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吃到原生態綠色自然產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自然生長的綠色食品吧。我國野菜大約300種,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幾種常見野菜。
1、野蔥、野蒜、野韭菜
野蔥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45釐米。
按地域及生長環境,別名也稱為:沙蔥、麥蔥、水蔥、山蔥等。
野蒜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開花後植株可達70cm。
又名薤白、山蒜、菜芝等。分布極廣。
野韭菜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釐米左右。
又名山韭菜等。
所謂的野蔥或野烏蔥乃是指野蒜。
野蔥(野蒜)主要生長在山坡、山澗、魚塘邊、堤壩坡。
一般稻田埂很少有。
喜歡沙性土壤。一般春夏期間採摘。
野蔥全植株都可以食用,營養豐富,口味極佳。
個人口感,香氣濃於普通蔥蒜,刺激性氣味淡於普通蔥蒜。
華東地區最常見的做法是野蔥煎蛋、野蔥炒蛋。做法類似於蔥煎蛋 、韭菜炒蛋。
還可以做烹飪香料、炒肉、直接光炒。
野蒜頭還可以醃製,做泡菜。或者單獨食用。
但是有胃腸炎、腋臭等疾病的人慎食;表虛、多汗者也應忌食。
山韭菜炒雞蛋
2、野艾蒿、鼠麴qū草(棉菜)、泥胡菜
野艾蒿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5~120釐米。
全國各地均常見。一般叢生。
性味與艾蒿基本相同。
鼠麴草是菊科植物,二年生草本。又名蒿菜。
常用來代替野艾蒿做清明食物。
泥胡菜是菊科植物,二年生草本
以上三種野菜主要食用方法是做餅團、糕點等添加料,原本是清明節專門用來做糰子的起香料及染色作用。
製作方法:把野艾蒿或棉菜或泥胡菜用開水摻熟,撈起去水,弄碎,加進糯米粉揉成團,做劑子。可作團圓、餅、餃子等糕點。
野艾蒿食用最常見,棉菜次之,泥胡菜最末。
野艾蒿口感最好,最被大眾接受
棉菜餅
3、藜菜頭(灰灰菜)
藜是藜科植物,一年生草本。種類很多,分布極廣。
別稱灰灰菜、野灰菜,灰蓼頭草等。
灰灰菜華東部分地區也叫野莧菜。但是實際上植株跟真的野莧菜區別很大。為什麼會有人稱之為野莧菜呢,因為灰灰菜口感很像莧菜,只是沒有莧菜氣味重。
藜菜主要食用嫩芽或嫩枝頭。春天採摘。
味道極美,營養豐富。口感比普通蔬菜莧菜要柔軟細膩。
食用方法主要是加蒜泥直接炒來吃、撈水涼拌。還可以炒肉、豆腐乾、小鮮筍、做湯。也可晾乾貯藏。一些高檔飯店也以灰灰菜作為冷菜。食用灰灰菜能夠預防貧血,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對中老年缺鈣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
炒灰灰菜
4、野莧菜(刺莧)
刺莧是野莧菜的一種。
野莧菜主要包括反枝莧、繁穗莧、刺莧等。繁穗莧還可作園林觀賞植物。野莧菜分布極廣。華東地區以刺莧最為常見。山坡路旁、田間地頭、公園花壇都可常見。其實刺莧菜屬於外來物種,原產美洲,現在全國都有分布。
刺莧主要食用嫩芽和莖杆。春天採摘嫩芽。食用方法與莧菜相同。注意採摘時不要帶刺。一般來說嫩芽不帶刺。華東地區除炒來吃、撈水涼拌外,經常做湯,雞蛋野莧菜湯。口感比一般野莧菜更好,營養價值也更高。
5、蕨菜
蕨菜是蕨類植物,鳳尾蕨科,一般植株高達一米。
別名又叫作龍頭菜、如意菜、狼蕨頭等。號稱「山珍之王」。華東地區稱為蕨菜或狼蕨頭。
蕨菜一般生長在山坡灌木林陰溼處。
食用嫩芽。春天採摘。冬天也少量有。
食用方法: 食用時,一般用開水煮熟後,取出撕開,用清水浸泡一二天,泡去澀味。可配雞蛋、肉類炒來吃,也可涼拌。有輕微澀味。如今菜市場一般都能見到泡好的蕨菜,可以買回來直接烹飪。種植量不大,主要是野生為主。
涼拌蕨菜
6、薺菜
薺菜是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40釐米。
