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光秀這個人,對於了解日本戰國史的人來說,稱得上是耳熟能詳的人物。明智光秀自從跟隨了織田信長之後,他在很多戰爭中都有參與,不久之後他為信長的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並成為了一個忠肝義膽的著名將領,也因此得到了織田信長的信任和重視。
從歷史的記載可以看出來,他和信長的相處並沒有出現大的摩擦,從理論上來講他應該對自己崇拜的信長忠心耿耿才對,其實從後面的戰爭和捨命相救的事實來看也確實如此。
明智光秀為何造反,這基本是整個日本戰國時代最大懸案,關於他起兵殺害織田信長的動機說法各有不同,有多達十幾種說法。例如怨恨信長間接造成了自己母親被殺,奪取天下的野心,守護當時的天皇統治等等,時至今日,歷史學界也沒有統一的見解。
如果從本能寺之變的結果來看,明智光秀似乎並沒在本能寺之變中撈到什麼好處,自己僅比信長晚死了11天而已。由此看來,改寫日本歷史的本能寺之變,恐怕是個千古之謎了,今人的看法也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有人說明智光秀這個人在歷史上不存在,但是根據日本的史料記載,明智光秀這個人應該是真實存在的,比如明智光秀曾受封坂本城。而在日本,坂本這個姓就是從這個時候才有的。
另外,在本能寺之變之後,天皇曾受封明智光秀「徵夷大將軍」,大家都知道,在日本古代,武將受封的最高頭銜就是「徵夷大將軍」了,在整個日本歷史上一共也沒有幾個(加上世襲上被受封的),這個歷史記載還應該是準確的。只是對他的下場和結果存有不同的說法。一個是因為對此人的歷史記載不清(日本史書一貫記載出入很大,另外也比較喜歡誇大),還有就是從此人身上衍生出來的傳說不少。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一個是明智光秀雖然在現在很有名氣,但是在當時,他無非就是織田信長的一個家臣,無論他怎麼有謀略,怎麼武功卓著,只是眾多爭鬥中的大名中的一個大名的手下家臣而已,所以,不可能有專門的人記錄他的行動和考察他的歷史。
明智光秀真的名聲鵲起,還是在本能寺之變然後受封徵夷大將軍 ,但是這段時光太過短暫了。關於讓他成名的本能寺之變,究竟原因是什麼,到底是為了什麼他才採取這種極端的「下克上」的做法,到現在也不清楚,所以就有了各種傳說,也導致了人們對他這個人的猜測。
有人認為天正七年(1579)三月,明智光秀在對叛臣波多野家的討伐過程中,為了勸降波多野家,明智光秀將自己的母親當作人質送往八上城。波多野家看到他如此誠懇則表示願意投降,明智光秀也承諾將會儘自己最大努力保其領地。波多野氏家督波多野秀治親赴安土城向織田信長謝罪請降。
沒想到等他們一到,織田信長下令立即將他們斬殺,並對八上城發動突襲。城破時,明智光秀的母親也已被火焚而死。
另外當他成名後,舉國上下都知道明智光秀的名字後,人們在討論這個人的時候,就開始詢問他的出身(談論一個人的出身在封建社會是很正常的,現在也是如此),大家突然發現,這個人的身世沒有詳細和明確的記載。而還沒等大家考察明白的時候,羽柴秀吉(豐臣是在1585年才有受封的姓,在這之前,本能寺之後,猴子只能叫羽柴秀吉)就出來把明智光秀給滅了……
所以詳細的考察也無從開展,在羽柴秀吉看來,滅掉明智光秀一是給織田信長報仇,另外一個是掃除了「天皇身邊潛在的威脅」,抹黑他還來不及……《明智軍記》記錄了大量明智光秀的事情,但是《明智軍記》在當時就有人指出有很多不實之處,比如書裡記載明智光秀還是武士的時候,遊歷了很多城市,但是有的城市其實在當時還沒有築成。這種種的不清楚,導致了對明智光秀的出身、歷史、結局的猜測,加上多少年的藝術加工,才有了各種說法。
也許,對於明智光秀,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到底是怎麼一個來歷,是怎麼樣一個人。他也許是一個英俊瀟灑,大義凜然的才俊,也許是一個機關算盡,背主求榮的小人,也許是一個深藏不露,事後改名隱居的隱士,也有可能改名換姓成為一個叫天海的和尚出仕了德川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