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癌腫單基因或可預測免疫治療療效?|泛癌腫單基因|免疫治療|療效...

2021-01-15 健康界

眾所周知,腫瘤其實算是一種基因疾病。通常是由於基因發生了突變從而導致了細胞的生長失控,最終形成了腫瘤。而造成基因突變的原因也有很多。例如感染、輻射、飲食、環境惡化以及衰老等內外因素都會導致基因突變的發生。而腫瘤就是這些基因突變從量變到質變、長期積累的結果。

隨著科學的進步,對於腫瘤的治療可選擇的方式也是越來越多。近年來,免疫治療的發展可謂是如破竹之勢,越來越多的適應症已經被獲批可進行免疫治療。

但是,隨著眾多臨床實驗的開展,研究發現並不是所有腫瘤患者都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因此,篩選適合免疫治療的人群成為了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目前,已經公認的免疫治療標誌物有PD-L1,TMB和MSI-H/dMMR,但是還遠遠不夠。既然腫瘤是一種基因疾病,那麼在基因層面是否有可以預測免疫療效的生物標誌物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在2020年Molecular Oncology(IF=6.574)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介紹了一種名為PRKDC基因發生突變後,或許可以成為實體瘤患者免疫治療預測的生物標誌物。

研究方法:選取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資料庫數據來源如下:

(1)TCGA中10種實體腫瘤的WES和Geneplus(一個中國泛癌人群數據集)中的NGS突變數據用於TMB分析;

(2)TCGA中10種實體腫瘤的mRNA表達數據用於免疫微環境分析;

(3)TCGA中胃、結直腸和子宮內膜腫瘤中微衛星穩定性信息,包括微衛星穩定(MSS)和微衛星不穩定(MSI)亞型;

(4)四套包含PRKDC突變與ICI治療響應狀態和生存時間的患者數據用於ICI療效分析;

1 什麼是PRKDC

PRKDC是基因損傷修復系統中的成員,其屬於DNA雙鏈修復(DSB)中的非同源末端連接通路(NHEJ),編碼DNA依賴性蛋白激酶(DNA-PK)中的催化亞基(DNA-PKcs)。

相關研究發現,直接連接斷裂的DNA末端需要DNA-PKcs。因此,這使得PRKDC編碼的DNA-PKcs蛋白成為了NHEJ通路中的關鍵成員。

2 TCGA和Geneplus中PRKDC突變圖譜

在TCGA隊列中,結直腸腺癌的PRKDC突變頻率最高,為9.66%(51/528),其次是胃腺癌,為9.63%(42/436),子宮內膜癌為9.27%(23/248),以及非小細胞肺癌 癌症7.86%(81/1031)在Geneplus隊列中,黑色素瘤的突變頻率最高,為5.88%(1/17),其次是小細胞肺癌,突變率為5.45%(3/55)和宮頸鱗狀 細胞癌3.33%(1/30)。

3 PRKDC突變與TMB和MSI有關

為了驗證PRKDC突變與TMB的關聯,研究比較了帶有PRKDC突變的樣品和野生型PRKDC樣品的TMB。在TCGA數據集PRKDC突變頻率最高的前10位癌症中,結果顯示具有PRKDC突變樣本的TMB明顯高於野生型樣本的TMB。

進一步通過邏輯回歸分析TMB-H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PRKDC突變,BRCA1 / 2突變,POLE / D1突變,MMR基因突變和年齡是TMB-H的獨立危險因素。說明具有PRKDC突變可能更容易引起TMB-H。

該研究還分析了PRKDC與MSI的關係,納入了涵蓋三種癌症類型的四個臨床隊列(包括TCGA中胃、結直腸和子宮內膜腫瘤中微衛星穩定性信息)。結果表明PRKDC突變亞組中有63.89%(46/72)是MSI-H樣品,但PRKDC突變和MSI沒有完全重疊,與MSI-H組不重疊的大多數PRKDC突變仍為TMB-H。

4 PRKDC突變與CTL、NK細胞和炎症特徵基因的相關性

對TCGA中10種實體腫瘤的mRNA表達數據進行免疫微環境分析。結果顯示,PRKDC突變亞組顯示出比PRKDC野生型亞組更高的mRNA表達水平。其中包括CD8 T細胞(CD8A),趨化因子(CCL18,CCL3,CCL4,CCL5,CXCL10,CXCL11和CXCL9),免疫檢查點(PD-L1,PD-1,CTLA-4和LAG3),細胞毒性T細胞(GZMA,GZMB,CD8A和PRF1)和NK細胞(KLRC1和NCR1)。

5 PRKDC突變於ICI治療響應間的關係

對來自Allen隊列接受了抗CTLA4治療的110例黑色素瘤患者和來自Hellmann隊列的接受了聯合抗PD-1和抗CTLA4療法的75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進行分析。結果如下圖展示:

