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縣「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

2020-12-18 瀟湘晨報

2020年11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武寧縣「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為生態扶貧類江西省唯一入選項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保護好一域青山、一片綠水,武寧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好打造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範區「武寧樣板」的政治擔當,積極探索生態管護「多員合一」新機制,生態品質實現新提升,被譽為「一座人在畫中的城市」。

主要做法

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理念,武寧縣探索建立「力量精幹化、資源集約化、管護全域化、效益多元化」的「多員合一」生態管護新路徑,不斷提升生態「管、治、用」的能力和水平。

精心打造專業隊伍。本著「依事定員」原則,按照農村人口2‰~3‰的比例,全面整合原有分散的、季節性的、收入低的護林員、養路員、保潔員、河流巡查員等隊伍,轉化為集中的、全季性的、收入相對合理的專業隊伍,實現「一人一崗、一崗多責」。全縣生態管護隊伍力量由整合前的2219人精減為779人。成立縣鄉兩級農村生態環境管護領導小組,通過集中培訓與分片指導方式,全面提高生態管護員的水平和能力。

科學劃定管護區域。緊緊圍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總要求,將森林資源、河道溪流、鄉村公路、基本農田、秀美農村、園林綠化等生產生活生態統一納入一個立體空間,綜合考慮山林面積、公路裡程、河流長度、村莊數量等因素,合理劃分為若干個管護區域。生態管護員人均管護森林面積3000畝以上,平均每兩天巡山一次;對全縣15條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的河道常態巡查管控;圍繞「垃圾不落地」目標,深入推進農村面源汙染防治。

完善資金統籌機制。按照「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整合原護林員、保潔員補助和鄉村公路養護費等,設立縣生態環境管護專項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其中財政統籌、鄉鎮自籌、群眾有償服務按8 : 1 : 1比例分攤。通過系列整合,管護員收入大幅增長,每年最高可達2萬元。全縣總體投入由原來每年2000萬元降至1760萬元,政府既集中了工作力量,提升了工作效率,又減輕了基層負擔,實現資源、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強化管護績效考核。建立生態管護員工作檔案,利用GPS定位等科技手段,對管護員履職情況實行網格化監督管理。開展「月巡查、季評比、半年考核、年終總考評」考核管理,實行效益工資獎勵制度,對年度考核優秀及合格者,按比例發放效益工資;對考核不合格者,除扣減效益工資外,不再續聘;對工作不負責任、玩忽職守、導致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嚴格依法追究責任。

綜合處理生態問題。努力破解「生態管護員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無法及時有效予以制止」難題,健全公安、環保、林業、水利、國土等多部門聯動執法機制,充實「生態警」力量,加大對環境汙染違法案件的綜合懲處力度。2018年以來,生態管護員及時制止濫伐林木25起、違規野外用火58起、非法排汙16起,制止非法捕魚96起。

改革成效

「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制度的建立,破解了「九龍治水」難題,不僅讓城鄉有了光鮮亮麗的「面子」,還給了廣大群眾美好生活的「裡子」。

生態品質實現新提升。生態管護員隊伍嚴格執行「林長制」,堅持常態化「巡山」,對於發現的森林質量問題,積極開展造林綠化,提高植綠、補綠時效性和針對性,武寧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5.49%;全面落實「河長制」,堅持常態化「巡水」,境內603條大小河流水質常年保持在Ⅰ類標準以上;在常態化保潔的基礎上,全面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助力提升鄉村「顏值」。2018年正式推行「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制度以來,武寧縣連續兩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榮登「中國最美縣域」榜單,先後摘得「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等「國字號」招牌。

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生態管護崗位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235名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不少貧困戶還積極參與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和發展生態產業,進一步提高收入水平,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在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的基礎上,武寧「鄉村遊」日益火爆,越來越多懂產業、懂市場的農民返鄉創業,發展民宿經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今年「五一」「端午」小長假期間,武寧林改「第一村」長水村紫杉醇客棧遊人如梭,「智慧農旅」項目正在擴建當中,吸納貧困戶就業315人。

鄉村善治走出新路徑。生態管護員積極傳遞生態知識,傳播生態成果,引導村民變「要我保護」為「我要保護」。全縣多地自發成立以生態管護員為主體的「五好家庭」「清潔家庭」創評自治組織。建立「公德銀行+公德超市」20家,將農戶自覺管護「門前三包」環境衛生的行為以積分制登記入冊、實行積分兌換物資,廣大農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當下,村民們都把生態環境管護當作自己的事,從過去的看「政府幹」轉變為「政府、群眾一起幹」,將農村「一時美」變成「長久美」,鄉風民俗在整潔的環境中潛移默化持續向好,繪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善治」武寧畫卷。

來源:武寧發布(王怡榮)

