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慶山出土94個漢字木簡,距今大約1500年,出土陶器卻逗壞專家

2021-02-08 歷史知識小達人

眾所周知,中國從西漢開始就已經有藩屬國,中國歷代王朝多對藩屬國採取懷柔政策,厚往薄來,很少幹預其內政,卻無償為其提供保護。藩屬國是指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從屬並受制於他國的國家。像我國歷史上漢、唐、明、清等幾個大一統朝代,都有許多藩屬國,而我們熟知的藩屬國有朝鮮半島、琉球、東南亞各國和西亞等一些國家。

這種宗藩關係表面上看似是不平等關係,周邊國家要向中國稱臣納貢,受中國皇帝的冊封,並由中國賜予印璽。但是實際上這種宗藩關係只是維繫中國和周邊各國友好關係的一種形式,原則上並不幹涉藩屬國的內政。中國作為「天朝上國」總是本著「薄來厚往」的原則,對朝貢藩屬國給予大量的賞賜,其價值遠遠超過朝貢者所進貢的物品,所以各藩屬國總是樂於來華朝貢。

前段時間,在韓國的慶尚北道慶山市瓦村面小月裡遺址出土了一枚木簡,據專家介紹木簡長約74.2釐米,上面刻有94個漢字,材質是經過打磨的彎木製成,這也是迄今為止韓國境內出土的最長木簡。韓國專家表示這枚竹簡距今大約1500年,木簡上記錄了6世紀朝鮮半島新羅時期的土地管理情況,包括意為水田的「畓」,還有代表徵稅土地面積單位的「結」或「負」;意指住在同一山谷內的特定族群的「谷」,與課徵堤堰租稅有關的「堤」。

韓國文物局專家表示,與木簡一起出土的還有人臉形狀的陶器,陶器共有三張表情不同的面孔,專家推測為祭祀用途,而陶器表情也逗壞專家。韓國文物局表示,在古代「結」和「負」這兩個字,被認為是朝鮮半島實現三國統一後的用語,但通過此次考古發現,這兩個字在6世紀就已開始使用而非7世紀,這也讓人們普遍認同的歷史提前了一個世紀。

韓國專家們表示,從字體和內容來看,這很有可能是記錄慶山附近地區土地現狀的木簡。通過木簡業可以了解當時以山谷和堤壩為中心的地方村落的地理環境,為增加農業生產力而建造的堤壩和位於其周圍的水田的存在、收取租稅的中央政府的支配狀態等。韓國專家高度評價這枚木簡出土,對研究新羅時代的地方行政體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相關焦點

