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瑜伽母亦名「瑜袛母」,佛教密宗母續本尊,為藏傳佛教瑜伽師們共修的佛母。公元10世紀時,印度大成就者底洛巴有很多學生,納若巴是其中最偉大的位,因為藏傳佛教新譯派的很多傳承都源自納若巴。納若巴是噶舉派及隨後的十二分支派別的創始人瑪爾巴譯師的兩位傳承上師之一,也是噶舉派創始人阿底峽尊者的上師之一。他的部分傳承經由尼泊爾傳到了薩迦派。在公元14世紀後期和15世紀早期,宗喀巴大師對大多數納若巴的傳承進行總結和折中,將所有主要的新譯派傳承融匯於格魯派。
金剛瑜伽母在西藏又被稱為「納若卡居空行母」,即「納若巴的空行母」,是納若巴沒有傳授給瑪爾巴的少數幾個傳承之ー。它經由尼泊爾傳給了帕丁巴兄弟,後者師從納若巴,將這一傳承帶回了家鄉。由於他們主要在尼泊爾的小山村帕平閉關傳道,時至今日,這裡仍然是重要的金剛瑜伽母靈場和朝聖地,擁有數十座寺廟、僧院和靜修所。
帕丁巴傳承最後通過早期薩迦派喇嘛進入了西藏,在長達三百年的時間裡,一直是薩迦派獨有的經典。後來,這一傳承進人了格魯派。
金剛瑜伽母形象裸體,一面二臂,怒面三眼。右手持血頗器。以佛身五飾(法輪、耳環、項鍊、手鐲、腰帶)為飾,左肩及肘間橫持「喀章嘎」,上掛兩面鼓、法鈴和幡。面部朝天呈飲血之勢,五骷髏頭飾,頭頂有金剛髮飾骨項鍊、釵環、耳環、冠冕、絡腋帶俱全。身上塗有骨灰,飾以六種骨飾,骨嚴(密宗修行者佩戴的骨質飾品稱骨嚴)為裙。頭髮下垂,青春少女相,乳房飽滿,雙足各壓著死屍,威立在蓮花日輪寶座上。
金剛瑜伽母怒面,表示解除邪見。頭髮下垂,表示散射無二法性之法蘊。法蘊與法藏同,諸神法門蘊積在一起稱法蘊。《俱舍論》稱:「所化有情,有貪嗔八萬行別。為對治彼八萬行故,世尊宣說八萬法蘊。」
頭頂有金剛髮飾,表示具有大圓鏡智等五種智慧。五骷髏為頭飾,表示具有五佛性能。手印為飾,表示具有法輪等五佛之飾。塗於身上骨灰,表示具有金剛薩埵的功德足,表示二真諦。右手持金剛彎刀,表示斷一切煩惱,修得清淨地(菩薩地),獲得八種實有(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圓滿和合、究竟和合、頂端和合、剎那和合和法身果)之意。橫持「喀章嘎」,表示具有菩提之心。左手持盛滿血液顱碗,表示具有大悲大樂之慈心或調伏四魔之意。以蓮花為座,表示輪迴中無垢或行息業,消一切病魔之災。以日輪為座,表示解除眾生所具的無明及十不善(殺生、不與取、邪淫、忘語離間語、粗惡語、綺語、貪慾、嗔怒、邪見)之泥,或眾生中生出菩提心之苗並結果之意,或者給眾生大發慈悲之光輝之意。
佛經說,修持金剛瑜伽母,可消除切惡障,順利進行修習身、語、意三種瑜伽,能達到瑜伽三地,即證人無我瑜伽地、現證二取性空瑜伽地和現證諦實空瑜伽地,獲得至高無上成就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