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讀書會|誰是後浪?何為後浪文化?

2020-12-23 澎湃新聞

中國植物文化與文人生活

時間:

7月10日(周五)14:00

地點:

嗶哩嗶哩

主講人:

談瀛洲(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的詠花詩詞從《詩經》初見端倪,《楚辭》初步建立了「花」作為人格象徵的意象內涵。中國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人格的象徵和隱喻。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談瀛洲教授是一位知名的譯者和作家,他自幼愛好園藝,著有植物散文集《人間花事》。本次講座,談教授不談莎士比亞,而與我們聊一聊「中國植物文化與文人生活」。

南渡君臣:浙江南宋陵墓新觀察

時間:

7月10日(周五)14:00

地點:

騰訊會議(直播連結:https://meeting.tencent.com/l/cgn46RRjMgbe)

嘉賓:

鄭嘉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暉達(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北宋時期的中原和江南,由於自然環境和人文傳統不同,喪葬習俗差異甚大。隨著宋室南渡,皇室、士大夫等各階層人士徙居南方。他們的喪葬理念將如何適應徙居地的新環境?紹興南宋皇陵、武義明招山呂祖謙家族墓地、湖州風車口墓地等考古實例展現了各不相同的答案。以中原北宋文化為參照,江南南宋文化之特質,將得以重新觀察並給予具體而生動的揭示。

疫情之下,全科醫生教你「與病對話」

時間:

7月10日(周五)18:00-19:00

地點:

快手·北京閱讀季(ID:bjydj2020)

主講人:

胡冰霜(全科醫生)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原本的生活節奏,那些或好或壞的新聞總能輕易地左右我們的情緒,時常感到焦慮。面對新冠病毒,我們需要看到的是新冠病毒背後的人生。因為,不只是新冠病毒,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疾病。全科醫生胡冰霜將自己行醫40年的經驗寫成了《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從一位全科醫生、心理學者的視角觀察、解讀疾病與患者身心之關係,釐清大眾對諸多常見疾病的誤解。7月10日,閱讀驛站線上文化講座邀請華西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復旦大學預防醫學博士後胡冰霜教授做客「北京閱讀季」快手直播間,為大家解讀《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陪你一起面對疫情。

明清易代與制度變遷——以衛所和八旗為中心的討論

時間:

7月10日(周五)18:30-21:30

地點:

騰訊會議(ID:487413537)

嘉賓:

鄧慶平(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鹿智鈞(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梁敏玲(暨南大學歷史學系講師)、申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7月10日晚,雲端論壇第九場即將上線,以衛所和八旗為中心,探討明清易代與制度變遷。發表人分別以「清代衛所改制與直隸的旗地撥補」、「試從刑罰、審判制度反思清朝『旗民分治』中的明律遺緒」、「衛所、營兵、八旗:明清時期廣州城的駐防軍隊與制度變遷」、「軍需供給、軍費籌措與明代財政體制變遷淺見」為題進行闡釋。

元白的「盛唐記憶」之異同

時間:

7月11日(周六)9:00-11:00

地點:

騰訊會議(ID:350522282)

主講人:

杜曉勤(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唐開元、天寶年間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安史之亂剛一爆發,杜甫等詩人就開始緬懷,此後人們對「開天盛世」、「盛唐」的追憶、夢回,構成了中晚唐人心中的一種特殊的歷史情愫、集體意識。但是,中晚唐人為何會對「開天盛世」如此緬懷?對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為何會持看似矛盾的態度?不同的作家對「盛唐記憶」的歷史書寫又有何異同?本次講座將以元稹、白居易的相關作品為主要分析對象,與大家一起思考、探尋這些隱藏在歷史深處的幽微問題……

生活即勞作——女權主義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的勞動問題

時間:

7月11日(周六)10:00

地點:

人民食物主權網絡講座群

主講人:

董一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本講座從女權主義政治經濟學視角出發,展現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與「工作」有關的制度和文化的變遷,以及生產性勞動與再生產性勞動之間界限的不斷流動。講座最終試圖引發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一種怎樣的社會安排,才能夠公平地看見、認可各種不同性質的勞動的價值呢?

