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遊詩人荷馬帶你用4天了解西方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荷馬史詩之伊利亞特。一部作品能夠以史詩的體裁被定義,先拋開它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甚至是歷史地位不談,它最直白地告訴我們的是,作為一部歌頌英雄功績的長篇敘事詩,作品一定很長,確實《荷馬史詩》分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史詩都分為24卷。
伊利亞特全詩共15693行,它主要描述了一場延續了十年之久的戰爭,一個希臘人遠徵特洛伊城的故事。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歌頌了擁有優良品格,驍勇善戰的英雄。如果要從頭到尾,平鋪直敘地寫一場戰爭,第一年,第二年,甚至第十年,僅僅二十四卷是絕對不能夠寫完的。而伊利亞特的巧妙之處,在於是用短短4天的時間集中敘述了十年的特洛伊戰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最後51天。
阿喀琉斯的憤怒是伊利亞特的主題,在特洛伊戰爭持續到第九年的時候,作為對戰的雙方,希臘人和特洛伊人仍然僵持不下。特洛伊戰爭的第十年,事情發生了突變,起因就像整個特洛伊戰爭的起因一樣——為了一個美麗的女人,這個貌美的女子是太陽神阿波羅祭司的女兒克律塞伊斯,她是阿喀琉斯從特洛伊搶來的美麗女俘,但作為戰利品,她卻被分給了統帥阿伽門農,因為王的女人必須是最美的,而阿喀琉斯得到了一位公主勃裡撒厄斯。這件事情給阿喀琉斯的憤怒埋下了一個種子。
再後來阿波羅的祭司想要贖回女兒,但阿伽門農不給,阿波羅聽到祭司的祈求降下懲罰,阿喀琉斯代表整個軍隊逼迫阿加門農歸還祭司女兒,阿加門農不得不歸還後一氣之下又搶了已經屬於阿喀琉斯的公主,阿喀琉斯不但被搶走心愛的公主甚至還被侮辱,這使得阿喀琉斯憤怒並退出了戰爭。因為一個女子,統領和將軍把戰爭棄之不顧,反目成仇,讓人不得不唏噓。
失去了英雄阿喀琉斯的希臘方面,在接下來和特洛伊的對戰之中屢戰屢敗,他們被特洛伊人逼到了最後的防線,即使這樣,在阿加門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道歉後,阿喀琉斯也沒有原諒他,並拒絕出戰。因為英雄的驕傲不允許他像統領低頭,在希臘的這些英雄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們對自身尊嚴的維護,大概除了社會擔當和團體精神,個人的榮耀和意志的自由對英雄們來說也是不可拋棄的。在這種戰爭最危急的時刻,面臨戰船被焚的危險,阿喀琉斯的好朋友代替了他出戰,取得勝利但卻英勇戰死。得知噩耗的阿喀琉斯再次憤怒,不是身為英雄,就一直驕傲到絕不低頭,如果那樣的話,也不配稱之為英雄,向統領低頭認錯,並重返戰場與殺死好友的赫克託爾決鬥,並成功殺死了他,把他的屍體拴在馬車後面拖行數十裡,就這樣,阿喀琉斯復仇成功,即使這樣的做法並不符合一個英雄的所作所為。
此時特洛伊方面的國王得知兒子赫克託爾被殺死的戰況,希望阿喀琉斯歸還屍體,阿喀琉斯最終把屍體交還給老國王。此時,伊利亞特這部史詩也到了結局,所有的事情,在英雄赫克託爾的盛大葬禮中落下帷幕。
用4天來描述10年的行文結構,讓伊利亞特這部史詩脫離了一般的敘事順序,也讓我們步步被吸引著看完了這個故事,伊利亞特除了與眾不同的結構特色,在他的語言用詞上,也是非常值得記錄的優美,其中所蘊含的真理也是深邃雋永的。短短4天之中,把十年所發生的事情都有所表達,以及戰爭的前因後果都有所提及。阿喀琉斯被阿波羅用神箭射中腳踵而死,阿喀琉斯身上唯一致命的弱點是由於腳後跟無法浸泡入冥河而造成的,阿喀琉斯的母親是因為聽到兒子年紀輕輕就會死在戰場的預言才想把他放入冥河成為不死之身的,阿喀琉斯的母親甚至想辦法不讓他去參加這場戰爭,可是神喻卻指出,沒有了阿喀琉斯的這場特洛伊戰爭,希臘一方勢必會輸,阿喀琉斯不得不參加這場戰爭,就這樣,所有的事情還是走上的命運給定的軌跡,阿喀琉斯為打敗特洛伊而犧牲的使命,也隨著他的倒下而實現。這個英雄人物,始終也沒有逃脫命運的「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