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天帶你遍歷10年,體驗古希臘的偉大作品—荷馬史詩之伊利亞特

2021-01-19 一柸浮華

吟遊詩人荷馬帶你用4天了解西方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荷馬史詩之伊利亞特。一部作品能夠以史詩的體裁被定義,先拋開它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甚至是歷史地位不談,它最直白地告訴我們的是,作為一部歌頌英雄功績的長篇敘事詩,作品一定很長,確實《荷馬史詩》分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史詩都分為24卷。

《伊利亞特》

伊利亞特全詩共15693行,它主要描述了一場延續了十年之久的戰爭,一個希臘人遠徵特洛伊城的故事。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歌頌了擁有優良品格,驍勇善戰的英雄。如果要從頭到尾,平鋪直敘地寫一場戰爭,第一年,第二年,甚至第十年,僅僅二十四卷是絕對不能夠寫完的。而伊利亞特的巧妙之處,在於是用短短4天的時間集中敘述了十年的特洛伊戰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最後51天。

《特洛伊戰爭之源——海倫》

阿喀琉斯的憤怒是伊利亞特的主題,在特洛伊戰爭持續到第九年的時候,作為對戰的雙方,希臘人和特洛伊人仍然僵持不下。特洛伊戰爭的第十年,事情發生了突變,起因就像整個特洛伊戰爭的起因一樣——為了一個美麗的女人,這個貌美的女子是太陽神阿波羅祭司的女兒克律塞伊斯,她是阿喀琉斯從特洛伊搶來的美麗女俘,但作為戰利品,她卻被分給了統帥阿伽門農,因為王的女人必須是最美的,而阿喀琉斯得到了一位公主勃裡撒厄斯。這件事情給阿喀琉斯的憤怒埋下了一個種子。

再後來阿波羅的祭司想要贖回女兒,但阿伽門農不給,阿波羅聽到祭司的祈求降下懲罰,阿喀琉斯代表整個軍隊逼迫阿加門農歸還祭司女兒,阿加門農不得不歸還後一氣之下又搶了已經屬於阿喀琉斯的公主,阿喀琉斯不但被搶走心愛的公主甚至還被侮辱,這使得阿喀琉斯憤怒並退出了戰爭。因為一個女子,統領和將軍把戰爭棄之不顧,反目成仇,讓人不得不唏噓。

影視作品中的英雄阿喀琉斯

失去了英雄阿喀琉斯的希臘方面,在接下來和特洛伊的對戰之中屢戰屢敗,他們被特洛伊人逼到了最後的防線,即使這樣,在阿加門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道歉後,阿喀琉斯也沒有原諒他,並拒絕出戰。因為英雄的驕傲不允許他像統領低頭,在希臘的這些英雄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們對自身尊嚴的維護,大概除了社會擔當和團體精神,個人的榮耀和意志的自由對英雄們來說也是不可拋棄的。在這種戰爭最危急的時刻,面臨戰船被焚的危險,阿喀琉斯的好朋友代替了他出戰,取得勝利但卻英勇戰死。得知噩耗的阿喀琉斯再次憤怒,不是身為英雄,就一直驕傲到絕不低頭,如果那樣的話,也不配稱之為英雄,向統領低頭認錯,並重返戰場與殺死好友的赫克託爾決鬥,並成功殺死了他,把他的屍體拴在馬車後面拖行數十裡,就這樣,阿喀琉斯復仇成功,即使這樣的做法並不符合一個英雄的所作所為。

好友為阿喀琉斯包紮

此時特洛伊方面的國王得知兒子赫克託爾被殺死的戰況,希望阿喀琉斯歸還屍體,阿喀琉斯最終把屍體交還給老國王。此時,伊利亞特這部史詩也到了結局,所有的事情,在英雄赫克託爾的盛大葬禮中落下帷幕。

赫爾託剋死後被拖行

用4天來描述10年的行文結構,讓伊利亞特這部史詩脫離了一般的敘事順序,也讓我們步步被吸引著看完了這個故事,伊利亞特除了與眾不同的結構特色,在他的語言用詞上,也是非常值得記錄的優美,其中所蘊含的真理也是深邃雋永的。短短4天之中,把十年所發生的事情都有所表達,以及戰爭的前因後果都有所提及。阿喀琉斯被阿波羅用神箭射中腳踵而死,阿喀琉斯身上唯一致命的弱點是由於腳後跟無法浸泡入冥河而造成的,阿喀琉斯的母親是因為聽到兒子年紀輕輕就會死在戰場的預言才想把他放入冥河成為不死之身的,阿喀琉斯的母親甚至想辦法不讓他去參加這場戰爭,可是神喻卻指出,沒有了阿喀琉斯的這場特洛伊戰爭,希臘一方勢必會輸,阿喀琉斯不得不參加這場戰爭,就這樣,所有的事情還是走上的命運給定的軌跡,阿喀琉斯為打敗特洛伊而犧牲的使命,也隨著他的倒下而實現。這個英雄人物,始終也沒有逃脫命運的「捉弄」。

