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條由美國總統的"死敵"《紐約時報》曝光的消息,讓他再次成為焦點。
這條消息的大意是,美情報單位斷定:俄軍情部門向阿富汗塔利班關聯組織秘密提供賞金,鼓勵他們擊殺美軍。
俄羅斯、阿富汗、塔利班、殺美軍,每一個詞都是美國人關心的熱點。
不出所料,這條爆炸消息第一時間上了社交媒體熱搜。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消息屬實,為什麼焦點是美國總統呢?
這是因為俄羅斯殺美軍的情報,川普已經知道了,但是從三月到現在,白宮居然一直沒有反應!!!
如果是俄羅斯殺了美軍,了解一切的美國總統做了什麼呢?
川普向俄羅斯示好,說美國和俄羅斯擁有偉大友誼;在G7峰會被德國總理默克爾拒絕後,美總統還邀請俄羅斯加入G7峰會……
在《紐約時報》的報導下,美國總統再一次扮演了通俄的角色,成為了俄羅斯在美國的臥底。
但是這個所謂的"大新聞",越看越有假新聞的特質。
首先,新聞的指向性過於明顯,直接指向美國總統和普京的關係。
這則新聞以美國情報機構透露為開頭,一下子就真偽莫辨了,因為信息的來源無法確認。在新聞將美國總統塑造成通俄分子,目的可疑。
其次,俄羅斯不具備動機。
且不說俄羅斯是否資助塔利班,在地緣政治上,敵友都不是永恆的。美國資助過多少恐怖組織,想想當年的拉登,自己心裡應該有數。
阿富汗戰爭已經進行了18年,燒掉數千億美元今年2月,美國和塔利班達成和平協議。
但是一個月後,塔利班宣布恢復部分行動。這說明各方勢力仍在博弈。
俄羅斯若在此時講理殺美軍,請問好處是什麼?無解。
再次,《紐約時報》在總統大選前發出了這條消息,時間點把握得過於精準!
現在我們來看看各方的反應:
白宮方面,第一時間否認,稱消息說川普聽取過簡報,這不正確。
俄羅斯方面,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否認了指控,並諷刺稱這個生硬的故事生動說明了美國情報機構宣傳人員智力低下。
塔利班方面,發言人強烈抗議這一指控,塔利班(對美國)19年的戰爭並不歸功於任何情報機構或外國的善舉,也不需要任何人來明確目標。
如果說當事人的反應是正常的話,那美國總統的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表態真是的很戲劇化。
據說拜登當即發飆,說自己聽到報導後"出離憤怒",這是"背叛",川普的總統寶座是普京的"禮物","如果我當選總統,普京將會接受挑戰。"
美國的政黨之爭確實非常戲劇化,在重要的問題上,沒有弄清楚真相的動力,也沒有大是大非,只要是可以潑對方的髒水,都要潑出去。
和川普一樣,拜登同樣利用了美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
最倒黴的人是誰?不是美國總統川普,而是躺槍的俄羅斯。美國國內的反俄情緒必將高漲,最嚴重的後果是,對俄羅斯進行新制裁。
俄羅斯,比竇娥還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