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加速調整 2020年國際軍事鬥爭與安全形勢回望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2020年國際軍事鬥爭與安全形勢回望

  【年終專稿】

  伴隨著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競相爆發的衝突事件,2020年即將過去。回望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大國競爭持續角力,世界格局加速調整,地區熱點此伏彼起,全域安全風險並行上升。這是舊的秩序加速坍塌的一年,也是新的格局曲折醞釀的一年,是國際軍事鬥爭與安全形勢進入深度動蕩變革的起點。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世界格局演變

  歷史規律表明,國際體系演變從來不是線性推進的,大國實力興衰也不是線性變化的,而是在量變和質變之間進行積累、湧現、迸發、躍升、重構的過程。貫穿全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展示了人類社會與世界格局演變的非線性邏輯,加速了原有的發展節奏。

  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年。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病例,感染人數接近8000萬,死亡超過160萬人。年底雖有多種疫苗投入使用,但疫情不會瞬間消失,還將持續一個時期。目前,疫情影響遠超出公共衛生領域,覆蓋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波及人類生命、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政權存續、黨派選舉、資源運用等各方面。由於各國在疫情中的利益不同、戰略謀劃不同、採取的措施不同,伴隨出現的還有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鬥爭博弈。疫情持續時間越久,抗擊疫情的鬥爭、圍繞疫情的鬥爭越激烈,呈現多域聯動、相互傳導、全球拓展的態勢,各類不確定性因素和風險上升。

  當新冠肺炎疫情遇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使正在調整的世界格局明顯加速。歷史上,世界格局調整往往伴隨著大規模戰爭和動蕩,戰爭規模越大、強度越高,對世界格局重塑的幅度越大。除戰爭以外,歷史上的疫情和各類危機,也曾削弱多個國家的根基,多次影響文明走向。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類似於一場戰爭,雖然不能全面撼動原有世界格局,但它是推動世界格局轉變的重要一步。隨著疫情發展,大國實力分布、世界安全和發展形勢與國際鬥爭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各大國競相調整戰略布局

  大國之所以成為大國,除了綜合實力高於多數中小國家以外,重要的一點是擁有更強的戰略進取性。當危機和動蕩來臨時,敢於應變、勇於化危為機、善於在變局中開創新局。從這個意義上講,積極進取、主動塑造是大國必備的氣質特徵,消極保守者都會墜入歷史深淵。2020年,是大國競相布局之年。面對不確定性激增的戰略環境,美俄等大國為贏得主動,積極謀局布勢。

  美國川普政府視中俄為戰略競爭對手,在「美國優先」「美國第一」政策引導下,推行「全政府對華戰略」,按照既定的《國防戰略》《印太戰略》等一系列戰略計劃,加速布局,極力阻撓和打壓中國。一是強化非法的美臺合作關係,拉緊中國家門口的鎖鏈。3月,川普籤署「臺北法案」,要求美政府根據其他國家與臺灣關係加強或減少經濟、安全、外交聯繫。7月,美國參議院在「2021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建議邀請臺灣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以及美軍醫療艦停靠臺灣事宜。美國無視中國大陸警告,2020年6次通過對臺軍售案,總價值高達58億美元之多。二是加強在南海地區軍事活動,壓緊中國向南的海洋門戶。上半年,美軍機在南海活動就多達2000餘次;7月份,美軍雙航母編隊兩次在南海舉行演訓。這些活動有從抵近偵察向挑釁施壓和作戰演練轉變的趨勢。三是強化與盟友夥伴合作,企圖打造遏華聯盟。11月,美日澳印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性質正在從所謂的海上安全合作向多國聯軍作戰轉變。美國及盟友常態化監視中國在遠洋地區的軍事活動,加強在中國周邊乃至整個印太地區軍事存在。11月17日,美海軍部長呼籲建立一支靠近印度洋和太平洋十字路口的「第一艦隊」。與此同時,美國加快從其他地區減兵撤兵進程,美國防部宣稱「撤出的兵力主要用於大國戰略競爭,確保在大國競爭中保持戰略優勢」。

  俄羅斯在鞏固地區影響力的同時,積極向利益關注區投棋布子,在疫情動蕩期邁出新的步伐。一是果斷在非洲建立軍事基地。8月,美國媒體報導,俄羅斯希望在非洲建立6個軍事基地。11月,俄羅斯與蘇丹籤署在蘇丹建立軍事基地的協議。這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次在非洲擁有軍事基地,是重返世界大國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二是強力扭轉敘利亞戰局。2020年,俄羅斯繼續保持在敘利亞軍事存在,支持巴沙爾政權,遏控美國、以色列、土耳其等國在敘利亞的企圖,進一步增強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三是靈活斡旋納卡衝突。11月9日,俄羅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國達成協議,亞阿雙方停止在納卡地區的軍事衝突。能夠在複雜形勢下塑造局勢走向,足見俄羅斯戰略運籌之高明,其影響力再次加分。四是加強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軍事部署。12月,俄羅斯在南千島群島部署S-300V4型防空飛彈系統,高度關注西北太平洋地區態勢走向。