對兩個隊列進行多變量分析。ICI治療的患者結果顯示:PRKDC突變是改善臨床預後的獨立預測因素。

6 結論

研究發現,PRKDC突變與兩個大型獨立隊列中的TMB-H顯著相關,類似於POLE / POLD1,MMR基因和BRCA1 / BRCA2突變患者。該發現暗示PRKDC突變是臨床實踐中有價值的生物標記。

與PRKDC野生型相比,具有PRKDC突變的患者傾向於具有炎性的腫瘤微環境(TME),其中包括更多數量的CD8 + T細胞,NK細胞等,以及其他免疫檢查點和趨化因子表達。GSEA分析還顯示出IFN-γ應答的表達明顯上調同時TGF-b信號下調。

同時,在兩個接受免疫治療的隊列中發現PRKDC突變的患者更有可能受益於ICI。

參考文獻

1.  ShridarGanesan,Janice Mehner. Biomarkersfor Response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J]. Annual Review of CancerBiology, 2019.

2. Yu Chen, Yi Li, Yanfang Guan, etal. Prevalence of PRKDC mutations and association with response to 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solid tumors [J]. Molecular Oncology,2020.

本文來自VIP說,作者央末。


相關焦點

  • 免疫+手術刀=肺癌治癒?——胸外科可主導肺癌治療全局
    免疫治療能否助力實現我國肺癌五年生存率在2030年提升15個百分點?對於「偏好」早期、可手術肺癌患者的胸外科醫生來說,免疫治療能否讓手術刀「插上翅膀」,讓更多患者獲得根治,並降低術後復發率,從而助力提升我國肺癌五年生存率?
  • mUC一線維持免疫治療的人群優化:Javelin Bladder 100的亞組分析和...
    Avelumab一線治療的標誌物探索 在本次大會報告中,Javelin Bladder 100研究也探討了分子標記物在免疫治療療效預測中的作用。由於免疫治療的療效與腫瘤的免疫微環境密切相關,因此其療效與免疫相關信號通路可能具有一定關係。
  • 吳一龍教授:2019 年免疫一線治療晚期肺癌的五大關鍵詞
    關鍵詞五:精準預測 免疫單藥治療 NSCLC 的客觀緩解率(ORR)僅在 20-30% 左右,比化療的 ORR 並未高出多少。我們能否找到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誌物,在優勢人群中獲得更高的響應?
  • 人類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
    根據2019中國國家癌腫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較2014年380.4萬增加12.5萬,增長率為3.2%。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7.5人被確認為癌症。
  • 一文盤點腫瘤免疫治療及其相關標記物
    TILs在腫瘤及其微環境中浸潤程度及分布可作為預測ICI反應的重要指標,例如T細胞高度浸潤的熱性免疫腫瘤患者獲益高,而腫瘤組織及邊緣均無T細胞浸潤的冷性免疫腫瘤患者臨床效果差。在進展性黑色素瘤患者隊列研究中,顆粒酶A和穿孔素1(細胞溶解評分)的幾何平均值較TIL浸潤程度,可以更好地預測納武利尤治療的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病理免疫表型分析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的療效,但是並非所有的病人都能夠進行組織活檢,因此需要尋找創傷性較小的生物標記。
  • 【名醫對話】秦東春:深度解析腫瘤免疫治療與檢驗,為腫瘤患者帶去...
    如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檢測抗原或抗體,細胞化學染色或免疫螢光染色(IF)檢測細胞表面蛋白標誌物;也可採用FISH原位、原位PCR雜交,單細胞測序,單細胞綜合分析等檢測基因(核酸等)。 從免疫治療療效相關性來分,標記物主要有以下幾類: 惡性腫瘤的治療已經進入精準醫學時代。
  • 精準定位腫瘤蹤跡 大Panel測序助力靶向免疫治療
    大Panel腫瘤基因檢測產品,能夠一次性定位腫瘤的「命門」,為患者準確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提高治癒率、延長生存周期提供極大的幫助。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是近年的腫瘤治療的熱門領域,不論是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都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Panel是高通量測序技術(NGS)發展起來的一個詞語,主要指同時檢測多個基因、多個位點。
  • 簡化C肝治療!艾伯維Maviret(艾諾全)獲歐盟批准,唯一泛基因型8周...
    2020年03月07日訊 /生物谷BIOON/ --艾伯維(AbbVie)近日宣布,歐盟委員會(EC)已批准對泛基因型C肝療法Maviret(中文商品名:艾諾全,通用名:格卡瑞韋哌侖他韋,glecaprevir/pibrentasvir)的營銷授權進行變更,將治療初治(treatment-naive)、伴代償性肝硬化的基因型3(GT 3)
  • 基因測序可精準定位腫瘤蹤跡 貝瑞基因公告最新進展
    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大Panel涵蓋的基因數多,可以指導靶向治療,幫助患者篩選出更多藥物作用靶點。2020年6月16日,FDA正式批准TMB成為第二個泛瘤種免疫治療伴隨診斷生物標誌物,而TMB檢測主要依賴大Panel基因檢測或全外顯子組檢測來實現,由此推進了大Panel基因檢測的臨床應用。
  • 藍鳥生物基因療法治療兒童腦病顯示療效
    在這項兩年多隨訪的試驗中, 17例腦性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cALD)的患者使用藍鳥生物(Bluebird)的單劑量基因療法Lenti-D治療, 15例患者的病情得以穩定。cALD的症狀主要發生在幼童期,如果未經治療,可迅速發展,導致大多數患者腦功能嚴重喪失,最終離世。目前,cALD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案是同種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CT)。 在HCT中,來自相關或不相關個體的血液幹細胞被放入患者體內以替代接受者的基因突變細胞。
