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為什麼不殺張良?

2021-02-23 一點點資迅

呂后之所以不殺張良,是因為張良還沒有被呂后殺的資格。

別笑,認真的。

劉邦曾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其實韓信、張良與蕭何也代表了劉邦集團三股勢力。

韓信代表的是諸侯王的勢力,他們是漢朝的小股東

漢朝真正變成中央集權式的帝國要到漢武帝中後期,在此之前,漢朝其實和秦沒什麼區別,也是郡縣制和分封制相結合;甚至漢高祖劉邦的「皇帝」都是韓信等諸侯王投票「選出來」的。

所以韓信、彭越、英布、韓王信這些諸侯王不是劉邦的臣子,而是漢朝小股東。

所以韓信去樊噲家做客的時候,樊噲跪迎時對韓信自稱「大王乃肯臨臣。」要知道樊噲可是呂后的妹夫,地位不低,然而樊噲見韓信是行臣子見君王的禮節,自稱「臣」。

所以,劉邦和呂后兩口子要防止漢朝重蹈秦的覆轍,那麼首先要對付的也是諸侯王;所以我們看到韓信、彭越之死都有呂后的參與。

蕭何代表的是劉邦老班底

蕭何代表的是劉邦「豐沛元從」,也就是劉邦起家的老班底,這些人和劉邦是有正式君臣名分的,他們是劉邦的集團的「高管」,但是本質上還是打工者。

雖然蕭何、曹參這些人不是「股東」,但是劉邦集團中高層幾乎都是豐沛元從,所以他們的隱形勢力最大。

呂后臨朝,在已經剷除了韓信、彭越、英布這些「小股東」後,蕭何、曹參這些豐沛老人才是呂后真正的目標;甚至可以說呂后都不敢想「剷除」他們,只是想自己和劉氏江山不被這些「老員工」搞下去。

我們看《史記》和《漢書》,即使漢文帝這樣被陳平、周勃迎來做皇帝的人,對周勃、陳平都沒什麼好印象:

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將,習兵事,多謀詐……今已誅諸呂,新喋血京師,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

漢文帝最信任的臣子評價周勃、陳平「多謀詐」、「不可信」。

而漢惠帝死後,張良之子是怎麼評價豐沛元從的呢?

闢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

張闢疆言下之意就是呂后害怕豐沛元從,一定要諸呂掌握長安的城防才放心。

張良代表的是劉邦勢力第三種人:外來「高管」

張良代表了劉邦集團第三種人,外來「高管」;他們不是從沛縣就跟隨劉邦起兵的老部下,也不像彭越、英布這樣自帶「本錢」來合夥的,但是他們往往彌補上了劉邦集團很多地方的短板。

比如劉邦在漢末與其他勢力打交道的時候多用張良,為什麼?張良家世代韓相,是舊六國的貴族;而蕭何只是寒族小吏,和舊六國勢力打交道,蕭何身份不夠。

等到漢朝建立後,張良這些「外來高管」作用就急劇下降了,所以張良才會在漢初「神隱」;但是當劉邦和呂后這對夫妻有了矛盾之後,或者說當呂后發現「豐沛元從」已經尾大不掉之後,張良這些「外來戶」利用價值又有了。

呂后要制衡曹參、王陵、周勃這些豐沛元從的勢力,她應該依靠哪些人呢?

除了自己家族勢力以外,以張良為代表的「外來高管」就是呂后要團結的目標了。

因此,呂后之所以不殺張良,最重要原因是張良還沒資格被殺;而等剷除了非劉姓諸侯王后,豐沛元從才是皇族心腹大患,此時張良為代表的「外來戶」就是皇族團結的對象了。

- END -

內容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感 謝 關 注,歡 迎 分 享!