  日印英法等國也在積極布局。日本戰略布局立足穩中求進,尋求拓展在本地區乃至世界範圍的影響力。10月,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訪問越南時表示願與越南加強合作,隨後兩國籤訂關於防衛裝備和技術轉移協定。11月,日本政府決定將在中東海域巡航的一艘護衛艦和一架預警機編隊的巡航時間延長一年。印度戰略布局著眼地區衝突,謀求在陸地邊境和印度洋海域的軍事優勢。今年以來,印度多次在邊境地區、克什米爾地區增加軍事活動,多次觸發軍事危機,加上國內疫情影響,這種做法將其推到內外交困的境地。英國戰略布局著眼保留國際影響力。11月19日,英國首相詹森宣布強化防務政策,新建國家網絡部隊和太空司令部,擬向亞洲地區常態化派駐「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法國著眼歐洲安全合作,提升地區防務能力,並努力保持在其他地區的影響力。例如,11月,法國「綠寶石」號核潛艇與「塞納河」號支援艦停靠美國關島基地。

  國際安全生態發生質變

  各國使用武力的頻率和強度是衡量國際戰略形勢的重要指標。「冷戰」結束的10餘年中,只有美國一個大國在打仗,連續打了幾個中小國家。2008年開始,俄羅斯動武反擊喬治亞。2014年之後,一些地區大國也動武了。今年,不僅世界大國、地區大國敢於運用武力,許多中小國家也開始使用武力,國際安全生態正在發生質變。

  因強力爭控領土而出手。一是印巴衝突。印度是一個地區大國,但其行事風格、度量屬於小國,投機心理突出,對邊境地區領土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多次引發危機。2019年2月,印度空軍曾經越過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襲擊巴基斯坦。今年以來,印度繼續尋求加強邊境地區實際控制,多次引發小規模衝突。例如,11、12月份,印巴在克什米爾多次爆發軍事衝突,雙方各有數十人傷亡。二是納卡衝突。9月27日至11月9日,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在納卡地區爆發軍事衝突,造成4000餘人死亡、8000餘人受傷、數萬人流離失所。土耳其、俄羅斯高度關注戰事進展,土耳其表示支持亞塞拜然,俄羅斯積極斡旋並於停火協議籤署後派遣維和部隊進駐納卡地區,其對地區事務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國內鬥爭與代理人戰爭持續進行。一是持續近10年的敘利亞衝突。俄羅斯出兵以來,敘利亞局勢向穩定方向發展,但敘利亞處在四戰之地,美、俄、土、伊等多國捲入,今年戰事仍時有發生。例如,2020年12月6日晚,一輛敘利亞軍隊裝甲運兵車被土耳其部隊摧毀。二是利比亞軍事衝突。2019年4月利比亞東部武裝力量「國民軍」發起黎波裡爭奪戰以來,與政府軍交火陷入對峙,至2020年10月首次籤署停火協議。三是頓巴斯衝突。在東歐地區,頓巴斯衝突已持續6年多時間,衝突和傷亡事件仍在持續。例如,2020年3月份,烏克蘭在頓巴斯輪換部隊遭襲,200人陣亡。4月2日,烏克蘭聯合部隊行動總部披露3月份俄羅斯軍人在頓巴斯死亡50餘人。四是衣索比亞衝突。11月4日,衣索比亞「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武裝力量對提格雷州內的聯邦國防軍基地發動突然襲擊,聯邦國防軍隨後對其實施清剿打擊,衝突持續至11月底,造成數十萬人民流離失所。

  明目張胆地「暗殺」。在過去的國際鬥爭中,暗殺偶有發生,而2020年暗殺成為重要手段。1月3日,美國以人力情報、無人機監視和打擊手段,擊殺伊朗將領蘇萊曼尼,打開了暗殺戰略目標的閘門。7-9月份,伊朗國內多地出現原因不明的襲擊和失火。11月27日,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附近遭襲身亡。這些事件將暗殺推到了戰略前沿,把暗殺變成了明目張胆的擊殺,開了很壞的先例。

