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鄂城寺:乾隆御筆題照壁,故事從周吟到今

2021-02-07 南陽晚報

一座「城」,一座塔,花海裡是雲捲雲舒的歷史畫卷……

古鄂國,西鄂遺址,鄂城寺是石橋的歷史。

春風裡,走石橋,從歷史的些許記述和一次考古裡翻閱鄂城的歷史片斷。今天的故事,從周說起。

一座塔,一照壁,浸潤歲月輝煌

一座塔。

這座塔在石橋古鎮鄂城寺裡,大致因寺而名鄂城寺塔。(鄂城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23間建築和一座載滿歷史記憶的鄂城寺塔。它是東改線上一顆閃耀的珍珠,因此眾多市民為「東改線」推薦「西鄂大道」之名。) 之所以叫鄂城寺,或是因為古鄂國在石橋鎮一帶,考古證明西漢時期的西鄂城遺址也在石橋鎮地下。

石橋的歷史至少可追溯至西周時期,與黃帝的後裔息息相關。「西鄂是西漢至北周時期南陽域內設置的一個縣級行政區劃,前後延續700餘年,故地在今南陽臥龍區石橋鎮一帶。此地是黃帝兒子姞姓後裔鄂部落故地,西周時期鄂侯國的中心。」(《南陽鄂城寺·緒論》,中州古籍出版社)

而關於鄂城寺的記載,證明了它曾經的輝煌。明嘉靖《南陽府志》有「鄂城寺在石橋保,故西鄂縣」。金代詩人王元粹曾描繪它「宛北名剎」的輝煌盛大:「可憐海內幹戈滿,獨對江山依寺樓。」大約是2015年,在一次考古調查中發現了乾隆御筆題寫的照壁,「皇圖鞏固、帝道遐昌……」

歷史的輝煌與厚重,自然而然地賦予了它在政治經濟方面的影響力,再加上它是宛洛通道必經要塞,早在1400年前就是一個繁華的地方。近代的石橋更是宛北最大貨物集散地,素有「銀石橋」之稱。春日,暖陽,穿行於石橋巷陌,仍能感受到古鎮昔日的繁榮和濃鬱的歷史文化氣息。今天的鎮子裡,除鄂城寺外,仍保留著清代一條街的古代建築,還有鎮外的西鄂城遺址等,一座古鎮文化氤氳。「一村兩國保」,張衡墓和鄂城寺相鄰,在張衡博物館付會軍的帶領下,穿過南陽市第十一中學的操場,來到校園西南隅的鄂城寺舊址。青磚灰瓦、雕梁畫棟,山門、前殿、中殿、東西廂房,一磚一瓦、一梁一柱間,透露著千年的遺風;散落其中的巨型贔屓、明清石碑、雙層柱礎、蓮花碑座等,處處氤氳著鄂城寺曾經的輝煌…… 「歷史上,鄂城寺曾規模宏大,殿宇軒昂。淯水繞其左,清流激湍,蒲峰峙其前,層巒聳翠,風雲開合氣象萬千。春和景明之時,四方人士爭先來遊,香客紛至,香火興盛,實為宛北名勝之梵剎。」付會軍說,鄂城寺始建於隋,鼎盛於宋,元末毀於戰火,後代屢有增建,特別是在清代同治七年和光緒二十九年,重修了山門、玉璧、兩廂大門和角門等,使鄂城寺盛景再現。現在,寺內所遺存的大部分建築,皆為這兩次修建而成。

在山門的東側,一座古樸的七級古塔,巍然挺拔,撫摸著斑駁的塔身,讀《重修鄂城寺塔記》碑文:「夫塔為隋大業十三年之建築,層累崔嵬,蒼聳參天,乃宛北鍾靈……」「這座隋塔是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塔高19.67米,平面六邊形,通體用青磚砌造。整座塔身雄偉俊秀,是南北方磚塔風格的融合,極具代表性。」付會軍說,這座塔第一層設塔心室,上部各層均為實心,第二層塔壁每面鑲嵌八塊磚雕佛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其他各層塔壁均為素麵。宋代重修保存至今,是我市三座大型宋代磚塔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

