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病有來的路就有回去的路!
陽陵泉為經穴名(Yánglíngquán)。出《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屬足少陽膽經。陽陵泉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膽的下合穴,八會穴之筋會,五行屬土。陽為陰之對,外為陽,陵即丘陵,泉即水泉,膝外側腓骨小頭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猶如水泉,故名陽陵泉。【腧穴釋義】
陽陵泉。陽,陽氣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斷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氣化。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飛落下傳的經水及膽經膝下部經脈上行而至的陽熱之氣,二氣交會後,隨膽經上揚的脾土塵埃吸溼後沉降於地,膽經上部經脈落下的經水亦滲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於穴周,脾土中的水溼則大量氣化,本穴如同脾土塵埃的堆積之場和脾氣的生發之地,故名。陽陵名意與陽陵泉同。筋會。筋,肝膽所主之風也。會,交會也。筋會名意指膽經的天部風氣在此匯合。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下傳的寒溼風氣和膽經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陽熱風氣,在本穴為匯合之狀,故名筋會。膽經合。合,會合也。本穴為膽經氣血會合之處,故為膽經合穴。理同筋會名解。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同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膽經上、下兩部的天部水溼風氣會合而成,在本穴為聚集之狀,表現出土的不動之義,故其屬土。【取穴位置】
【穴位解剖】
當腓骨長、短肌之中;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返動、靜脈,膝下外側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和腓總神經分支。【功能主治】
功能:
降濁除溼,陽陵泉有疏肝利膽、舒筋活絡、舒肝利膽、強健腰膝的作用。主治:
陽陵泉主治膽、肝、下肢等疾患。如胸脅支滿、脅肋疼痛、嘔吐膽汁、寒熱往來、頭痛腰痛、半身不遂、膝股疼痛、下肢麻木、腳脛酸痛、筋攣、筋軟、筋痛、虛勞失精、小便不禁、遺尿、顏面浮腫、小兒驚風等。【穴位配伍】
陽陵泉穴配日月穴、期門穴、膽俞穴、至陽穴治黃疸、膽囊炎、膽結石;【刺灸法】
治法:
針刺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陰陵泉,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下放散。艾灸法【臨床運用】
現代又多用陽陵泉治療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高血壓、肋間神經痛、舞蹈病、坐骨神經痛、肩關節周圍炎、下肢疼痛、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營養調理指南:合理飲食,適量運動, 科學的營養素配方,充足睡眠,良好的情緒!
芩連堂 ☎0311--8311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