愛欲與禁慾:柏拉圖論理性與生活

時間:

7月11日(周六)19:00-21:30

地點:

嗶哩嗶哩

主講人:

樊黎(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

「人文知識與當代生活」系列線上講座第二講。尼採將禁欲主義(asceticism,或譯作苦修主義、苦行主義)當作迄今為止一切哲學的本質特徵;柏拉圖的哲學英雄蘇格拉底正是這一類型哲學家的始作俑者。柏拉圖哲學鼓吹一種禁欲主義的生活:好的生活必須警惕身體和感覺、節制欲望,尤其是愛欲。悖謬的是,柏拉圖又是最重視愛欲的哲學家之一:哲學生活被描述為一種充滿愛欲的生活;蘇格拉底就是愛欲的化身。在本次講座中,我們將探討如何理解柏拉圖哲學中存在的這兩種看似相反的傾向。我們將嘗試闡明,這兩種看似相反的傾向,反映了柏拉圖對人類處境之複雜性的深刻理解。按照這種理解,最好的人類生活處在此岸與彼岸、人性與神性的張力之中。柏拉圖置換了人的生存根基,導致了西方哲學對人性的革命性理解。

《法律簡史》寫作隨想

時間:

7月11日(周六)19:00-21:30

地點:

騰訊會議(ID:844196661)

主講人:

桑本謙(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桑本謙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法律經濟學和刑事法律制度,著有《理論法學的迷霧》《私人之間的監控與懲罰》等。本次講座,桑老師將跟大家談談其即將出版的新書《法律簡史》。

看得見的風景與看不見的城市——關於城市化問題的一些思考

時間:

7月12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抖音·三聯書店三聯書情(ID:sanlianshutong)、京東直播、噹噹直播

主講人: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說到「風景」,可以是名山大川,可以是鄉野小鎮,也可以是北上廣深這樣的國際性大都市。陳平原教授的基本立場是:成為世人讚嘆不已的風景,可以是城市的一項重要功能,但不該作為城市建設及發展的工作重心。本次講座,陳老師將通過分析城市的不同要素,哪些因成為風景而備受關注,哪些雖很重要,但因位置隱秘而不被關注;有沒有可能更改觀察的角度與評判立場,讓風景呈現更為豐富的內涵,讓城市更有活力、更有趣味,更適合普通民眾居住與生活。

我是故宮「看門人」

時間:

7月12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中建投信託思享會直播間

主講人:

單霽翔(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

從建築學老師做到規劃局局長,又從國家文物局局長做到故宮博物院院長,再到現在的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一生未離開過古建築與文物保護工作。7月12日下午,建投書局聯合中建投信託,邀請單霽翔院長做客中建投信託思享會直播間,從故宮「看門人」的角度,與我們一起解鎖一個屬於博物館的下午。

腦洞大師科塔薩爾:讓馬爾克斯尖叫的文學偶像——在《南方高速》看巴黎眾生相

時間:

7月12日(周日)19:00-22:00

地點:

一時瓣課線上微信群

主講人:

午歌(寧波出版社文學中心主任)

科塔薩爾是一個創作風格極具特色的文學大師,他的小說中現實和幻想往往互相交錯,在其背後隱藏的卻是嚮往改變與甘於現狀的對立,展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無法連接的冷漠。《南方高速》正是將這種冷漠深刻體現的一本小說,選取的素材是最常見的堵車現象,但不同的是這場堵車持續多日,幾乎與外界隔絕,形成了一個高速路上的微型社會。7月12日,一時瓣課雲讀書會特邀午歌聊聊科塔薩爾的名篇《南方高速》,看看這位被譽為文學界的腦洞大師,有哪些讓人驚豔、拍案叫絕的筆法。

與你共赴一場青春邀約,願時光永遠疼愛你

時間:

7月12日(周日)19:30

地點:

天貓·上海文藝出版社旗艦店

主講人:

潘雲貴(作家)

「90後」暖心作家潘雲貴將分享他的新書、故事集《都會有,都會好》。38篇暖心勵志文章用溫暖、貼心的語言,記錄著作者的青春、成長、生活的個人經驗,討論並解決當下年輕人遇到的困惑和難題,給生命裡的小情緒一個溫柔而通暢的出口。

誰是後浪?何為後浪文化?

