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程咬金墓碑出土,碑文重塑歷史,難怪武則天不敢謀害程咬金

2021-01-11 騰訊網

武則天作為封建歷史中的第一位女皇帝,她野心勃勃、勤於朝政,是不可多得的女政治家,卻也心狠手辣、疑心甚重,是為數不多的「殺子」者。為了穩固皇權,加強統治,她在上位後剷除異己、對支持李唐江山的忠臣、後代趕盡殺絕,很多前朝大臣被武則天斬草除根。

但為何武則天一直沒有對程咬金下手?

程咬金的碑文或許能解開這個謎團!

程咬金驍勇善戰、為人耿直,他跟隨李世民南徵北戰、勞苦功高,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得李世民的信任。李世民上位之後,對程咬金大為讚嘆,封他為大唐的開國功臣,程咬金感激李世民的信任嘉賞,對此忠心耿耿。

性情耿直的程咬金在武則天上臺後,沒有做出任何舉動嗎?這是怎麼回事?

1986年,程咬金的墓被搶救性發掘,在此出土的碑文重塑了歷史,墓志銘上寫道:「以麟德二年二月七日, 遴疾莞於懷德裡第, 春秋七十有七」,按照這種年份來看,他的壽命有77歲,並不像民間相傳的那般神乎其神:活了100多歲,七十多歲還能徵戰沙場是後人杜撰而來。

武則天登基是690年,程咬金完全沒有看到武則天篡位的場景,在武則天登基掃除異己時,程咬金已經去世20多年,對武則天的權利毫無威脅,武則天是不會對已故之人大作文章。

