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板效應,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2020-12-15 哈叔職場微課堂

前幾日,推了一篇文章《你如果混的不好,不妨了解下羊群效應》。有讀者反饋說,挺喜歡這類型的討論,希望能多更新一些。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管理學上的一個著名概念:木桶效應。

什麼叫木桶效應呢?

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一,那麼這個木桶能盛多少水,往往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塊最短的木板的高度,就是整桶水的高度,哪怕其他的木板再高也沒用。

這意思應該是很好理解的,因為水都從最短的那塊木板處流出去了,沒辦法再升高。

換句話說,如果一隻木桶想要盛滿水,那每塊木板必須都一樣高,並且所有的木板都不能有破損,否則還是沒辦法盛滿水。

這就是木桶效應,最短的木板決定整個水桶水位的高度,所以也有「短板效應」的說法。

這聽上去挺有道理的,但到底是不是這回事呢?

且聽我說道說道。

01

木桶理論,不是絕對的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木桶理論確實是非常有道理的。

很多時候,一件事能不能成,往往就看你有沒有短板,短板到底有多短,如果很短的話,那基本就成不了。

就以考研來說,一些理工科類的專業,他們考研的科目是英語、數學、政治以及專業課。

考研考試有個特點,不是說最後的總分過線就行的,而是每一門科目都必須要過線。

也就是說,不能出現某一科特別差的情況,否則你的其他科目再好,也是無濟於事。

我的大學同學中,就有幾個人因為英語太爛,連最低的分數線都沒過,結果雖然總分挺高的,但還是無緣被錄取。

這就是非常典型的「木桶效應」,由短板決定結局,一門存在劣勢,拖累整體的成績。

所以,我們經常用「木桶效應」來警示、提醒自己,要努力補短,哪方面有缺陷和不足,就要儘早、儘快地提升起來。

這當然是有必要的,也值得提倡。

但我想說的是,不是所有情況下,「木桶效應」的啟示都是有用的。比如對於職場人來說,很多時候,這反而是思維上的一種誤區,會讓我們走向失敗和衰退。

之所以這麼說,有兩個原因:

1. 均衡成長的另一個結果,可能就是沒有長處和優勢;

2. 長板效應,往往比木桶效應更適合當下職場的發展;

先來聊第一個原因。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當我們在某一方面傾注精力時,就勢必會在另一方面減少投入。

而不可否認的是,天賦、時機等這些客觀因素往往也是真實存在的,有些短板任,你再怎麼補強,也不會成為強點。

那麼,最後的情況就是,短的確實不那麼短了,但長的也不會很長,看似均衡的背後,其實是優勢的減弱,也就是沒有核心的競爭力。

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隊、組織,一旦沒有自己的核心優勢,失去了核心的競爭力的話,那麼就很難擁有一席之地,就很可能會步履維艱,岌岌可危了。

第二個原因,是接下來要重點分析的。

02

長板效應,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實際上,第二個原因中的關鍵詞「長板效應」,是接著第一個原因而延伸出來的一個概念。

所謂長板,顧名思義,就是你的長處和優勢。

我認為,在今天這個時代,在某方面擁有絕對長板比那些看似全能,什麼都會更有競爭優勢。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皆是如此。

從個人的發展說起,來看這樣一個問題:從老闆或公司的角度看,到底什麼樣的員工才是最討人喜歡的呢?

有人可能會說,當然是那種全能型的員工,什麼都會,什麼都可以做,即插即用,經濟又好使。

坦白講,還真不是這樣的。相反,這種看似完美的「全能戰士」,很多時候的處境反而是挺尷尬的。

因為他們所謂的全能,其實就是平庸,說是什麼都會,其實是什麼都會一點,水平一般,難度大點的活,完全指望不上。

要知道,實力超群,什麼都能做的很好,這種貨真價實的全能型超級戰士是非常罕見的,大多數人都只能在一兩個領域做到極致出色,而這已然是很不錯的了。

所以,真正讓老闆欣賞、喜歡的,恰恰是那種單一功能型的員工。

不過,這也有個前提,就是這類員工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是極致優秀的,他們雖然只做這一件事,但能做到極致出色,甩別人幾條街,高出好幾個檔次。

老闆之所以喜歡這樣的員工,除了其能出色完成工作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人才,在同行業的競爭中就擁有優勢,才能有一席之地。

所以,真正有格局的企業會千方百計,不惜代價地留住那些頂級人才,原因就在這裡。

而這些頂級人才,其實未必是渾身武功,更多的是「一招鮮」,但就靠這一招也足夠讓人垂涎三尺了。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非常努力的,想方設法提升自己,但為什麼努力了卻總是看不到收穫和回報呢?

