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原生家庭是生命的重要部分,包括愛和喜悅,也包括創傷

2020-12-23 心理顧問劉英雅

作者:劉英雅

前幾天看到一個有關考古的熱搜我發了個短文:

「其實,對考古蠻有興趣的。

想研究下自己為啥對考古有興趣。發現這個研究本就是考古嘛。 」

事實上,當我看到這個熱搜時,真是有興趣,那一刻我發現自己對考古有興趣,我就想去了解自己為啥對考古有興趣。我發現,這個研究、了解真是考古。

因為我的興趣、我的動力不是偶然,而是過去生命歷程的累積、延續。

而這個生命史不只是我個人的生命史,而是包括我原生家庭的生命史,我原生家庭系統的生命史。

而我對這份追溯的興趣正是我對家庭家族生命系統的愛和皈依,或許也是未了的情結。

我對自己的研究、了解是一種「考古」。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當下,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一部生命史。

過去的一切都在我們生命中,如果我們悅納、敬重,我們內心會少些痛苦、沉重。如果我們抗拒,那可能會是生命中的磨難,因為我們在不斷地抗拒那些不能接受的部分,也嘗試不斷與這些不能接受的生命中的部分和解,因為,那畢竟是我們生命中的部分。而我們往往卻不明白那些磨難因何而來。

能夠去重新閱歷、研究我們的生命史,事實上是一次對自己最深的陪伴,也是跟自己一次最深的和解;當我們深深地去看到那些曾經的難過、創傷時,這是一次愛的交融、愛的相遇。

原生家庭系統中的那些榮耀、那些喜悅、幸福等,讓我們內心感覺幸福、有力、榮耀。

原生家庭系統中的那些創傷、傷害、那些不堪等等,成為我們內心抗拒的,難於逾越的部分。那些部分,成為了我們生命的功課。

那些你在現實中所執著的,那些你所糾結的,那些你所痛苦的,那些你所喜悅的……都往往與我們生命的回音有關。

你或許要說,我一個心理學人,在大談什麼考古和生命史、家族史?事實上,在我的觀點,心理學可以是一種生命科學,也應該是,讓心理學能夠更懂生命,心理學也應該更懂生命,為生命服務。而不僅僅是一種心理理論和技巧 。

對原生家庭的追溯,是一種對自己溫暖的追溯和陪伴,也可以是與原生家庭的一種相遇、和解;如此,我們不必通過生命戲劇與原生家庭相遇、和解。

特別是,去了解與回溯原生家庭中的那些創傷,去看見和面對那些傷害,是對自己的愛,也是一種和解。

我是心理顧問劉英雅,用心理學分析愛情婚姻家庭人生,讓親密關係成為自我成長的課堂。

劉英雅:心理學專業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戀兩性情感家庭研究者,身心靈成長研究者。

