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如果不急著北伐,修生養息,蜀漢能否多存在一段時間?

2020-12-23 評史

有人認為諸葛亮如果不急著北伐,而是悶頭發展,使得蜀漢帝國的國力得到了長足進步之後再去攻打曹魏,這樣成功的可能性將大很多。我認為這種看法是有是偏頗的,整個蜀漢帝國內部問題重重,並不是靠諸葛亮一個人就能完成整合的。

應該這麼說,劉備軍事集團進入四川之初,在四川根本就沒有什麼根基,他們屬於外來戶,四川各地的本土豪強對於劉備父子這兩位統治者基本上是呈觀望態度。在蜀漢帝國強大的時候,他們比較順從,整個帝國遭到挫折的時候,他們就會奇兵反叛。

比如說南中之戰,由於劉備在夷陵吃了敗仗,有些人的心思就動搖了,就有了割據的想法,這牽扯了諸葛亮的相當一部分精力。這僅僅是地方豪強而已,蜀漢帝國國家中樞中可不止這一個派系,連諸葛亮都不能倖免,他也身在派系之內。

整個蜀漢帝國分為初從集團,這裡面包含劉備創業之初就跟隨他的一些人物,比如關羽,張飛,糜竺,孫乾。又有荊州集團,就是在荊州地區跟從劉備的人,諸葛亮和馬良就是其中的代表。

第三股力量就是東州集團。這些人是先一步來到四川的東方州郡的人,代表人物就是法正和孟達,就是這些人出賣了劉璋。最後一股人群就是本地集團,那些益州本土人士。

這些人作為當地的地頭蛇擁有很大的勢力,而且隨著蜀漢帝國的發展,他們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大,他們的話語權也會越來越重。

各個派系都有自己不同的訴求,如果不稍加抑制,這場宮鬥戲將比任何時代都要精彩。所以諸葛亮為了穩固後方,不得不對外樹立一個強敵,有北伐這個大目標的存在,這些勢力才能夠暫時擱置矛盾,做到同心協力為國辦事。

再者當時天下三分,以蜀漢的國力只能在三國中敬陪末座。葛亮在四川悶頭發展不騷擾曹魏,那麼佔據天下一大半的曹魏帝國肯定也不會閒著。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之後,蜀漢帝國的國力與曹魏帝國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拉大。