我希望大家能在努力的同時,學會思考,多問自己幾個問題:

1. 我和公司的同事比,競爭力在哪?優勢明顯不明顯?

2. 我有沒有一項碾壓所有人或大多數人的技能?

3. 我擅長做什麼?不擅長做什麼?

... ...

我們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將時間和精力花在刀刃上,與其盲目地逼自己滿身才華,不如專注在某一領域,然後努力做到極致出色。

任何事,只要你做到比絕大多數人都要出色,那你就能得到很多,這就是長板效應,也是當下職場人最應該打磨的競爭力。

共勉之!

相關焦點

  • 用人識人的長板效應
    這就是短板效應。短板效應應用在管理上,是這樣的結論。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因此,整個社會與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並儘早補足它。
  • 你以為的短板,其實是你的長板
    01 令人迷惑的短板效應和長板效應有一個短板效應,說的是一個木桶能盛多少水,最終取決於最短的那根木板。而一個人的發展上限,也取決於最弱的那項能力。所以,人應該補齊「短板」,要全面發展。還有一個長板效應,說的是人應該揚長避短,著重培養優勢能力,讓自己的「長板」足夠長,成為核心競爭力,直至不可替代。這兩個理論具有非常大的迷惑性,讓人不知道該如何應用。短板效應的應用場景應該是,即便長板再長,也無法彌補短板造成的損失。
  • 孩子不是「木桶」,濫用木桶效應只是誤人子弟,提升長板才是王道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木桶效應」,就是說一個水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一塊板子決定的。如果短板存在,即便加入再多的水也會從短板處流出來,這個效應也被家長用在孩子學習上。
  • 原創|比木桶效應和長板效應更重要的是……
    [用最短的時間去積累認知]《比木桶效應和長板效應更重要的是…》--格格姐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企業或個人都需要綜合能力很強,木桶效應是人的短板往往決定人的高度。現時,長板不斷被扶植,才有機會像尖刀直破長空,得以快速發展。這兩種效應的原理,其實並沒有過時或先進之分,只是在不同的階段引領著其不同的意義。故此,懂得適時發現企業或自己的短板或強項的能力才更重要,不斷地補充或打磨,按階段的需要去發展。
  • 大特保CEO周磊:保險行業的長板效應
    但在網際網路思維下,一個企業能夠發揮多大的效益,開始取決於最長的板。當你有一塊長板,再通過系統化的布局,選擇擁有不同長板企業合作共贏,方可實現效益最大化。如今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發展,衍生出越來越多新的場景以及新的行業,隨之也會出現新的用戶需求和新的風險,保險所承擔的責任隨之變得更大,所涉及的風險變化也更快,這對於保險企業而言,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 在回歸服務本源過程中提升核心競爭力——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評價...
    從主要三級指標的集中度來看,證券行業的「馬太效應」較往年體現得更為明顯。未來幾年,隨著行業整合的加速,頭部證券公司的領先優勢將進一步鞏固,行業「馬太效應」將更加突出。  目前,頭部證券公司仍有其專業能力方面的相對短板。具體來看,沒有一家證券公司在核心能力指標排名中全部進入行業前10,大多數頭部證券公司有3到4項競爭力能夠進入行業前10。
  • 在回歸服務本源過程中提升核心競爭力――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評價...
    從主要三級指標的集中度來看,證券行業的「馬太效應」較往年體現得更為明顯。未來幾年,隨著行業整合的加速,頭部證券公司的領先優勢將進一步鞏固,行業「馬太效應」將更加突出。  目前,頭部證券公司仍有其專業能力方面的相對短板。具體來看,沒有一家證券公司在核心能力指標排名中全部進入行業前10,大多數頭部證券公司有3到4項競爭力能夠進入行業前10。
  • 打破木桶效應:我們習慣補短板,卻一不小心丟了長板
    真正敢於跨界進入別人長板領域的,一定是有家底、輸得起、把這事前前後後都想明白了的主兒。對一個沒有什麼根基和經驗的普通創業者來說,去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創業,風險極高。即便是那些有家底兒的跨界者,也不是每家都成功,失敗率照樣很高。除了孟婆這樣沒經驗的創業者之外,即便是之前成功的創業人士,也會經常放棄自己的長板、僅憑好奇和衝動就去自己的短板領域創業。
  • 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通過和A的面試,可以看出她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就很混亂,連找什麼工作都不知道,說話含糊不清,工作三年了,一點職場經驗都沒有,歸根結底是自己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現在職場競爭如此激烈,如果不持續提升自我,只能被淘汰。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
  • 瑞秋效應:幫助兒童發揮長板優勢
    毋庸置疑,揚長避短與桶效應之間存在矛盾,那麼自我完善應該怎麼辦呢?任正非也在一個文件節目中表達了他的觀點,他說「我這一生短的部分我不管了,我只想做好我這塊長板,然後再找別人的長板拼起來,這樣就一個高桶了。」與許多似是而非的答案相比,任正非實際上是他一直在練習的,這是他人生經歷的總結。
