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朮引以為傲的鐵浮屠、拐子馬,是如何被嶽飛粉碎不敗神話的?

2020-12-23 騰訊網

嶽飛擊敗鐵浮屠的戰役,是著名的郾城大捷。

這場爆發於紹興九年的大戰,與其說這是一場兩軍展開陣勢之後的會戰,不如說是一場金兀朮依仗其麾下鐵浮屠、拐子馬兩支精銳騎兵部隊,悍然發動的偷襲戰。

這種依靠騎兵對敵人指揮樞紐進行手術刀式打擊的戰術,曾經是金國屢試不爽的拿手好戲。但在郾城之戰中,由於嶽飛指揮得體,嶽家軍訓練有素,偷襲失敗後的金兀朮,不得不咽下戰爭失利的苦果。

在郾城之戰前,南宋在對金國的戰鬥中其實已經取得了部分優勢。金兀朮此前已經經歷了順昌之敗,不得不依靠潁昌、懷寧、應天三城防禦,這對於曾經勢如破竹擊敗北宋百萬大軍的金國而言,簡直是一種恥辱。

也正因此,對於金兀朮來說,他急需要一場大勝來重新凝聚軍心和士氣。就在此時,一個機會擺在了他的面前。

當時,嶽家軍已經進入開封防禦圈的外圍,更重要的是由於宋金交戰初期,部分曾經臣服於金人的城池選擇開城投降南宋,嶽家軍不得不分兵駐守這些城池。雖然這些士兵依舊可以對嶽飛進行支援,但一來一往間,畢竟還是有一定的時間差。

這就給金兀朮實施他慣用的斬首戰術提供了可能!

此時金兀朮能夠指揮的,除了經營多年的精銳騎兵以外,還有十萬步兵,但是想要突襲得手,那麼這些移動緩慢的步兵就基本指望不上了。於是,在郾城之戰中,最早與嶽家軍接觸的,只有其手下的精銳騎兵部隊——鐵浮屠與拐子馬。

之後的事態發展告訴我們,這種孤注一擲的舉動,最終導致金國在郾城之戰中敗北。但是,對於當時的金兀朮而言,這種戰術根本稱不上兵行險招。這是因為,鐵浮屠這種重裝騎兵,在古代幾乎是戰場上無可匹敵的殺神。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鐵浮屠」這種稱呼,即使是對金國人來說,也是一種舶來品。「浮屠」是西夏語中「塔」的意思,鐵浮屠就是鐵塔。從這種稱呼就可以看出,鐵浮屠是一種全副武裝的重裝騎兵。據說,鐵浮屠們身披雙層甲,普通的刀矛弓箭根本無法傷到這些武裝到牙齒的殺戮機器。

從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開始,金兀朮率領著這支僅一千人左右的重騎兵在戰場上縱橫捭闔,所向無敵。

隨著汴京城的陷落,女真人將京城中的武庫洗劫一空,北宋所鑄造的大量鎧甲也變成了女真騎兵的武裝,作為女真精銳的鐵浮屠,編制也再次擴充。在郾城大戰前,金兀朮麾下鐵浮屠已有五千左右。

與輕騎兵相比,重騎兵有著更為駭人的衝擊力和防禦力,主要作戰任務是衝擊敵人的步兵方陣。

想想看,成百上千個半噸重的鐵甲怪物集體向你衝來是一種什麼感受,不要說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新兵,就連大部分老兵也無法忽視這種壓迫感和恐懼感。面對鐵騎的突進,步兵們一旦不能克服心中的恐懼,往往就會在瞬間潰不成軍 。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鐵浮屠就真的可以所向無敵。長期遭受騎兵「吊打」的宋軍,為了對付衝擊力驚人又刀槍不入的重騎兵,發明了諸多克制戰術。在郾城之戰中,這些戰術都被充分使用了出來。