  作戰樣式有了新變化

  作戰樣式變化源於科學技術創新,產生於軍事鬥爭實踐發展。近年來,新一輪技術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迅猛發展,以無人、智能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突破呈湧現態勢,為作戰方式變化提供了技術支撐。與此同時,大國戰略競爭加劇,小國軍事衝突迸發,技術、需求、實踐三者共同催生作戰樣式發生新變化。

  無人系統廣泛用於實戰。過去,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俄軍在敘利亞戰場,也曾運用無人系統,但其功能作用和運用範圍有限。今年的納卡衝突表明,無人機不僅被世界大國,也被中小國家廣泛採用,無人系統成為戰場主要力量之一。在納卡衝突中,亞阿雙方空軍規模小、機型老舊,難以進行傳統意義上的空戰,雙方為謀求優勢而大量使用無人機,納卡衝突由此成為第一場大規模使用無人機的局部戰爭。無人機的不俗表現,其高生存能力、低成本性、靈活性、多種任務能力,凸顯了無人作戰樣式的發展潛力。

  智能襲擊高價值戰略目標。這一樣式集中體現在兩次襲擊暗殺行動。1月3日,美軍擊殺伊朗將領蘇萊曼尼。執行襲擊任務的「MQ-9」無人機在數千米高空飛行,地面人員難以發現其在空陣位,且可搭載多種探測設備,能夠長時間針對目標跟蹤監視,可選擇最佳時間發動攻擊。11月27日,伊朗首席核科學法赫裡扎德遭襲身亡,襲擊行動由安裝在汽車上的遠程遙控機槍完成。這一做法,比擊殺蘇萊曼尼時的水平又進一步。這類地面無人系統,結構簡單且外形低矮,可根據環境進行偽裝和隱蔽,肉眼和可見光探測手段難以發現其伏擊陣位。類似事件表明,運用無人系統襲殺戰略目標的手段日趨成熟,「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

  在戰爭需求和人工智慧技術驅動下,無人飛機、無人潛航器、無人艦艇、無人車輛等無人作戰系統呈現爆炸式增長趨勢,具有智能化特徵的無人集群作戰、人機混合作戰、雲作戰、算法戰、認知戰等作戰樣式創新全面展開。美國國防部聯合人工智慧中心主任認為,「人工智慧對於積累基本的作戰優勢至關重要,人工智慧不是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廣泛用於實戰正在為戰爭帶來革命性變化。

  新域新質力量發展提速

  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在國際鬥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各國都在加強軍事創新,都在從新領域新手段中尋求突破。

  高超聲速手段呈井噴之勢。在這方面,俄軍一馬當先。11月26日,俄羅斯從「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護衛艦和「喀山」號核潛艇上再次成功完成「鋯石」高超聲速飛彈試射。12月13日,俄羅斯紅星電視臺首次播出了「先鋒」高超聲速洲際飛彈視頻畫面,普京曾稱該型飛彈能以20倍音速飛行,具有滑翔機動能力,可突破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俄軍計劃為大量新老艦艇裝上「鋯石」高超聲速飛彈,量產「先鋒」高超聲速飛彈。美軍加速試驗測試,推動儘早列裝。3月19日,美軍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武器試驗場,成功進行一款海、陸、空「通用型高超聲速滑翔體」發射和飛行測試。8月8日,美軍進行空射型高超聲速飛彈AGM-183的機載飛行測試,計劃於2022年成為首款美空軍實戰應用的高超聲速武器。9月,美國應用科學與技術研究組織完成了「高超聲速生產加速器設施」方案研究,推動高超聲速巡航飛彈高效量產。

  雷射武器研發取得突破。美軍下大力氣進行雷射武器研發,2020年多套雷射系統被搬到艦上測試。例如,5月22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聲明,「波特蘭」號兩棲船塢運輸艦進行了150千瓦的艦載固態雷射武器試驗,成功擊毀無人機。為了安裝雷射武器,美軍「福特」號航母在艦尾新增了大型箱形「兩翼」結構。美國海軍計劃3年內為7艘軍艦裝上新型雷射武器系統,美國陸軍、太空軍也在研發不同能量級的雷射武器。

  核力量競賽持續升溫。大國戰略競爭加劇背景下,核力量作用更加突出。美國全面加強核武庫建設,並抓緊部署低當量核武器。今年初,美軍宣布已在「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上部署W76-2低當量潛射飛彈核彈頭,標誌著美國核武器使用門檻進一步降低。俄羅斯持續加強核戰略能力。俄羅斯繼搭載「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的特種核潛艇首艇「別爾哥羅德」號服役後,「哈巴羅夫斯克」號也已下水,兩艘新型核潛艇可以各攜帶6個「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12月12日,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戰略核潛艇接連發射4枚「布拉瓦」潛射洲際彈道飛彈,表明該型飛彈具備作戰能力。

