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瀾滄古茶」)披露了IPO招股說明書,擬登陸創業板,欲與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茶葉」)爭奪A股茶葉「第一股」。 不過,除了《大眾證券報》此前報導兩起一審判決顯示瀾滄古茶曾以造假方式打假構成不正當競爭之外,明鏡財經工作室還觀察到,瀾滄古茶經營和業績高度依賴普洱茶,面臨著正宗普洱茶產地限定、產量較小,以及行業集中度不高、競爭對手眾多且不乏強大對手的外部環境,可能存在成長「天花板」、業績增長持續性等諸多問題。
產品高度單一疊加產地限定
普洱茶是瀾滄古茶的絕對核心產品,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普洱茶銷售額分別為2.31億元、2.75億元、3.52億元,均佔公司同期主營收入92%以上(見圖一)。
圖一:瀾滄古茶招股書截圖
以瀾滄古茶招股書所稱,普洱茶是指雲南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大葉種毛茶經精製加工後製成的,可供飲用的茶飲品有生茶、熟茶兩大類。同時按照地理標識產品保護範圍,產自雲南省11個州63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的,才能稱為正宗的普洱茶。
不過,智研諮詢研報顯示,2018年雲南省普洱茶產量為14.3萬噸,對比來看,雲南省普洱茶在中國茶葉市場中佔比不算高。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綠茶產量177.29萬噸,佔總產量的63.47%;黑茶產量37.81萬噸,佔比13.54%;此外,紅茶佔比11.00%、烏龍茶佔比9.87%、白茶佔比1.78%、黃茶佔比0.35%。該數據未單獨將普洱茶分類,而中國茶葉招股書中將普洱茶歸入了黑茶業務類。
同時,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還顯示,2019年茶葉國內銷售總額為2739.50億元,增幅為2.95%。其中,綠茶銷售額為1596.74億元,佔比58.3%;紅茶銷售額為570.26億元,佔比20.8%;烏龍茶銷售額為296.87億元,佔比10.8%;黑茶銷售額為202.72億元,佔比7.4%。
更需注意的是,中國人傳統飲茶習慣上還明顯存在與茶葉產區趨同的地域性,最典型的是福建一帶偏愛鐵觀音等巖茶(烏龍茶),江浙地區更推崇碧螺春、龍井等綠茶,安徽的瓜片、毛峰等綠茶以及祁門紅茶在東南地區也很有市場,湖南區域可能更愛喝君山銀針、毛尖甚至黑茶,川渝地區則好竹葉青、花茶等。
中國茶葉、八馬茶業、龍生茶業等有普洱茶業務或者來自雲南的茶葉公司,茶葉產品均涉及多類,尤其是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營收超16億元的兩大茶葉龍頭中國茶葉、天福。
因此,普洱茶可能是瀾滄古茶的「雙刃劍」,需要正視自身產品高度單一可能引發的風險。加上正宗普洱茶產地限定、產量較小和中國飲茶習慣地域性較明顯,還可能面臨較明顯的成長「天花板」。對此,《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也向瀾滄古茶發去了採訪函。
對於產品單一可能引發的風險如何看待和應對,瀾滄古茶證券部在給本報的回覆中稱:「普洱茶是我國茶行業中的一個重要品類,近年來,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改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普洱茶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根據Frost&Sullivan預測,隨著普洱茶行業的不斷成熟、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消費群體的擴大和人均消費量的提升,中國普洱茶行業將保持穩定的高速增長。公司自設立以來一直專注於自身主營業務發展,將抓住這一持續、健康發展的行業機遇,鞏固並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公司開發了品類豐富、穩健延續的產品序列,形成了『重器』、『本味』、『和潤』、『自在』四大特色系列,覆蓋生茶、熟茶和調味茶等普洱茶品類,受到不同消費偏好、消費層次客戶的追捧和讚譽。獨特的普洱茶拼配和發酵工藝已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瀾滄古茶表示,公司重視結合普洱茶特點進行產品新組合和新形態的創新,深度融合網際網路銷售及線上直播新模式,進一步拓寬了公司產品的消費群體,滿足更多樣化的消費場景需求。
瀾滄古茶還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以質量為先、原料為基,持續改良普洱茶加工工藝,擴張營銷網絡,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實力;在普洱茶領域深耕細作,通過擴建產能、增強產品研發實力、重視食品安全監測、加強品牌建設,鞏固現有產品品類行業優勢,同時不斷推出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年齡階層的多層次普洱茶系列產品,逐步將自身打造成普洱茶行業的領導者及標準制定者。」
就是否面臨較明顯的成長「天花板」這一問題,瀾滄古茶則表示:「雲南省茶產業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推動下獲得快速發展,以培植『千億雲茶產業』為推動目標,推動雲茶產業健康發展。中國普洱茶成品茶產量從2009年的4.5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14.3萬噸,年複合增長率為13.71%,遠超同期我國茶葉總產量7.54%的年複合增長率。根據Frost&Sullivan預測,隨著普洱茶行業的不斷成熟,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消費群體的擴大和人均消費量的提升,中國普洱茶行業將保持穩定的高速增長。」