相關焦點

  • 《荷馬史詩》——考研筆記2
    版本1:《荷馬史詩》由《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二部史詩組成,相傳為盲行吟詩人荷馬所作,故名《荷馬史詩》。它是現存最古老的希臘文學作品,代表了古希臘文學的偉大成就。《荷馬史詩》以傳說中的特洛伊戰爭為背景,《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二部史詩中充滿了鬥爭,但《伊利亞特》為憤怒的激情所籠罩,而《奧德賽》在鬥勇之外更多地表現鬥智。
  • 【古希臘】荷馬史詩和黑暗時代
    《荷馬史詩》相傳是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
  • 古希臘人的奠酒儀式—以荷馬史詩例
    就古希臘文獻而言,荷馬史詩在其文明傳承中居於核心地位,而其系年最早且文本完整,不失為研究奠酒儀式的適合資料。《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對奠酒儀式有著大量或詳或簡的生動描寫。聚焦荷馬史詩既確保了研究樣本的豐富性,也保證了證據的內在統一性。不過,荷馬史詩分別使用「choai」、「loibai」、「spondai」3個詞表述「奠酒」,按儀式對象則可分為兩類。
  • 《荷馬史詩》記載的古希臘「大英雄」其實是一幫殺人放火的海盜
    雖然現代人都將海盜視為海上盜賊,但是在古希臘文化中,海盜有時卻有著「英雄」的含義,這主要是因為古希臘的神話傳說造成的。在集古希臘口述文學大成的《荷馬史詩》中,古希臘文學家盛讚了古希臘英雄們的「海盜壯舉」,將其推上神壇。
  • 同學們:《荷馬史詩》不就是一本書的名字嗎?怎麼成兩本了?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荷馬史詩》,不過大家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認為它是指的一本荷馬寫的詩集。但其實不然,《荷馬史詩》其實指的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又譯《伊利昂記》)和《奧德賽》(又譯《奧德修記》)的統稱。
  • 古希臘的《荷馬史詩》距今多少年?同時期的我國處於什麼階段?
    荷馬,被譽為西方文學的始祖,與維吉爾、但丁、約翰·彌爾頓並稱西方四大史詩詩人。但其人是否曾經真實存在,至今也是一個未知之數。公元18世紀之前,歐洲人普遍都相信古希臘確實曾經存在一位這樣的盲詩人,其生活的年代在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之間,大約相當於我國的西周末年。
  • 荷馬史詩流傳史:神秘消失了千餘年,卻又突然神秘出現
    作為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荷馬史詩》影響極其深遠,至今未衰,如今不少西方學者甚至將《荷馬史詩》看成上古史書,將其作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歷史。然而,西方學者推崇備至的《荷馬史詩》,從公元前7、8世紀至文藝復興時代的流傳過程,卻堪稱一個神話一個奇蹟,令人難以想像。
  • 託福聽力:文化背景之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長詩,被認為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歐洲文學中最古老、最傑出的敘事詩。相傳史詩的作者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他生於愛奧尼亞(今土耳其西海岸),生存年代約是公元前8世紀的後半葉。
  • 荷馬史詩中的古希臘特洛伊戰爭後黑暗時代
    歷史文化之古希臘時期(二)-黑暗時代1100BC到800BC。黑暗時代,又稱英雄時代,荷馬時代。盲詩人荷馬所寫史詩記錄,敘述了邁錫尼文明的舊聞,但又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現狀,所以又稱此時代為「荷馬時代」。邁錫尼人由於常年徵戰,自己國力消耗巨大,一個特洛伊就攻打十年之久,高估自己的實力,導致戰爭拖延時間太長。邁錫尼文明衰落。
  • 荷馬史詩有三萬行,需要天量的羊皮紙,如何完整傳承下來的
    但荷馬史詩這一時期流傳過程中,有三點需要注意。 一,據說,《荷馬史詩》並非希臘本土作品,而是在小亞細亞流傳數百年之後,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前後,斯巴達古典政體的創始人呂庫戈斯將之引進希臘本土,皮西特拉圖在雅典執政時用文字固定下來。
  • 「荷馬史詩」中,神是命運的一部分
    本書選取世界文學史中最具「宗師」地位的作家及其最具「原型」意義的作品,以幽默活潑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解讀《堂吉訶德》《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蓋茨比》《麥田裡的守望者》等世界文學發展史中的巔峰之作,探究作家其人逸聞,解碼作品風格精髓。關於西方文化,有一種說法是「言必稱希臘」。這裡的希臘當然是古希臘。
