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只將火藥應用於鞭炮?淺析中國歷史中的火器槍炮發達史

2020-12-18 軒少俠

序言

公元1280年,揚州的官方武庫辭退了一批很有經驗的調配火藥的老手技師,原因是這些技師全是南方人,官方信不過,所以乾脆就簡單粗暴地全部開除掉,又請了一些北方人進來工作。

不過這些北方人全是沒有什麼從業經驗的新人蛋子。殊不知,調配火藥是一件很危險的工作,那些新人蛋子們工作時又太過疏忽大意,研磨硫磺時像濺口水一樣搞得火星四濺而不管。終於在某一天濺出了大禍,火星點燃了附近的火槍,這些火槍又點燃了別的火槍,別的火槍又點燃了一些火炮,火炮又點燃了別的火炮,整個武庫一時之間竟是發生了大爆炸!

這場大爆炸威力巨大猶如火山爆發般,幾乎炸動了整個揚州。城中人們以為打仗了,紛紛慌亂逃出,有的甚至逃到了百裡之外。城中軍隊也是匆忙出動,四處戒嚴。這場釋放了山崩海嘯般能量的大爆炸以及導致的後續巨大騷動,折騰了揚州城一天一夜才停歇。

宋末元初的詞人周密撰寫的《癸辛雜識·前集》將此次事故稱之為「炮禍」,書中曾有如此描述:「碾硫之際,光焰倏起;既而延燎火槍,奮起迅如驚蛇,方玩以為笑,未幾透入炮房,諸炮並發,大聲如山崩海嘯,傾城駭恐,」……「事定按視,則守兵百人皆糜碎無餘,楹棟悉寸裂,或為炮風扇至十餘裡外,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餘,四比居民二百餘家,悉罹奇禍,此亦非常之變也。」

書中「火槍」、「炮風」等字眼明顯可見,由此說明,中國的火藥武器,早在宋元時期就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

當代許多人可能都認為火藥發源於中國,但火藥武器是近代歐洲才發展起來的,中國在這方面一直落後於歐洲,中國的火藥技術也只會應用於鞭炮的製作等等。

上述這些觀點,有些是事實,有些就是想當然了。

看歷史,要辯證性地去看。一段歷史的發展,我們不能只看結果便以此推斷它的全部發展階段。

火藥發源於中國是事實,中國近代的火藥武器發展落後於歐洲近代也是事實,但我們就不能以此推斷中國古代的火藥武器發展一直落後於歐洲。中國的火藥技術只會應用於鞭炮更是想當然的無稽之談。

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戰爭的驅動,有戰爭便有應用於戰爭的需求和技術。而火藥作為能引發高強度和大規模殺傷的東西,應用於戰爭符合正常的且必然的邏輯發展。古代中國戰爭頻發,肯定有著大量的戰爭技術需求,而中華民族又向以勤勞聰明著稱,豈能不將火藥瘋狂地應用於武器發展?

事實上,在1488年歐洲發明經典火炮之前,中國的火藥武器技術一直遙遙領先於歐洲,此後直至18世紀初期,東西方處於並駕齊驅的發展階段,只有到了軍事大分流之後的19世紀,西方的火器技術才徹底跑在了前面。

火藥武器的出現

火藥武器的出現,其實也可以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火藥的出現,其後才是火器的出現。

從「火藥」這個名字命名就看得出來,火藥的發明並不是為了應用於戰爭,而是為了研發丹藥。火藥起源於煉丹術,目的是為了制出長生不老之藥,於是在古代煉丹家鍥而不捨的努力下,於偶然間搗鼓出來了火藥的配方,甚至不小心製造出了爆炸。

說白了,火藥是製藥的副產品,所以才被稱之為「火藥」。

既然火藥能產生爆炸性的殺傷力,聰明的中國人肯定不會放過。

宋代路振的《九國志》曾經記載,晚唐904年間,著名的軍事將領楊行密率軍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時,「發機飛火,燒龍沙」,後世人猜測,這就是說的「火藥箭」。因此,火藥箭算是歷史上第一批投入軍事使用的火器。

看到沒,從隋唐時期興盛起來的煉丹術中出現了火藥,再到晚唐期間的第一批火器出現,這個時間間隔並不是很久,中國古代的軍事家們對於戰爭武器的變革創新還是很積極的,一直在力求新技術的融合,甚至不惜向煉丹家們求教。

