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日本新銳中井菜央:從阿茲海默症到個體存在

2020-12-18 澎湃新聞
家庭是圍繞在我們身邊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個社會組織。我們在家庭中出生、成長,家庭培養並建構我們的認知與觀念,自然而然地在我們的周圍形成一個保護圈,相應地也形成了一個價值系統——家庭與家人總是最重要的,人也就天然地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存在。於是就有了彼此、內外、公私、輕重等標準。當這些人為的標準附著在每個人身上的時候,人的基本屬性也就被掩蓋了,從而隔斷了自我與他者,乃至與世間萬物的直接聯繫,所有的一切都必須在人為的價值體系中蘸染過了之後,按照每個人的意願分成三六九等來加以認知與考察。那麼,倘若一個人失去了一切記憶與印象,回歸到最原初、最純粹的存在狀態的時候,那這個人也就脫離了人的價值體系,成為了一個中性的、甚至是無用的存在,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待呢?

攝影師本人提供

日本攝影家中井菜央在她的奶奶得了阿茲海默症之後,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家庭都必須要面對這樣老人身患阿茲海默症、失去了所有記憶與聯繫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家庭選擇了外科手術式的切割處理,將老人拋棄或者移交公共機構去負責,有的家庭則因此發生了各種各樣的矛盾與衝突,也有的家庭則選擇接納,繼續維持該有的生活狀態。不管怎麼樣,要接受這樣的現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井菜央很自然地就產生了疑問「這樣也算是活著嗎?」而即便是患者本人,也很自然地在記憶逐漸消失的過程中必須面對這個逐漸陌生的自己,不得不利用有限的意識去探索自我的存在。她的奶奶也會在日記中自問:「我正成為一個就算活著但作為人也沒有任何意義的人」。

這種難以劃定的、不可解的狀態便成為了中井菜央思考「個體存在」的起點。她從自己給奶奶拍的一張照片出發,去拓展自己對於人本身的認知,去探尋人最根本的存在根基,藉此跨越「人」「家庭」「物」「自然」「風景」等類型範疇的局限,用影像的方式讓隱藏在各種標準價值背後的「個體存在」具象化地呈現出來,並用書籍或展覽等媒介,讓觀眾成為連接每個「個體存在」的絲線,從而還原出一個這個世界本來應該有的關係網絡。

攝影不僅是人的視線的單向施與,更是一種觀看倫理的建構。經過九年時間的攝影創作,中井菜央意識到「只要奶奶作為『個體存在』是與其他『個體存在』相關聯的存在,那麼她對這個世界而言就是一個不可或缺之人。」在我看來,這不僅是臨終關懷的基本出發點,更是對人的關懷的基本出發點。

林葉:能談談你是因為什麼原因開始從事攝影創作的。你是什麼時候開始立志要成為一名攝影家的?

中井:

我曾經認為攝影對於我是一種無緣的生活方式。在我二十五六歲的時候,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本荒木經惟的攝影集,很無心地就拿在手上看,心想:「原來攝影也可以這樣來表現呀」。

隨即,我就決定「要成為一名攝影家」。

我去家附近的相機店,跟店員說:「請教我使用專業照相機!!」現在想來,這的確就是我的風格。那時候連曝光是什麼都不知道,就只能去攝影學校學習。也正因為我的動機是「成為一名攝影家」,所以畢業之後便毫不猶豫地開始從事攝影家的創作活動。

攝影師本人提供

林葉:你的奶奶得了阿茲海默症了之後,不論家人還是自己,全都忘記了,失去了對周遭世界的印象。在這個時候,你是因為什麼原因想要給奶奶拍照的?

中井:

我不擅長用語言來思考。拍照、看照片、然後再拍照……這樣的不斷重複或者積累,對我來說就是「思考」。因為得了阿茲海默症,奶奶失去了人生歷程賦予自己的自我印象,也失去了我給她的印象,在我面前,她甚至連那種不是任何人的無性存在都感受不到了。我不能理解,「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開始給祖母拍照。

林葉:最初你給奶奶拍照的時候,在你的意識裡,是把這個作為作品來拍攝呢,還是作為家庭照片來拍攝?