西鄂城,古鄂國,它從周代走來

走出鄂城寺,探尋西鄂城遺址,途中傾聽當地老人講古。穿越千年,看到的是一座塔的傳奇……

相傳,鄂城寺塔下有一深不可測的水井,井水與周圍河水同消同漲,井內有張衡用定水神鏈鎖著的清泠淵水龍蛟。後世,有人曾想拉出鐵鏈一看究竟,但拉至一半時,井中便水花滾滾,猿鳴頻發,地動塔搖,後被眾人用大圓石蓋住井口。宋代時,白河經常洪水泛濫,人們懷疑有水怪作惡,於是請人雕琢了一隻巨型石龜,置於鄂城寺塔旁鎮災,以保一方平安。考古調查發現,清代,山門前曾有一琉璃照壁,相傳正中雕刻有乾隆御筆題寫的「皇圖鞏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一字一石,四字一列,鑲嵌於壁體之中。其中間4字為青石,四周12字為漢白玉,頗為壯觀,成為當時著名的「石橋八大景」之一……

「這就是西鄂城遺址。」抬頭望去,農田裡月季苗木映入眼帘,如今的西鄂城遺址,早已無跡可尋,只有一塊立於路旁的「西鄂遺址」石牌,似在喚起那一段段厚重的歷史。

西鄂,西漢至北周時期在南陽境域內設置的一個縣級行政區劃,前後延續700餘年。《讀史方輿紀要》載:「西鄂城,府北五十裡。古楚邑也。漢置西鄂縣,屬南陽郡。應劭曰,『江夏有鄂,故加西雲』。後漢因之。」晉設南陽國,西鄂為南陽國轄縣。南朝宋廢。後魏復置,亦屬南陽郡。後周又廢。自此,西鄂作為一級行政區劃不再出現,其故地在後代為向城縣、南陽縣交替所轄。