時間:

7月16日(周四)19:00

地點:

騰訊會議(ID:402432126)

嘉賓:

周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張笑宇(華東師範大學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邵恆(得到副總裁)

今年的五四青年節,B站推出的由國家一級演員何冰主播的《後浪》短視頻,轟動全國,成為現象級文化事件,自此「後浪」和「後浪文化」開始流行,同時也引起較大的爭議。究竟誰是後浪?何為後浪文化?後浪代表「90後」、「00後」新人類的世俗主義文化嗎?其與受過理想主義薰陶的啟蒙一代文化究竟有何差異?本次講座,「50後」主持人許紀霖教授將邀請3位在知識界和輿論界有較大影響的年輕學人,分別代表「70後」、「80後」與「90後」,圍繞上述話題展開對話,解讀正在崛起的後浪與後浪文化。

附:線下活動預告

上海|江南的對外貿易

時間:

7月10日(周五)19:00-20:30

地點:

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嘉賓:

戴鞍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潔(上海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江南文化講堂」第一期,兩位嘉賓將分別以「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江南的對外貿易回眸」和「拼合的版圖:陶瓷所見江南對外貿易」為題,為大家講解江南的對外貿易。

上海|第一次嘗試完美——讀喬麗·格雷厄姆詩集《眾多未來》

時間:

7月10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黃浦區皋蘭路16號思南書局·詩歌店

嘉賓:

金雯(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胡桑(詩人、譯者、學者)

《眾多未來》是喬麗·格雷厄姆首度在中文世界結集出版的詩集,精選了詩人從1976年到2014年創作的詩歌。周五晚,《眾多未來》譯者金雯老師及詩人胡桑將做客思南書局·詩歌店,帶領讀者細讀喬麗·格雷厄姆的詩。

上海|從「湖畔」到「景雲裡」:馮雪峰的早期文學實踐

時間:

7月11日(周六)15:00-16:30

地點:

虹口區橫浜路35弄景雲裡13號暨魯迅與文化名人陳列館

主講人:

王宇平(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馮雪峰曾作為湖畔詩派的表達人物謳歌純真的愛情和友誼,表現人性的愛與美的主題,其中洋溢著青春活力的興致與情趣。後馮雪峰逐漸偏向左翼文學。入住景雲裡後,經柔石介紹認識了魯迅先生,成為魯迅先生的「左膀右臂」。在魯迅的指導下馮雪峰編輯出版《萌芽》月刊,並與魯迅共同編輯《科學的藝術論叢書》。1929年參加籌備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任「左聯」黨團書記、中共上海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他為左翼文學的發展與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期講座我們有幸請到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王宇平老師為大家講述從「湖畔」到「景雲裡」:馮雪峰的早期文學實踐。

上海|志怪故事會:越南的阿Q,怎麼指揮一頭大象飛上天空

時間:

7月12日(周日) 14:00-15:00

地點:

黃浦區花園港路200號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樓閱讀營地

主講人:

朱琺(小說家、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師)

在越來越南方的地理環境中,故事會更怪異、更奇特,離秩序與文明更遠。如何騎著大象飛到京城去登上皇位?如何用小蟲子來製造大象?如何讓象棋變成大象的棋?像這樣的民間傳說和故事,以往曾經寫成過中文,卻因為遙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而罕為人知。我們想通過講說這些來自南國的怪譚,來讓大家感受什麼是「想像」的魅力。

杭州|跟隨傅國湧先生尋找中國之美

時間:

7月11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文化體驗區B201單向空間3F文藝現場

主講人:

傅國湧(歷史學者)