中井:

正如上一個問題中我所說的那樣,在拍照的那個時候,我既不覺得是在拍攝作品也不認為這是家庭照片。我之所以會拍攝照片,是因為我的內心之中存在著疑問,拍照時為了尋求問題的答案或者啟示。

攝影師本人提供

攝影師本人提供

攝影師本人提供

林葉:我是在京都國際攝影節上第一次看到你的作品的,在展覽現場,你拍攝的奶奶在我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波動。你自己是如何看待這張照片的?

中井:

給奶奶拍的這張照片,最早讓我意識到,當一個人失去了所有的印象,甚至連自己的自我意識都受到了損害的時候,這個人就成為了這個人本身,也就是「個體的存在」。

林葉:在《繡》的作品說明中,你這樣寫道:「既不綻放光芒,也不沉溺於黑暗,僅僅存在於那裡。我想將其變為肖像」。那麼在你看來,所謂肖像照究竟是什麼?

中井:

不論是「綻放光芒」還是「沉溺於黑暗」,這些都是因為人給對象賦予毫無意義的價值而顯現出來的印象。「僅僅存在於那裡」這種狀況,就是人將所賦予的印象(意義、價值)全都去除掉的時候,對象的存在方式。奶奶失去了所有印象,但是,這就是她的「個體存在」,她不再是任何人,而只是「奶奶」。奶奶的那張照片,既是這種狀態的表現,也是這種狀態的證明。

一般情況下,所謂肖像,是指那種捕捉到人的希望的照片。動物的臉部照片,那並非肖像,是屬於自然這個類型。在我這裡,人自不必說,人以外的生物、無生物、甚至包括風景在內,全都是作為「個體存在」的肖像來拍攝的。

我們都是帶著自己的印象去觀看一切事物。當我將人所賦予事物的印象去除掉,將「個體存在」作為拍攝對象的時候,作為拍攝對象的人或者其他事物之間就不存在什麼區別了。

攝影師本人提供

攝影師本人提供

攝影師本人提供

林葉:為什麼用《繡》作為這個作品的標題呢?作品標題與內容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

中井:

我們在刺繡的表面看到的總是花鳥這類對我們有意義的圖像。但是,在刺繡的背面,則絲線縱橫交錯,所呈現出來的並非表面上看到的那種圖案。「繡」,是作為表現背面形態的詞語來使用的。

在我看來,線條的交錯象徵了這個世界的實際情況。

「個體存在」因為各種關係而成為了線,而線則亂七八糟地疊加在時間這塊布料上,我覺得這就是世界的實際情況。

人們總是忽視大量的事物而只將對自己有意義的東西作為印象提取出來。我們在面對這個世界的同時,卻只希望看到世界的一部分。

攝影師本人提供

林葉:在京都國際攝影節中,我既看了你的展覽,也看了《繡》這本攝影集,同一個作品以兩個不同的媒介來進行展示,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攝影集中的作品更像是一種線性關係,而展覽給我的感覺則像一張網絡一般。你在用這兩種媒介發表自己作品的時候,分別是如何考量的?

中井:

攝影集是一頁一頁翻看的。《繡》中所收錄的照片,是「個體存在」或「個體存在」相關事象的肖像,因此,隨著頁面的翻動,這些照片在讀者面前就像絲線一般地聯繫起來。這就是建構這個世界的絲線。此外,由於讀者本身也是「個體存在」,面對照片中的「個體存在」,二者就編織成一條絲線,在一對一的這種強烈體驗上,攝影集這種媒介是非常適合的。