「西鄂所在地區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周晚期」,2012年,我市夏響鋪考古發掘,20餘座鄂國貴族墓葬的發現,揭開兩樁歷史懸案:春秋早期,鄂國地望在南陽;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時期,鄂國這段歷史史書記載缺失,成為史學懸案,該墓葬群的發掘,充分證明了西周中晚期以後,鄂國不僅未消亡,而且是有一定實力和影響的方國。據此,考古界推斷古鄂國應在石橋一帶。《南陽鄂城寺》也有記述「西周時期鄂侯國的中心」。石橋從周走來,又是黃帝兒子姞姓後裔鄂部落故地,西周時期鄂侯國的中心,那麼,古鄂國的都城應該在哪裡,是否會在西鄂城遺址附近,也許,在以後的考古發現中會給出答案。春日裡一次探訪,選取「鄂城」三個歷史片斷。幾度滄桑如轉瞬已凝結成一幀厚重的歷史,如同閃耀的珍珠,鑲嵌在花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康熙、雍正、乾隆御筆碑匾,一飽眼福!
    清代帝王很多都對書法有著濃厚興趣,其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書法最好,他們親題的碑牌匾更是遍布各地名勝古蹟。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留下的那些經典的御筆碑牌匾,看看它們背後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吧! 康熙御筆碑牌匾
  • 清 乾隆御筆《乾隆心經》欣賞
    清 乾隆御筆《乾隆心經》欣賞涵坊閣裝飾畫轉載▼標籤:家居 文化分類:禮品【作者簡介】>乾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一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個朝代,在位60年,加上三年多的太上皇帝,執政大 清帝國長達64年,不僅在滿清十位皇帝中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在中國4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也堪稱是「千古一帝」。
  • 【郢都故事•北京特稿】乾隆御筆題詩的大覺禪寺
    【郢都故事•北京特稿】乾隆御筆題詩的大覺禪寺 文/
  • 【文化】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寫「萬仞宮牆」
    子貢聽說後就給叔孫武叔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足肩頭高,別人很容易看到裡面有多少東西,我老師這道牆有好幾仞高(仞:丈量單位,一仞約等於八尺),別人是看不到裡面的東西的,只有找到門,走進去,才能看到這牆內雄偉的建築,可找到門的人太少了!」胡纘宗認為數仞宮牆仍不能表達他對孔子的讚揚,於是將其改為「萬仞宮牆」。
  • 一顆石渠遺珠 乾隆兩次提起御筆
    1755年,董誥進呈之時,乾隆讚嘆連連,欣然御筆題詩;而五年後,面對江南的秀美山水,乾隆忍不住再次揮毫。 於是,名臣董誥所作、乾隆御筆雙題的《金陵十景圖冊》就這樣誕生了,其筆酣墨暢,神採煥然,君臣二人詩情畫意相互輝映,堪稱聯璧。
  • 京東小村的皇家傳說 乾隆為何在這裡留下御筆
    到了清朝,「紅芽香椿」獲得皇家青睞,被選為貢品。「紅芽香椿」的貢品身份,不知和乾隆皇帝有無關係。但在歷史上,乾隆七次前往樊各莊西北方向的丫髻山上香,丫髻山因兩座山巔高聳,狀若古代女童頭上的髮髻而得名,享有「畿東泰岱」、「近畿福地」等美譽。乾隆前去丫髻山途中,在樊各莊的通化寺停留,並留下御筆,也就與這個村莊及「紅芽香椿」有了聯繫。
  • 康熙雍正乾隆御筆碑匾大全,看看背後有哪些故事?
    清代帝王很多都對書法有著濃厚興趣,其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書法最好,他們親題的碑匾更是遍布各地名勝古蹟。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留下的那些經典的御筆碑匾,看看它們背後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康熙御筆碑匾
  • 乾隆四十首詩,全都為了這裡,圓明園,之茹古涵今
    圓明園四十景茹古涵今圖本景修建於乾隆四年 (1739) 前後,共有殿宇、房間、遊廊、平臺 39 座 148 間 (遊廊 73 間) ,重簷大亭一座,垂花門一座,隨牆門五座。乾隆皇帝為茹古涵今所提詩詠詩詞內容:「長春仙館之北,嘉樹叢卉,生香蓊葧,繚以曲垣,綴以周廊,邃館明窗,牙籤萬軸,漱芳潤,擷菁華。不薄今人愛古人,少陵斯言,實獲我心。
  • 康熙、乾隆眼中的天津
    他到天津曾駐蹕於大鹽商查家的私家園林水西莊,乾隆十三年(1748)他來在水西莊見到紫芥盛開,御筆親題「芥園」二字。乾隆三十六年(1771)他到芥園一帶查看減水壩,並寫詩評論這一工程。乾隆三十八年(1773 ) 、乾隆四十一年(1776)他又到了芥園,並留下詩篇。為此後來水西莊還專門製作了一方「御詩碑」,立在了芥園旁的河神廟。這個詩碑是方形的,四面各有乾隆的一首詩。
  • 乾隆行宮 靜寄山莊
