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經過前面的方法,我們的頭腦變得不那麼頑固了,我們也可以自行的從頭腦世界跟當下世界隨意的切換。但我們的頭腦依舊如同走馬燈一樣停不下來,不斷的投射出一個個外在的怪陸離五彩斑斕的世界!在極端的精神分裂症狀態下的時候,由於分不清楚頭腦虛妄世界跟當下現實世界的區別跟界限,所以經常會出現幻聽幻覺,會看到常人看不見的東西,聽到常人聽不見的聲音。那是一種絕對的無意識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所做的任何行為都是不需要負責任的,因為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麼。現在可以著手整理你的內在了,這個過程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變得覺知。
覺知英文witnessing是一個行為,也就是說你必須做它,你才會從睡夢中醒來,抵達覺醒的狀態awareness。所以覺知是朝向覺醒的一個技巧。它是自我心理療愈的第2個層面,知行合一的層面,在第1個層面你的意識不是被頭腦帶向過去,就是飄向未來,身體留在了當下,所以你要拉回你的意識,放在你當下的身體上是為心身合一,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到最後你才能夠達到覺醒的天人合一狀態。
覺知必須在意識的狀態下進行。從平常無意識的狀態,一下子跳躍到覺醒的狀態是很困難的。在禪宗裡面講究的是頓悟,所以讓人感覺很突兀,就好比說是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不需要什麼修行。但你必須要提升自己意識的強度,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慢慢的達成覺知,意識是通往覺知的必經之途。只有這樣才能夠將潛意識層面的思維模式跟限制性信念帶到你的意識層面,這個過程必須發生在當下,所以通過以上的方法,我們能夠出離頭腦活在當下。意識是覺知的前提,當下是覺知的土壤,但頭腦的投射依舊會在,它就像是一缸渾濁的水一樣,在思維的攪動下讓你的內在變得越來越渾濁,你要學會讓水慢慢的沉澱下來,這就是靜坐的方法。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王陽明先生40年如一日的提倡靜坐的方法,而郭沫若在學習了王陽明先生的坐忘之說以後,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失眠神經衰弱的問題。
靜坐是為了提升意識的強度。讓內心變得澄清。從而達到明心見性,我兩忘的境界。那是純意識的三摩地境界。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所謂的心中賊就是思維情緒欲望結合以後所導致的無意識。導致的一念無明。只要黑暗來臨的時候心中的賊,就會呼朋喚友一擁而上,當意識之光照亮了無意識的黑暗。你就開始變得覺知了。
踐行的過程也分為三個步驟:你可以穿寬鬆的衣服以最舒服的姿勢端坐在椅子上,並不一定像禪宗那樣去打七盤坐,不易過飽也不易過激,就是一種心無掛礙的狀態下進行靜坐。有很多初學者他會告訴我。我能不能在看電視的時候靜坐,能不能在睡覺的時候靜坐,而實際上那只不過是換一個姿勢的胡思亂想罷了。當我們調勻自己的呼吸以後。由於之前通過踐行安那般那的方法,我們很快可以達到一種入定的狀態,一種非常清明的狀態,頭腦也開始停止了絮叨,那麼我們可以開始慢慢的觀想。
很多人會將觀想跟冥想混為一談。瑜伽冥想可以幫助放鬆心身,在意識療法的靜坐裡面最後一個步驟是觀想,那麼觀想跟冥想究竟有何區別呢?meditation在英文裡面,也是指禪修的意思,讓意識伴隨思緒漫遊,從而收穫心靈的寧靜和身體的放鬆改變生命的質量,緩解焦慮壓力,增加正向的情緒,增加大腦灰質的厚度,當你懷有這種目標進入冥想狀態的時候,那麼就會妨礙專注於當下時刻的體驗,你會再次淪落到頭腦思維的層面,片面地追求大腦好的體驗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