相關焦點

  • 張良做了這幾件事,讓呂雉不敢私下殺了他,還感動了呂雉
    呂后是一位有政治經驗的精明女人,她不是隨意殺人的,她要殺的要麼是挑戰她在後宮的地位的,要麼是因掌兵權而威脅到劉邦政權的,要麼是危害到她和她兒子劉盈的權利的,而張良不僅不屬於這幾類人,而且還對呂后有幫助有好處,所以,呂后不是不殺張良,而是不必殺他,也不願意殺他,具體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漢高祖劉邦為什麼不殺謀聖張良!
    張良是一個大謀士,為劉邦立下蓋世奇功,此人神機妙算,謀略過人,被稱為「西漢三傑」之一。 按理說功高震主,張良又不是劉邦的故人,為何劉邦對張良如此放心,不忍心下手呢? 另外劉邦的老婆呂雉也很信任張良。那麼劉邦夫婦為何不殺張良?
  • 漢初三傑,呂后殺了韓信,為什麼不殺張良蕭何?不敢,還是不屑?
    其實也不一定真的「輔佐」太子,替劉盈出謀劃策、任勞任怨,只要在太子身後站一會兒,被劉邦看到了,就會認定「太子羽翼已成」,不敢再動「易儲」之念。這段故事,大家都熟悉。那麼問題來了,請「商山四皓」出山相助,是誰出的主意?是呂后自己想到的嗎?不是的,是張良給呂后提的建議。
  • 賢惠的呂雉,為何會做出人彘事件和冤殺韓信,權力嗎?
    雉派建成侯呂釋之攔住留侯張良為她謀劃,張良推辭稱高祖「以愛欲易太子」、旁人無計可施;呂釋之堅持,張良於是出主意讓建成侯和太子懇請高帝求而不得的商山四皓輔佐,以為太子助力。當時呂后令其兄建成侯呂澤找張良,張良對呂澤說:「陛下在戰爭困難的時候確實能夠聽我的意見,但是,如今是因為愛而要廢長立幼,這已經不是靠說能了結的事。
  • 漢朝心狠手辣皇后呂雉:誣陷韓信謀反,用一句話殺死彭越九族
    公元前205年,楚漢戰爭中彭城之戰,老公劉邦敗北,老婆呂雉與太公被俘。她被項羽架到兩軍陣前,以烹殺她威脅她的老公。可是無奈,老公還是沒能改變自己無賴的本性,居然笑嘻嘻地說,你愛殺就殺,悉聽尊便。當時,我想呂雉心裡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涼。
  • 呂雉怎麼死的?揭秘呂雉人彘酷刑
    而這時的呂后,早已視戚夫人為眼中釘,為了爭奪太子之位,便多次請教張良。再一次酒宴中,劉邦深深敢知太子羽翼已經成熟,不能夠被廢掉。    劉邦去世後,呂后便將戚夫人抓起來,相當做下人使用,後來又將其頭髮剃光,用鐵鏈子鎖住其腳,打扮的猶如一個乞丐,後被關押在一間很潮溼的房間。後來呂后為了讓她遭受到更大的折磨,便實施了「人彘」酷刑。
  • 張良(漢初三傑之一)
    劉邦曾說,他之所以天下全靠這三個人,他曾說「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治理國事,繳納賦稅,我不如蕭何、領兵打仗管理軍隊,我不如韓信」而這三位的結局大不相同,一個善終,一個退隱,一個被殺。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張良。
  • 陳平在謀略上一點兒也不輸於張良,為何後世稱頌張良貶低陳平
    (張良劇照)一、陳平講術,張良講道。但卻說明,曾國藩的笨,一點都不妨礙他做「聖人」。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個人很聰明,也就意味著他有謀略。但是,謀略是建立在欺騙的基礎上的。只有通過欺騙,才能實現謀略的價值。因此,在謀略的使用上,就有不同的方式。
  • 劉邦欲廢黜太子,呂后問計張良 張良:請來這四人,可保無虞
    那麼張良又是如何幫助呂后,幫助太子劉盈,來應對漢高祖劉邦的意欲廢黜之舉的呢?沒錯,就是靠著出人意料的計謀。劉邦、呂雉、戚夫人呂后,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在她嫁給劉邦之時,劉邦尚不過只是一個泗水亭長,生性更是「無賴」一般。而在慶祝喬遷的宴會上,呂父但見劉邦相貌便決定將年輕的呂雉許配於他。之後呂雉在家相夫教子,為劉邦生下了劉盈以及魯元長公主。
  • 劉邦靠張良韓信打天下,他要殺韓信的時候,為什麼張良不出手相救
    喜歡漢朝的朋友們都知道,漢初有三傑,有才幹的張良,識人的蕭何,有才幹的韓信。上述三人可說是漢朝的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曾說過,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人,所說的正是漢初三傑。而且劉邦這個人,雖有雄心壯志,但在得了天下後,卻還想要千秋萬代。
  • 歷史上張良,蕭何,韓信是怎麼死的?
