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碧雞坊 漢服衣袂飄

2020-12-11 瀟湘晨報

「金碧交輝,60年一遇的奇觀與美景;漢服之美,穿越了千年的繁華與落寞。當中華漢服邂逅金馬碧雞,道不盡的優雅韻味,說不完的詩意情懷……」11月21日,由雲南金馬碧雞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雲裳風華第二屆雲南漢服節」在金馬碧雞坊開幕,500名身著豐富多彩漢衣的男女進行漢服巡遊,熱鬧的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觀看與參與。活動時間為11月21、22日,內容包括巡演、舞蹈等才藝表演,成人禮儀式、漢服秀等。

11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昆明金馬碧雞坊,各式各樣的漢服、不同的造型打扮映入眼帘。還有身著漢服的女子擺起地攤,賣著各種小飾品……當天,眾多嘉賓受邀助陣,還有知名漢服博主現場籤售,並圍繞漢服禮儀展演,共揚中華傳統文化。這一活動也為漢服愛好者提供展示自我、溝通交流的平臺。

本報記者 左學佳 攝影報導

【來源:春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道聽途說 金馬碧雞坊如此出名為哪般?
    金馬碧雞坊,由東坊「金馬坊」、西坊「碧雞坊」組成,北與紀念賽典赤的「忠愛坊」相配,合稱「品字三坊」,南與建於南詔的東西寺塔相映
  • 雲南昆明:金馬碧雞坊 二十正芳華
    始建  或與先民信仰有關  「有句廣告詞叫『大寶天天見』,其實,我與金馬碧雞坊才是真正的『天天見』。」在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近30年的李女士,對金馬碧雞坊有著深切的感情。她住在順城商圈附近,每天上下班都會路過金碧廣場,見證了金馬碧雞坊的最近一次「重生」。
  • 昆明人盡皆知的金馬碧雞坊到底牛逼在哪?看了這個你會驚呆........
    若是要說一說昆明的地標,我想,應該沒有比金馬碧雞坊更合適的了。在昆明城傳統中軸線的南端,金馬碧雞坊在鬧市巍然而立,高12米,寬18米。東金馬,西碧雞,二坊相隔數十米,北與紀念賽典赤的「忠愛坊」鼎立,合稱「品字三坊」,成為昆明鬧市勝景。
  • 漢服驚鴻衣袂飄 全國十餘座城市共啟長沙國潮漢服節
    攝影/李健紅葉飛花、松煙入墨,齊腰襦裙、琵琶飛袖,身著漢服的男女翩躚而過。攝影/李健活動當天,漢服愛好者代表還在馬欄山舉行了系列雅集活動。攝影/劉佳紅網時刻11月22日訊(記者 夏君香)楓林亭臺中,廣袖飄飄;流光溢彩間,衣袂搖搖。
  • 金馬碧雞坊為什麼這麼出名?
    早在明代,「金馬朝輝」與「碧雞秋色」就已視為昆明勝景。金馬碧雞坊位於昆明市中心三市街與金碧路匯處,高12米,寬18米,雕梁畫棟精美絕倫,東坊臨金馬山而名為金馬坊,西坊靠碧雞山而名為碧雞坊,是昆明的象徵。金馬碧雞坊始建於明朝宣德年間,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
  • 金馬碧雞坊
    一關在東一關西,不見金馬見碧雞。相思面對三十裡,碧雞啼時金馬嘶。金馬碧雞坊位於昆明市中心三市街與金碧路匯處,高12米,寬18米,雕梁畫棟精美絕倫,東坊臨金馬山而名為金馬坊,西坊靠碧雞山而名為碧雞坊,是昆明的象徵。金馬碧雞坊始建於明朝宣德年間,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
  • 昆明八景之-金馬碧雞坊
    昆明東面有一山曰金馬山,西面有一山曰碧雞山,史稱「東驤神駿,西翥靈儀」,為雲南的象徵。早在明代,「金馬朝輝」與「碧雞秋色」就已視為昆明勝景。昆明金碧路舊時有金馬坊與碧雞坊。兩坊跨街而立,巍然對峙。早在明《景泰雲南圖經》中就有如下記載:「今城南三市街有碧雞金馬二坊蓋表,其為一方之勝也。」金馬碧雞坊最早建於明朝宣德年間,原為石坊,清順治時毀於戰火,康熙年間重修,後又幾經修葺。為兩座木結構鬥拱牌樓,東稱金馬坊,西稱碧雞坊,兩坊各寬三楹,下面可通車行人。
  • 昆明散記——金馬碧雞坊
    後經向當地人請教方知,原來關於這二坊的建造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某年昆明大旱,天降祥瑞,從天邊飛來一隻碧雞,展開雙翅遮住太陽,自己卻被烈日烘烤。又從遠處跑來一匹俊馬,試圖挽救碧雞,最後雙雙而死。在埋葬它們的地方卻湧出了泉水,拯救了昆明的人們。為寄託哀思,乞求風調雨順,人們建造了金馬碧雞坊。想想這大概緣於人們對動物圖騰的崇拜。
  • 故事 | 金馬碧雞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談談金馬碧雞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兩分鐘帶你看金馬碧雞坊文管部門專家:「金馬碧雞坊不是古建築,而是在原址根據資料還原重建的仿古建築。」由於歷史原因,金馬碧雞坊多次被毀。為迎接中國首次在昆明承辦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1997年,昆明市政府決定恢復重建金馬碧雞坊。
  • 金馬碧雞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之一)——始建
    關於金馬、碧雞兩坊始建時間,古文獻裡說法不一。《新滇志》記載為明初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老滇志》則稱兩坊於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建造,這也是如今史學家比較認可的建造時間。按照後者計,兩坊歷史迄今已近600年。  由於戰亂等原因,歷史上金馬碧雞坊曾多次被毀。
