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生見過英才無數,為何唯獨稱此人為知己?

2020-12-22 騰訊網

在中國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歷來都是人們最為熟知的皇帝之一。李世民在位期間的貞觀盛世,更是廣為後世稱頌,被後世視為中國歷史的一個巔峰時期。

然而,關於李世民,卻有這樣一件事。

貞觀十二年,李世民為了紀念一個人,親自作詩一首。李世民將其引為知己,稱之為「鍾子期死,伯牙不復鼓琴。朕之此詩,將何以示?」

不過,這位讓李世民稱為知己的人,既不是貞觀年間的無敵戰神李靖、李績,也不是以進諫聞名的魏徵,更不是昔日與李世民互為敵手的王世充、李密等人。

這個被李世民引為知己的人,名叫虞世南。凌煙閣上排名第二十,甚至比秦瓊、李績的排名還要更高。

但是,相比程咬金、尉遲恭、秦瓊等人,虞世南這個名字,似乎絕大多數人都十分陌生,就算是熟悉唐朝歷史的人,對其了解的也相對較少。

你知道,這個虞世南的一生,到底是怎樣的嗎?為何唯獨他可以被李世民引為知己呢?

虞世南,字伯施,生於公元558年。這一年,是南朝梁天啟元年,北齊天保九年。北周剛剛建立一年,距離隋朝開國還有23年,距離唐朝開國還有整整60年。

簡單來說,就是南北朝時期。

大家都知道,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動蕩的一個時期。在上百年時間裡,中原地區長期南北割據,先後出現了十餘個割據政權。大家天天打來打去,混亂不堪。被李世民引為知己的虞世南,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亂世裡。

當然,從虞世南的出生時間,我們也可以看出,實際上,虞世南要比李世民年長太多了。生於公元558年的虞世南,其實比唐高祖李淵還要年長八歲。

雖然出生於亂世,但虞世南早年的生活,卻還算是過的相當不錯。他的祖父虞檢,在梁代曾任始興王的幕僚;父親虞荔,曾經做過陳朝太子中庶子。後來因為他叔父虞寄無子,虞世南就被過繼給了他的叔父。而他的叔父虞寄,則是曾經在陳朝官至中書侍郎。

出身這樣的家庭,虞世南少年時自然容易受到良好的教育。年少時與兄長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學家顧野王的門下學習。還曾拜著名文學家徐陵為師。另外,虞世南還和智永和尚學習書法,這位智永和尚,是大名鼎鼎的書聖王羲之的七世孫!當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在其手上。所以虞世南的書法,深得王羲之的精髓。

不過,虞世南的少年時光,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他四歲那年,他的生父虞荔便去世。同年,他的叔父虞寄被晉安太守陳寶應俘虜,關了整整三年。三年之後,到了虞世南七歲的時候,才因為那位陳寶應戰敗而回家。

到了開皇九年,隨著隋朝大軍南下,滅掉了陳朝。已經分裂了上百年的中原,再次統一了起來。也正是在這一年,虞世南和他的哥哥虞世基遠赴長安。這一年,虞世南31歲。

初到長安的虞家兄弟,有點像《琅琊榜》裡梅長蘇剛剛抵達京城的情況。當時的虞家兄弟,已經極有才名,時人將虞家兄弟,比作西晉時的陸機和陸雲兄弟。和初到京城的梅長蘇一樣,虞家兄弟到達長安以後,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以及秦王楊俊,都在第一時間向虞家兄弟投出了橄欖枝。不過,對於兩王的招攬,虞家兄弟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虞世南以母親年老為藉口,堅決推掉了他們的招攬。而他的兄長虞世基,則是選擇入朝為官,投身楊廣門下,並且深得楊廣信賴。

正是因為雙方選擇不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兄弟二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弟弟虞世南性情淡薄,常年在野。而他的哥哥虞世基,則十分精於鑽營,非常善於溜須拍馬,很快就成了楊廣眼前的紅人。後來楊廣登基之後,虞世基官至內史侍郎。這個官職後來在唐朝改稱中書侍郎,也就是我們尋常所說的宰相。後來的虞世基,成了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大奸臣。

直到大業元年,隨著楊廣登基,虞世南終於無法推辭此時已是皇帝的楊廣對他的招攬,只能入朝擔任秘書郎一職,後又升遷為起居舍人。這份工作,主要是負責記錄皇帝的生活和國家大事,可以理解為是楊廣的私人秘書。不過,虞世基始終不齒楊廣的作為,不願鑽營,始終官位不高。

於是,在整個大業年間,就出現了這樣奇葩的一幕。極具才名的虞家兄弟,性格截然不同。哥哥善於鑽營,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和牛弘、蘇威、宇文述等六人共同參與吏部選官,被時人稱為『選曹七貴』。這七個人裡面,又以虞世基權力較大,有專斷之權。手握重權的虞世基,並沒有保持初心,反倒是貪汙成性。而弟弟虞世南,始終淡泊名利,只願鑽研學問,不願身居高位。

但是,性格迥然不同的兄弟二人,又住在一起。而且,兄弟二人的關係更是極好!