另一方面,京都國際攝影節中的展覽是在一所小學的教室裡展示的,那麼這些「個體存在」之間的關係便一覽無遺。雖然無法達到世界上各種關係線索相互交織而成的那種錯綜複雜的程度,但是可以將其作為一種網絡,象徵性地表現出來。觀眾不僅是置身於這樣的關係網之中,因為不論觀眾還是作品,都是「個體存在」,觀賞行為就會在觀眾(複數)與整個作品群之間形成某種複雜的、同時性的聯繫,這是世界形成的微小卻也難以磨滅的一部分。作品與觀眾之間的這種簡單的遭遇,對世界而言也是不可或缺之物,而作為會場的那個教室的窗外,那個廣闊的世界本身與作品重疊在一切,被人觀看。這種經驗的存在方式,只有展覽這種媒介能夠實現。攝影集與展覽有著各自的特點,但並無高下之分。

攝影師本人提供

攝影師本人提供

攝影師本人提供

攝影師本人提供

林葉:在這個作品中,你將動植物、風景、情景等都作為「個體存在」來加以拍攝,那麼「個體存在」究竟該如何理解呢?

中井:

人生下來就要經歷嬰兒、兒童、青年、壯年、老年最終迎接死亡這個過程。其中,人的樣貌與內心狀態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在學校、職場或其他地方,就算與其他人有著共同的經驗,但人還是會因為這些變化的不同而不同。變化成為了那個人自身的風格之後,就具有了一慣性。(我的人生因為一本攝影集而發生改變,但是當時和我同處一個空間的人卻未必有同樣的變化)同一種花的種子在同樣條件下培養成長,也會產生個體差異。甚至連同一種規格的螺絲,也都有個體差異,出現經時變化。「個體存在」這個詞語指的就是每個變化中的一慣性。它無法以人的印象來把握,仿佛是潛藏在個體內部某個地方的某種不變的內核一般。

即便一株花被蟲蛀了,或者生病枯萎了,但它作為「個體存在」這一點是絕不會損害的,是以那朵花自身的方式枯萎的。

林葉:這個作品從2009年開始一共花了九年時間進行創作,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你對這個作品的思考與理解有沒有發生過什麼樣的變化?而這個作品的創作對你自己的人生有沒有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中井:

奶奶因為得了阿茲海默症而失去了所有的印象,無法做任何事情,這個時候,在產生強烈的失落感的同時,我心裡也不可遏制地出現了一個疑問,「這樣也算是活著嗎?」我奶奶自己也在阿茲海默症日益惡化的過程中,寫過「我正成為一個就算活著但作為人也沒有任何意義的人」。九年後,《繡》的拍攝告一段落,我仿佛看見,九年前我的想法和奶奶日記裡的想法中的共通語言,被透明地記錄下來——「作為人,這樣也算是活著嗎?」「我正成為一個就算活著但作為人也沒有任何意義的人」。「人」都是以「人」為中心,以符合「人」的意義與價值去理解事物。如果以作為人的有用性(什麼程度的意義或價值呢)來進行評價的話,受到阿茲海默症損害的奶奶,大概就是一個「活著也沒有意義的人」吧。但是,九年之後的我認為,只要奶奶作為「個體存在」是與其他「個體存在」相關聯的存在,那麼她對這個世界而言就是一個不可或缺之人。我不是否定人本主義。不過,我覺得人本主義是一種以人這種物種為中心的思想觀念。而「遠離人類中心主義」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是我現在的攝影活動的主要支柱。

攝影師本人提供

中井菜央攝影集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NXFmevX1d8AaJ_EnuGwFXA

作者林葉系自由撰稿人、譯者、策展人。

 