為了緩解重騎兵的衝擊,嶽家軍在陣前放置了大量拒馬和尖樁,又在軍中配備了身披重鎧、克制騎兵的長矛手,皆是嶽飛所訓練的精銳「背嵬軍」。

這些訓練有素又久經戰陣的背嵬軍士,士氣高昂而又捨生忘死,在面對重騎兵的衝鋒時,依舊能維持陣線絲毫不亂。《宋史》稱他們「猝遇敵不動,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而在抵擋住鐵浮屠的第一波衝擊後,這些鐵疙瘩的缺陷也就暴露無遺了,身披重鎧雖然賦予了他們極高的防禦力,然而在被長矛遏制住衝勢,失去了騎兵賴以活命的速度之後,他們也不過是一個個鐵罐頭而已。

接下去,背嵬軍中那些手持大斧的士兵開始從長矛兵身後繞出,鐵浮屠的重甲可以抵抗刀劍劈砍,卻無法阻擋這些動輒數十斤的巨斧。如此一來,這支曾經叱吒南北十餘年的精銳重騎兵部隊,就在沉悶的金屬撞擊聲中煙消雲散。

從事後復盤來看,金兀朮的偷襲戰術雖然激進,卻不失為一種破局的辦法,然而他對鐵浮屠的使用卻顯得有些輕率。

一般來說,為了防止出現久攻不下的局面,在鐵浮屠正面衝擊敵陣的時候,金人的精銳輕騎兵拐子馬,本應在兩旁掠陣和襲擾。可在郾城大戰中,這支快速機動部隊卻被嶽家軍以騎兵部隊死死糾纏住。