這種怪異的事情,絕對比小說裡的情節還要更加諷刺了。

不過,也正是因為兄弟二人性格的不同,導致兩人的結局截然不同。

大業十四年,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政變。在勒死了楊廣之後,也要幹掉昔日身居高位的虞世基。這時候,虞世南挺身而出,向宇文化及請求替兄長赴死,可惜終究是沒有成功。虞世基被直接幹掉,而虞世南則被宇文化及囚禁。直到後來,宇文化及兵敗之後,被竇建德所殺。而虞世南,自然也就被竇建德所獲。竇建德對於虞世南亦是仰慕已久,授予其黃門侍郎一職。再後來,竇建德又被李世民打垮,虞世南也就到了李世民麾下,擔任秦王府的參軍。後來,又被授予弘文館學士一職,和房玄齡共掌文書,成了十八學士之一。

所謂的唐朝十八學士,是指當時李世民麾下最厲害的十八個文官。這十八個人裡面,有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頂尖謀臣,有孔穎達、陸德明這樣的頂尖大儒,還有許敬宗這樣公認的千古大陰人。當時李世民戰場上靠那些聲名赫赫的武將,治政靠的就是這十八位文臣。

能夠與房玄齡並列執掌文書,可見李世民對他的信任和認可了。

等到武德九年,玄武門事變爆發,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李世民本想讓虞世南擔任太子右庶子的職務,但虞世南卻以年事較高為由,推辭了這個職務,轉而去繼續做了職責不重的秘書少監,繼續鑽研學問,儘量遠離朝政。

這一年,虞世南已經69歲了。

在接下來的十二年裡,虞世南一直在朝為官,卻始終只擔任那種權柄不重,能夠盡心鑽研學問的官職。這也使得他避開了貞觀年間好幾次朝堂變故,穩如泰山。直到貞觀十二年,虞世南病逝於長安,享年八十一歲。

回顧虞世南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一生,全都是在擔任文職。在隋末唐初的亂世當中,像尉遲敬德、秦瓊這種猛將,參加了很多的知名戰鬥,自然記載要更多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文官的職責就不重要。相反,後來李世民評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時候,如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文臣,基本都排名前列。如果不是虞世南生性淡薄,不願去爭權奪勢,他在凌煙閣上的排名,肯定還會更高。

但是,相比其一生的朝堂經歷,虞世南更廣為人知的,是他的書法成就。

虞世南極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今天我們上網去搜虞世南的時候,往往很少會搜到他的生平經歷,更多顯示的會是他的書法作品。而且,虞世南在文學、思想方面的成就,同樣十分驚人。

而李世民之所以將虞世南引為知己,是因為虞世南常年作為李世民的私人秘書,幫李世民撰寫文書,從無疏漏,深得李世民心意。據說有一次,李世民曾令虞世南寫《列女傳》用來裝屏風,當時沒有底本,虞世南愣是憑著記憶默寫出來,而且一字不差!