責任編輯:陳贇

【來源:九江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武寧縣「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級清單
    2020年11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武寧縣「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此舉標誌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將極大地促進各地區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對「十四五」時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
  • 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先行先試4年多成效顯著
    核心閱讀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三省探索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 廈門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高顏值 發展高素質
    2016年6月中央批覆福建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來,廈門市推出《關於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同安生態環境局據此率先推行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立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環保管家」機制。同安區生態環境局得知這個消息後,組織園區物業——廈門國貿大管家同城管理有限公司和第三方汙染治理機構主動上門服務。目前,鑫雅昇公司已陸續辦理完相關手續,汙染防治設備也正在安裝調試。今年環境執法大練兵期間,同安生態環境局委託第三方機構深入各工業園區,已對600多家轄區工業企業進行了一輪全面摸排和業務指導。
  • 「多彩視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的「綠色之路」
    同時,這裡又是中國石漠化面積最大的區域,生態環境脆弱,在生態和發展「雙重壓力」下的貴州,是如何走出人與自然和諧、經濟與生態相融的「綠色之路」的呢?我們先看一組數據。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貴州在生態環境質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體系建設推進、資金投入等方面發力,今年1-4月,貴州9個中心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99.3%,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達到國家下達我省的「十三五」約束性目標要求;今年1-4月,55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8.2%,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水體,達到國家下達我省的
  • ...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_2016年第26號國務院公報_中國政府網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 從農民到生態管護員
    大麥溝的北面有一座院子,趙忠成和他的3個管護隊員常年駐守在這裡,他們便是八盤山管護站裡的管護員,年近50歲的趙忠成是他們的站長。草木掩映,青松常綠。屋裡暖和,屋外卻凍得人瑟瑟發抖。「這邊的野生動物多了,草地沙化也減少了,很高興。」
  • 種好「試驗田」 結出「生態果」
    核心閱讀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三省探索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包含14方面9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向全國分享試驗區「先行者」們的改革樣本。種好「試驗田」,結出「生態果」。
  • 萍鄉市生態文明建設顯成效 美了環境富了百姓
    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鄧敏 攝)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鄧敏報導:9月22日,記者在萍鄉市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  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生態制度  加大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力度,著力推進94項改革任務。  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2016年完成全市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爭取到安源國家森林公園和碧湖譚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自然資源權籍調查示範項目,全面完成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
  • 三江源首期「生態管護員」公益訓練營:水往下流 愛向上溯
    「三江源生態管護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首期主題訓練營」,由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和北京紅林製藥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和香巴一起參訓的50名三江源生態管護員齊聚玉樹,在為期6天的培訓中,學習水源地保護、高原巡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技能和知識。在這個「中華水塔」上,共同探索生態薄弱地區的保護養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及多樣性生物的共生共榮。
  • 湘贛兩省「千年鳥道」護鳥聯盟入選全國生態文明推廣清單
    吉安新聞網訊 近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中,贛湘兩省「千年鳥道」護鳥聯盟赫然在列。近年來,江西省遂川縣、湖南省桂東縣和炎陵縣組建湘贛兩省「千年鳥道」護鳥聯盟,協同推進候鳥保護、打造「千年鳥道」品牌。
  •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核查組到東港進行現場核查
    隨後,核查組檢查了東港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工作檔案材料,並召開了核查匯報會。會上,核查組觀看了東港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專題片,劉祥龍向核查組介紹了東港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示範區創建工作情況。
  • 州市要聞 | 保山市:以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為抓手 全力爭當生態...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保障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以建設美麗保山為目標,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突出問題導向,找準突破口和結合點,先易後難、逐步推進、體現亮點,創新工作思路、機制,基本完成生態文明建設「四梁八柱」的構建。
  • 馬曉暉:順勢而為 乘勝前進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15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統籌實施「騰籠換鳥、改革賦能、美麗蝶變、循環利用、品牌增值」等轉化「十法」,實現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再到「經濟生態一體化」的升華。一是轉出了發展紅利。湖州的區位、交通、產業等優勢疊加凸顯,成功創建成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內河水運轉型示範區等國家試點,改革的紅利源源不斷釋放。二是轉出了澎湃動力。
  • 生態文明(貴州)研究院揭牌儀式在我校舉行
    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省教育廳、省貿促會(省博覽局)相關負責人,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陽學院等院校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李建軍致辭。他說,成立生態文明(貴州)研究院,是為了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高端智庫,更好助力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更有效推動貴州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建設發展。
  • 玉山縣的經驗與啟示登上《江西生態文明》!
    近年來,玉山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好生態環境,在發展中注重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正在走出一條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輔相成的綠色發展之路,努力爭當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排頭兵」!近年來,玉山縣積極策應中央、省、市在新形勢下對生態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把生態建設放在了更高的戰略高度來謀劃、來部署、來落實。
  • 榮成:創新「三長合一」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水生態環境保護質量
    近年來,威海榮成市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按照河湖灣「一體化管理」的思路,創新實施河湖灣「三長合一」管理模式,構建從湖泊到河流再到海灣「鏈條式」管理網絡體系,實現了全市水生態環境的全域治理,被評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全面叫響了「自由呼吸、自在榮成」城市品牌。
  • 「多規合一」凝聚發展合力
    獲獎和「一張藍圖」,有一個共同關鍵詞——「多規合一」改革。8月31日,海南自貿港創一流營商環境動員大會召開,省委、省政府對第一屆「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創新獎」的獲獎項目進行了表彰。受到表彰的18個改革和制度創新項目中,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等3個項目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