有人說:如果程咬金在世的話,勢必會加入反武隊伍被武則天下手,說不定下場很慘,畢竟他是狂熱的李唐追隨者。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武則天為什麼不敢殺混世魔王程咬金?程咬金墓志銘出土揭秘了真相
    後來有人猜測武則天時期程咬金已經老了,再大的本事也攪不動渾水,武則天看在四朝元老的份上沒動他。也有人說程咬金處事比較圓滑謹慎,武則天稱帝他選擇默認和迴避,避其鋒芒而善存之。
  • 王者榮耀:2020年程咬金最新出裝及打法,感興趣的小夥伴參考參考
    王者農藥程咬金的定位是戰土和肉坦,各個方面較為均衡,合適新手入手。 那麼程咬金出裝用哪種好呢? 下邊我就向各位分享今年程咬金的最厲害裝備功略,和程咬金的技能招式加點、銘文搭配、出招方法打法。【2020年王者農藥裝備大全】程咬金最厲害出裝一、2020年程咬金爆力傷害裝備強烈推薦1、裝備順序表:抵抗之靴、極寒、不死鳥、不祥、血魔、黑切。
  • 武則天即位以後,瘋狂殺害有功之臣,為何單單不敢動程咬金?
    武則天殺的人大多都是有功之臣,不過這麼多有功之臣中她單單沒有動程咬金這個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按照現在來分析的話,如果她能殺了程咬金,那麼勢必會擁有更大的威望,權利也更能僅僅握在手中,其實武則天不殺程咬金是有一定道理的。
  • 陝西出土一墓碑,重現1320年前武則天叛逆行徑,歷史真相被揭開
    歷史是一本最好的書籍,不同的人閱讀,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中國歷史上,很多風雲人物的死因到現在都是一個謎。《資治通鑑》中曾記述,女皇武則天毒死了自個的親生兒子,可是翻閱其他的歷史資料,卻無法找到確切的證明。因此,許多史學家都以前科學研究過這個問題,但最後她們的見解沒能達成協議。
  • 武則天為什麼不殺了程咬金?
    武則天為什麼不殺了程咬金?文丨卓卓觀史說到武則天,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她能登上皇位,可不光是憑藉著美貌這麼簡單的,還有就是強硬的手腕。一路走過來,但凡是和她作對的人最後都沒有一個好下場,她登基之後,更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殺了很多曾經的開國大將,但是程咬金卻逃過了一劫,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程咬金從來沒有反對過武則天,也從來沒有對武則天的利益產生影響。
  • 程咬金墓出土國寶級文物,揭示其真實身世背景:我們都被演義騙了
    而在文學作品中多有程咬金出現,在小說中程咬金是一個出身草莽的混世魔王,並且實實在在的擔任了一個莽夫的角色,他可愛、忠誠、勇武,使用笨重的斧子,還與仙人習得三招,利用這三招打遍天下。也是因為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人們對程咬金的印象就是一個喜劇包袱不斷,有點小聰明的大老粗形象,類似《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水滸傳》中的李逵。
  • 歷史中程咬金他是怎樣遇到了李世民,他又為李世民做了什麼貢獻
    程咬金年少的程咬金作戰英勇,但是他最擅長的兵器並不是斧子,而是長矛。隨著天下的變動越來越大,程咬金投奔了瓦崗軍的首領李密。歷史中李密的位置是崔讓推讓給他的,並不是程咬金。李世民邙山之戰瓦崗軍的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李密逃去投靠了李淵,程咬金等人則被王世充俘獲了。王世充想收編了程咬金還有秦瓊等李密的猛將,但是程咬金非常厭煩王世充的為人。於是就與秦瓊等人在陣前倒戈,帶著剩下的人投靠了唐軍。
  • 程咬金並非草根,其形象大多為小說杜撰,石碑揭秘真實的程咬金
    大家好,這裡是智讀歷史。小說是大家非常喜愛的藝術形式,其中歷史題材的小說塑造了許許多多,極具個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然而,常常會有人將歷史人物和小說人物不小心混為一談。並且有的人甚至不願意接受自己的「歷史愛豆」真正的歷史形象。
  • 程咬金墓誌碑文出土,其真實形象,是文武雙全的世家公子
    《隋唐演義》中,描繪了許多性格各異的英雄,這些英雄中,「混世魔王」程咬金是最受人們喜愛的一個,他出身草莽,性格可愛,在書中常常承擔著輕鬆歡快的情節,程咬金這個人物是有歷史原型的,但是歷史上程咬金的形象,與演義傳說中相差甚遠。
  • 武則天登位後,處死了很多大臣,為何程咬金能坐穩官場?
    其實,在古代的官場上,凡是能夠一路官運亨通的人基本都是心思深沉的,尤其是後期在武則天手下做事的時候,很多功臣都被武則天斬殺了,只有程咬金能夠一次次的逃過。一是由於程咬金為官時期,不像其他官員一直都針對武則天。二是程咬金在軍中以及在民間的威望都是比較高的,武則天為了穩固社稷,自然也不敢隨意安插罪名在程咬金的身上,萬一引起民憤就得不償失了。
  • 武則天殺盡開國功臣,為何不敢碰程咬金?原因其實很簡單
    大同小異,這些故事有一些共同點就是程咬金是一個很瀟灑、很有趣的老人家,同時又是一個很有福氣的一位大將軍。他就像一個慈祥的老爺爺一樣和藹可親,但是在朝廷裡他還是很嚴謹要求自己的。朝廷裡的官員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很愛戴和尊敬他,而且有很多都是與他有關係的。程咬金如此厲害,那為什麼武則天不敢殺掉程咬金呢?
  • 墓碑也是一種文化 墓碑碑文的寫法
    墓碑的書寫,其內容比較豐富。包括風水情況、籍貫、姓名、身分、生卒年月日、子孫、立碑人、安葬或重葬的日期。  1. 風水情況,墓碑的左邊稱為龍邊,是碑體重要的部位。這裡要書寫山向及山向線度、分金線。如「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二分用丙子分金。」其目的,為告示後人,即或遇到自然災害的洪水衝刷,或戰爭破壞,後人仍可依碑上的風水情況文字,找到原來風水方向,重新立碑。
  • 上官婉兒墓出土,六字碑文顛覆歷史,專家直呼:難怪李隆基要殺她
    但上官婉兒墓的出土,碑文卻顛覆了歷史,特別是填滿了她的人生經歷,以至於學者們研究後感慨:怪不得李隆基要殺她,因為她既是政敵,又和一個人極其相似。2013年,考古專家在陝西空港新城北5裡處發現了上官婉兒墓葬,墓葬長36.5米,墓區地面為10.1米深,當考古專家費盡心機進入墓葬後,卻驚愕地發現墓穴內被嚴重損壞,陪葬品很少。
  • 程咬金墓誌碑文出土,其真實形象,與《隋唐演義》中相差甚遠
    《隋唐演義》中,描繪了許多性格各異的英雄,這些英雄中,「混世魔王」程咬金是最受人們喜愛的一個,他出身草莽,性格可愛,在書中常常承擔著輕鬆歡快的情節,程咬金這個人物是有歷史原型的,但是歷史上程咬金的形象,與演義傳說中相差甚遠。
  • 陝西出土程咬金墓,揭開程咬金真實身份:原來小說裡都是騙人的
    一提到「程咬金」這個人物,恐怕十有八九的朋友都會想起那句俗語——「打不死的程咬金」,如今這句話被用來比喻那些運氣極好,總是大難不死,轉危為安的人
  • 武則天當上皇帝後殺了很多大臣,為何唯獨不敢殺程咬金?看完你就...
    因為《隋唐演義》的影響,人們對程咬金的印象往往都是一員猛將,能打能衝,卻沒有什麼智謀。真實的程咬金卻智勇雙全,尤其政治智慧高超,從他能在中原幾個大佬那裡都混過,還能全身而退,最後修成正果,可見其人心思縝密,洞察先機。後來,在李治與武則天聯手進行的政治清洗中,也及時察覺了風向,最終得以頤養天年,無疾而終。
  • 兇殘的武則天,誅殺功臣以及宗室,為何反倒忽略了程咬金?
    武則天在李世民做皇帝時就入了宮,做了十來年的才人,武則天的地位並沒有什麼提高,也不受李世民的寵愛。 不過武則天卻在這個過程中和李治互訴衷腸。李世民死後,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 李治登基後,通過各種手段,把武則天從感業寺接了回來。
  • 程咬金真的只有「三板斧」?一起看看歷史上真正的程咬金是什麼樣
    傳說中程咬金出身卑微,販過私鹽,蹲過監獄,後在夢中經高人傳授,但後來只記住了前三招,即所謂的「三板斧」,這三招常人就很難抵擋,但若挺過去的話,他就沒啥辦法了
  • 河南出土一500年石碑,碑文:扯淡,再不來了
    不過,關於王莽是不是穿越者,歷史上尚無定論。暫且先擱置王莽的事情不提,我們先來看看河南出土的「扯淡碑」,它反倒更像是穿越者存在的鐵證。扯淡碑是比較通俗的叫法,其便是河南省淇縣出土的「泰極仙翁碑」,考古學家經過碳十四鑑定,發現此碑鐫刻於大約500年前的明末時期。至於為何會被大家稱為「扯淡碑」,則是因為其碑上刻有扯淡二字。
  • 武則天當上皇帝後為何唯獨留下程咬金?
    談到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那一年,武則天登基,可以說很不容易。雖然她以犧牲許多人的生命坐上王位,客觀地說,她對中國歷史也有很大的影響。據史書記載,武則天是個才幹超群、才幹超群的人,她在位期間的政績並不比許多以前的皇帝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