相關焦點

  • 漫長的告別:阿茲海默症、外婆與我
    在任何文化中,阿茲海默症都是導致心智和生理功能喪失以及嚴重經濟負擔的主要疾病,這顯然不是關愛和耐心就能夠應對的。撇開經濟負擔,讓患者家人最無法承受的,是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在小說《星期六》(Saturday)中準確描述的這種感覺,患者不再與外界互動,面對他們就「等同於捧著鮮花到墓地去」。
  • 最新報告40%阿茲海默症可以預防或延緩發病
    AAIC協會更新了阿茲海默症報告,把現有與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的9種危險因素增至12種危險因素。報告指出擴大致病或誘發阿茲海默症的因素,同時根據循證研究證明大約40%痴呆症是可以預防或延緩發病的。增加的三種與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因素是:中年過量飲酒;頭部受傷和晚年暴露於空氣汙染環境中。
  • 紐約舉行阿茲海默症步行籌款活動 華人踴躍參與
    中新網10月1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因新冠肺炎疫情,紐約第32屆阿茲海默症關愛服務年度步行籌款活動改為在線舉行,號召民眾在家附近步行,以支持阿茲海默症患者及照護者。截至當地時間10月11日,50萬美元的籌款目標已籌得38萬多美元,而華人積極捐款,也讓華人外展籌款小組在當天就已近達成籌款目標。
  • 阿茲海默症到底有多可怕?黃渤對舒淇哭訴:我爸已經不記得我了
    然而到了晚年,妻子味芳不幸罹患阿茲海默症,丈夫老馮不離不棄,精心地照顧著年邁的老妻,直到自己年過九十,再也照顧不了妻子為止。可以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對這對老夫妻的真實寫照。有人說這是現實版的《戀戀筆記本》,有人說這是溫和版的《愛》。但不管怎樣,這確實是一部題材非常沉重的影片,每一個觀眾仿佛都能從片子裡看到自己的未來。
  • 對抗阿茲海默症的『有酮彈性12/3』飲食法
    幸好,對抗阿茲海默症的飲食『菜單』既有均衡的營養,而且又好吃,能阻止或逆轉認知退化。不必局限於一種飲食方式,比如說,無論你是素食或非素食,只要飲食方式以這些規則設計,就能夠享受同樣的益處。為了增加酮,你必須同時做到:低糖飲食(減少攝取糖、麵包、馬鈴薯、白飯、汽水、酒精、糖果、蛋糕、加工食品等單一碳水化合物)、適度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快走或更強的運動);多攝取中鏈三酸甘油脂(MCT)或橄欖油、牛油果、堅果等非飽和脂肪才能增加酮。酮能將新陳代謝從促進阿茲海默症(燃燒碳水化合物、具有胰島素抗性)的狀態,轉換到阻止阿茲海默症的狀態(燃脂,具有胰島素敏感性)。
  • 裡根得知自己患阿茲海默症後,給美國人寫告別信,信中提到兩件事
    阿茲海默症,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老年痴呆症。這是一種世界範圍之內,十大常見的致死性很高的病症,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的病症(近幾年似乎出現了一些療法,但以預防和初期治療為主),相比於其它的疾病,阿茲海默症會在長達幾年甚至是數十年的時間之內,讓患病之人幾乎是毫無尊嚴的活著,這對於很多的患者來說,打擊是非常的致命的,不光普通人會得這樣的病,就連一些知名的歷史人物,也曾有過得這種病的例子,美國的第四十任總統羅納德·威爾遜·裡根很不幸的就成為了其中之一
  • 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測試
  • 當初力排眾議收養貓的奶奶,患上阿茲海默症,貓咪自覺守護起她
    好在恩恩最終挺了過來,做了截肢手術後,一天天恢復了健康;當初,網友的爸爸因為怕貓,反對收養恩恩,是奶奶力排眾議,堅決把恩恩留在了身邊照顧;也因為這樣,恩恩和奶奶最為親近,每次不僅會主動跟奶奶討摸摸要抱抱,天冷時還會給奶奶充當「暖手寶」;事實上,奶奶兩年前患上阿茲海默症
  • 四環醫藥:阿茲海默藥祛不了輔藥「一刀切」的疤
    原標題:四環醫藥(00460):阿茲海默藥祛不了輔藥「一刀切」的疤 來源:智通財經又一款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獲批?消息一出,市場再次激起千層浪。這一次,該消息的主角是四環醫藥(00460)。治療阿茲海默症(AD)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世界級難題,因此當有與該病相關藥物獲批時自然會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受此消息影響,2月19日開盤,四環醫藥早盤盤中漲幅最高達7%,成交額達3663.3萬港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該仿製藥通過一致性評價獲批並不意味著抗阿茲海默症藥物的研發具有新的進展。