各地叫法不一,主要有:薺薺菜、粽子菜、枕頭菜、欖鼓菜、地末菜、田兒菜
薺菜羹湯
薺菜包子餡
7、馬蘭
馬蘭是菊科植物,
別名:馬蘭頭、馬郎頭、魚鰍串、泥鰍串、雞兒腸、田邊菊、路邊菊、蓑衣草、脾草馬萊、紅梗菜等。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華東地區一般稱為馬蘭頭,田埂邊、路邊常見。食用嫩頭,冬春採摘。一般菜市場均有出售。
注意:馬蘭頭葉子無毛,而且是一叢叢地生長在一起。採摘時不要跟其他雜草混淆。
食用方法:用沸水摻熟,儘量擠去水分,切碎涼拌,最好與碎香豆腐乾一起拌。
乃極品美味。性微寒,食用有清熱袪火、止血等良效。
目前高檔酒店多用這道菜作為冷盆菜
涼拌馬蘭頭
8、雞頭蓮(芡實)
雞頭蓮學名芡實。芡實是睡蓮科水生植物,葉、莖、果實都帶密密麻麻的刺。
別名:雞頭米、雞頭苞、雞頭蓮、刺蓮藕、肇實等。
野外主要分布在魚塘湖泊裡、沼澤溼地環境。可以做園林觀賞植物。目前由於華東地區魚塘多有人承包經營養魚、養珍珠,野生雞頭蓮越來越難以見到了。雞頭蓮一般食用種仁和莖。莖杆一般式夏天採摘,種仁秋天採摘。
9、水芹
水芹是傘形科植物,水生宿根。節短,莖稈微中空,微泡沫狀。野生水芹比較低矮,一般10--30釐米以下。水溝裡、池塘邊、溪水邊多有分布。整株食用。
毒芹2
10、折耳根
折耳根為三白草科草本植物,多年生。蔓生。
別名很多,主要有:岑草、蕺菜、側耳根、豬鼻孔、九節蓮、雞蝨草、狗貼耳、肺形草、野花麥、臭菜、臭質草、臭腥草、臭牡丹、辣子草、奶頭草、紅桔朝、臭蕺等。以稱呼折耳根最為常見。主要分布在亞熱帶,長江以南。丘陵山坡、林下荒地可常見。可四季採摘,以早春採摘最好。
折耳根全株都可食用,以根部為主。早春時節採摘連根嫩頭,成嫩紅色,最是爽口美味。
另外,採摘折耳根不要與常春藤相混淆,形態不容易辨認就聞聞氣味。
如今折耳根栽培越來越廣,菜市場一般都能買到。且不容易辨認野生與否。折耳根有清熱解毒的奇效,吃辣的地域居民很流行吃。
11、野葛
野葛是落葉攀援狀灌木。木質藤本,多年生,常見於山坡及溝谷的闊葉林內、林緣及灌叢間。野葛根就是野葛肥厚的大塊根。
野葛根
野葛根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直接煮熟,切段作為零食。
12、鐵莧籽、白蘇籽
鐵莧籽是鐵莧的種子。
鐵莧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鐵莧籽卵形,長約2毫米,灰褐色。炒熟後氣味芳香。
白蘇(紫蘇)
與幹青豆(新鮮毛豆燻制而成)、幹桔子皮絲、幹胡蘿蔔絲、綠茶等一起配置飲品。食用時隨意搭配,用開水衝泡,乃待客極品。俗語叫做:青豆茶。芳香四溢。
13、枸杞頭
枸杞頭就是枸杞植株的嫩頭。枸杞子相信大家都吃過,我不說明了。
枸杞頭華東部分地區稱之為棉棉頭。取義春芽時的枸杞頭很綿軟之意思。
枸杞頭春天採摘。
16、馬齒莧
馬齒莧為馬齒莧科植物。一年生草本,長可達35釐米。路邊常見。太陽花就是馬齒莧的一種,學名大花馬齒莧。馬齒莧一般採摘嫩頭食用。
採摘馬齒莧的時候要與地錦相區分。
地錦(不是野菜,與馬齒莧區分)
馬齒莧有酸澀味,採摘後需要過熱水去味。可以炒雞蛋、做湯、涼拌等。
清熱解火,利尿。
涼拌馬齒莧
17、蘆蒿
蘆蒿以鮮嫩莖杆供食 用,清香、鮮美,脆嫩爽口,營養豐富。
早在明朝,蘆蒿與筍同拌肉食之,最為美味、碧如玉針、嫩不須嚼、良於他方所出。蘆蒿可涼拌或炒食。
蘆蒿具有清涼、平抑肝火、預防牙病、喉痛和便秘等功效。蘆蒿因含有側柏蓮酮芳香油(C10H10O)而具有獨特風味。它對降血壓、降血脂、緩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較好的食療作用,是一種典型的保健蔬菜。蔞蒿有利膈、開胃、行水、解毒等功效;可治胃氣虛弱、納呆、浮腫等病症;民間用於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
用手指長按二維碼識別進入公眾號關注我們,您也可以成為美食專家!想推薦您的美食,請聯繫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