  • 幾經流年 芳華依舊…談談金馬碧雞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與忠愛坊不同,「品字三坊」的另外兩坊金馬碧雞坊的建造緣由卻眾說紛紜,但民族學家及史學家偏向於相信圖騰崇拜一說。金馬碧雞不堪忍受折磨而死,卻在安葬它們的地方湧出泉水,從此解除了昆明地區的乾旱。人們為了紀念兩隻祥物,建造金馬碧雞坊,在乞求風調雨順的同時寄託哀思。由於歷史原因,金馬碧雞兩坊幾經摧毀重建,數百年來,不斷見證著老昆明興衰變遷。
  • 幾經流年、芳華依舊,談談昆明金馬碧雞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金馬碧雞坊在昆明不僅是外地遊客必到之所同時也是昆明民族文化與歷史發展的象徵如今正值金馬碧雞坊重建20年關於它的故事你又了解多少?關於金馬、碧雞兩坊始建時間,古文獻裡說法不一:《新滇志》記載為明初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老滇志》則稱兩坊於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建造,這是如今史學家比較認可的建造時間。按照後者計,兩坊歷史迄今已近600年。由於歷史原因,金馬碧雞坊多次被毀。
  • 衣袂飄逸熙南裡 古風古韻漢服節
    本報訊(記者  李子俊)  身著漢服的男女老少,漫步在熙南裡的千年古巷,衣袂飄逸靈動,悠然自得……為了響應「全球漢服出行日」,昨天,「漢服節 遇見熙南裡」2019年全球漢服節南京站活動在熙南裡歷史文化休閒街區舉辦,眾多遊客前去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 河北保定:高校現漢服秀 衣袂飄飄走校園
    2020年12月5日,河北保定一高校現漢服秀,伴著悠悠古風伴奏,身著漢服的佳麗們列隊而行,清風徐徐,衣袂飄飄,典雅的她們一步一蓮花,舉手投足間盡展古韻美感。(民聲供稿平臺 發)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
  • 漢服不止衣袂飄飄 這些「寒光鐵衣」帶你領略甲冑威嚴!
    四川漢服協會會長黎冷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攝影 柴楓桔「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提到漢服,一定會成都春熙路上衣袂飄飄、廣袖流香、雲鬢高懸的年輕女子。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漢服熱」的產生,精緻繁複的各式漢服成為了愛美女孩的「氪金」對象。但是,漢服之美,不只是「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還有「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甲冑,這種戰爭時的獨特服飾,也被賦予了華夏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光輝。1月9日,伴隨著兵器與鎧甲的碰撞之聲,在成都的一處高樓上,正在上演著激烈的全甲格鬥表演賽。
  • 漢服之美在風雅 一眼動人醉千年(組圖)
    沈小姐的店· 漢服體驗館 ·怎樣在水鄉輕鬆拍出美美的水鄉漢服行大片?不用打包繁複的行李,不用擔心髮簪配飾,來「沈小姐的店」漢服體驗館,妥妥地安排上~▲全福路38號(古牌樓內)「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服體驗館內的漢服琳琅滿目。
  • 【今日頭條】第三屆海峽漢服文化節6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啟幕
    由兩岸聯辦的第三屆海峽漢服文化節6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啟幕,臺灣知名人士王金平、宋楚瑜均送來親筆致慶題詞。王金平的題詞為「漢服天下」;宋楚瑜的題詞為「華夏衣冠,四海同欽」。  閩臺刺繡展位前,鹿港寅福繡莊臺灣刺繡傳承人蘇仕蒼現場演示傳統刺繡技藝,受到來自全國各地漢服同袍的青睞。  福建漢服天下會長鄭煒稱,福建漢服天下成立十周年來,先後參與舉辦了三屆海峽漢服文化節,為海峽兩岸傳統中國文化的青年傳承者搭建了一座友誼的橋梁。
  • 漢服節中國湯裡刷屏!驚豔「古風美」掀起「漢服熱」
    2020年11月20日至22日,漢服節中國湯裡活動盛大舉行,廣大漢服愛好者們身著各式霓裳歡聚一堂,參加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領略傳統文化之美。 11月21日上午,「漢服節·中國湯裡」活動正式啟幕。漢服節推廣大使劉宇攜諸多漢服圈代表嘉賓參加了啟幕儀式,湯裡被授予「漢服文化傳承基地」稱號。
  • 南陽府衙內,一場漢服朝代秀引人注目——漢服走秀臺 滿滿中國風
    南陽府衙內,一場漢服朝代秀引人注目——漢服走秀臺  滿滿中國風「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1月19日下午,一場迎新漢服朝代秀在南陽府衙舉行,100多名漢服愛好者在此展示華服之美,共迎庚子鼠年的到來,一時間,雲裳羽衣與古樸建築相映相襯,舉目之下是滿滿的中國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