雖然這種糾纏使得嶽家軍騎兵損失慘重,但是他們的犧牲卻並非毫無意義,正是因為嶽家軍騎兵部隊的糾纏,甚至說對子舉動,才為他們的袍澤爭取到硬撼金國鐵浮屠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嶽飛之所以能打敗鐵浮屠,除了武功高強之外,還靠兩件兵器!
    據《金虜圖經》中的記載,金軍"專尚騎",騎兵是早期金國唯一的正規軍,而有資格穿戴鐵浮屠重鎧的女真騎兵,都是金軍中最精銳的軍隊,因此,"鐵浮屠"與"拐子馬",就成了金兀朮手中的王牌。鐵浮屠參加了金兀朮所有指揮的重大戰役:1127年,金兀朮率領五千拐子馬和一千鐵浮屠向中原進軍。1128年,金兀朮的帶領鐵浮屠和拐子馬,攻陷了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
  • 橫行天下的「鐵浮屠、拐子馬」究竟是什麼? 嶽飛如何大破之
    在《嶽飛傳》等評書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金軍的「鐵浮屠」、「拐子馬」的名字,一聽就帶著一種殺氣凜凜的感覺。歷史上,「鐵浮屠」、「拐子馬」,確實一起隨同完顏宗弼(金兀朮)南徵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直到1140年被嶽飛剿滅。那麼究竟「鐵浮屠」、「拐子馬」是什麼呢?雖然在評書中「鐵浮屠」、「拐子馬」經常連在一起使用,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兵種。
  • 鐵甲冰河入夢來-金軍鐵浮屠和拐子馬(上)
    在小說的描述中,拐子馬又叫鐵浮圖,三人三騎為一聯,人馬皆披重鎧。馬頭上佩有利刃,馬上人都端著極鋒利的長槍。每聯馬前還配有一個特製的拒馬刺,上起陣來宛如一層接一層的鐵牆,遇人人死,遇馬馬傷。這個段子來源於南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金兀朮大舉南侵,嶽飛率軍北上反擊,在郾城一帶與金軍展開激戰的這段史實。
  • 「鐵浮屠」「拐子馬」竟遭慘敗,金兀朮大哭
    但張俊,王德突然撤軍,嶽飛和金兀朮幾乎同時知道了張俊王德的撤軍,更糟糕的是金兀朮已經確切地知道了嶽飛的大本營——郾城。好,金兀朮確切地下達了命令:集結所有『拐子馬』『鐵浮屠』直撲郾城,擒殺嶽飛。拐子馬和鐵浮屠是金人的制勝法寶。
  • 金軍橫行天下的「鐵浮屠、拐子馬」究竟是什麼?
    鐵浮屠是重裝騎兵。浮屠也叫浮圖,在佛語中是塔的意思,鐵浮屠就是鐵塔的意思。也就是說,鐵浮屠是金朝的重裝騎兵,士兵全身披著重甲,只留倆眼睛,馬也穿著重甲,留四個蹄出來,像一座鐵塔一樣。就跟電影中歐洲重裝騎士差不多,像什麼條頓騎士團之類的。他們護甲厚重,攻堅能力強,在古代,可以相當於坦克級別!
  • 金兀朮勇猛善戰,進攻南宋勢如破竹,但嶽飛是他的剋星
    金兀朮本名完顏宗弼,他是金國名將,也是進犯南宋的主戰派,鐵腕人物,金兀朮力主伐宋,當然也有資本,他勇猛善戰,打仗很厲害,進攻南宋,一路每戰必勝,可以說是勢如破竹,但是,金兀朮一遇到嶽飛,就徹底栽了,再也神氣不起來了,輸得很慘,因為,嶽飛是他的剋星。先看金兀朮打了哪些勝仗?以下全是正史記載。
  • 南宋最硬核的郾城之戰,鐵浮屠、拐子馬失色,嶽家軍一戰封神
    嶽飛和他的嶽家軍,用這場含金量極高的勝利,證明宋軍已經具備了在任何條件下,擊敗金軍、收復中原的能力。從戰略態勢上來看,嶽飛在郾城之戰中,其實是處於被動的一方。紹興十年,即公元1140年,金兀朮大舉南下,企圖攻取陝西和河南。嶽飛受命從襄陽出發,目標是威脅金軍側翼,並意圖奪取開封。
  • 為何嶽飛能用步兵大破兀朮的騎兵?
    騎兵幾乎都可以在古代創造不敗的神話,但是偏偏就是有人能夠再創神話,以步兵大敗騎兵,甚至達到了一個讓人望風皆敗的地步,這個人便是赫赫有名的嶽飛。騎兵雖然厲害,但也不是說無敵。騎兵也是有弱點存在的,比如長槍兵是克制騎兵的,槍長五米,到時候往前面一架,騎兵衝過來就撞死。
  • 南宋十大武將排行,嶽飛僅排第二,第一吊打金兀朮,宗澤未上榜
    牛皋擅長使用雙鞭,在嶽飛死後的嶽家軍臨時統帥,他力大無窮,有「小張飛」的稱號。一次在酒樓見義勇為,一人打三個金人,嶽飛見他身手不凡,收為部下將領,未嘗一敗。他是金兀朮的手下,他殺了義軍統帥宗澤,在黃石谷和楊再興單挑二十回合不分勝負。