  太空軍事化進程加快。今年以來,美國太空開發和太空作戰能力明顯提升。8月,美國太空軍頒布首份頂層條令《太空力量》。10月,成立太空作戰司令部,主要職責是訓練太空軍部隊,推動形成戰備能力。11月,太空軍推出首份《太空作戰規劃指南》,陸續拋出軌道戰、太空網絡戰、太空電磁戰等新概念,積極構建「星鏈」「戰爭雲」體系,天網電一體化趨勢加速。其他國家也在加快推進太空軍事能力。5月,日本航空自衛隊成立首支太空部隊「宇宙作戰隊」。9月,法國空軍更名為空天軍,把目光投向更高、更遠的太空。

  (作者:張嘯天,系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國防和軍隊發展戰略教研室主任;徐志棟、張未平,系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2020年國際軍事鬥爭與安全形勢回望
    回望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大國競爭持續角力,世界格局加速調整,地區熱點此伏彼起,全域安全風險並行上升。這是舊的秩序加速坍塌的一年,也是新的格局曲折醞釀的一年,是國際軍事鬥爭與安全形勢進入深度動蕩變革的起點。
  • 2020年國際軍事鬥爭與安全形勢回望_時政_中國西藏網
    回望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大國競爭持續角力,世界格局加速調整,地區熱點此伏彼起,全域安全風險並行上升。這是舊的秩序加速坍塌的一年,也是新的格局曲折醞釀的一年,是國際軍事鬥爭與安全形勢進入深度動蕩變革的起點。
  • 今年國際軍事鬥爭回望:安全生態發生質變,無人系統用於實戰
    光明日報12月20日消息,伴隨著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競相爆發的衝突事件,2020年即將過去。回望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大國競爭持續角力,世界格局加速調整,地區熱點此伏彼起,全域安全風險並行上升。這是舊的秩序加速坍塌的一年,也是新的格局曲折醞釀的一年,是國際軍事鬥爭與安全形勢進入深度動蕩變革的起點。
  • 2020年國際形勢展望
    作者:陳向陽(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執行所長、研究員、博導)           王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助理研究員) 2020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地緣重心東升西降、國際格局南升北降大勢不改,大國競爭複雜激烈,地區熱點亂變交織,世界迎來充滿變數、機遇挑戰並存的
  • 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全球戰疫如何牽動國際格局演變?世界面臨「六失」(疫情失控、經濟失速、社會失常、治理失能、美國失治、世界失序)之際,中國應該如何有所作為?12月29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簡稱「現代院」)在北京舉辦年度學術盛會——「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回顧與前瞻2020/2021」,並正式對外發布該院第20本年度戰略黃皮書《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20/2021》,為上述世界難題提供中國答案。
  • 面對當前國際戰略形勢,中國如何進行戰略選擇?
    國際戰略形勢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化。國際力量格局加速調整,大國戰略競爭加劇,現有國際秩序正在遭受嚴重衝擊和挑戰,世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顯著增加。國際格局朝哪個方向走,世界形勢變化成什麼樣,未來是一超獨霸還是多強紛爭,是和平還是戰爭,都是需要回答和研究的重大問題。
  • 2020年中國軍隊國際軍事合作回顧
    本文轉自【國防部發布】;抗疫情增進合作 謀新篇砥礪前行——2020年中國軍隊國際軍事合作回顧當時光的車輪駛入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改變了你我的生活,也給整個世界蒙上了一層陰影。 回首這一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國際環境日趨錯綜複雜,國際交流合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 疫後世界格局變化與糧食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實體經濟停擺,引發世界由「戰後」格局轉變為「疫後」格局,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乃至中美競爭格局等六大格局都將發生歷史性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癱瘓,「生物武器的破壞力將超過核武器」,因此沒有保障生物安全的能力,就沒有國家安全。「疫後」的生物技術將像「戰後」核技術一樣,成為國際科技競爭的焦點。世界各國必將加速發展生物技術,保障生物安全,生命科學引領的新科技革命、生物經濟引領的第四次產業革命將提前來臨。 第三,美國仍可能是下次科技革命的引領者。
  • 震蕩與重置——疫情促世界格局加速演進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震蕩與重置——疫情促世界格局加速演進  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  2020年,不管它是不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它無疑是當今世人所經歷過的最苦痛的一年。這一年,一場突如其來、尚未完結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受損,一些欠發達地區陷入人道主義危機。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國際格局不會變成「冷戰」翻版
    可以觀察到的是疫情正「讓歷史加速」,一些已有的趨勢會提前成型,可以預見到的是這種加速也會催生出新的思想和行動來「改寫歷史」。在疫情衝擊形成的歷史湍流中,會有更多的觀念衝撞和行為牴牾;在疫情起伏導致的世界失衡下,會有更多的風雲際會和折衝樽俎。是回到「更糟糕的昨天」還是走向一個「不會更糟的明天」,取決於我們現在如何看待和對待這個世界。
  • 王毅談2020年國際形勢