  • 你覺得自己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當你學會了整合自己獨特的資源,你就擁有了獨特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就是一個人的執行、知識、經驗這三方面的組合。世上聰明的人很多,但普通人更多,如果普通人擅於發現自己的不同,然後把身上獨特的個性組合起來,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比如你是設計師,懂英文,你的品牌標語就可以是一個會英文的設計師。
  • 服務行業核心競爭力特徵與加強集團核心品牌建設
    今天探討的主題是服務行業核心競爭力與加強集團核心品牌建設,研究此項課題關鍵是要搞懂服務行業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其內涵與特徵是是什麼?怎麼樣的步驟去實現?集團品牌同樣也有一個「核心」這個詞談集團品牌,就搞搞懂集團品牌是什麼?與核心競爭力有怎麼樣的關係,怎麼去構建集團品牌,這些才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要點。
  • 品類管理才是新零售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正是基於這一點,筆者認為品類管理必將成為新零售的核心競爭力,而新零售的在線化、數位化、智能化,將為品類管理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彼此互相成就。了解了什麼是品類管理之後,我們還需要了解什麼是新零售的核心要點,只有將品類管理與新零售的核心要點充分進行融合起來,才能發揮新零售品類管理的核心競爭力。
  • 長江產經智庫圓桌會:以補短板和鍛長板穩定和強化產業鏈
    張中祥 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 真正的核心技術不容易從外資企業獲得,產業鏈的安全、穩定和競爭力還主要依賴中國本土企業的能力成長。一是國家要從制度和政策上引導和鼓勵更多本土企業進入實體經濟,紮實做好主業,做產業鏈的「耐心資本」。
  • 金喇叭口才教育:口才,才是這個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口才前線#口才是這個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口才是這個時代的核心競爭力!當前,構成社會的各個要素都處在複雜的聯繫和不斷的流動狀態中,如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等,而人,無疑是形成這種流動的核心和關鍵。人與人之間需要聯繫和交流,就必須通過溝通才能實現。
  • 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
    什麼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就最大的優勢,只有你才能做到的能力,不可取代的能力。一個人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你的領域,你就是王者,君臨天下。誰也比不過你,誰也追不上你。有些人的競爭力是天賦,更多人是後天培養。你的核心競爭力,要你自己去發掘,去培養。
  • 放棄核心競爭力,這是我們成長最大的障礙
    核心競爭力需要被保護嗎?大家一貫的認識是肯定的。但是今天我想說的是我們要善於放棄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為這是我們成長最大的障礙。有舍才有得,適當放棄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教給更多的夥伴,我們才能置換出更多的時間去獲取更大的成就。
  • 破窗效應:它可以毀掉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人
    其實,破窗效應在我們身邊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所不在,破窗效應:它可以毀掉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人,這就是此文要剝離的話題。一個人只要攻擊他的對象越多,那麼另外的許多人只要遇到他,通常都會有想攻擊他的衝動。
  •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不是人才,而是人才的兩大核心競爭力(上)
    然而,人人都知道人才最重要,卻少有人能講清楚——人才與人才之間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從實際來看,之所以認定為人才,體現與常人不同的,至少有兩大關鍵能力,也是人才之間能區分的核心競爭力,即:學習力和執行力。學習力體現人才掌握各類知識的能力,執行力體現的是將知識轉化為應用,並產生價值的能力。
  • 面試被問核心競爭力?看完《令人心動的offer》這一段,你就會了
    文 | 有餘姐全文共2411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你認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們為什麼錄用你?請給我一個能說服我的理由。只是這些聯繫都比較遠,是間接的,很難構成一個人在律師這個崗位上的核心競爭力。接著,他繼續語出驚人,先說自認為自己的外形條件比較好,又說自己有一些小聰明。還好,在這句之後,好像終於想起自己是來幹什麼的了,加了一句說:這些小聰明是用來搜集證據的。