一生才學驚人,卻又不願鑽營投機,只專於學術。虞世南的處世思想,也不禁讓後人為之深思了。

相關焦點

  •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時間:2020-12-18 19:0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國力強盛,武備強大,稱雄亞洲,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和強國。
  • 李世民臨死前,最不放心此人,竟讓兒子處死唐朝第一名將
    李世民最不放心的哪個人是誰呢?此人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懋功,也可以稱為李勣。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啊,李世民還特意囑咐徐懋功:「朕思屬幼孤,無易公者。公昔不遺李密,豈負朕哉?」明明想讓徐懋功輔佐幼主,怎麼又變成想殺死徐懋功了呢?況且徐懋功是凌煙閣功臣,李世民怎麼會對他不放心呢?
  • 他死後為何李世民還念念不忘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性。為了自己的理想,他丟掉了來之不易的第一份工作,獨自一人當起了「京漂。」為了自己的理想,他甘願天荒地老無人識。在帝都長安多年寄居,隨後多年不鳴,一鳴驚人。李世民四次派人請他相見,與他相恨見晚,引以為自己的知己。他不在朝堂之時,李世民感嘆說:「我暫不見周即思之!」在歷史長河中,敢於直言納諫之臣往往沒有好下場。比如屈原、伍子胥等等。被李世民譽為銅鏡的一代名臣魏徵,也難逃死後被清算的結果。
  • 32歲唐太宗李世民為何納63歲隋煬帝皇后為妃?原因有4點
    儘管李世民是個好皇帝,非常重視江山社稷,在歷史上的名聲也很好,但是有一件事情大家很難理解。這件事就是32歲的李世民竟然納63歲的蕭氏為妃子。蕭氏是誰呢?她就是歷史大名鼎鼎的蕭皇后。蕭皇后此人可不是一般人,她的出身十分的高貴。蕭皇后出自中古政治文化世家蘭陵蕭氏,她的父親是西梁孝明帝蕭巋,爺爺是梁朝昭明太子蕭選。
  • 李世民生平唯一敗績,為何敗給此人?戰勝後此人為何有離奇病死?
    十三日,李淵在長安擁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改元義寧。同時,李淵自任為大丞相、尚書令,被封為唐王。同時,李世民被封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就這樣,李家以楊侑的名義,迅速控制了關中地區。控制了長安之後,接下來的李家,就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問題了。
  • 李世民一生求賢若渴,卻為何殺了單雄信?5年後才知他太精明
    李世民作為大唐盛世的開創者,他在登基後廣施仁政、禮賢下士、善於納諫,是不可多得的明君。李世民愛才有目共睹,他顧全大局,為了促進唐朝的發展,他誠心邀請曾與他不和的有才之人擔任要務。 李世民的一生求賢若渴,但唯一令人疑惑的是:他登基前,卻為何殺了能力不凡的單shàn雄信?
  • 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究竟荒唐成什麼樣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殺伐決斷的人,為皇位殺兄弒弟,屠戮侄兒,逼迫李淵禪讓,就連弟妹都寵幸!但他又是一個仁愛的父親,為此不惜賭上唐朝的國運,差點讓李氏覆滅。即使如此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因為在他的教育下出了個叛逆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從小就聰慧,尊師重孝,頗有治國才能,為何會踏出起兵逼宮如此荒唐的一步?今天就來講講李承乾是怎樣走向墮落深淵!
  • 李世民為何要殺死單雄信,該如何解釋呢?
    單雄信忠於王世充不投降李唐,李世民認為單雄信不能為己所用,必須要斬草除根,免除後患。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攻破洛陽,王世充率部投降,王世充手下的兩千餘名官員,大多數得到了寬恕,但是其中有李世民認為罪大惡極的十餘人全部被處死。
  • 古代為何稱女婿為乘龍佳婿
    古代稱才貌雙全的女婿為乘龍佳婿,郎才女貌婚配為龍鳳呈祥。為何會這樣稱呼呢《東周列國志》記載:秦穆公有個女兒待她即將出生時,正好有人獻給穆公一塊玉石,之後穆公命人將玉石進行雕琢後成了一塊碧色美玉。等女孩長到一周歲時,穆公在宮中陳上放了珍寶等的盤子,讓其抓取,看其取什麼,以示其愛好。
  • 李世民親徵高句麗失敗?雖敗猶榮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其一生徵戰無數,鮮有敗績,唯獨在親徵高句麗失利了。貞觀十六年,因高句麗政變,新任國王泉蓋蘇文上臺,野心十足。貞觀十七年新羅遣使入朝,述說百濟攻佔其40餘城,並與高句麗圖謀斷絕其唐朝的通路貞觀十九年,李世民親率大軍出徵高句麗一路行軍,唐軍兵力少,而高句麗兵多,雖遭到了高句麗的頑強抵抗,但此時唐軍的戰力值達到頂峰,一路攻佔高句麗城池無數。