十幾年的心理學工作,專注於家庭婚戀情感、個人身心靈成長。

相關焦點

  • 書單|100本心理學書籍,帶你走出原生家庭創傷!
    所以,綜合考量,我決定將我心目中認為比較好的,有實際閱讀價值的,涉及原生家庭的心理學書籍整理出來,讓大家自行去閱讀,感悟,吸收,治癒。我推薦的這100本書籍,他們有些致力於帶你認識原生家庭,教你如何應對傷害,有些帶你剖析和認清自己,教你如何重塑自己,還有一些,則致力於帶你尋找生命的終極意義,為你指引人生真正的價值之所在。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今日分享:《原生家庭》推薦指數:(4/5)適合人群:渴望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的人1.為什麼家會傷人?問問你自己,有沒有過想對親人施暴的衝動?我想就算有,我們也會立即否認。
  • 《重啟人生》:解開原生家庭的枷鎖
    福爾摩斯曾經說過,觀察一個家庭,不需要觀察這對夫妻的狀態,有的時候觀察這個家庭中的小孩反而能夠更快地反應出這個家庭真實的相處模式。我們也有一句古老的名言說:如果想知道這個人最真實的樣子,就要去看他家庭的樣子。隨著心理學的普及,我們越來越能夠知道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
  • 為什麼原生家庭的影響伴隨一生?心理學有關原生家庭的3個理論
    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近來大眾甚感興趣的熱門心理學議題。曾經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同事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的回憶或陰影總是讓我們一生難以抹去的印記。那麼心理學是如何解釋原生家庭的影響呢?
  • 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原生家庭|孩子|父母|龍迪|玻璃城堡|荀炎
    她說,當孩子有了信任和自信的基礎,才有勇氣向外探索世界,去完成生命的成長、發展。原生家庭幫助人們學會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建立連結,懂得如何處理「關係」,這對人的影響非常大。但龍迪坦言,原生家庭容易給孩子造成的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人際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表現為否定、拒絕、忽視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的言行,並且不顧給孩子造成痛苦。
  • 被父母虐待:不必原諒不必和解,用五步療愈法走出創傷,重塑自我
    為了幫助這些背負著創傷的孩子重獲新生,心理學專家金尚寫作出《走出原生家庭代際創傷》這本書,這是國內第一本研究代際創傷的專著。,最黑暗的心靈感受,結合多個案例以及幾百種心理學理論,把自己的理解和實踐相融合,進行對比和總結甄選,建立起來的創傷系統治療方法。
  • 2020省考優質申論範文: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繪製理想人生藍圖
    蘇聯偉大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家長們應該認識到,兒子或女兒首先是向他們學習的,包括學習好的品質和壞的品質。言簡意賅地點明家庭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有可能決定一個人的半生,甚至影響一生。最近的熱播劇《都挺好》裡描述了不同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行事風格,更加深刻揭示了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原生家庭,決定一個人的「出廠參數」,是塑造性格、品質、價值觀的首站。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由此可見,治癒治癒原生家庭創傷,繪製理想人生藍圖,成為更好的自己勢在必行。父母以身作則是治癒原生家庭創傷的關鍵。
  • 心理學:人生是一場接力賽,原生家庭只是第一棒
    只是有些人一直困在原生家庭的傷害中,無法自拔,今天的文章,就是寫給這些人的,即看清原生家庭是怎樣傷害人的,以及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1.原生家庭傷害人,是因為缺少足夠的愛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這份渴望從我們出生那一刻便開始了。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文/沐恩佳音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根,我們是成長為參天大樹還是路邊的野草,要看我們生長在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吸收了什麼養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同在孩子心裡輸入了一連串的密碼,或許一生都無法改變,而且還會像基因一樣,傳遞到下代人、下下代人的身上。
  • 「我感覺整個人都不好」:原生家庭創傷不可怕!覺醒吧,成年人
    他們只會關心糧食和蔬菜,飽腹一頓,老婆孩子熱炕頭。養育孩子,在不少老一輩父母眼裡:不過是多一個人多一雙筷子的事情。別跟他們說,原生家庭、焦慮症、產後抑鬱等,他們多半會回一句:「矯情」。它講述:愛笑愛鬧蛤蟆先生,莫名抑鬱了。蛤蟆先生與心理諮詢師蒼鷺通過10次的諮詢與溝通,一同探尋童年、原生家庭、人生坐標,重新找回快樂和自信的故事。在書中你可以領略到心理諮詢傾聽、共情、溝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個標準的心理諮詢流程的模板。
  • 原生家庭不能永遠背鍋,成年後,得直面自己的缺陷人生
    父母皆禍害小組引起了激烈爭議,同時也將對原生家庭的討論推向了高潮。從2016年電視劇《歡樂頌》熱播,再到去年的《都挺好》,每一次都能掀起一場關於原生家庭的大討論。這些年,原生家庭從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詞彙變成了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大眾詞彙。
  • 「原生家庭」傷害了我,然後呢?
    還有什麼家庭比美國女孩塔拉生活過的這個地方更糟糕嗎?這裡可謂是原生家庭傷痛的集大成者:暴力、獨裁、精神控制、男尊女卑……塔拉·韋斯特弗從小和父母、幾個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美國愛達荷州的一個山谷裡,她沒有出生證明,父母也記不清她的生日。她沒有醫療記錄、也沒有踏入過學校——在篤信摩門教的父親看來,這些地方都被魔鬼操控。
  • 原生家庭關係:一個孩子的不幸,往往都是從缺愛開始的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這種聯繫將會影響他的一生。而原生家庭的關係:一個孩子的不幸,往往都是從缺愛開始的。1:缺愛的定義是什麼?缺愛一般指缺少關愛的孩子的一種心情表現形式,著調於悽涼寂寞的非樂觀主義。
  • 放過原生家庭的「罪」,從6句話裡找到自我解脫之法
    0 原生家庭的"罪"近年來,原生家庭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人們似乎在尋尋覓覓的掙扎中找到了罪魁禍首,然而,抨擊自己的原生家庭後,似乎依然找不到出路,該如何從糾纏不清的原生家庭創傷中解救自己,成為下一個議題。
  • 家庭中的系統動力|《原生家庭:影響你一生的心理動力》導讀
    以下文章來源於家庭治療學組 ,作者沈家宏家庭治療學組家庭治療學組旨在團結全國心理衛生學、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界等科學工作者開展家庭心理教育、科學研究、培訓推廣、臨床實務和學術交流工作,促進家庭治療理論與技術的繁榮與發展,推動家庭治療培訓的專業化和職業化進程
  • 心理學:遠嫁的姑娘,如果原生家庭過得好,誰會義無反顧遠嫁?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許多人覺得,原生家庭對自己沒有影響。當我們沒有面對曾經的自己,那麼被掩埋的情緒和問題,會逐漸的投射到婚姻裡,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一生當中,對我們最重要的兩個板塊就是,小時候生活過的原生家庭和成婚後的新生家庭。一個人的一生,和原生家庭有著太大的關係。一個人成長後變成什麼樣,擁有怎樣的性格,和原生家庭脫不了干係。
  • 原生家庭決定了一個人的宿命?別「甩鍋」,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原生家庭的第一大影響:性格養成 郭愛寧表示,心理學上認為,一個人從孩提時代建立起的自信,以及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都是來源於父母無條件的愛。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或者發現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那麼,哪怕他之後取得再大的成就,他的內心也始終是匱乏的。
  • 美國心理學博士:有毒的原生家庭,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最近討論得最多的話題,無疑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就是指兒女尚未成婚,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就是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 眾所周知,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會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影響,原生家庭就是影響個體成長、發展的關鍵基石。
  • 具荷拉遺產繼承陷糾紛:不被原生家庭愛過的孩子,到底有多苦
    荷拉哥哥說過:「親生母親離家出走時荷拉只有9歲,她一輩子都在與被拋棄的創傷作鬥爭。」難以想像,這些年荷拉經歷了怎樣的痛苦與掙扎。心理學上有個共識,越是小時候得不到的東西,我們越是會用一生去追逐。荷拉越是得不到母愛,就越發執著地想要得到母愛。
  • 吸毒、濫交的球王馬拉度納逝世:財富和名望,都不敵原生家庭的傷
    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一種難以磨滅的深沉的創傷。馬拉度納是足球界的神,但他也是一個充滿缺點的普通人。出生在義大利移民和阿根廷原住民的混合家庭,各種宗教、宗族混合的成長環境,造就了馬拉度納複雜和缺乏安全感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