2018年9月28日,傅國湧先生帶著24個來自全國各地的童子開始了「北京教育文化之旅」。2018年12月,34個童子跟隨傅國湧先生繼續南京尋夢之旅。從波光塔影的未名湖,到廢墟滄桑的圓明園,從煙籠十裡堤的臺城,到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童子們跟隨傅國湧先生遊學萬裡,尋覓歷史洪流中遺失的文化與大美。7月11日下午,傅國湧將攜《尋找中國之美:少年雙城記》的小作者們做客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分享他們的遊學歷程,以及如何尋找中國之美。活動將同步在單向空間百度直播間直播,歡迎不能前來現場的朋友屆時觀看。

杭州|如何走進古典哲人的世界——張定浩談《孟子讀法》

時間:

7月12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文化體驗區B201單向空間3F文藝現場

主講人:

張定浩(詩人、評論家)

《孟子》一書,在宋代之前,曾是中國士大夫階層以上的必備讀物,宋代之後又成為官方教科書。此後,歷代諸儒對《孟子》註疏不絕,各派諸家學說不斷。如今,我們身處全然不同的歷史環境,距離孟子生活的年代有千年之久,難免誤讀這位古典哲人的聲音。在新書《孟子讀法》中,張定浩採取逐節文本細讀的方式,力求在「人人可讀」之前提下,折衷諸家,撮取大義,辨析疑難,激發身心。7月12日,張定浩將攜新書《孟子讀法》做客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與讀者談談《孟子》其書與孟子其人。活動將同步在單向空間百度直播間直播。

南京|《局外人》之謎:生病的是默爾索還是我們這個社會

時間:

7月10日(周五)18:30

地點:

鼓樓區金銀街8號萬象書坊

主講人:

劉成富(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語言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加繆29歲便隨著《局外人》的出版在法國文壇一舉成名,更在44歲時收穫象徵世界文學最高榮譽的諾貝爾文學獎,雖然因為車禍荒誕地結束了他過於短暫的一生,但在他僅僅47年的人生中,已然為人類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璀璨的經典。直到現在,他仍是許多人心中的文化偶像,同時也是一個與荒誕世界格格不入的「局外人」。7月10日,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劉成富教授應邀做客萬象書坊,解析「《局外人》之謎:生病的是默爾索還是我們這個社會」。

南京|博物館遇見詩人——馬鈴薯兄弟詩歌分享會

時間:

7月11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秦淮區中山南路400號熙南裡街區20號鏡見律師博物館

嘉賓:

馬鈴薯兄弟(詩人、圖書策劃人)、遠心(詩人、評論家、南京財經大學副教授)、趙汗青(詩人、南京傳媒學院講師)

博物館是典藏和陳列人類文化遺產的場所,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集中,離歷史最近;而詩歌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是高度凝練的語言,離語言最近。在日常生活中,雖然我們有很多機會與詩歌相遇,但是當我們在博物館與詩歌相遇,我們將會與歷史和語言走得更近,更深入。因此,我們有了「博物館遇見詩人」詩歌系列活動的構想。7月11日下午,「博物館遇見詩人」第1期,我們將邀請詩人馬鈴薯兄弟做客南京鏡見博物館,走進馬鈴薯兄弟的詩歌世界。

南京|馬雅可夫斯基:人與詩人——暨第一屆「穿褲子的馬」馬雅可夫斯基詩歌朗誦小獎賽

時間:

7月11日(周六)18:30

地點:

鼓樓區金銀街8號萬象書坊

主講人:

糜緒洋(譯者、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

作為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曾是俄羅斯詩壇最反傳統、最先鋒的形象;作為人,馬雅可夫斯基卻落入了愛情與革命的羅網中。他不斷地妥協,卻越陷越深,最終他的生命以悲劇告終。通常來說,作家傳記往往終結於逝世,至多再說幾句後事及後世評價。但是,我們看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俄國文學教授、文學翻譯家和暢銷作家本特·揚費爾德撰寫的《生命是賭註:馬雅可夫斯基的生命與愛情》的餘波要比一般的傳記更內涵,它蕩起的漣漪讓人深思。7月11日,《生命是賭註:馬雅可夫斯基的生命與愛情》譯者糜緒洋老師將與讀者一起探討馬雅可夫斯基的詩歌藝術、詩人的地位、詩人的處境和詩人的命運。活動現場將會有一個特別互動環節——第一屆「穿褲子的馬」馬雅可夫斯基詩歌朗誦小獎賽——我們挑選了三十首馬雅可夫斯基的詩歌,邀請現場觀眾來朗誦。