    而且做了準備,準備把監獄中的人都放出來,讓他們攻打皇宮,當時看守京城的人是劉邦的妻子呂雉,他們要把呂雉抓起來殺了,結果被人告發,告發的人是韓信手下的一個人,犯了錯誤,被韓信抓起來,準備殺頭,結果這個人的弟弟知道了,就向呂后,通風報信!呂后聽後,立馬讓蕭何過來商量,蕭何說他自己親自去找韓信把他騙到宮裡除掉,到了韓信住所,對韓信說,前方傳來捷報,咱們皇帝打了勝仗,群臣都要到皇宮裡面祝賀!
  • 陳平謀略在張良之上,職位也高,為何後世多稱讚張良而非陳平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劉邦之所以能夠登上帝位,張良可謂是功不可沒,其實劉邦的手下除了張良外,還有一個謀臣,單就謀略而言,他比張良還要高,而且漢朝建立後,他的官職也比張良要大,此人便是陳平。可是後世之人都在稱讚張良,而對於陳平的評價就怎麼樣了,這是為什麼呢?陳平的策略講術,張良計策講道。
  • 呂雉史稱「呂后」,是秦始皇實行皇帝制度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
    沛邑令維護朝廷的利益,逮捕了劉邦的父親和呂雉,呂雉在監獄裡飽受獄吏的欺侮和凌辱。沛邑主吏蕭何和劉邦是生死之交,積極活動之下,劉邦的父親和呂雉得以釋放,隨即也上了芒碭山。 楚漢戰爭時,項羽曾將劉邦的父親和呂雉抓獲,押為人質。一次,項羽準備將劉邦父親和呂雉烹殺,以逼迫劉邦就範。而劉邦卻說:「我父即你父,我妻即你嫂。你若烹殺他們,還請分我一杯羹湯喝。」
  • 張良晚年,3年不食五穀,5年足不出戶,留下一傳承影響至今2000年
    在之後劉邦與項羽的對抗中,張良頻頻提出正確意見,為劉邦勢力的發展與壯大立下了不世之功,劉邦稱讚他「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而當劉邦的皇位越坐越穩時,張良開始選擇邊緣化自己。張良體弱多病,他常以此為藉口辭卻不就很多重要職位,基本上不插手宮廷政治鬥爭。
  • 被項羽囚禁3年的呂雉都經歷了什麼?讓她後來被稱為「毒後」
    但是她們不知道的是,這往往也是後宮的掌權人皇后的禁忌。史上非常著名的呂雉和戚夫人之間的恩怨就和這些有關。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呂雉的"毒後"稱號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實呢?這一切都要從公元前206年說起。當時劉邦被項羽封了王,但是他和他的家屬還是處於分隔兩地的狀態。
  • 漢高祖劉邦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糟糠之妻呂雉的?
    劉邦與呂雉。在皇帝中,凡是有糟糠之妻的人都是開國皇帝,並且青年時處在困厄微末之中。
  • 呂雉為什麼要把戚夫人弄成人彘?多大的仇和恨?才下手這麼重
    成了可以讓自己無憂無慮,一旦不成,她會受到死亡的威脅,因為呂雉本身就憤恨她,將呂雉的孩子推下去,將自己的孩子扶上太子位,豈不是讓呂雉心中的怒火又再一次燃燒?事實證明,戚夫人打的算盤失敗了,她給自己挖了一個巨大的坑,最終自己跳了進去。雖然劉邦有想更換太子的想法,但是沒能執行,因為呂雉和群臣都不同意。
  • 張良、蕭何、韓信,為什麼死的是他?
    如劉邦所言,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各有所長,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很難說他們三人之中誰的功勞最大。三人功高皆確定無疑、都足以震主;最終結局卻只有韓信招致殺身之禍。為什麼三傑之中劉邦只殺了韓信,而放過了蕭何與張良呢?
  • 韓信被殺時,張良為何不出手相救?原因令人無奈
    楚漢戰爭結束後,劉邦開始了分封功臣,而韓信、張良和蕭何作為西漢三傑,無疑是功勞出眾。可後來,呂后用了蕭何的計謀誅殺韓信時,張良為何不出手相救呢?首先,張良是站在劉邦這邊的,他跟隨劉邦較早,而韓信屬於後來加入的,他們二人之間沒有過多的瓜葛。
  • 劉邦死後,戚夫人慘變人彘,不怪呂雉殘忍,只怪其咎由自取
    這正值花季的呂雉嫁過去就要過苦日子,還要給人家當後娘,擱現在,誰願意。面對比自己大十幾歲的窮夫君,呂雉沒有抱怨,反而安心當起了小媳婦。給劉邦生兒育女,洗衣做飯,侍奉雙親,耕地種田,任勞任怨。就算劉邦一天不著家,還在外面和別的女人鬼混她也不曾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