不僅如此,由於蜀漢帝國的人口基數太小,他們將會面臨人才荒,而人口四倍於蜀漢帝國的曹魏在這方面很顯然佔了很大的優勢,屆時再興兵北伐可能情況會變得更糟。

所以說諸葛亮綜合國內外各種形勢,必須北伐,否則的話,蜀漢帝國的滅亡將更加迅速。

相關焦點

  •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修生養息,二十年後三國的局面會怎樣?
    一說到諸葛亮北伐,很多人都議論紛紛,大家都覺得是諸葛亮一直要北伐才導致蜀漢加速了滅亡的節奏,要是當時諸葛亮能靜下心來好好發展,那麼可能歷史會被扭轉,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要是說政權相對穩定的話,這樣做自然是最好的,但是當時曹魏實力蒸蒸日上,根本不是蜀漢能夠比的。
  • 諸葛亮當初要是沒有選擇北伐,而是休養生息,蜀漢還會滅亡嗎?
    先說結論,如果諸葛亮當時沒有選擇北伐,或許可以撐到曹魏大亂的時候,不過這得看諸葛亮能活多久。即便諸葛亮活不到曹魏大亂時,司馬懿因為沒有抵擋蜀漢進攻的功勞,也不一定會繼續被曹叡重用,更不可能和曹爽地位相同!到時候的曹魏,會變得更加混亂,蜀漢也可以多延續幾年壽命!
  • 如果當年諸葛亮不北伐,而是休養生息,那麼最後的蜀漢會如何?
    在三國那段時期,誕生了非常多的英雄,而他們也也有各自支持的主子,為了名和利,他們甚至不把當時沒有實權的小皇帝放在眼裡,而最後更是形成了分裂的局面,而到了三國後期更是形成了大家相互攻打多年的那種局面,比如諸葛亮就曾經多次討伐曹魏,雖然最終都失敗了,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在歷史上的功績
  • 火燒上方谷,如果諸葛亮成功的除掉了司馬懿,那北伐能否成功?
    如果諸葛亮真的在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父子,那真的是給當時的曹魏給予了巨大的打擊,以三國演義的設定來看,當時的曹魏沒有人能阻擋住諸葛亮,諸葛亮的北伐是真的可以成功的!具體原因請看下方分析!火燒上方谷在三國演義中,火燒上方谷發生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期間。
  • 諸葛亮去世後二十年,姜維才北伐,如此長時間蜀漢在幹什麼?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一心想要繼承先帝遺志,復興漢室。因此前前後後共六次北伐,但是都因為種種原因而失敗了,最終諸葛亮也是死在了北伐的路上。諸葛亮生前一直在培養姜維成為自己的接班人,諸葛亮死後,姜維確實卻曾經出兵北伐,諸葛亮去世後二十年,姜維才北伐,如此長時間蜀漢在幹什麼?諸葛亮北伐的目的雖然名義上是復興漢室,其實諸葛亮自己也知道,憑藉蜀國的這點實力,是遠遠打不過魏國的,魏國根本都不需要從全國調集大軍,只派出局部地區的軍隊就足以應付蜀國的進攻。
  • 諸葛亮去世後二十年,姜維才北伐,這麼長時間蜀漢在幹什麼?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一心想要繼承先帝遺志,復興漢室。因此前前後後共六次北伐,但是都因為種種原因而失敗了,最終諸葛亮也是死在了北伐的路上。諸葛亮生前一直在培養姜維成為自己的接班人,諸葛亮死後,姜維確實卻曾經出兵北伐,諸葛亮去世後二十年,姜維才北伐,如此長時間蜀漢在幹什麼?
  • 如果諸葛亮多活30年,蜀漢還會滅亡嗎?
    諸葛亮可以說是司馬懿一生的痛點,如果諸葛亮在世,司馬懿必定不敢有絲毫懈怠,可惜諸葛亮在不斷徵戰中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五丈原。 但是諸葛亮死後還沒三十年蜀漢就滅亡了。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蜀漢後主不戰而降。自此蜀漢滅亡。
  •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導語:三國時期蜀漢的創立可以說是所有勢力裡面最艱辛的一個,因為當時的諸侯都有身家背景,而劉備這邊只能白手起家,經過幾十年南徵北戰終於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
  • 若諸葛亮選擇休養生息,而不去北伐,蜀漢的結局會如何?
    曹操在我們的印象裡面就是一個詭計多端的人,而劉備則是忠厚仁愛,所以關於劉備的積極說法也比較多。但是要論實力,還是以曹魏最強。在前期劉備有關羽和張飛兩大猛將助陣,還有馬超,趙雲,黃忠等將領鞍前馬後,自然算是一大強國。可是在後期,蜀國的國力逐漸衰弱,厲害的將領也都相繼病逝,蜀國可以說是大不如從前。
  • 諸葛亮如果採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北伐能成功嗎,成功比登天還難
    諸葛亮主政蜀漢北伐曹魏的時候,魏延曾提出了一個謀略。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延自己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這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謀。當然,諸葛亮最後沒有採用這條奇謀,北伐也一直沒有成功。