火藥配方被用作軍事的最早記錄,是在1044年的軍事經典《武經總要》中,它記錄了三個火藥配方,以硫、硝的含量不同來區分,再加入一些諸如鉛白、黃蠟、松脂等輔助性配料。

包括《武經總要》記錄在內的早期火藥武器,大多利用的是火藥的燃燒性能,而沒有充分利用到火藥的爆炸性能。早期的火器例如「火禽」、「火箭飛鼠」、「火磚」、「火葫蘆」、「伏魔飛火棍」、「火蒺藜」、「燒天烈火彈」等等,從它們頗有雜耍玄幻意味的命名就可看出,當時的火藥更多是作為可燃物來發展。

因為摸索更具爆炸性能的穩定的火藥配方需要時間,所以當時的火藥並不能立即用來製造火槍、火炮和炸藥。這就不能怪當時的中國儒家學者不喜歡運用新技術,只是沒有更加成熟的火藥配方而已。然而就算如此,那個時期出現過的火器就已經五花八門甚至眼花繚亂了,軍事發明家們對於火藥的瘋狂熱衷可見一斑。

宋朝的火器發展

火器歷史上第一個爆發性發展的時期應該在宋朝。

這是由宋朝兇險的國際生存環境決定的。

這之前,有很多關於宋朝重文抑武的說話,這類說法太籠統,也不太確切。

兩宋時期,國家先後面臨遼國、西夏、金國和蒙古等諸多強敵的軍事打擊,崛起的對手一個比一個強,如果宋朝真的是純粹意義上地重文抑武,整個國家根本就沒法長久生存下去。

強敵環伺,維持穩定有戰鬥力的軍隊系統是國家生存之本,宋朝的統治階層又不全是蠢蛋,怎麼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事實上,宋朝一直在推動軍事技術的革新。那個時期,出現了遠距離弓弩、有古代機槍之稱的新型速射弩盒、大型炮弩、雙活塞壓力型火焰噴射器等怪物型武器,還改進了劍、矛和盔甲等傳統武器裝備的製造技術。當然,最重要的是火器技術的突飛猛進。

北宋時期,政府相當重視軍事技術發展,火藥便在此時成為官方研究和改進的對象。

公元970年,一個叫馮繼升的發明家被兵器製造局的官員請去試演「火藥箭」,試演成功,得到朝廷賞賜。

公元1000年,神衛水軍隊長唐福被皇帝召見,表演了自己發明的火藥箭、火藥罐和火蒺藜,也得到厚賞。

公元1002年,地方團練使石普向朝廷試演他新發明的火球和火藥箭,得到皇帝賞識,下令在北宋境內大力推廣這項軍事技術。

諸如此類例子,官修《宋史》中記載了許多,宋朝一度將火器的製造列為常規的軍備政策,開封府內的軍備作坊裡還有相當數量的專業火藥匠。據史書文獻記載,僅是1083年一年,北宋朝廷就向軍營分別挑撥了10萬支和25萬支火藥箭。

戰爭刺激著武器的更新換代。

隨著宋朝與遼國、西夏以及後來的金國之間的戰爭越來越頻繁,火器技術作為一種新式的武器技術,它的發展當然也會得到強烈刺激,作為火器底層技術的火藥配方也是越發成熟。

從燃燒殺傷發展到爆炸殺傷,就成了火器技術發展的一種必然。

於是,南宋年間,在對抗金朝的戰爭中,出現了火槍。

原始的火槍,是第一種真正的爆炸性火器。

槍炮的出現

文獻記載的關於「火槍」出現的最早記錄,是在1132年的德安之圍。當時宋軍的指揮官叫「陳規」,他下令火槍兵:「託住天橋,爭一丈有餘不能到城。其戰棚上下方欲施用火槍、撞槍、鉤鐮之次,其天橋腳下人倒推,並牽拽竹索人倒拽天橋急回,五十餘步方住。」

注意,這裡的「火槍」已經是一種人員殺傷武器,其殺傷距離起碼是一丈之外,這在冷兵器盛行的古代已經足夠震撼。

有了火槍這種超出極致的單兵殺傷武器,軍事發明家們就想,能不能搞出一種針對人群甚至是城牆的大型火槍呢?就是一發子彈打出去,就能殺傷一片人甚至摧毀一堵城牆。於是乎,就有了子彈更大、射程更遠、爆炸更強的火炮。

