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Blazer-陌生的熟人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是出了名的愛SUV。而在百年汽車史中追本溯源,大家都知道奔馳造出了第一輛汽車,但很少有人知道SUV車型的開創者是誰,或者隱隱約約明白,這可能是從大洋彼岸湯姆大叔那裡舶來的。
在SUV一詞的全稱解釋中,有一種說法被直接翻譯為「Suburban Utility Vehicle」,這裡的Suburban便是世界上第一輛SUV的名字,而它的製造商,就是雪佛蘭。
所以,在我們此次開啟全新雪佛蘭開拓者的莫幹山全境之旅前,有必要重提一下它的榮耀:六十年代末,雪佛蘭公司在美國市場推出四輪驅動開拓者——多用途運動汽車Blazer。開創了四輪驅動SUV的先河,並成功奠定了雪佛蘭品牌在世界汽車歷史中流砥柱的地位。憑藉四輪驅動系統和其他產品優勢,雪佛蘭Blazer迅速成為美國SUV市場中的「龍頭老大」,累計銷售了340多萬臺,包攬全美28個獎項,將SUV的霸氣實用的印象深深植入了每個人的心中。
而我們國人知道開拓者,還是在第四代車型(1995-2005)引入國內之後,當時也著實讓人們領略了美系SUV的魅力,擁有了不少擁簇者,其中就有大導演—張藝謀。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SUV車型在國內大放異彩,車型不斷細化,市場不斷細分。而縱觀雪佛蘭此時的SUV陣營:從軸距2570mm的小型SUV創酷、緊湊級SUV創界、到軸距2725mm的中型SUV探界者,是該擁有一臺中大型的7座旗艦SUV了。於是,闊別多年後,軸距2863mm的開拓者來了。
所以,全新開拓者這款產品對於雪佛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這是雪佛蘭的中國車系旗艦,有著為了滿足用戶各種情境和路況實用的設計和與四驅動力,究竟這款號稱全境SUV的開拓者在這次在莫幹山的全路況深度試駕的表現到底如何?
外觀—越野版科邁羅?
沒錯,這就是人們第一眼看到全新雪佛蘭開拓者Blazer時的感受。它的外觀猶如名震全球的美式肌肉跑車代表-科邁羅附體,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如此霸氣又年輕動感的外觀,讓你忘了它是臺車長近5米的中大型SUV。
其實這也不意外,如今雪佛蘭的產品語言是「年輕化的、富有運動精神和創造的全球汽車品牌」。所以令人心動的外觀設計早已打破以往人們對美系SUV的「大方塊」固有形象。同時從雪佛蘭經典車型中吸取設計靈感,從性能導向轉為功能導向,雪佛蘭稱此為-「雙元設計內涵」,從而完成生命力美學的完美傳承。全新雪佛蘭開拓者Blazer有著霸氣的X型雷霆前臉,以及星輝式LED頭燈組,當它點亮時,「眼神」確實非常犀利。
這臺科邁羅的出現完全是巧合,兩臺設計同源的車就這麼同框了
車身側面的比例也很協調,剛毅的車身彰顯著力量感,顯得很大氣。最為醒目的是那道向後突然揚起的鋒利腰線,勾勒出硬朗的線條。而承載著這磅礴氣勢的,是21英寸的超大燻黑輪轂。
尾部也頗有肌肉感。雙Y型LED尾燈點亮後更像是箭羽,醒目而美觀。而下方的盾形雙邊單出排氣管則續滿了力量感。
值得一提的是,雪佛蘭仍然為全新開拓者Blazer的外觀帶來了redline和RS兩種風格,你可以簡單理為:redline在車身細節加入了很多紅色線條元素,顯得更為運動,而RS則是加入了很多曜黑元素,讓車更酷炫。比如我們此次試駕的就是RS車型,全黑的車身加上21英寸燻黑大"跑鞋「,完全就是黑武士風格。
內飾與空間:科邁羅的中控,MPV的空間。
當你拉開這臺大7座SUV的車門,你會覺得自己仍然是在上一臺跑車的錯覺。因為全新開拓者Blazer的中控也是與科邁羅同源,所以產生這種強烈的運動感一點也不奇怪。
而真正把你拉回SUV感覺的是四輻式方向盤。儀錶盤採用液晶+傳統機械組合,中間的液晶儀表會顯示豐富的車載信息,其中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顯示,我們後面會提到。
中控臺上的10英寸懸浮式顯示屏集成了安吉星和CarPlay/CarLife等互聯功能,並且具備OTA升級功能,其實整體功能上該有的都有,比如自動泊車、陡坡緩降、腳踢感應開啟/閉合後尾門等等,這都是它的用戶用車場景的實用功能。
而真正讓我驚喜的是它的儲物空間。作為一臺7座SUV,一臺適合多人出遊或家庭用車,多達37處的儲物空間,完全滿足每一位乘客的需求。而且這37處空間你也不用慢慢找,它們會在你具體需要時仿佛自然出現,非常貼心。包括第三排座椅的乘客也是如此,我們此次試駕,車內坐了6個人,加上每個人隨身物品,沒有出現過無處可放或放不下的尷尬情況,每個人都讚不絕口。
第三排乘客頭部及腿部空間完全夠用
作為全新開拓者Blazer的7座版本,我尤為重視它的第三排乘坐體驗。先從數據上說,對比它的同級日系或美系車型(比如漢蘭達等),你會發現它的長寬和軸距都是領先的。它的車寬是1953mm,軸距是2863mm,為什麼要著重拿這兩個數據?長軸距的優勢不必多說,而更寬的車身會帶來更為富餘的橫向空間,從而讓車內在滿員情況下依然是感覺舒適的。