  • 古代騎兵威力巨大,為什麼嶽飛能用步兵破掉鐵浮屠和拐子馬?
    了解金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金國靠著鐵浮屠和拐子馬迅速崛起,在短時間內滅掉了遼國和北宋,可以說在冷兵器時代,當鐵浮圖和拐子馬聯合使用時,幾乎無人能擋,金國因此能橫行天下。但是金軍接下來也遇到了讓他們無比頭疼的對手,那就是抗金名將嶽飛,嶽飛率領嶽家軍取得抗金大捷,一舉擊潰鐵浮屠和拐子馬,可以說嶽飛打的金軍心驚膽戰,如果不是南宋內部投降派的阻撓,嶽飛一度差點收復北方失地。
  • 古代那些全副武裝的鐵甲將士,在夏天如何打仗?這要看統帥的水平
    這裡舉個真實的案例,將夏天如何打仗體現的淋漓盡致。公元1140年,金國元帥完顏宗弼(即金兀朮),以收回河南、陝西之地為藉口,撕毀之前達成的和約,兵分四路大舉攻宋。當時的南宋新任東京副留守劉錡北上途中路過順昌,得知金軍前鋒逐漸迫近,決定利用地利、堅守順昌,以屏蔽江淮。
  • 金兀朮與嶽飛有多大仇恨?金兀朮後人在哪裡?金兀朮是什麼意思?
    金兀朮與嶽飛,一位是金朝的開國功臣和權臣,一位是具有崇高愛國主義的將領,在宋金兩朝相對的時間裡,兩人在戰場上曾有不少次交手,兩人各有勝負
  • 精忠報國的嶽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身上有哪些非凡的本領呢?
    嶽飛是「精忠報國」的一代名將,含冤而死,令壯士扼腕。嶽飛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心中的英雄。嶽飛是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他是歷史公認的文武全才,他的武藝準確的說是勇冠三軍,「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在整個北伐中,它猶如一把尖刀,斬金斷鐵攻無不克,長途奔襲立威異域。
  • 在對抗金國的戰場上,木華黎比嶽飛更像名將
    女真族建立的騎兵就類似於連環馬,它的名字叫「鐵浮屠」,這個兵種的騎士從頭到腳都是重甲,只露出兩個眼睛,戰馬同樣如此,遠遠看去好像一個個移動的鐵塔,鐵浮屠因此而得名。普通的重騎兵都是一層甲,而鐵浮屠的裝備是雙層甲,雙甲之間配有特製的蒿草減震,所以普通的刀矛弓箭,鐵錘狼牙棒都無法傷害到鐵浮屠,它的衝擊力無人能擋,在「以人為本」的古代戰場,「鐵浮屠」可以媲美坦克,在不斷的實踐中,金國大將金兀朮,靈活地改造了這支重裝騎兵,他把三個鐵浮屠用皮索勾連在一起,讓其攻擊面積更大,還給它的側翼配上了輕裝騎兵,也就是南朝人俗稱的「拐子馬」。
  • 古代騎兵威力巨大,為什麼嶽飛能用步兵破掉鐵浮圖?
    金國最精銳的部隊,是著名的「鐵浮圖」和「拐子馬」,由完顏兀朮(金兀朮)統領。 鐵浮圖是一種重裝鐵甲騎兵,三馬相連,人和馬都穿著盔甲。
  • 嶽家軍大破兀朮
    嶽飛跟宗澤一樣,把抗金作為自己的職責。宋高宗即位以後,他就馬上寫了一份奏章,希望高宗能親自率領宋軍北伐,激勵士氣,恢復中原。他還批評了黃潛善、汪伯彥一夥投降派的主張。奏章一上去,宋高宗不但不聽,反而嫌嶽飛小小將官,多管閒事,革了他的軍職。宗澤死後,嶽飛歸東京留守杜充指揮。金兵大舉進攻,杜充逃到建康;金將兀朮攻打建康,杜充又可恥地向金軍投降。
  • 功夫在詩外,嶽家軍出奇制勝,大破兀朮
    有一次,他帶領一百名騎兵在黃河邊操練,忽見對面來了一隊金兵,士兵們嚇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嶽飛不慌不忙地說:「敵人雖然兵力多,但他們並不知道我們的底細,我們可以趁他們不備時突襲。」說著,嶽飛出其不意,飛身上前,斬了金軍的一名將領。士兵們受到嶽飛的鼓舞,也衝上去,把金軍殺得丟盔卸甲。
  • 經典文言文賞析|嶽飛破拐子馬
    原文初,兀朮①有勁軍②,皆重鎧③,貫以韋索④,三人為聯,號⑤「拐子馬」,官軍⑥不能當⑦。是役⑧也,兀朮以萬五千騎⑨來犯,飛戒⑩步卒以麻扎刀入陣,勿仰視,第砍馬足。拐子馬相連,一馬僕,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