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言文賞析|嶽飛破拐子馬

2020-12-23 我愛文言文

原文

初,兀朮①有勁軍②,皆重鎧③,貫以韋索④,三人為聯,號⑤「拐子馬」,官軍⑥不能當⑦。是役⑧也,兀朮以萬五千騎⑨來犯,飛戒⑩步卒以麻扎刀入陣,勿仰視,第砍馬足。拐子馬相連,一馬僕,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破之。

注釋

兀朮:即金兀朮,金國大將,勁軍:精銳的軍隊。重鎧:很厚的鎧甲。貫以韋索:用牛皮帶子連接。號:稱。官軍:南宋軍隊。當:擋。是役:這一仗,指1140年郾城之戰。騎:騎兵。戒:告誡。第:只管。僕:倒地。

譯文

原先,兀朮有精銳的騎兵軍隊,穿著很厚的鎧甲,用牛皮帶子連接,三人為一組,稱為「拐子馬」,南宋軍隊不敢抵擋。這一仗,兀朮率領15000騎兵來侵犯,嶽飛告誡步兵用麻札刀殺入敵陣,不要抬頭看,只管砍馬的腳。拐子馬相互連在一起,一匹馬倒地,其餘二匹馬不能前進。官兵奮起攻擊,就大破兀朮的軍隊。

出處

《廣名將傳》

人物介紹

嶽飛

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嶽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備受尊崇。

嶽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嶽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嶽家軍的由衷敬佩。

滿江紅·寫懷

嶽飛的文才同樣卓越,其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輯有文集傳世。

背景知識

南宋高宗趙構的紹興十年(1140年),嶽飛由鄂州率軍北上,抗擊由金朝女真貴族兀朮統帥的南侵兵馬。拐子馬是一種精銳的騎兵,作戰的時候,把這些騎兵擺在兩側,衝鋒陷陣,常常把對方打得大敗。兀朮過去用這種戰術打了不少勝仗,這次,他還是想依靠它們來打敗「嶽家軍」。

在郾城戰役中,嶽飛大破金方的精銳部隊——拐子馬。這一歷史事件,直到今天還在普遍流傳。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相關焦點

