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買樓難,「再奪」Demographia買樓調查榜首。(資料圖片)
眾所周知,本港樓價高,為港人帶來極大負擔。有調查指,香港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地區,樓價對入息比率由2016年的18.1倍進一步惡化至19.4倍,數字是歷來最高,即港人不吃不喝19.4年才能買得起一個住宅單位。
遠遠拋離亞軍雪梨及季軍溫哥華
Demographia International指,本港供樓負擔比率高達18.1 倍,冠絕全球。﹙林振東攝﹚
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調查,香港的指數居於最難負擔的首位,屬於極度嚴重負擔不起,遠遠拋離第2及3位分別為澳洲雪梨及加拿大溫哥華,兩地分別為12.9倍和12.6倍。
香港2000年初住房負擔遠較現時佳
本港供樓負擔比例持續惡化。(羅君豪攝)
該調查覆蓋9個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中國、愛爾蘭、日本、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及美國,共293個大城市的樓價數據,而香港是該調查唯一的中國城市。調查以當地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入息中位數,計算當地的樓價負擔能力,而統計數據截至去年第3季。
該報告指出,在2000年初香港的住房負擔能力遠較現時為佳,報告引用香港中文大學的資料顯示,以一個約430平方呎面積的住宅單位計算,2002年的樓價對入息比率為4.6倍,到2015年已升至15.7倍。
返工做老細 歸家踎劏房
據統計處公布的全港劏房統計數字,全港約有21萬人居於劏房。倘翻查其中的細項,卻會發現當中有3100多人屬於經理及行政級人員,佔整體2.8%,亦佔全港同工種約0.82%,即每100多名經理及行政人員,便有一人居於劏房之中;居於劏房的「老細」,可能就在你我身邊。
統計處最新公布的數字透露,全港約3100名屬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居住於劏房內,佔整體2.8%。(資料圖片)
據統計處報告,一如坊間的認知,居於劏房的住戶大都以基層為主,倘以職業劃分,其中36.5%屬於服務工作及鎖售人員,即約有4萬多人;而另有26.6%劏房住戶,屬於非技術工人,約有近3萬人。
值得注意是,有3,109名劏房住戶,竟然是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即坊間俗稱的「老細」。而另有1,917人的職業,亦是專業人員,兩者加起來佔劏房住戶工作人口的4.5%。倘以職業計算,全港約有0.82%的經理及行政級人員,要居於劏房之中,而全港約有0.7%專業人員,現居於劏房之中。
住劏房存錢為下一代著想
有團體指有家庭住在劏房,亦是為了下一代著想。(資料圖片)
即使在香港領取高薪的一族,原來亦避不過住劏房的命運,背後的原因是否樓價太高?葵湧劏房居民大聯盟發言人吳堃廉指出,平日亦曾接觸經濟較寬裕的劏房家庭,他們即使可負擔私樓單位的租金,但每月租金已佔整體收入4至5成,根本難以儲蓄,情願住劏房儲錢留給子女,「睇唔到有希望買到樓,即使儲錢,都係為咗日後畀小朋友讀書。」
資料來源:HK01、統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