    本文轉自【外交部網站】;2020年12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京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王毅表示,2020年是人類歷史進程中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引發全球性危機,各國人員往來按下了「暫停鍵」,世界經濟增長掛上了「倒車擋」,強權政治、冷戰思維沉渣泛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橫行,人類發展面臨空前風險挑戰,國際形勢進入動蕩變革期。同時,國際格局的演進正在提速換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人類社會對健康安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命運與共的認知更加深刻。世界回不到過去,人們在求索未來。
  • 2020世界知識論壇
    世知世界知識世界知識論壇202011月14日,「2020年度國際形勢研討會」暨「世界知識論壇2020」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世界知識》雜誌社與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舉辦,2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圍繞2020年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從不同方向和角度發表看法,進行研討,精彩內容形成本期「封面話題」。今天發布第二部分——唐永勝、胡波、張景全嘉賓的觀點。
  • 《冷眼向洋看世界》出版:孟祥青教授解讀疫情下的世界格局
    此解讀有助於讀者把握世界大勢,了解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安全形勢。從五個維度看新冠疫情對世界格局和秩序的深刻影響討論疫情的世界性影響,離不開一些重要的前提和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這次疫情可能持續的時間和嚴重程度。這應該是最重要的條件。
  • 疫情催化下世界格局加速演變,新時代呼喚新理論、共識和行動...
    世知世界知識世界知識論壇202011月14日,「2020年度國際形勢研討會」暨「世界知識論壇2020」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世界知識》雜誌社與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舉辦,2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圍繞2020年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從不同方向和角度發表看法,進行研討,精彩內容形成本期「封面話題」。世界知識出版社董事長蘇文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張蘊嶺作主旨發言,世界知識出版社總編輯章少紅作總結髮言。
  • 就我軍赴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20」專訪軍委訓練管理部領導
    姜 順、王軍強、黃遠利攝8月23日至9月5日,俄羅斯「國際軍事比賽-2020」將正式拉開戰幕,一場多國軍隊兵種專業分隊間軍事技能競賽的「戰火硝煙」將再次燃起。年初以來,世界多個國家相繼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給國際軍事交流合作帶來極大困難和不確定性,使得今年的比賽更加引人關注。
  • 40年·見證丨我們結緣於香山論壇→
    作為軍事外交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香山論壇的宗旨是開放、包容、互鑑、合作,目的是通過廣泛深入研討交流,增進互信、積累共識,促進地區安全合作,推動各方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繁榮發展。與此同時,我還就亞太地區安全形勢、亞太地區國家安全合作、所謂「南海軍事化」、國際反恐怖以及對香山論壇展望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專訪稿件刊登在2015年第44期《瞭望》,引起國內外輿論的一定反響。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形勢報告(2020)》《中國對外關係(1978...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3日訊 今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形勢報告(2020)》《中國對外關係(1978~2018)》。圖書發布儀式後,開展了以全球疫情背景下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為主題的研討會。研討議題分為全球各地區疫情形勢與防控舉措、疫情影響下的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疫情影響下的全球格局演變與中國外交策略、疫情影響下的全球治理與中國參與四個部分。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疫情加速世界後霸權時代到來
    國際衛生合作成新焦點本世紀以來所發生的重大危機都推動了相關的國際合作,「9·11」事件促進全球反恐合作,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與金融合作,新冠疫情將使健康衛生合作成為國際合作的新焦點,國際社會勢必要更加重視合作應對有可能常態化的公共衛生危機。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時間節點——2020年
    東方智庫研究員 孫樹忠盤點2019年國際風雲,研判2020年全球局勢。2019年12月下旬,東方網東方智庫年度論壇暨全年國際形勢研討會在上海舉辦,來自外交政策、國際政治與經濟領域的領導、專家和學者,圍繞當下國際形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以下是東方智庫研究員、中國前駐摩洛哥大使孫樹忠的精彩發言。
  • 「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0-12-31 05:57:55 來源: 人民網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