  •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我們要清楚一個問題,阿爾茨海默症本身並不是致命性的疾病,所以呢,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病人的逝-世;患者會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記憶力、認知功能減退;走失;出現意外或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其它軀體疾病,出現呼吸衰竭。
  • 阿茲海默症救星居然是椰子油?真相了
    網上傳播著《阿茲海默症有救了》文章,文章稱:純天然的椰子油除了可拿來保養、預防,還可以改善老年失智問題。椰子油裡有中鏈三酸甘油脂,可以不用靠胰島素就能將養分提供到腦部,對於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等都可改善。
  • 【網絡謠言粉碎機】阿茲海默症救星椰子油?真相了
    【網絡謠言粉碎機】阿茲海默症救星椰子油?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網上傳播著《阿茲海默症有救了
  • 攝影師|日本新銳藤安淳:家庭關係是這個世界的「縮略圖」
    在這之前雖然我從來沒有碰過照相機,但是我拿著單眼相機一頭就扎進了街頭,在拍攝各種各樣快照的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視覺世界在逐漸拓展,並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到攝影的世界之中。基本上我對這個世界是非常懷疑的,假如現在我的眼前有一顆蘋果,我甚至會認為這可能是某個人把香蕉當作蘋果放在我的面前。
  • ...40赫茲閃爍光有助於治阿爾茲海默症、日本開發出可貼在皮膚上的...
    伽馬振蕩與注意力和記憶過程相關,已知在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中會受到幹擾。 據悉,這項研究——《閃爍紅光刺激促進相干40赫茲神經振動:可行性研究》(Flickering Red-Light Stimulus for Promoting Coherent 40 Hz Neural Oscillation: A Feasibility Study)——已發表在《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
  • 父母有這4個症狀,可能是阿爾茲海默症!
    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是一種由於腦神經退化引起的腦部疾病。對於老年人來說,阿爾茲海默症並不會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其發病周期十分漫長,而且會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更大的痛苦。所以,大家有必要重視阿爾茲海默症。那麼,阿爾茲海默症有什麼表現?如何預防阿爾茲海默症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 六位新銳攝影師,談攝影「新」與「銳」
    攝影也是一樣,看到新作品和新攝影師出現,我們能很快適應嗎?常有人說「新銳攝影」難懂,那到底什麼是新、什麼是銳?有沒有可能讓更多人來理解「新銳」攝影師們究竟拍了什麼?這些「新銳」作品跟現實又有什麼關聯?帶著這幾個問題,《大眾攝影》在「TOP20·2017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現場,跟6位入圍攝影師聊了聊。
  • 呼市一周內兩位老人失聯,一人抑鬱一人阿茲海默
    呼市一周內兩位老人失聯,一人抑鬱一人阿茲海默
  • 阿爾茲海默症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Clin Epigenetics:血液檢測可發現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DOI: 10.1186/s13148-019-0729-7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與阿爾茨海默氏病有關的血液樣本標誌物的變化。
  • 片長102分鐘,記錄了一對日本夫妻生活日常,內容令全世界豔羨
    影片全程都是直子拿著一臺攝像機拍攝她的家庭,沒什麼技巧顯得非常隨意,但讓觀眾更容易沉浸到她所記錄的私人生活中。「隨意」並不意味著影片只是生活片段的雜亂拼湊,導演以她的母親為敘事中心,將生活的各個層面毫不掩飾的呈現在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