    昔日,這裡曾風光百餘年間,是乾隆皇帝行宮靜寄山莊的所在地。靜寄山莊始建於清乾隆九年,其規模仿承德的避暑山莊,歷時10年營造,一座垣周10裡。氣勢非凡的皇家園林傍倚在風景秀麗的群山環繞之間。靜寄山莊裡的前宮、中宮、後宮,建築雄偉,金碧輝煌,莊內各景點因山就勢,別具匠心,內以內八錄和外八景著稱。內八景有靜寄山莊、太古雲嵐、層巖飛翠、清虛玉字、鏡圓常照、眾音松吹、四面芙蓉、貞觀遺蹤。
  • 道光帝「御筆」拍賣最高價誕生
    四個字的匾額,從10萬元起拍,一路上漲,最終以529萬元成交,這一價格也創下拍賣市場中道光帝「御筆」的最高價。本周末,北京翰海2020秋季拍賣會結束全部專場拍賣,順利收槌。紫砂藝術專場,「顧景舟·提壁壺」925.75萬元成交。在古代書畫拍賣現場座無虛席,競拍熱度不減。從競拍結果看,詳實著錄和清晰遞藏依然對作品成交影響顯著,帝王「御筆」表現頗為強勁。
  • 康熙、雍正、乾隆御筆碑匾大全,一飽眼福!
    這些御筆碑牌匾除了賜給於國內的建築、臣民外,還有賜給朝貢國、附屬國的。清代帝王很多都對書法有著濃厚興趣,其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書法最好,他們親題的碑牌匾更是遍布各地名勝古蹟。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留下的那些經典的御筆碑牌匾,看看它們背後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吧!康熙御筆碑牌匾
  • 康熙、雍正、乾隆御筆碑匾大全,一飽眼福
    這些御筆碑牌匾除了賜給於國內的建築、臣民外,還有賜給朝貢國、附屬國的。清代帝王很多都對書法有著濃厚興趣,其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書法最好,他們親題的碑牌匾更是遍布各地名勝古蹟。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留下的那些經典的御筆碑牌匾,看看它們背後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吧!康熙御筆碑牌匾
  • 【談古說今】歲朝清供迎新春
    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畫面右下方還有一方直立的石筍石,在花叢中若隱若現,可能也是被裁切過了。故宮博物院「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一景乾隆御筆《歲朝圖》,照例還有御題詩,稱作「春帖子」。乾隆御筆《歲朝圖·韶華》乾隆此幅《歲朝圖·韶華》,描繪的水仙奇石,寓意就是群仙祝壽,是清供圖常見的一種樣式。
  • 品茶論書:乾隆御筆 鴻運當頭
    提起老北京章文華先生,馬連道諸多茶友和茶商均較為熟知,大家通常稱其為章老,可謂尊稱也。  章老是地道的普洱迷。吾與章老是忘年交,章老稱吾是小破爛王,但吾未稱職,沒能如章老所願,然吾從章老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東西,但就是沒有一樣能迷得進去,章老沒有失望,大家在一起,他很開心。
  • 御筆龍箋書福字 江山永固寄吉語 —清宮年俗御筆書福與元旦開筆
    明明是新年賜福,結果年都送走了,福還未到。故雍正皇帝將御筆書福之制提前至嘉平朔日(十二月初一日)舉行。乾隆五十六年(1791),乾隆皇帝《嘉平月朔開筆之作》詩注曰:「毎歲嘉平月朔開筆書福,以賜王公及內外大臣,蓋敬遵皇考時成例也。」(《清高宗御製詩五集》卷六九)    乾隆二年,乾隆皇帝遵行御筆書福之制,自此每歲定為常例(《清高宗御製詩五集》卷九九,乾隆六十年《嘉平月朔開筆疊癸丑韻》詩注)。
  • 御筆書寫的福字到底有何不同?
    點上方藍字可免費訂閱關注——————江蘇書協——————說到皇帝御筆書寫的福字
  • 清宮十家之:郎世寧等《乾隆御筆平定西域戰圖十六詠並圖》
    確切的官式名稱為《乾隆御筆平定西域戰圖十六詠並圖》。《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是乾隆帝於乾隆二十九年傳旨刊刻的,是一組表現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清軍平定西域準噶爾部叛亂和回部叛亂的戰爭銅版畫。根據清宮檔案記:《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是乾隆帝於乾隆二十九年傳旨刊刻的,是一組表現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清軍平定西域準噶爾部叛亂和回部叛亂的戰爭銅版畫。
  • 朝氣勃騰生萬象  新天出彩耀華詩 一一中外詩友為李偉立先生《元旦日出》題照
    新年伊始,大家就以這照片為題,充分發揮想像力,將自己的情懷寄托在題照詩中。詩詞不限,但要求切題、意好、合律。不達題意和「出格」者,退回重寫或修改並於本周內截稿。(2021-1-5)1為《元旦日出》題照 作者:張瑞次(美國舊金山)晴空豔旭灑晨曦,元旦恩陽沐地怡。
  • 【文化】魯壁藏書
    魯恭王好治宮室,傳說在擴建王宮拆除孔子故宅時,忽然聽到天上似有金石絲竹之聲,有六律五音之美,結果從牆裡面發現了《尚書》、《禮》、《論語》、《孝經》等書,一共幾十篇。孔壁古文」是什麼時候進入孔壁的呢?據說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孔子第九代孫孔鮒認為「秦非吾友,……吾將藏之,以待其求」,就將這些經典藏在孔子故宅牆壁內,自己到嵩山隱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