南京|詩人遇見讀者——馬鈴薯兄弟詩歌分享會

時間:

7月12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玄武區玄武湖公園梁州友誼廳先鋒書店·詩歌書店

嘉賓:

馬鈴薯兄弟(詩人、圖書策劃人)、趙汗青(詩人、南京傳媒學院講師)

讀者讀詩歌,是詩歌的「二次創作」,讀者是第二個詩人;詩人與讀者交流,從讀者的角度體悟自己的詩歌,詩人又是另外一種特別的讀者。這也是詩人與讀者最理想的關係:詩人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給讀者,同時詩人也可以知道讀者的內心感受;讀者在詩中發現了自己,在交流中發現了詩人。「詩人遇見讀者」詩歌系列活動將更側重於詩人與讀者的交流,7月12日下午,「詩人遇見讀者」第1期,我們將邀請詩人馬鈴薯兄弟做客先鋒詩歌書店,讀者可與詩人馬鈴薯兄弟面對面交流。

成都|一個女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成為一個女人——《女朋友們》新書首發式

時間:

7月10日(周五)19:00

地點:

高新區府城大道中段88號九方購物中心文軒BOOKS一樓階梯劇場

嘉賓:

寧遠(服裝設計師)、楊菲朵(攝影師)、楊菲朵(教師)

《女朋友們》是一本女性成長之書。寧遠、楊菲朵、楊菲朵,三位作者向我們真誠地袒露了她們人生的各個剖面。周五晚,她們將來到文軒BOOKS九方店,與讀者分享她們的這部新書,分享她們的人生故事。

成都|蓉城與敦煌

時間:

7月11日(周六)14:30-16:30

地點:

成華區成華大道杉板橋路669號招商花園城2-3樓文軒BOOKS階梯演講廳

嘉賓:

方健榮(敦煌市圖書館館長)、肖平(成都市圖書館館長)

今夏,文軒BOOKS再續絲路之魂「現象日」,於7月11日邀請到成都市圖書館肖平館長及敦煌市圖書館方健榮館長做客文軒BOOKS招商店,以圖書、繪畫、攝影等作品為介質,對話天府之國及絲路明珠,並以此活動向廣大閱讀愛好者及文化愛好者分享成都及敦煌兩城的文化風採、風景之長以及民俗之樂。

西安|丁為祥:張載的世界

時間:

7月11日(周六)19:30-21:30

地點:

雁塔區興善寺西街66號金商國際廣場B座3層知無知文化空間

主講人:

