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採訪鉛山扶貧第一線:扶貧產業,碩果纍纍

2021-01-09 鉛山視界

現在正是瓜果開始上市的時節,農民們開始享受豐收的喜悅,在鉛山的各個扶貧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和社員們也都開始收穫扶貧產業的累累果實,增加收入,鼓起錢袋子,邁開大步致富奔小康。

在鉛山縣永平鎮天啟水果種植合作社,桃子和藍莓的累累果實已經壓彎了枝頭。雨過天晴,來自縣城的呂旗旗和朋友們來到這裡,品嘗新鮮的水果,體驗採摘帶來的樂趣。

遊客呂旗旗高興地說:「這個藍莓基地特別好,我們家門口就能吃到新鮮的水果,以前吃水果都要到水果店裡去買,現在特別方便,而且我們也有採摘的樂趣,帶著家人們,特別方便特別好。」

天啟水果種植合作社創辦於2018年,由村裡的黨員曾國強牽頭,帶領4名黨員,6名貧困戶和22名普通群眾共同參與。種植了120畝的桃子、藍莓、葡萄等水果,以及60畝的有機稻。

江西天啟水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曾國強告訴記者,原先北門村果園裡大部分的田地都是荒掉的,自己有這種想法和心願,所以就把它全部流轉過來,還可以讓不能出去務工的像一些貧困戶可以在這裡做事,能夠多一點收入。

該基地以旅遊體閒、田園觀光、農家樂體驗為抓手,通過黨員率先示範引領,逐步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根據「一塊田三份錢」的思路,即農戶有田租、貧困戶有勞務工資、年底有分紅。確保每戶貧困戶每年受益不低於500元,目前,受益貧困戶達58戶161人,受益群眾達600人以上。

永平鎮北門村貧困戶黃貽良高興地說:「這個桃園辦得好,做事有工資,有事做,到年底還有紅分,對老百姓真可以。」

和永平鎮一樣,這幾天,陳坊鄉萬年村的萬香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在忙著製作當地的特色小吃「茄子幹辣椒幹」,看著曬在院子裡的茄子幹,大家的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今年以來,為了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打造「一村一品」。該鄉萬年村通過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80多畝發展農業產業,種植無公害茄子和辣椒,並加工製作成 「茄子幹和辣椒幹」,預計年產值達可40萬元,不僅使貧困戶學到了蔬菜種植管理技術,還帶動他們戶均增收2000餘元。

陳坊鄉萬香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餘建軍介紹說:「我們萬香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種了80畝左右的蔬菜,今年只是初步嘗試階段,現在看來呢形式比較好,明年我們準備擴大種植規模,以此吸納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讓他們都能有持續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

目前,鉛山共有扶貧產業專業合作社78個,依託當地的傳統種養殖習慣,形成了「黨員示範、農民富裕、貧困戶受益、村集體經濟壯大」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帶動貧困戶脫貧奔小康。