  • 假如諸葛亮放棄北伐,選擇休養生息的國策,蜀漢政權的未來會怎樣?
    那個時候諸葛亮難啊,他必須選擇北伐,只有北伐成功了,蜀漢才不會滅亡。 諸葛亮北伐雖然是迫不得已,但是他也不能一直北伐啊,畢竟蜀國原本的國力就有限,窮兵黷武,必然對國家影響是十分大,然而大家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諸葛亮是個十分有分寸的戰略家。
  •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蜀漢明顯弱小,為何孫權還不出手相助保持平衡
    諸葛亮六出祁山,孫十萬穩坐江東。這就是三國中期最典型的狀態,蜀漢和東吳雖然已經握手言和,表示大家都是兄弟,過去小打小鬧,現在依舊可以擁抱歡笑。諸葛亮表示:當初你偷襲我荊州,斬殺我大將關羽,又擊敗了我主劉備,害得他病死於白帝城,這我都可以不跟你計較了,畢竟我們實力弱。
  • 如果有他在,蜀漢北伐會成功嗎?
    魏延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了一番豪言壯語:「如果曹操舉天下之兵而來,我願為大王抵擋;如果他派一個偏將率十萬人馬來攻漢中,我就為大王吞了他們。」此話一出,劉備連連點頭,群臣也給魏延瘋狂點讚。魏延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此後,他鎮守蜀漢的北大門,多次參與北伐,大破曹魏軍隊。
  •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是打不上去,所以只拿了兩郡?真實目的重要多了
    諸葛亮第一次用兵,馬謖失街亭,北伐失敗;第二次用兵,郝昭死守陳倉,北伐再次失敗。那麼第三次北伐,結果如何呢?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蜀漢的粉絲,那麼就可以安心的看蜀漢贏得的第一場勝利,諸葛亮打下了重要的第一勝!
  • 諸葛亮死後,蜀漢無人能敵司馬懿。為什麼30年後蜀漢才滅亡?
    諸葛亮雖然沒有現在我們說的那麼神通廣大,可以呼風喚雨,但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他作為蜀漢丞相,輔佐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三國鼎立,毫無疑問,在謀略上,他既善於運籌帷幄,又善於管理內政,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綜合性人才。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是馬謖丟了街亭,如果馬謖守住街亭結果如何
    可以肯定地說,能成功,道理很簡單,如果馬謖成功地守住了街亭,那麼曹魏在關中的主力軍隊無法通過街亭和上邽進入隴西,那麼原本屬於曹魏的隴西五郡只有本地的郡縣兵去抵抗諸葛亮北伐的蜀漢軍主力,隴西五郡是根本無法抵抗蜀軍主力的,這是地方保安部隊與蜀漢正規軍之間的對戰,郡縣兵人數少,戰鬥力差,結果毫無懸念,諸葛亮將會成功奪取隴西五郡,完成他第一次北伐的軍事目的。
  • 姜維北伐,大部分時間都是勝利,為何沒能改變蜀漢滅亡的結局?
    一、姜維戰略能力弱實話說,姜維的軍事能力還真的算是不錯了,當時的蜀漢找不出幾個人能與姜維抗衡,但是姜維在戰略能力上還是略有欠缺的。我們來看當時諸葛亮北伐的戰略是什麼?諸葛亮時期,蜀漢經過荊州、夷陵兩場大敗仗,實力急劇下降,成為了三國中實力最弱小的國家。諸葛亮也深知蜀漢國力弱小,要想延續蜀漢的壽命,則必須北伐曹魏,不能讓曹魏安穩的發展。
  • 諸葛亮死後,蜀漢真的不可能不亡嗎?
    如果真是這樣,魏延活著一天,蜀國就能多存在一天。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提到馬謖,順便說一下馬謖失街亭,後果很嚴重,當時丞相目的是取隴右,如果隴右全拿下,街亭根本沒什麼用,因為它只是一條魏軍增援的通道而已,諸葛亮目的是讓馬謖拖延時間,馬謖卻選擇一座孤山,想靠騎兵衝擊打一場漂亮的勝仗,即使要打勝仗,最佳衝擊地點也不是一座孤零零的山,山谷周圍才是最好的伏擊地點。
  • 蜀漢北伐最大的勝利是哪一次?
    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受託孤之重負責主持大局。此時的諸葛亮戰略放棄了荊州,與孫吳重修盟好。隨後,諸葛亮大力發展內部,堪平內亂之後便著手準備北伐事宜。夷陵之戰後的那幾年,曹魏的主要軍事目標是東吳,東吳也疲於應對而無暇西顧,因此也給了諸葛亮發展內部的時間。但是,整體實力終究是有差距的,如果保持穩定發展,那這一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 費禕多活10年,蜀漢亡不了?執政期間蜀漢物阜民豐,諸葛亮有眼光
    諸葛亮死後蔣琬成為了軍政大權一把抓的人物,可是蔣琬歲數不小了,他跟諸葛亮屬於一個輩分的人。因此蔣琬之後便是費禕上臺執政,可以說蜀漢這段時間的權力更迭,那是相當穩定。 看看東吳的諸葛恪被滅了滿門,曹魏的曹爽也是被誅滅三族,再看蜀漢,這政治體制是真的好,畢竟權力是平穩過渡的,誰都沒有將私心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