早在《武經總要》中,就有關於「霹靂炮」的原始記錄。13世紀初,火炮已經發展成為比較成熟的殺傷性武器。

1221年的金軍圍攻宋軍的蘄州之戰,鐵火炮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記錄中。據說這種古代的戰爭怪物,是金軍偷師一位叫鐵李的獵狐人。鐵李為了生計,用陶罐炮炸狐狸,金軍為了攻下南宋,則用鐵火炮攻城。

當然,宋軍這邊的火器裝備同樣驚人:蒺藜火炮三千門、皮大炮兩萬門、弩火藥箭和引火藥箭各上千支等。

城中守將趙與榕曾記載:「番賊攻擊西北樓,橫流炮十有三座,每一炮繼以一鐵火炮,其聲大如霹靂。其日對炮,市兵賈用因拽炮被金賊以鐵火炮所傷,頭目面霹碎不見一半。」

當時的火炮戰爭何其慘烈,你能想像那是1221年的攻城戰?雙方炮火你來我往,響聲震天,好不熱鬧!

至少在聲勢上,火炮讓那時的戰爭有了近現代戰爭的雛形。

無數的史實擺在眼前,我們當然可以說,中國不僅發明了火藥,也發明了槍炮。

那麼,中國之外的世界,火器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在中亞和西亞,可靠的記載顯示,火器出現於14世紀晚期,印度則是15世紀的1442年才有火器姍姍來遲,落後中國500多年,實在太慢。

歐洲呢?

直到1382年以後,俄羅斯的文獻中才有火器出現。西歐世界稍微早一點,中世紀的技術專家託馬斯·奧森有個說法,最早是在1326年出現火器。

而歐洲最早出現的火器,沒有任何火藥底層技術前期發展的痕跡,一上來就是早期集火器技術於大成的槍炮武器,用屁股想也知道,這是從中國傳播過來的軍事技術。

科學史學家李約瑟也認為,關於早期槍炮火器所有的探索和試驗工作都由中國完成了,西方世界得到的是比較成熟的槍炮技術。

我們要知道的是,徵服宋朝的蒙古人,同時也在打遍歐亞大陸無敵手,是蒙古軍隊的進軍軌跡,讓槍炮技術沿著這條軌跡到了歐洲。

由此我們應該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發明了火藥,也發明了槍炮,這是古代中國將火藥技術應用於軍事的最大成果,中國的先賢們無疑是喜歡探索和創新的,絲毫不亞於歐洲的發明創造家們。

中國的槍炮技術曾經獨步天下,領先世界幾個世紀,歐洲的戰爭家們,繼承的是中國的槍炮技術,而不僅僅是單純的火藥技術。而且他們是花了幾百年時間才逐漸追上中國,直到18和19世紀的軍事大分流之後,才開始領先於中國。(這些內容我會放到下篇講解)

世界歷史的發展,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領先,也沒有一蹴而就的落後。歷史,遵循的是事實邏輯的規律,從來不是你想當然。