關注鉛山視界

記者:黃一川

—END—

相關焦點

  • 曾少雄在鉛山縣巖前村同危巖座談並調研扶貧工作
    10月30日,江西省旅遊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少雄再次來到鉛山縣稼軒鄉巖前村,與鉛山縣委書記危巖進行座談,並調研指導巖前村扶貧工作,走訪慰問貧困戶。省旅遊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張壽卿同行,縣委常委王媛陪同。
  • 產業扶貧 花開貢鄉
    記者 王俊宣恩縣牢牢抓住產業扶貧「牛鼻子」,「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發展茶、果、畜、煙、藥、菜六大產業,全縣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81萬畝,年出欄生豬60萬頭,農村人均經濟作物2.49畝,貧困戶人均經濟作物1.35畝,基本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格局。
  • 精準扶貧前提是和農民兄弟交朋友
    □本報記者李志達 在今年的綠博會扶貧展區,記者曾經採訪過省婦聯駐富裕縣紹文鄉民樂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彬。那時他為民樂村的農產品積極奔走找銷路。
  • 莫將產業扶貧項目用來「揩油會餐」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然而,記者近日在基層採訪發現,對一些不法分子來說,產業扶貧項目既是「唐僧肉」,種種「特事特辦」大可從中撈一把;又是「護身符」,就算騙局遭人識破,因為事關扶貧,基層幹部多數也敢怒不敢言。
  • 兩江新區悅來:產業扶貧提升「造血」功能
    記者從兩江新區直屬國企悅來投資集團了解到,該集團不斷挖掘城口縣的資源和特長,根據高燕鎮坪原村實際情況制定扶貧方案和工作計劃,致力於讓當地形成長遠的發展動力和活力,走上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找準了坪原村的優劣勢,就摸索到發展的「金鑰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扶貧。悅來投資集團在城口縣高燕鎮坪原村的扶貧工作穩步實施,推進產業扶貧,從最初的「輸血」轉變為「造血」。
  • 精準扶貧的「銳力量」全省首支特色扶貧媒體記者志願服務隊工作紀實
    新餘日報社銳青年志願服務隊是全省首支特色扶貧媒體記者志願服務隊,於2018年6月在新餘志願服務網正式註冊成立,前身是新餘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所有採編人員。自2016年起,該團隊以「以新聞之力凝聚青春擔當」為宗旨,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結合媒體人的工作特點,藉助「網際網路+微公益」,開展參與30餘起「新聞扶貧我們在行動」系列活動,幫助十餘個扶貧產業找到銷路,上千個貧困家庭直接受益。
  • 沅江「過篩式」排查護航產業扶貧
    華聲在線10月3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龔柏威 通訊員 彭慧 李淅蓓)「錢雖不多,但體現了紀檢幹部的認真、細緻,對我們貧困戶的關心。」10月29日,沅江市黃茅洲鎮群紅村貧困戶李爹聊起不久前扶貧明白卡裡收到的40元,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
  • 探尋產業扶貧的「廣梅智慧」!「一盤棋」推進,廣州幫扶梅州產業...
    近日,廣州日報記者隨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協作辦聯合組織的媒體採訪團奔赴梅州,進山村、入農戶,走園區、訪企業,關注今昔變化,探尋產業扶貧的「廣梅智慧」,復盤廣梅對口幫扶的一盤「好棋」。謀劃「一盤棋」:牢固基層組織 加強政府引導在廣梅產業園的金柚康車間展廳內,一袋烘乾後柚子次果片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 「小康路上」書寫扶貧故事——採訪龍江縣山泉鎮平安村扶貧工作側記
    小康路上王彩蘭在平安村採訪中打贏脫貧攻堅戰,文學不能缺席,作家更不能缺席。走在村裡整潔的街道上,沒有想像中貧困村的樣子,可見這些年村裡的扶貧工作還是很有成效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王彩蘭說:只有到最基層,到群眾中,才能聆聽到接地氣的故事,才能寫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故事來。兩天的採訪緊湊而充實,王彩蘭馬不停蹄地走訪了八個貧困戶和普通戶。
  •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劉升: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劉升: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2020-10-20 0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方大集團北方重工:產業扶貧的領路人
    截至2020年10月底,北方重工援建的甘肅嘉鑫鋼結構有限公司扶貧車間就業人數已達到125人,2020年9月員工人均應發工資達到4077元,北方重工用行動詮釋了產業扶貧,助力當地經濟發展的扶貧之路。  找項目:因地制宜尋找扶貧項目  為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貫徹落實甘肅省省政府和林鐸同志有關做好產業扶貧工作的要求,方大集團以產業扶貧的方式對口扶貧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深入東鄉縣推進產業扶貧的工作。