而實際空間體驗上也完全證明了這點。我們這臺車在乘坐6人的情況下,無論是第二還是第三排座椅人員的乘坐空間,都很寬裕舒適。不像有些號稱7座的SUV,第三排只能乘坐下未成年人,同時別忘了作為媒體人員,隨身攜帶的各種包和攝影設備也很佔地方。
二三排座椅可電動摺疊
空間的優秀表現是有原因的,除了長軸距和寬車身,它的第二排座椅擁有250mm的滑軌,並且中間地板是純平的,即使是中間乘坐人員也會很舒適。而且第二排、三排座椅可以從後尾門電動摺疊,同時第三排座椅的高度是304mm,也是同級最高。而載物空間方面,它的容積可以從222L拓展至1970L,也就是說,二、三排座椅全放倒後,放下一張便攜雙人床輕而易舉,想像一下夜晚在自己車內躺著通過超大全景天窗欣賞星空的愜意吧。
全境試駕感受——市區表現
此次試駕活動方把地點設在了自駕勝地——莫幹山,而我們此行的第一段路線則是從湖州市德清縣城區開往莫幹山山區,第二段路線則會到著名的越野聖地——老虎灘進行越野體驗。全程基本可稱得上是「全境」試駕了,而第一段路線由市區往山區的路段,正好可以充分體現全新開拓者Blazer的動態表現。
先來說一下開拓者Blazer的動力方面,它搭載的是全系搭載通用旗下的LSY 2.0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174kW/5000rpm,峰值扭矩350Nm/1500~4500rpm,匹配通用最新的9AT變速箱。
注意它的峰值扭矩釋放區間,從1500rpm就可以釋放350Nm的峰值扭矩。這也讓它在起步時極為暢快,加上輕盈的方向盤,很容易讓你忘了你此刻駕駛的是一臺近5米、約2噸的龐然大物。
9AT變速箱的特性就是換擋快速流暢,發動機整體感覺都很線性。在中後段也不會有特別突兀的加速感,唯一需要適應的是剎車踏板,儘管剎車力度很足,但踏板有些緊繃的感覺,需要點時間找腳感。
由於是車隊編隊行駛,給我印象非常深的是預警系統的靈敏度很高,當前車減速而你的車速並沒有做出及時回應時,系統提示燈會在位於儀錶盤前方以類似於抬頭顯示的方式閃爍,然後座椅做出震動提示你,這點對於市區跟車和長途旅行時非常實用。
假如你是車主,在享受動力和操控帶來的樂趣時,你也不必為這臺美系SUV燃油經濟性擔心。第八代Ecotec 2.0T智能變缸渦輪發動機是全鋁的,除了具備DVVT雙可變氣門正時系統和智能啟停,還擁有三段式智能變缸科技。簡單來說,當你深踩下油門或高速勻速駕駛時,此時它是「四缸澎湃」模式,高進氣效率、扭矩大、響應快速。而中高速勻速行駛式,則會是「四缸高效」模式。而在高檔位小油門駕駛時(比如高速路巡航狀態),則會變成「兩缸」暢行模式,此時燃油消耗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車內的靜謐性做的也很好,在行駛期間,全員6人每排乘客都會感覺很舒適。
全境試駕感受——越野表現
進入老虎灘越野路段後,此時已經全是非鋪裝路面了。碎石尖礫、陡坡急彎,這些都對一臺車的剛性和通過能力有著非常大的考驗。當然,我們此次並非是極限越野,這也並不是開拓者這類承載式SUV的訴求,體驗本身仍是一次輕度越野。
前麥弗遜與後五連杆獨立懸掛讓底盤(這點很厚道)對於細碎的顛簸過濾非常徹底,面對大的坑窪路面,懸掛行程也能輕鬆抑制。更為舒適的調校對於第三排乘客舒適度尤為重要。
下坡時交給陡坡緩降功能即可,而在上坡和越野時,全景影像和儀錶盤中間直觀的車輛行駛狀態會給駕駛者極大的信心,對於那些新手和女性駕駛者也極為友好。
我們試駕的頂配車型配有適時四驅系統,還配有Twin-Clutch功能,即在後橋兩側分別有離合器獨立控制扭矩,能讓左右後輪實現在100:0-0:100之間進行動態扭矩輸出調節,從機械硬體結構上,提升了車輛的脫困能力,即便是遇到只有一個車輪有附著力的情況時,開拓者Blazer也可以輕鬆脫困。
開拓者 Pioneer=開拓者Blazer
全境體驗完後,開拓者Blazer給我最大的感受並不是「全境」,而是「剛剛好的親和力」。能明顯感覺到,雪佛蘭在把SUV領域的經驗最大程度的去迎合國內消費者。開拓者Blazer很清楚,對於重視家庭的中國用戶而言,他們需要的並不是某一項特定屬性的突出,而是全方位的舒適感。同時在新時代中,他們也對產品的品質考核也更重。
所以開拓者Blazer的用戶畫像是:30~40歲的已婚已育男性居多,部分已有二胎,7座出行是剛需。他們關注顏值、追求品質感,願意為家人多考慮,同時又嚮往戶外。
而在最後的分享會上,主辦方請上來的三位車主就是這樣。他們有的甚至不只一臺雪佛蘭車型,有的小時候就對雪佛蘭有情節。他們經過多年來在事業上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績,對偶爾的冒險懷有激情...
最重要的是,三十而已,他們依舊堅信人生下一回合依舊依靠自己去大步開拓。
你也是開拓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