相關焦點

  • 連結歷史 | 火藥火器齊頭並進——明代火器技術的進步
    隨著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大業的完成,古代中國火器技術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社會經濟的繁榮,鋼鐵冶煉業的進步,手工業的發達,以及對外交流的拓展,尤其是外敵入侵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等,極大刺激了明代火器技術的發展。明代的火藥品種已非常豐富,軍用火藥品種達90多種。相比宋元時期,明代火藥成分的配置更加合理,火藥質量進一步提高,燃燒性能或爆炸威力等也達到較高水平。
  • 中國航海火器丨古代單兵海戰火器——鳥銃
    中國航海火器丨古代單兵海戰火器——鳥銃 2020-08-25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帶你重新認識「四大發明」——火藥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的一場戰鬥記載中有提到「飛火」,這裡的飛火就是將火藥包綁在箭上射出去。而事實上,「火藥」一詞最早出現在文字中是在公元11世紀左右的北宋時期。這裡要注意的是,爆竹最早並非我們理解的鞭炮,而是真的把竹子扔進火堆裡,竹子會被燒得爆開而發出聲響,因此得名。這種爆竹的歷史非常早,至少在漢代就有,但是那時候顯然沒有火藥。據傳初唐人士李畋(tián)以小竹筒裝硝,導引點燃,以硝煙驅散山嵐瘴氣。李畋也因此被後人供奉為花炮始祖。但是這段歷史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暫且擱置。
  • 中國人只會用火藥造鞭炮嗎?歷史真相原來是這樣!
    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說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卻只會用火藥造爆竹,西方人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藥把中國人打敗。這種說法的潛臺詞是,中國人自己發展不出科學技術,這種在西方非常流行的說法也影響到了很多的中國人,特別是那些和西方有接觸的人,這些人把西方人的牙慧當成真理,眾口鑠金,幾成定論。
  • 解密中國古代火藥技術:滿清真耽誤了明朝火器發展?
    前言:說到明清的火器常常有這樣一種印象,那就是明朝重視火器,其火器遠較清朝先進。而清朝由於「以騎射為本」,導致清代重騎射而輕火器,加上清朝又閉關鎖國,在火器發展上遠不如明朝,嚴重製約了我國火器的發展,事實上清朝真的是造成中國火器落後的「背鍋俠」嗎?
  •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為什麼清代中國的火藥武器卻大大落後了?
    明廷除引進西方先進火器、工藝和軍官外,還積極吸收、創新,到明朝後期,中國已能製造虎蹲炮、旋風炮、發射爆炸彈的系列火炮等輕型火炮,以及大將軍炮、威遠炮、攻戎炮、千子雷炮、百子連珠炮、滅虜炮等大型火炮。可見明廷是極力引進的火藥武器的,中國的火器製作和使用是接近西方的先進技術的,明軍當時也把火藥武器視為對付清兵的利器。為了對付明軍,滿清的皇帝起初也極重視火器的製造。
  • 火器全面壓倒冷兵器的進度條,歐洲讀到100%,為何中國卡在50%?
    編者按: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火器的發展在中國與歐洲有著相似而又迥然不同的路徑。但無一例外的,火器最終壓倒了統治戰場幾千年的冷兵器?那麼,火器又是從何時開始壓倒冷兵器的呢?宋代兵書《武經總要》除了收錄上述的兩種兵器外,更增加了三組軍用火藥配方,包括火炮火藥、蒺藜火球以及毒藥煙球火藥。
  • 中國航海火器丨古代水戰火攻利器——猛火油櫃
    中國航海火器丨古代水戰火攻利器——猛火油櫃 2020-08-04 14: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明代那些令人聞喪膽的火器,誰說中國人發明火藥只會做煙花?
    當時的噴射火器(古代火箭)製造已經相當精良,樣式繁多,據《火龍神器陣法》、《武備志》等史書記載,此間多使用的火箭種類有單發火箭、多發齊射火箭、多火藥筒並聯火箭、有翼火箭、多級火箭等,火箭的品種達幾十種之多。由於火器的蓬勃發展,明代軍隊普遍裝備了火器,戰爭的主要武器轉向了使用火器。燕王朱棣與建文帝爭奪帝位時,就曾使用火箭作戰。
  • 為什麼歐洲人在得到火藥和火器技術後能夠超過中國?
    《國初事跡》載:「陳友諒親率大船進都陽湖來侵,徐達棄圍援之戰,亦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早的上親領舟師往徵,衣甲、鎧仗、旗幟火炮、火統、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槍白船(明軍)往來湖中,仰而射紅船(漢軍)……比至紅船三百步間,箭銃、將軍筒、標叉俱發如雨,紅船將士無所躲避..........」
  • 火藥的西傳以及發展歷史你知道嗎?