  • 產業扶貧莫成企業中飽私囊交易鏈
    扶貧一直是農村政府工作的一個重中之重,尤其是近期脫貧攻堅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幾年前開始,陝西省寶雞市鳳縣就率先開展了一條「產業化扶貧」的道路,不過記者最近在調查中發現,那裡的扶貧工作也因此出現了問題。本該分給貧困戶的扶貧款和代養母豬,貧困戶一樣都沒有看到,也沒從中受益。(6月17日 陝西電視臺)   產業扶貧,本是「授人以漁」式扶貧,極具可持續性。
  • 經濟學家董志龍談新疆扶貧產業
    央廣網北京6月23日消息(記者張孝成 通訊員斯子珏)近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論壇創始人、中國資本論壇秘書長董志龍到新疆烏魯木齊、和田地區參觀、調研,到策勒縣的「羊管家」扶貧產業園、鴿子扶貧產業園、土雞扶貧產業園、生豬扶貧產業園
  • 保持產業扶貧後勁動力 運鴻集團繼續創新光伏扶貧產業推進
    這僅僅是當地光伏電力扶貧的一項收入,擴建以後的光伏智慧科技生態園,更是為當地貧困戶帶去了多項收益。由運鴻集團自主研發設計的「移動式智慧大棚」,是光伏科技產業賦能農業產業改革的試點產品,該產品成為集光伏發電和生態農業種植於一體的現代化新型光伏扶貧載體,是一種新形勢下的土地綜合利用方式,是現代農業和清潔能源緊密結合的產物。
  • 昌都市文化產業扶貧速寫
    近年來,在縣文化局的組織引導下,公司走上了「非遺+扶貧」的惠民路。    公司創始人其美次丁是嘎瑪呷瓦金銀鐵打造工藝第五代傳承人。他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公司在類烏齊縣共培訓民族手工藝學徒100餘人次,其中2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徒順利就業,有了穩定收入。」
  • 「山海協作」守望相助 廈門精準幫扶臨夏州壯大扶貧產業
    央廣網廈門12月8日消息(記者陳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自2010年6月起,廈門市對口幫扶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記者近日跟隨廈門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媒體團到臨夏實地採訪發現,按照「臨夏所需、廈門所能、協作見效」的原則,廈門精準引進、建設了一批扶貧車間、工廠和園區紮根臨夏,讓當地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同時,也助推臨夏扶貧產業持續發展壯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 甘肅夏河:特色產業扶貧「扶」出小康路
    ……這是記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阿木去乎鎮黑力寧巴村採訪時看到的景象。記者採訪了解到,近幾年,夏河縣阿木去乎鎮以重大扶貧工程和到村到戶幫扶措施為抓手,廣大幹部群眾凝心聚力精準施策合力攻堅,全鎮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產業扶貧富了平橋區農民
    本報訊(記者尹小劍通訊員翁應峰)「這些紅薯先儲存在這裡,明年開春向外銷售,可以賣個好價錢。」12月8日,在信陽市平橋區彭家灣鄉陳寨村,信陽鑫鑫薯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樹穩指著滿窖的紅薯說。    信陽鑫鑫薯業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紅薯種苗培育,在平橋區推廣紅薯種植面積2萬多畝。
  • 產業精準扶貧研討會在京舉行
    會議現場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但是,由於社會對產業扶貧缺乏全面而整體的理解,關於產業扶貧的有些議論有失偏頗或簡單武斷,有些評價缺乏邏輯或理性。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際,社會各界非常需要正確理解產業扶貧,準確講述產業扶貧。產業扶貧作為「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的精準扶貧戰略抓手,充分體現了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整體性目標,需要從經濟與社會結合、貧困戶脫貧與區域綜合發展相結合的整體性角度進行理解。
  • 東方板橋鎮新園村蘭花產業扶貧基地:扶貧蘭花朵朵開
    原標題:扶貧蘭花朵朵開   近日,東方市板橋鎮新園村蘭花產業扶貧基地,工作人員在護理蘭花。這些石斛蘭花將銷往廣州、昆明等地。   新園村曾是深度貧困村,為了壯大集體經濟,助力貧困戶脫貧,新園村投入扶貧資金建設蘭花大棚,發展蘭花產業,成立蘭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提供就業崗位、產業扶貧分紅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如今,新園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穩定在80萬元以上,蘭花產業每年實現穩定分紅達40萬元以上,整村實現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