「近年來,隨著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轉型升級、交通物流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北方市場消費群體擴大,消費需求不斷增加。根據2019年《中國茶葉行業發展報告》,雲南省人民政府近年來舉辦了一系列活動,為普洱茶及普洱茶企業開拓市場,促進了『南茶北調』。」瀾滄古茶還回復稱,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等機構發布的《2018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研究報告》顯示,普洱茶品牌在有效評估的近100個品牌中,品牌價值2017-2018年連續兩年排名第一,體現了普洱茶具備較好的發展趨勢和發展前景。
雖然瀾滄古茶的回覆中稱,中國普洱茶產量自2009年到2018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3.71%,遠超我國茶葉總產量的年複合增長率,但記者注意到,瀾滄古茶不含外協加工的自身普洱茶產量顯示——2017年-2019年整體呈現小幅下降態勢,從2017年的679.04噸降至2019年的656.77噸(見圖一)。
競爭對手眾多且不乏強勁者
與同為中國特色的白酒迥然不同的是,包括普洱茶在內的中國茶葉行業存在集中度不高、工業化體系不明顯的特點。譬如,瀾滄古茶招股書也承認,雲南省就擁有茶葉精製企業超1000家,2018年雲南省規模以上(年產值1000萬元)茶葉企業為180餘家,茶葉企業數量眾多,產業集中度相對不明顯。瀾滄古茶招股書還顯示,根據農業農村部2019年12月發布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雲南省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主營業務與制茶相關的企業包括瀾滄古茶為6家。
實際上,除了瀾滄古茶,雲南知名茶葉企業還有龍生茶業、八馬茶業、七彩雲南、白龍茶業等掛牌或曾經掛牌新三板的公司,以及雲南大益茶業集團、雲南下關沱茶等非公眾公司。其中,雲南大益茶業集團、龍生茶業、白龍茶業等擁有自有茶園。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準備IPO的中國茶葉去年營收已達16.28億元,是瀾滄古茶的4倍以上,其招股書顯示,2017年普洱茶銷售額從2.37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67億元(見圖二),銷售額均高於以普洱茶為絕對核心產品的瀾滄古茶。瀾滄古茶同期普洱茶銷售額分別為2.31億元、2.75億元、3.52億元。
圖二:中國茶葉招股書截圖
從銷售均價來看,瀾滄古茶2017年-2019年普洱茶每公斤銷售均價分別為378.61元、500.82元、579.94元,明顯高於中國茶葉,銷量分別為611.71噸、527.14噸、537.35噸,遠低於中國茶葉同期的1025.92噸、1091.88噸、1679.19噸。還有,雖然普洱茶產量遠高於瀾滄古茶,但中國茶葉的招股書顯示,包括普洱茶的黑茶2019年國內銷量0.37萬噸,市場佔有率僅為1.15%。
有意思的是,中國茶葉招股書中,稱普洱茶業務主要競爭對手包括雲南大益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等。而有公開報導稱,雲南大益茶業集團旗下的勐海茶業營收超10億元,大益牌普洱茶線上銷售連續三年成為「雙十一」茶行業銷售冠軍,其大益牌普洱茶生肖茶(生茶)在雲南省2019年舉辦的評選中獲得「10大名茶」第一名。
以此來看,瀾滄古茶競爭對手眾多,其中不乏中國茶葉、雲南大益茶業這樣實力強於公司的對手,未來如何應對挑戰並確保業績增長不免引人關注。
瀾滄古茶證券部給出的回覆是:「瀾滄古茶是普洱茶行業知名企業,公司品牌擁有『雲南老字號』、『中國普洱茶十大品牌』和『中國茶業百強企業』等榮譽稱號」,近年來,「在普洱茶行業積累了較強的品牌優勢。」
此外,「公司的主要競爭優勢在於難以複製的生態環境優勢、獨特的普洱茶拼配和發酵工藝、豐富的原料儲備、科學化管理,兼顧品質保證和產品創新、以研發中心為核心,生產、質檢等多部門聯動的研發管理體系、多元穩定的銷售渠道、品牌運營與業務發展的融合促進等,均在招股書中詳細說明及解釋。」瀾滄古茶表示。
瀾滄古茶還稱:公司將「打造優秀的茶文化品牌,在茶行業建立標杆模範形象;對上遊原料古樹林進行保護及傳承,下遊拓寬銷售渠道、深化網絡布局,實現茶行業一體化及價值鏈共榮發展」。「針對普洱茶特點在保證原料庫存的同時擴大生產能力,適應時代趨勢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持續加強『線上+線下』融合一體化的營銷體系建設,立足全亞洲核心茶葉集散地為行業全體系建立配套服務,致力成為茶行業優秀品質的代表。」
不過,應當看到的是,在中國茶葉市場集中度不高、工業化體系不明顯格局下,茶企不僅長期無緣A股,在港股市場也紛紛折翼——港股市場曾有坪山茶業、龍潤茶、天福三家茶企,如今僅存天福。茶企擁抱新三板市場數量較多,目前有15家,但由於新三板市場流動性、融資能力無法與A股等相提並論,茶企撤退態勢已現,此前八馬茶業、七彩雲南、梅山黑茶、中吉號等相繼離場。
而多次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選為「中國茶葉行業綜合實力百強企業」第一名的天福,從2011年上市後業績表現看,營收、歸母淨利潤長期下降。營收從17.53億元的2011年一路下滑到2016年,之後才出現增長,但2019年營收17.97億元也僅僅稍高於2011年。歸母淨利潤2011年為2.94億元,次年微增,接著一路滑坡,到2015年已然腰斬,雖然2016年起重拾升勢,但2019年盈利2.73億元仍低於2011年。也就是說,上市9年後的天福,業績還在原點徘徊(貨幣單位均為人民幣)。
A股若成功迎來茶企,其業績走勢可能也有待時間的檢驗。試目以待。
記者 爾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