丁為祥(陝西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作為北宋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理學支脈「關學」的創始人,張載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2020年恰逢張載誕辰1000周年,特舉辦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系列講座,第一講——丁為祥:張載的世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網絡熱詞「後浪」再掀熱潮,何為「後浪」?這篇文章企業家很受教
    Bibili作為嗶哩嗶哩(英文名稱:bilibili,簡稱B站)現為中國年輕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和視頻平臺,一個名為《後浪》的視頻點擊量再創新高,於是越來越多的「後浪」被大眾定義為:年輕的一代人(晚輩)或者出現在某一領域的後來者(新人)。
  • 「前浪vs後浪」!耐克Phantom GT戰靴線下體驗北京站
    本次活動以「前浪 vs 後浪」為主題,實際上並不是球場前輩與後輩之間的面對面對抗,而更像是一場以足球為主題的交流。兩位70後的球場老將與90後與00後的球場後生們相聚一堂,以球會友,共同體驗全新Nike Phantom GT足球鞋與Nike Flight足球。在實戰體驗環節開始前,參與活動的EZer被分為藍隊和白隊,分別由兩位「前浪」帶領進行熱身,為接下來的體驗環節以及實戰對抗做準備。
  • B站「浪」出圈:視頻網站的前浪後浪
    01後浪刷屏,B站回應《後浪》首次亮相於5月3日《新聞聯播》之前,這是B站首次登陸央視黃金時段。不久後,這部短片出現在朋友圈的廣告裡,不僅被人民日報公眾號轉發,還得到了王興、王小川等創投界人士的手動點讚。
  • B站的《後浪》,作為年輕人的你,作何感想?
    說起《後浪》這部短片,應該是最近的熱潮吧。小仙隨便問幾個人,也都是十有八九看過的。那說起B站,在小仙眼裡,這應該是年輕人的聚集地吧。但在這部由B站發布的短片中,演講者卻是老戲骨何冰,要說平時真的很難將這兩者搭配一起。縱觀整部短片,很顯然嘛,這是以老一輩人的口吻獻給當代年輕人的說辭。
  • 後浪?能動起來的才是浪啊!
    相信很多人已經看過B站的視頻《後浪》了吧?下面我想從時代共享、光影隨行、選擇實力這三個點來簡短分享我的一些思考。時代共享,休戚與共前浪後浪都是浪,它們在時間上存在先後,前浪是後浪的前奏,後浪是前浪的延續,它們在大海之中融合交織,不分你我。正如視頻《後浪》最後所言:「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 《後浪》這才是大多數普通人的後浪,一切向錢看
    導語:《後浪》這才是大多數普通人的後浪,一切向錢看《後浪》是b站在五四青年節期間送給新一代的禮物。雖五四節已過,但《後浪》的熱潮卻絲毫沒有退去。何冰老師在視頻《後浪》中慷慨激昂,熱血沸騰的演講讓多數人內心蕩起了漣漪。
  • 何冰的「後浪」,還是朱一旦「非浪」?
    何冰老師的《後浪》演講,燃爆朋友圈,獲得無數點讚。 同一天,朱一旦的《非浪》演講發表,深受粉絲追捧。 「後浪非浪」,一橫一豎,鮮明對比,描述出兩種不同的年輕人狀態。
  • 脈脈何金:後浪主導網絡話語,前浪引領消費浪潮
    2020年12月16日,脈脈聯合創始人何金在脈脈主辦的「2020中國職場力量盛典」上發表《新中產 IN時代》的主題演講。隨著95後、00後活躍在社交舞臺,集美、打工人、爺青回等網絡熱詞頻上熱搜,我們發現熱愛表達的年輕一代似乎「統治」著網際網路上的社交場,於是愈來愈多的品牌開始急著「討好」年輕人。
  • 前浪後浪 一起來浪!首屆酸奶文化節來啦!
    無論前浪後浪,這個夏季一起來首屆酸奶文化節浪就完事!活菌酸奶在手美味與健康兼得相信很多人的夏天都如前面所說,沒有西瓜烤串冰淇淋的日子不算夏季,只管當時吃的爽,但過後不是便秘就是腹瀉,腸道健康經常亮紅燈。
  • 「楊毅專欄」關於最近火爆的《後浪》演講,前浪來替後浪說兩句
    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科技繁盛,文化繁茂,城市繁榮,現在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的享用。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
  • 後浪不解前浪的宣洩,後浪只懂朱一旦