  • 《自然·癌症》:液體活檢用於免疫治療獲重大突破
    Siu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自然·癌症》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1],或許能幫助醫生更準確地尋找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癌症患者。他們發現,在接受免疫治療的過程中,腫瘤釋放到血液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水平的變化,可以預測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1]。
  • 全面基因組測序在乳腺癌診療中的意義
    、病理類型和疾病分期的方式向基於分子表達的個體化治療方向進展,大量循證醫學數據顯示出多基因檢測在乳腺癌治療和療效預測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基因突變與腫瘤的發生息息相關。目前臨床常見的單基因檢測方法,包括IHC、FISH和PCR,臨床上主要用這些方法來檢測ERBB2,還有很多藥物靶點基因或耐藥基因並未常規檢測。隨著越來越多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藥物的獲批,需要更為精準和便捷的檢測方法,讓乳腺癌患者一次性能檢測到更全的靶向基因和耐藥基因,使醫生對患者的基因突變情況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從而讓患者有更多、更好的治療選擇。
  • 癌症研究藍圖:精準醫學的關鍵差距與機遇|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癌症|...
    免疫治療領域現狀個性化醫學的發展伴隨腫瘤免疫療法的發展,基因組學的創新促進了新的免疫靶點的發現,並推動了免疫治療臨床試驗設計的合理方法。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生物標誌物來預測患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但是高腫瘤突變負擔、新抗原、DNA損傷修復和錯配修復途徑的突變都被認為是預測性生物標記物,因為隨著體細胞突變數量的增加,潛在的生物標記物也會增加作為回應。腫瘤內的異質性和HLA基因的遺傳變異參與了腫瘤新抗原向T細胞的呈遞,也被證明會影響免疫治療的反應。
  • 累計融資總額超70億元,國內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全圖譜
    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圖譜作為免疫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細胞免疫療法通常指通過向機體輸入免疫細胞製劑,以激活或增強機體的特異性免疫應答,達到腫瘤治療的目的。相較於手術、放化療等傳統的治療方式,細胞免疫治療在一些較難治療的癌症病例中,已經體現出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且可以抑制腫瘤復發和轉移。
  • 檢測CYP2D6基因多態性可預測他莫昔芬治療效果
    中國江西網訊鄒學森報導:江西省腫瘤醫院醫學檢驗專家指出:檢測CYP2D6基因多態性可預測他莫昔芬治療效果。他莫昔芬是一種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常用於乳腺癌的輔助治療,可降低47%的復發和26%的死亡率。
  • 2020傑克森實驗室腫瘤免疫與基因治療論壇在滬成功舉辦
    2020年9月2日, 2020傑克森實驗室腫瘤免疫與基因治療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傑克森實驗室主辦。 癌症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手段,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症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為特定群體患者提供了持續性的治療效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靶向免疫系統的「剎車」的藥物,有助於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癌細胞。
  • 雙免疫治療、RET/MET靶點有突破!
    2020年小靶點進展飛速,療效可觀的藥物噴薄而出,成就了肺癌小靶點領域的崛起。而此次NCCN指南,更是為此正名。在晚期初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環節,推薦對於非鱗非小細胞肺癌,在既往EGFR/ALK/ROS1/BRAF四大必檢基因上,又新增了MET基因14突變的檢測和RET基因融合的檢測。形成了晚期非鱗癌的六大必查基因檢測。靶向隊伍進一步擴大!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治療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療效顯著
    CRISPR-Cas9基因編輯治療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7 16:43:24 美國TriStar Centennial兒童醫院Haydar Frangoul聯合德國雷根斯堡大學
  • 黃鏡教授:食管癌免疫治療的新進展和挑戰
    探索了納武利尤單抗用於治療標準化療失敗的食管癌的臨床療效。 3.KETNOTE-180研究 KEYNOTE-180是一項評估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治療既往治療過的進展期食管癌或者食管交界癌的II期研究。
  • 細胞免疫治療又有新突破:CAR-NK療法療效暴增
    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要分成2道防線:天然免疫系統和適應性免疫系統。適應性免疫系統,是後天不斷習得並且不斷演化的免疫屏障,反應稍顯遲鈍、但殺傷力更強且具有特異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B細胞和T細胞——PD-1抗體、PD-L1抗體、CAR-T、TCR-T等免疫治療,起主要抗癌作用的,都是激活適應性免疫反應,靠B細胞和T細胞,定點清除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