  • 韓國出土一雙1500年前的銅鞋 專家:墓主可能是王族
    韓國慶州發掘的鍍金銅鞋(韓國文物部門)據韓聯社27日報導,韓國慶州市皇南洞一座新羅王朝墓葬中,發掘出多件文物珍品,其中一件鍍金銅鞋,距今大約1500年,專家推測墓主可能是王族。資料圖:韓國此前在全羅南道羅州市發掘的鍍金銅鞋韓國文物部門和慶州市政府27日表示,由於發掘工作仍處於初期階段,銅鞋只能看到大概形態。據推測,該鞋可能在5世紀晚期或6世紀早期製成。
  • 湖南玉蟾巖陶器的出土最早 距今約一萬八千年
    盤古開天闢地前面文章中我們敘述過三大經濟文化區中的狩獵採集經濟文化區,因考古工作不夠深入難以分期外,把新石器時代按照時間先後順序又劃分以下幾個時代:盤古時代—距今約年 – 前4800年);趙寶溝文化 ( 前7350年 – 前6420年);北辛文化 ( 前5400年 – 前4400年) 北辛文化是炎帝文化;河姆渡文化( 前5000年 – 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是虞舜早期文化;大溪文化 ( 前4400年
  • 新鄭出土鄭國陶器,上面刻有神秘符號,專家:它是我國史前的文字
    新鄭鄭國祭祀遺址中出土東周時期的陶器;專家發現上面刻有神秘符號,這些符號很可能與祭祀活動有關;仔細觀察,它們像極了我國一種史前文字——甲骨文;就目前來看,由於時代久遠,甲骨文的研究進展相當緩慢;然而,專家發現,這些符號是另外一種文字,它的形成比甲骨文還早!這是什麼文字呢?
  • 馬家浜遺址,出土戴著風鏡的航天員陶俑,專家說:它的身份待確定
    1959年3月期間,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浙江省博物館、杭州大學歷史系、杭州師範學院歷史系等6個單位,組成了一支聯合科考隊,對該地進行了保護性發掘。此次發掘面積超過了15000平方米,發現該古代遺址共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灰黑色黏土層,並伴隨有紅燒土層與淤泥層,平均厚度約為50釐米,主要包含獸骨、石器、骨器、以及各種質地的碎陶片。
  • 徒駭河惠民縣段清出兩千年前漢墓,出土14件陶器隨葬品
    ◤濱州市博物館研究員、山東省考古學會理事張卡查看出土的陶罐。近日,山東省濱州市徒駭河惠民縣段在清淤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在河床下發現一處漢代時期的墓葬群。目前,文物管理人員已對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和清理,並出土14件陶器隨葬品,種類有罐、鼎、博山爐等,以壺、罐居多,距今有2000多年,其中漢代時期陶鼎和博山爐是第一次發現,填補了惠民縣博物館的空白。3月28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杜橋村徒駭河的東岸邊,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在對面的河床有工作人員正在對墓葬進行發掘作業。
  • 「老王說隴史」現存年代最早的紙畫出土於玉門,距今已有1600多年
    現存年代最早的紙畫出土於玉門,距今已有1600多年玉門出土的千年古畫 資料圖片河西走廊古墓的發現這要從一次搶救性考古發掘說起2003年為了配合西氣東輸工程,文物工作者對線路所經之處的文物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7月,人們對玉門官莊子一處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了5座古墓葬,計有陶、銅、鐵、木器等文物30餘件。在第一座古墓上,就有新發現。這是一座為穹隆式頂單室土洞墓,由斜坡式墓道、墓門、甬道、單墓室及雙壁龕組成,地表封土呈丘形,墓門拱形,墓門與墓室之間有甬道,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一雙皮鞋,專家用這些辦法,終於將其修復完成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1959年時,隨著我國對於歷史遺存的高度重視,全國各地也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考古行動。位於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吐魯番市,也同樣出土了一座距今約有1500多年的古墓——阿斯塔那墓地。
  • 漢墓出土一件詭異「陶器」,考古家卻說是洗腳盆,歷史專家無語了
    那是在上世紀的70年代,具體時間是在1975年,地點在現在的貴州興義市萬屯鎮新橋村,當時新橋村有一個老鄉拉著自己的牛在田地裡耕地,沒想到卻意外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石板,看到石板的出現,我覺得大家應該幾乎猜得到肯定和古墓有關吧
  • 遺址中出土一個三位一體杯子,專家研究80年,仍破解不了其中奧秘
    遺址中出土一個三位一體杯子,專家研究80年,仍破解不了其中奧秘上世紀40年代,我國的一支考古隊不遠萬裡的從北京來到甘肅省臨洮縣馬家窯村,對這裡早前發現的上古文化遺址進行了一個全面的考察挖掘工作。考古隊在這裡挖出了上千件的上古時期的珍貴文物,其中大部分都是石器,骨器,陶器,木器等等。這些文物內蘊深厚,形態各異,造型華美,反映了我們的祖先 在當時已經具有一定的生產和創造能力,能夠自主的創造各種生活用具。而且這些文物的出土,對我們研究與之相關聯的仰韶文化,做出了豐富的實物證據。