  • 經典文言文賞析——《嶽飛破拐子馬》
    拐子馬相連,一馬僕,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破之。 注釋 1. 兀朮:即金兀朮,金國大將, 2. 勁軍:精銳的軍隊。 3. 重鎧:很厚的鎧甲。 4.
  • 歷史上的今天:嶽飛大破拐子馬,敵軍聞風喪膽退出臨潁
    此年8月20日,也就是歷史上的今天,嶽飛與金軍戰於偃城,大破金軍一萬五千拐子馬,不可一世的金軍由此聽聞嶽家軍就聞風喪膽。據華聞之聲全媒體聯播網查閱歷史資料可知,在此之前嶽飛聯絡北方民間抗金武裝,實施「連結河朔」的策略已有十年。此次派往河北的李寶、孫彥、梁興、董榮等義軍首領負責在太行山區和河北、河東等路組織當地忠義民兵,在後方配合嶽家軍作戰,北方許多州縣的民間抗金力量也紛紛揭竿響應。
  • 宋詞經典之《嶽飛·滿江紅·寫懷》賞析
    賞析一  嶽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賞析二  嶽飛這首《滿江紅》,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為什麼這首詞第一句就寫「怒髮衝冠」,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這並不是偶然的,這是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果。
  • 經典文言文賞析|塞翁失馬
    居⑦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⑧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⑩。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注釋塞:邊塞。善術者:擅長術數的人。善,擅長。術,術數,推測人事吉兇禍福的法術。亡:逃。吊:對其不幸表示安慰。
  • 六年級(下)文言文 | 石灰吟
    賞析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煅燒石灰。/ 六年級(下)文言文回顧 /寒食十五夜望月迢迢牽牛星人日立春學弈馬詩春日回鄉偶書書湖陰先生壁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遊子吟成語典故(一)成語典故(二)經典名句
  • 鉤鐮槍專克連環馬?嶽飛有話要說,真這麼容易還用鏖戰數十回合?
    不過,這兩本書裡還專門出現了同一種武器——鉤鐮槍,或者說鐮刀槍,專門克制連環馬或具裝騎兵。那麼現實中,真的如此嗎?在《水滸傳》裡,吳用為了破呼延灼的連環馬,專門派時遷和湯隆使詐,引得會使鉤鐮槍的徐寧上山,教眾將和士兵們鉤鐮槍法,從而大破連環馬並殺得呼延灼全軍覆沒。原文是這樣寫的:呼延灼大驅連環馬,捲地而來,那甲馬一齊跑發,收勒不住,盡望敗葦折蘆之中、枯草荒林之內跑了去。
  • 【傳統】精忠報國——嶽飛的故事
    傳說嶽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嶽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嶽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嶽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
  • 經典文言文賞析|陸賈說漢高祖
    譯文陸賈時不時在漢高祖面前演說稱讚《詩》、《書》,漢高祖罵他說:「你老子是在馬背上得到天下的,哪兒用得著讀《詩》、《書》!」陸賈說:「在馬背上得到天下,難道可以在馬背上治理天下嗎?(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嶽飛論馬 巧喻高宗
    有一次,嶽飛和宋高宗聊起了戰馬。 宋高宗就問:愛卿,你最近得到什麼好馬嗎? 嶽飛答道:臣以前有一匹好馬,食量比一般的馬大好幾倍,而且對食物就兩個字:講究!稍微不乾淨的不吃,不喜歡的不吃,心情不好時不吃。當然,它的能耐跟一般馬相比,那也是一騎絕塵啊。從早上開始出發,馬跑得不算怎麼快,等到跑上百八十公裡,那速度卻如同風馳電掣,即使到了中午,那馬還有後勁,到了酉時,仍能跑200公裡。等到了目的地,我卸下馬鞍,這匹馬不僅不喘,連汗都沒有。
  • 經典文言文賞析|與朱元思書
    賞析魏晉南北朝時,社會動亂,官場黑暗。所以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與朱元思書》就是吳均融合其情後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本文是用駢(pián)體寫成的一篇山水小品,駢文常用四字六字組織,故亦稱「四六文」。
  • 嶽飛如何大破之
    在《嶽飛傳》等評書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金軍的「鐵浮屠」、「拐子馬」的名字,一聽就帶著一種殺氣凜凜的感覺。歷史上,「鐵浮屠」、「拐子馬」,確實一起隨同完顏宗弼(金兀朮)南徵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直到1140年被嶽飛剿滅。那麼究竟「鐵浮屠」、「拐子馬」是什麼呢?雖然在評書中「鐵浮屠」、「拐子馬」經常連在一起使用,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兵種。
  • 經典文言文賞析|河豚之死
    而文言文中的「去」指離開某地,同樣「我去黃山」,文言文的意思是我離開黃山。古今含義恰恰相反。上文中的「不知遠去」,意思是河豚不懂得要遠離橋柱。又如,「吾去意已決」,意思是我離開這裡的想法很堅決。(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水滸傳》中的呼延灼連環馬真的存在?
    《水滸傳》中,梁山大戰連環馬是其中篇幅較長的一段,劇情跌宕起伏,梁山眾人先敗後勝,從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興三路兵,呼延灼擺布連環馬「一直寫到第五十七回」徐寧教使鉤鐮槍,宋江大破連環馬「。▲宋廷以呼延灼為將,大擺連環馬,梁山眾人不敵,只得請擅用鉤鐮槍的徐寧上山應對,這才挽回敗局。
  • 100個文言文名言名句,句句經典!
    文言文名言名句100句(經典篇)1)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使至塞上》)  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4) 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
  • 經典文言文賞析|管仲巧用老馬之智
    科學知識馬的臉很長,鼻腔也很大,嗅覺神經細胞也多,這樣就構成了比其他動物更發達的「嗅覺雷達」。這個嗅覺雷達不僅能鑑別飼料,水質好壞,還能辨別方向,自己尋找道路。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發達,轉動相當靈活,位置又高,聽覺非常發達。馬通過靈敏的聽覺和嗅覺等感覺器官,對氣味,聲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記憶,因此馬能夠識途。
  • 古代騎兵威力巨大,為什麼嶽飛能用步兵破掉鐵浮圖?
    在冷兵器時代,當鐵浮圖和拐子馬聯合使用時,幾乎無人能擋——除非遇到嶽飛。 嶽飛是南宋抗金主將,一生與完顏兀朮多次交戰。嶽飛不懼怕金國的騎兵,也多次擊敗過完顏兀朮統領的鐵浮圖和拐子馬。特別是在1140年第四次北伐中的郾城之戰,嶽家軍對陣鐵浮圖和拐子馬,將其殺得大敗。
  • 經典文言文賞析|陳涉有鴻鵠之志
    文言知識說「少」:文言文中說某人「少時」,多指年輕時,而不是指孩童時。從上文看,陳涉少時與人傭耕,能給人做僱工的,顯然不可能是八九歲的孩子。古人對三十歲以下的人都可稱為「少年」。俗語「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個「少年」也指年輕人。
  • 經典文言文賞析|顧榮施炙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點石成金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