    宋朝對工匠管理極其嚴格,為的是防止火藥、火器製造機密外洩。宋軍已配備火器,數量可觀,在蘭州保衛戰中,一次就領用25萬支火箭。最早的火器是燃燒性的,火箭、番需炮、毒藥煙球等都是屬於這一類。132年,管形火器發明了:用毛竹作簡身,內裝火藥,點燃後,噴射出火焰,借火藥的爆炸力來推進投射器—子案,如同令日子彈。這種稱作「突火槍」的火器,是射擊性管形火器的老祖宗。
  • 中國古代火器部隊的巔峰,震懾邊疆的利器:神機營漫談
    首圖古代煉丹的方士們以硫磺、硝石為藥引妄圖火法煉製仙丹,卻無意發現了火藥。隨著人們逐漸掌握和完善火藥的原料的配比,火藥開始逐漸活躍在戰爭中。公元十世紀(唐哀帝時期),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使用「發機飛火」,燒毀城門。
  • 全球歷史上第一支火器部隊—明朝神機營
    初級火器的創製始於北宋初期。《武經總要》記載了這些火器的製造與使用方法,並公布了火球、蒺藜火球、毒藥煙球等世界上最早的3個火藥配方。明代嘉靖年以後,傳統的火器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當時的火器研製者,改制明代前期的各種火銃,創製了快槍、多管多發銃、虎蹲炮,發展了利用火藥燃氣反衝力推進的火箭與火球、噴筒等各種燃燒性火器,創製了各種爆炸彈和地雷、水雷。這些火器連同火繩槍炮,基本上包括了中國古代火器的各個門類,形成了中國火器發展史上的全盛時期。
  • 明朝中國的火器: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來看下明朝的那些先進種類繁多的火器吧~首先明朝的兵器分為三大類:宋元傳統兵器;明朝自製兵器;海外傳入兵器。關於明朝中國的火器,了解其一部分之後,不禁嘆曰: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怪不得左公宗棠曾有言:〝使當時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
  • 中國弩為何盛極而衰?明朝火器發達豐富
    古代重騎兵通過300米的距離大概只需要40秒,輕騎兵僅需20秒,如此短的時間,弩箭可能只射出一兩隻,很難對敵軍實施連續打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實戰中可以兵種協同或者弩箭輪番發射。前者的方式是:敵軍位於500米左右時,大型強弩率先發難;300米處,神臂弩出招;距離150米以內,小型臂張弩與弓齊射。
  • 中國封建王朝火器發展史上到底是明朝先進還是清朝先進?
    世界最早使用火器是在中國的唐朝,隨著戰爭科技的發展,用不同口徑管狀的金屬裡面加入火藥和實心金屬顆粒逐漸形成了火槍和火炮。中國自然是火器發展的領先者。蒙古大軍西徵帶去了中國最先進的發明——火器。初見新式武器的歐洲人在火器面前變得不堪一擊。明朝初期我國的火器還是世界領先,隨著明帝國邊境安定,統治者安於現狀,火器逐漸落後歐洲。歐洲的火器發展逐漸走上了世界前列。
  • 清朝真的耽誤了中國火器發展?
    而清朝由於「以騎射為本」,導致清代重騎射而輕火器,加上清朝又閉關鎖國,在火器發展上遠不如明朝,嚴重製約了我國火器的發展,事實上清朝真的是造成中國火器落後的「背鍋俠」嗎?那麼我們首先從火器應用最基本的東西-火藥開始講起。
  • 西方拿火藥做火器,中國拿火藥做煙火?魯迅誤會了
    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魯迅《電的利弊》自唐出現火藥,經唐末出現火器,宋金髮展火器,蒙古傳播火器,以致於明樣式甚豐,不能由禁絕於清,便說中國人不以火藥製作武器。而後宋朝根據其改進為火蒺藜,就是將外面的陶刺改進為鐵刺,用拋石機拋到敵營然後炸裂傷人,擾亂敵陣,當然蒺藜嘛,散步開來的蒺藜也能阻擋騎兵的行進。毒藥煙:球其外殼用多層紙糊成,內裝火藥及毒物。用拋石機拋射至敵方爆裂,毒氣四散。敵人嗅之立即中毒,輕者口鼻流血,重者當即死亡。而煙球的話內藏艾草,就只為製造大量的濃煙來擾亂對方。
  • 【積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本草綱目》中就提到火藥能治瘡癬、殺蟲,闢溼氣、瘟疫。火藥不能解決長生不老的問題,又容易著火,煉丹家對他並不感興趣。火藥的配方由煉丹家轉到軍事家手裡,就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黑色火藥。球狀火藥包紮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後,用弓箭將火藥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藥、毒藥,再加上一些瀝青、桐油等,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怎樣傳到國外的?
    最遲在公元9世紀,指南針已應用於古代中國的陸上測量,還被陰陽家廣泛用來看風水。官府在丈量田地和判決土地訴訟時,也經常使用指南針。  大約在10世紀的北宋時期,中國人已將指南針用於海上導航。這對於海上交通的發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