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8連冠】港人不吃不喝19.4年買樓 公司高層也要住劏房

2021-03-02 香港薈

港人買樓難,「再奪」Demographia買樓調查榜首。(資料圖片)

 

眾所周知,本港樓價高,為港人帶來極大負擔。有調查指,香港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地區,樓價對入息比率由2016年的18.1倍進一步惡化至19.4倍,數字是歷來最高,即港人不吃不喝19.4年才能買得起一個住宅單位。

 

遠遠拋離亞軍雪梨及季軍溫哥華

 

Demographia International指,本港供樓負擔比率高達18.1 倍,冠絕全球。﹙林振東攝﹚

 

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調查,香港的指數居於最難負擔的首位,屬於極度嚴重負擔不起,遠遠拋離第2及3位分別為澳洲雪梨及加拿大溫哥華,兩地分別為12.9倍和12.6倍。

 

香港2000年初住房負擔遠較現時佳

 

本港供樓負擔比例持續惡化。(羅君豪攝)

 

該調查覆蓋9個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中國、愛爾蘭、日本、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及美國,共293個大城市的樓價數據,而香港是該調查唯一的中國城市。調查以當地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入息中位數,計算當地的樓價負擔能力,而統計數據截至去年第3季。

 

 

該報告指出,在2000年初香港的住房負擔能力遠較現時為佳,報告引用香港中文大學的資料顯示,以一個約430平方呎面積的住宅單位計算,2002年的樓價對入息比率為4.6倍,到2015年已升至15.7倍。

 

返工做老細 歸家踎劏房

 

 

據統計處公布的全港劏房統計數字,全港約有21萬人居於劏房。倘翻查其中的細項,卻會發現當中有3100多人屬於經理及行政級人員,佔整體2.8%,亦佔全港同工種約0.82%,即每100多名經理及行政人員,便有一人居於劏房之中;居於劏房的「老細」,可能就在你我身邊。

 

統計處最新公布的數字透露,全港約3100名屬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居住於劏房內,佔整體2.8%。(資料圖片)

 

據統計處報告,一如坊間的認知,居於劏房的住戶大都以基層為主,倘以職業劃分,其中36.5%屬於服務工作及鎖售人員,即約有4萬多人;而另有26.6%劏房住戶,屬於非技術工人,約有近3萬人。

 

 

值得注意是,有3,109名劏房住戶,竟然是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即坊間俗稱的「老細」。而另有1,917人的職業,亦是專業人員,兩者加起來佔劏房住戶工作人口的4.5%。倘以職業計算,全港約有0.82%的經理及行政級人員,要居於劏房之中,而全港約有0.7%專業人員,現居於劏房之中。

 

住劏房存錢為下一代著想

 

有團體指有家庭住在劏房,亦是為了下一代著想。(資料圖片)

 

即使在香港領取高薪的一族,原來亦避不過住劏房的命運,背後的原因是否樓價太高?葵湧劏房居民大聯盟發言人吳堃廉指出,平日亦曾接觸經濟較寬裕的劏房家庭,他們即使可負擔私樓單位的租金,但每月租金已佔整體收入4至5成,根本難以儲蓄,情願住劏房儲錢留給子女,「睇唔到有希望買到樓,即使儲錢,都係為咗日後畀小朋友讀書。」

 