    輸出的話術, 是站在前輩的立場上,以說教的態度讚美後輩:「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著你們。」片名《後浪》。前浪最先跳腳,並非因為自己被定義為了「死在沙灘上」的人,而是看不慣宣傳片本身的立場:高高在上的姿態,即便是讚譽後輩,也有一股子迂腐老爺子訓人的味道。
  • 勵志短片《後浪》被群嘲:浪尖的佼佼者無法代表芸芸的後浪們
    第一個人說:「我發文批評《後浪》。」第二個人說:「我發文支持《後浪》。」第三個人說:「我是《後浪》的文案。」其實《後浪》就是一則商業推廣廣告。但B站這個商業廣告,卻比一般的廣告更有內涵。不僅在立意上就高人一籌: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還特地請來了北京人藝的一級演員何冰來誇誇後浪(年輕一代)。
  • 我就是人們眼中的後浪,一朵20歲喜歡聽黃家駒的後浪
    我從一個趴在課桌上跟同桌一起合唱「喜歡你」的小屁孩,長成了如今獨自跑去livehouse 看紀念家駒演唱會的女生。沒錯,我就是人們眼中的後浪,一朵20歲喜歡聽黃家駒的後浪。人對音樂的理解是個動態的過程,隨著閱歷的豐富,音樂也會變得千姿百態苦辣酸甜。
  • 管它前浪後浪,這樣的「浪打浪」,是多少恩愛情仇不停歇
    在話劇的戲臺上,「後浪」發聲說話了,他們憎恨家裡掌權的「前浪」,都欲摔門而去尋求獨立。這就是代溝問題——現在又被文藝地表述為「前浪與後浪」。西方名劇中直接在臺上讓「前浪」教育「後浪」的例子並不多。《羅密歐與朱麗葉》裡好像一直有老人在教訓年輕人,但最後是年輕人用血的教訓喚醒了老人。西方喜劇裡多的是「後浪」直接嘲諷「前浪」,「吝嗇鬼」「偽君子」都是輸給年輕人的老頭子。
  • 對《後浪》的批評,其實是中國青年的覺醒,是對「毒雞湯」的抵制
    60後、70後可能越發難以理解90後、00後的文化,他們一度粗暴地給新一代打上了各色負面標籤,然後憂心忡忡著年輕人的未來。年輕一代未必全像何冰口中揄揚的那樣——「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變成世界的」,也背負著學業競爭、職場門檻的陡峭、房價的高啟,也有處於婚戀十字路口的掙扎。誰的青春不曾迷茫呢?
  • 萬科泊寓成壽寺社區:開啟「後浪」新租住時代
    ——朱德庸北京,是一座容得下年輕人夢想的城市,在這裡你常會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是「熱血、激情、獨立」的代名詞,充滿了可以預見的美好未來,他們就是北漂「後浪」。據統計,在北京步入社會3-5年的的北漂年輕人平均不到11個月就要換一次房子。從三裡屯CBD到青年路,再到西二旗後廠村,後浪們嘗盡了北京城的風華,靠租房過渡的他們背負著夢想,努力前行。
  • 什麼後浪推前浪,誰的青春不遠航!
    昨夜夢回青年,不見後浪前浪,只聞濤聲依舊。青年時代,我們任由長發像瀑布一樣奔流,在月下安安靜靜地朗誦詩歌,也給遠方寫信,日子像一幅未乾的水彩畫。最沒心沒肺的青年時代長在象牙塔內,時光輕盈且快,快得只夠逃幾次課,學唱幾首流行歌曲,再談一場悲歡交加的戀愛。後來,象牙塔外的水流湍急。人生這條船,還沒有好好泛舟採蓮,就駛入了滔滔的江河湖海。
  • 「後浪」與「前浪」
    當然,「良」也是聲旁,雖然「良」和「浪」現在字音並不完全相同,但是並不影響「良」是「浪」的聲旁,就像「工」是「江」的聲旁,「每」是「海」的聲旁一樣,這是古今語音流變的結果。現在說「浪」,常常和「波」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合成詞。但在波浪這個意義上,先秦用波,魏晉以後用浪。比如,先秦·屈原·《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 B站《後浪》刷屏,大數據揭秘「後浪們」到底在刷什麼?
    那麼,住在B站「星球」上的都是哪些人?這些年輕的「後浪們」又在刷些什麼內容呢?話不多說,我們通過從B站中獲取到的一些數據進行分析(tou kui)。沒文化居然就沒資格逛B站?!更沒想到的是,興趣愛好排名靠前的是音樂、書籍和美食,最關注的話題是二次元、校園社區、知識青年。擁有正能量的「後浪們」還真不少,怪不得《後浪》能引發強烈的共鳴哩!從地域來看,上海網民對嗶哩嗶哩偏好度最高,偏好度為1.36%,其次是成都和廣州。
  •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關於「後浪」的一點思考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兩天,由於何冰一段視頻,火了一個詞:「後浪」。曾經我以為自己也會成為後浪,青春年少,活力四射,成績優秀,雄心勃勃,以為自己會像李白的詩裡說的那樣: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