  • 千古一帝的大格局:李世民為何立了軟弱可欺的李治為帝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說是浪漫大唐的締造者與奠基者。在他的統治之下,百姓安居,四海昇平。 李世民的一生,徵服過海內外,威風凜凜,卻在晚年立儲問題上,白了頭髮。 皇權的絕對性決定了李世民只能選擇一個兒子,同時必須捨棄其他,也註定了奪嫡之戰的流血結局。
  • 武則天先後嫁給李世民父子,桃花不斷的她,為何只給李治養育孩子
    武則天先後嫁給李世民父子,桃花不斷的她,為何只生下李治的孩子?在封建社會的大部分時期,由於封建制度對女性的思想有所束縛,所以導致大多數女性即便是擁有過人的智慧,也很難再與男性平等競爭當中展現自身的才華,所以一旦有女性成為了歷史上的傑出英才,便會成為一種稀有的現象。武則天的出生就是一個傳奇。
  • 李世民堂弟為何被醜化千年?
    李道宗作為李世民的弟弟,唐初三大名將之一,似乎並不那麼為人所熟知。在歷史上,他備受關注,對人友善,但千百年來卻被後人醜化。唐朝時期,戰亂頻仍,人才輩出,唐朝豪傑無數,在唐朝皇室中,李道宗也成為經典人物,與唐初的李齊名,為唐朝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自打李淵稱帝後,年幼的李道宗就與兄長一起打球,雖然資歷尚淺,但在戰爭中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十七歲就打起仗來,二十歲就成為總管,單槍匹馬地守住城門,隨後被封為任承王。
  • 不一樣:32歲唐太宗李世民,為何納63歲隋煬帝皇后為妃?
    岱髐工慠衚耶棧釓箇僵硧寃巢儼鵚奸紫潃鵽咮浤裮歛軴釀蹜艮筺犂誺灤殮顅狊駱薅渡穘唐譜鈶稾飱冞駅趔籏逾甦痛儘管李世民是個好皇帝,非常重視江山社稷,在歷史上的名聲也很好,但是有一件事情大家很難理解。苒鉤琫杌槎棭閴腎婫蟇彑糪漡晑歏爘朌琋湹鞔肦礛誰屗輠蟛囖秲蘇鷈憚禺軯鴾撟燠獼汜牉鍳夯刄訶唒碗鴞今鴌唹盌這件事就是32歲的李世民竟然納63歲的蕭氏為妃子。
  • 蕭皇后一生得幸數位帝王,為何唐太宗李世民還要接她「回家」
    這裡的「回家」是指回到家鄉唐朝,落葉歸根,並不是被李世民抱上炕頭,千萬不要想歪了。不過,蕭皇后一生的經歷曲折而豐富,坎坷又離奇,總不免讓人生出憐香惜玉的情懷。蕭皇后劇照蕭皇后是名門之後,他的父親是西梁孝明帝蕭巋,母親張氏為皇后。按理說,蕭皇后天生就是金枝玉葉,尊貴無比,可實際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
  • 他是武俠小說鼻祖,將天下送給李世民,轉頭去了海上當國王…
    要說這張仲堅啊,從小就是一反社會人格,為嘛呢,原來是他一出生就奇醜無比,他爹瞧了一眼,醜到辣眼睛啊,特嫌棄他,準備殺了。幸好他福大命大,被家中的崑崙奴(唐代印尼、非洲等地來的僕役)給救了,那崑崙奴不僅悄悄把他養大,還教他一身好功夫。長大之後,張仲堅繼承了老爹的全部家產,本可安心做地主老財,卻不甘平淡過一生,於是仗劍闖天涯,江湖人稱虯髯大俠。
  • 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佔兄弟王妃,為何卻放過了當時的太子妃
    李世民屬於功高蓋主,在任何年代功高蓋主都是大忌,他的功勞也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其中就包括李建成和李元吉。真正策劃出這場變革的就是當時的大太子李建成,李世民本來對皇位是不怎麼感興趣的,因為他並不是嫡長子,如果繼承了皇位,會遭到很多人不滿,於是他便想當好自己的秦王度過一生,但是李建成一直視李世民為一個威脅,所以他一直在李淵面前鼓吹李世民會造反。
  • 為何有「髒唐」之說?李世民殺掉李元吉後,強娶弟媳霸佔為妻
    李淵知道倆兒子做了這樣事情,急忙召兩人進宮,於是到了玄武門,然後中了李世民的埋伏,先是李建成被射殺,然後是李元吉被斬殺。李淵知道了這個事情後,只能將李世民立為太子。沒過多久,李世民逼迫李淵傳位,李世民成為了一代君王。
  • 巨唐奠基者——李世民 天策上將
    此前李淵的爵位為唐國公,他順理成章把國號定為「唐」,改元武德,立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尚書令(相當於現在的半個國務院總理)、秦王。只不過亂世之中帝王的稱號一點也不值錢,公元618年的中國大地,稱孤道寡的人隨便數數都有十來個。
  • 竇建德草莽出身,以「仁義」著稱,為何兵敗後還被李世民殺了?
    此人草莽出身,以仁義著稱,江湖上有著他的美名。這個人愛惜人才,還不嗜殺,為什麼最紅兵敗之後,還被李世民殺了?而為人不怎麼樣的王世充,卻被李世民放過。竇建德這是怎麼招惹李世民了?竇建德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