  • 湖北古墓出土40把「機槍」,距今已1700年,專家:果然是他發明的
    尤其是越王勾踐劍出土的時候,時隔千年,這把青銅古劍依舊寒氣逼人,沒有任何鏽跡,考古人員稍微不注意,拿的時候就割破了手指,鋒刃無比,從這把劍中似乎能夠窺見當年的刀光劍影。 古代的兵器,雖然沒有如今炮火猛烈,卻也是無數智慧的結晶,在上個世紀90年代,湖北宜昌某處建築工地上出土了40把「古代機槍」,且距今已經1700年歷史了,究竟是誰,有這樣的聰明才智
  • 河南出土龜甲文字,比甲骨文還早四千年,難道它是最古老的漢字?
    然而,在近些年來的考古過程中,專家們卻發現了這樣一組組特殊的神秘符號,在通過對這些龜甲文字進行研究之後,專家們也發現這一文字的出現要比甲骨文足足早了四千年,而這一發現也很有可能會讓中國的歷史起點得到進一步的提前。那麼,這種特殊的龜甲文字究竟是何來歷?它對於中國歷史研究而言,又有著怎樣特殊的意義呢?
  • 「內蒙古」「通遼」扎魯特旗南寶力皋吐墓出土玉器掠影
    這周末整起了內蒙古博物院的圖片,又發現個出土的玉璇璣,便發散開去,尋找該墓出土的其他玉器,才知道這不是幾座墓,而是一片規模不小的,包括了墓葬、灰坑、房址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存。2006年,出土於M58的一件璇磯形白玉佩。
  • 人頭形器陶蓋鈕,甘肅鎮原出土的神秘雕塑
    以前,說過多件這樣的人頭型陶器。今天,我們來說說,甘肅鎮原出土的一件人頭形器陶蓋鈕。這是1987年的一次發現。那年,甘肅鎮原縣的文博人員,在進行田野文物普查時,從一個叫高莊的地方,發現了一件很奇特的彩陶殘器。這件器物為,人頭形狀,高15釐米,頸徑9.8釐米,紅陶製成。整個器物,中空,外形為人頭狀。
  • 越南古墓出土一道聖旨,上面全是中國古文字,越南專家向我國求助
    公元前2879年,洞庭湖的北面有一個叫「文朗國」的小國家,野蠻尚未開化,秦始皇完成大一統之後進攻起百越地區,佔領了文朗國的中部和北部,這些地方就成了我國的領土,秦始皇在這裡設立了三個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這個象郡其實就是今天的越南。
  • 距今16000年的頭蓋骨出土,當年的「中國人」長啥樣
    但是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中國不應該這有這麼短的文明歷史,因為我們曾經出土過一件距今約9000年的文物,也就是震驚中外的賈湖骨笛。不過僅僅一個笛子實際上並不足以證明中國的文明史有9000年,不過因為有了這個先例,所以中國的考古學家們並沒有放棄,一直在試圖發掘古遺蹟,想要找到能夠證明中國有更久文明史的文物資料,不過至今還沒有尋找到足夠有力的證據,還是比較令人可惜的。
  • 1962年,江西發現萬年「仙人洞」,專家:水稻最早或起源於中國
    在大約距今5000-4000年左右,水稻開始由長江流域,逐漸普及到黃河流域。到了夏商周時期由於生產力進步,以及水稻栽培技術得到提升,所以種植水稻的區域進一步擴大。同時,也基本上形成了古代水道分布的大格局。 從神農「嘗百草,辨五穀」開始,「五穀」便開始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並且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糧食。
  • 專家:看看出土的文物,不敢研究了
    據《文史知識》中載:「三星堆文化是分布在中國西南的四川盆地內,年代範圍大致在公元前1700年軍前1200年問的青銅文化。該文化以四川省廣漢市南興鎮三暈堆遺址為典型遺址,範圍廣大,因該遺址最主要的考古工作和最廈要的考古發現都集中在名為「三星堆」的土丘周圍,故名。」
  • 三星堆周邊發現重要遺址,出土的陶豬長相讓人陷入沉思……
    你相信跨越了3000年的靈魂和創意竟然相同嗎?換我我不信,但是這次的三星堆出土文物可算是讓人開了眼界。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8日公布,在三星堆周邊發現重要遺址——聯合遺址!專家認為,此遺址應該是三星堆古城遺址周邊一重要聚落,涵蓋了近5000年來連續不間斷的區域發展史。聯合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南豐鎮聯合村1組,南距三星堆古城遺址約8公裡。
  • 距今4000年貴族墓的定製隨葬品長啥樣?
    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位列其中,該遺址出土的距今超過4000年的多組專為墓主「定製」的明器頗為引人關注。餘莊遺址M10貴族大墓,內有2具屍骨和33件明器12月5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來到餘莊遺址考古現場進行了實地探訪。
  • 河南新砦遺址出土3800年前彩繪陶鳥 或見證夏早期「東夷亂夏」
    經專家研究,這件新出土於河南新砦遺址、距今約3800年的彩繪陶鳥,或見證了文獻中記載的「東夷亂夏」「太康失國」那段歷史。  彩繪陶鳥是一件獨具風格的高等級文化遺物,出土於一個編號為H52的灰坑中。  根據陶鳥足部殘缺的特點,專家推測它應是一隻站立的鳥,與大汶口文化的「鳥形神器」,良渚文化玉璧「立鳥祭壇」上的立鳥神器相似,反映出新砦文化具有一定的東方因素。  「陶鳥整體造型栩栩如生,略有所思,給人以神聖感和敬畏感,使用硃砂彩繪應與宗教祭祀活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