為自己搏出了生機。
  • 面對雅典的挑釁,斯巴達如何通過海上力量重回希臘霸主位置?
    提起希臘半島的斯巴達,一般都是默認其是農業國家,而且陸軍的實力不容小覷。當然陸軍是斯巴達軍事力量中重要的基礎部分,但是海軍同樣是斯巴達霸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希臘半島海軍力量發展的前期,斯巴達的海軍力量屬於一般水平,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建立獨立海軍軍隊。
  • 俄羅斯的歷史是一部軍事擴張史
    俄羅斯雖然是歐洲國家,但歐洲國家一直在排斥俄羅斯,歐洲國家始終不接受俄羅斯,根本原因還是俄羅斯對歐洲大陸軍事擴張的歷史問題,俄羅斯自己承認俄羅斯的歷史是一部軍事擴張史,俄羅斯人以侵略擴張史引以為榮。
  • 秦滅六國哪是什麼順應歷史潮流的正義之舉,本質就是軍國主義的侵略擴張
    那麼,秦滅六國到底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正義之舉,還是軍國主義的侵略擴張?    近日,隨著《大秦賦》的播出,戰國末年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討論。爭論的焦點就是國力強盛的秦國一舉掃平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對於秦滅六國到底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正義之舉,還是軍國主義的侵略擴張?
  • 美塞尼亞戰爭:令不可一世的斯巴達人一度絕望的惡戰
    戰爭起因 斯巴達人論血緣屬於多利亞人(Dorian),這是希臘諸部族中的一支,曾從北方大舉南下伯羅奔尼撒半島,侵略並毀滅了邁錫尼文明。
  • 阿哥斯與斯巴達的恩怨糾葛,在阿哥斯的政制發展中起著什麼作用?
    阿哥斯是多利亞人(希臘人)早期入侵希臘所建立的國家。公元前8世紀左右,阿哥斯有了較為長足的發展,當時阿哥斯與多利亞人建立的其他國家之間關係並不友好,商業活動受到限制,幾乎完全無海外貿易。但他們還是憑藉肥沃的阿哥斯平原積累了財富,生產技術上也逐漸提高。在公元前8世紀出現社會等級分化並快速發展。
  • 俄羅斯人曾經竟然被蒙古侵略過,並且還要感謝他們侵略!這是為何
    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人總是被欺負,甚至克裡米亞他們都無法擊敗的主要原因。但是,蒙古人抵達後,他們第一次團結了俄羅斯人,並建立了強大的共同聯盟。此外,俄羅斯人還知道在反抗蒙古的過程中團結的重要性,這使俄羅斯從權力分散轉向了集權。而在蒙古人離開後,俄羅斯迅速建立了內部統一體,人們被團結起來並激發了空前的力量,這使俄羅斯成為了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 古希臘斯巴達:野蠻的文明史
    但是到了公元前8世紀,斯巴達憑藉其天然的地理優勢以及強大的軍事力量,強勢統一了拉哥尼亞地區,建立起了統一的、高度軍事化的拉哥尼亞城邦。建立之初,斯巴達由三個原始部落組成,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軍事首領。社會制度採取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氏族制。
  • 這就是斯巴達人《全面戰爭:競技場》斯巴達士兵
    《全面戰爭:競技場》中,如果說有一位將領自帶粉絲流量,那一定是希臘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傑拉德·巴特勒於06年主演的《斯巴達300勇士》是戰爭電影愛好者必看大片之一。我們無從評價其劇情的嚴謹性,但單論場景和畫面的塑造是非常經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