資料來源:HK01、統計處

相關焦點

  • 【名人入市】騰訊高層 2.7億買淺水灣豪宅
    市場再錄得財金界名人入市,淺水灣道56號一個相連單位,早前以約2.7億元易手,根據一份文件顯示,買家為科網巨擘騰訊的高層人士James Gordon Mitchell。淺水灣道56號相連單位,實用面積5,076平方呎,另連1,544平方呎,去年傳出以公司股權轉讓方式售出,作價約2.7億元,物業原本由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兒子霍文遜持有。
  • 【民間十大住屋指標】葵湧劏房人均居住面積與囚犯相同
    葵湧劏房居民大聯盟進行了一項不適切居所住戶的住屋狀況調查,內容以聯盟2017年《民間十大住屋標準調查報告》為基礎,並在本年9至10
  • 香港住宅套均價格125.44萬美元全球最貴?揭秘籠屋劏房棺材房區別
    2019年全球住宅價格最高的十大城市小編的話:美國商業地產機構CBRE世邦魏理仕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住宅價格最高的十大城市中有一半位於亞洲,中國香港仍是全球房價最貴城市。上海三門路住宅看看網友們的評論:「如果算上收入比值的話,可能全球前二十貴的房子都在我們這兒」、「一半位於亞洲,其中只有一個不在中國,可是中國的收入比人家高嗎?
  • 鐵絲網籠屋、4塊木板「棺材房」……19萬香港人居所竟是這樣
    」 劏房裡是怎樣一種生活?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17年版的通識教材《今日香港》中是這麼定義「劏房」的:一個住宅單位分割出若干個細小的獨立單位,多見於唐樓(上世紀60、70年代建舊式房屋)與工業大廈,整體生活設備較差,估計全港劏房居民約為19萬人。
  • 「香港獨特論」站不住腳
    要拆解香港的成功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制度:香港是自由港,實行英普通法制度,發生商業糾紛,都按國際規格處理。外地人來香港做生意,見到此地有其慣用的國際法律標準,的確會吸引他們來香港。但如今連番暴力示威,特別是堵塞機場,已令外地人心寒。香港人自己不尊重法制,正在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恐怕將來外國公司研究是否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也會考慮這些因素。
  • 港人移居臺灣創20年新高
    7,498人,比2013年的4,624宗激增62.3%,當中超過九成為香港人。有移民公司的顧問表示,投資移民申請赴臺的投資金額下限為1,000萬新臺幣(約240多萬港元)。門檻不高,也是港人熱衷移民臺灣的原因。據臺灣當局的規定,外籍人士於臺灣連續居留5年、每年居住超過183日後,於兩年內就可申請永久居留。臺灣租舖及生意營運額較便宜,在臺灣開展事業或做生意,上手也相對容易。
  • 不吃不喝10.8年才能買房!
    工資水平也由去年全國第19位,下降到了第25位。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帶來的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烏魯木齊經濟也小幅受到影響。02不吃不喝近10年才能買的起房!你腿後腿了嗎?接下來,我們再來對比一下38個主要城市的房價。
  • 【兩頭不靠岸】港生在內地讀書的出路如何?
    據2011年香港統計處統計,香港人在內地定居達50萬人。2015年,在內地高校和研究院就讀的香港學生超過1.5萬人。 研究共收回1154份問卷,涵蓋三地40所高等院校,並與超過100名港人進行焦點小組與深入訪談,為至今規模最大的同類研究。
  • 香港人都住什麼房子
    世邦魏理仕近日發布的《2020全球生活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住宅價格最高的十大城市中有一半位於亞洲,香港以接近1,000萬港元的住宅均價蟬聯
  • 【樓奴】港人均月存1.3萬,要幾多年先夠首期?
    然而,他們預計首期平均金額達174.3萬元,即他們約要儲蓄不少於10年8個月才能達成目標……期間更要假設樓價繼續平穩不會攀升。調查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上月訪問508名市民,於上月11日至25日期間進行。對象為18至45歲的香港居民,以了解他們對於住屋的意見。
  • 劏房漏檢難防 強檢+禁足最穩陣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另外,油麻地爆疫小區昨日再多8棟大廈需要強制檢測,當中4棟大廈為前日有新增個案的大廈,包括白加士街金威廣場、新填地街45A至47號、上海街統一大廈B座以及吳松街金寶大廈;另4棟大廈昨日有新增個案,分別為南京街懷高大廈、炮臺街常安大廈、渡船街18號及廟街157號至159號。
  • 6991元月薪中山人,不吃不喝全款買房需超16年!?
    (原標題:6991元月薪中山人,不吃不喝全款買房需超16年!?) 5180元/㎡搶住 的廣告;在南方都市報2015年12月19日報導版面中, 美林假日3800元/㎡起、正和中州最低4800元/㎡起……
  • 沒見過香港的「棺材房」 ,你都不知道住得多幸福
    標配: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 面積通常 ≤ 8㎡ 租金約合人民幣2500~4000/月 劏,意為割 劏房通常指一個住房單位 被切割成很小的部分 租給多家住戶
  • 走進疫情大暴發下的香港劏房,看到底層市民令人痛心的一幕
    圖片攝影:若拙那天(8 日),香港暴發第三輪新冠疫情,其中一宗案例就在深水埗附近。陳慧靈放心不下住在劏房中的黃女士,決定過來看看。"你們一定要戴好口罩。" 她鄭重提醒邊上的我們。" 隔壁等了 12 年,終於輪到公屋搬走了。" 黃女士兩眼放光,但很快就黯淡下來,因為她可能連排隊資格都沒有。她更要擔憂的,是房東會不會漲價,母子能否繼續住在這間劏房。疫情就是場 " 災難 "黃女士遭遇只是全港劏房租戶的一個縮影。
  • 港人炒股博買樓 滬人賣樓為炒股
    ■記者 曾敏儀、顏倫樂  恒生指數4月8日暴升961點,27歲的Kevin雖然從未有過買股經驗,但面對市場一片唱好之聲,當日亦膽粗粗入市。他的入市勇氣,源於家人的投資經驗:「阿媽教落,股市每7年就有一次賺錢機會,每次都要把握。」
  • 當一群高收入者決定不花錢:住公司、吃剩菜,前所未有的快樂
    與這些年紀輕輕的負債一代形成鮮明對比的,  是一群Freegan,意為「不消費主義者」,  住公司,吃剩菜,翻垃圾箱,不購物,  憑藉社會生產的剩餘物滿足吃穿住行基本需求。  有的甚至不上班,將積蓄贈予他人,  拒絕被納入現代貨幣體系。
  • 港人生育率全球最低?政府急了冀「催生」
    若排除「單非」嬰 實際生育率更低羅致光引述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World Factbook(《世界概況》)的數據,就全球224個國家或地區於2017年的生育率作出估算。結果顯示,香港的出生率排行尾四,平均每名婦女生育1.19個孩子,較港府公布的1.126為高。
  • 港人平均壽命世界第一
    港人平均壽命世界第一 香港,貧富差距世界第一、每週工作時長亞太區第一、高房價全球大城市第一、光汙染全球第一香港,生活工作「壓力山大」、居住環境逼仄、城市狹小擁擠、貧困人口中三分之一是老人……但在這樣的生存條件下,港人是怎樣做到健康長壽的呢?它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對於內地日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借鑒和參考。  超越日本,港人平均壽命全球第一 自1985年以來,日本女性一直蟬聯世界第一長壽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