  • 世界文化之謎,古希臘大名鼎鼎的詩人荷馬,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被認為是開創西方文學史的兩部偉大史詩,被稱為《荷馬史詩》。關於他的作者,偉大的詩人——荷馬,其身份問題,在古典文學家和考古學家中引發了長達幾世紀的爭論。爭論的核心是兩個問題:一是,古希臘歷史上是否真有荷馬其人?二是,《荷馬史詩》是否真的是荷馬所作?
  • 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奧德修斯的故事,古希臘不朽英雄史詩《奧德賽》
    奧德修斯的故事展現的遠不止是一段傳奇往事,還有古希臘人的生活、性情與為人,一個無比吸引人的人神共存的世界。卡爾維諾曾在《為什麼讀經典》裡說道:「 經典作品是那些你經常聽別人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 《荷馬史詩》中阿開奧斯人和阿爾戈斯人為什麼遠徵伊利昂
    荷馬: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史詩》:相傳是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荷馬史詩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①戰爭最後幾十天,圍城的最後一年,阿喀琉斯(伊利昂戰爭的半神英雄之首)的憤怒,因為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古希臘神話中的邁錫尼國王)和伊利昂爭戰中的希臘勇將阿喀琉斯的爭吵為由,阿伽門農與阿波羅祭司(古希臘神話中的光明與預言之神)的矛盾招致軍中瘟疫,而且在阿喀琉斯和阿伽門農爭吵中互相受到侮辱
  • 《荷馬史詩》——真實的歷史
    文學有文學的歷史,文學史就是文學家的歷史,在世界浩瀚文學長河裡,荷馬是一個極好甚至偉大的源頭,他的史詩其實也是真實的歷史。《荷馬史詩》的地位《荷馬史詩》分為兩部,分別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城牆開頭說荷馬是偉大的源頭,而不說他是輝煌的開端,因為源頭與開端是有區別的。
  • 荷馬史詩:一首充滿藝術與歷史的長詩
    #相傳在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有一位名叫荷馬的盲詩人留下了一部關於古希臘史前時期歷史的長詩。該詩分為《伊利亞特》(《伊裡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其內容是由古希臘史前時期的民歌、神話及英雄傳說組成。《伊利亞特》《伊利亞特》取材於古希臘特洛伊(特洛亞)戰爭,因此也被譯為「關於特洛伊戰爭的一首詩」。
  • 詩人荷馬真實存在過嗎?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神話最早、最重要的文字記錄,但是荷馬本身卻是一個神秘人物。幾個世紀以來,我們還是不能確定荷馬是誰,以及他是否存在。在還沒有《聖經》這類書籍的時代,《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有著特殊的權威和重要意義。荷馬的史詩和赫西俄德的《神譜》是關於古希臘神話最早的文字材料。沒有什麼比這些作品更重要、更具影響力了。甚至有人說,荷馬賦予了古希臘人諸神。
  • 希臘神話來源:赫西俄德的神譜——荷馬史詩——悲劇詩
    希臘神話的人物、故事、主題和教義,塑造了幾千年的藝術和文學。比如它們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和寫作、浪漫主義詩歌、當代小說、戲劇和電影中。當我們提到希臘神話一般會想到屬於古希臘人的全部神話故事和教義。這些都關係到他們的神和英雄,世界的本質,以及他們自己的文化和禮儀習俗的起源和意義。神話曾是古希臘宗教的一部分,研究神話也是為了了解古希臘的宗教和政治結構,以及社會文明的一般狀況。
  • 特洛伊戰爭與「荷馬史詩」
    本書選取世界文學史中最具「宗師」地位的作家及其最具「原型」意義的作品,以幽默活潑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解讀《堂吉訶德》《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蓋茨比》《麥田裡的守望者》等世界文學發展史中的巔峰之作,探究作家其人逸聞,解碼作品風格精髓。在現代知識的傳授中,「荷馬史詩」最固定的位置是在文學史上,它通常也被當作文學作品來閱讀。但對古希臘人顯然不是這樣。
  • 古老世界的永恆詰問:荷馬史詩的故事
    荷馬史詩作為西方文學的開篇之作,它的鼎鼎大名可謂家喻戶曉。但人們往往對它持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態度,讓它在書架上默默積灰。實不相瞞,我第一次拜讀《奧德賽》的嘗試就碰壁了。不到第三卷(荷馬史詩在亞歷山大圖書館被分節抄寫在莎草紙卷上,一卷即約為現在書籍的一章),我就被複雜的人名和文鄒鄒的詩句繞得雲裡霧裡,慚愧地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